本帖最后由 五相子 于 2018-8-16 20:18 编辑
才看了大家的回帖,谢过大家的文学交流,说过,是好事情。我已在二个回帖中做了交流:
看了砖家的回帖,还好,写出了对小说的一些认知;主要还是对人称出现时间问题,很不理解。我很吃惊,难道作者不知道用一个我字来统全篇吗?为什么要这样写,一般人都会知道。感觉这个叙述者是谁?看下去。为了留下小说人称创新悬念,设置了人称先不出现,有什么问题吗?只有看下去,才能知道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这是在小说构思时设定好的。人称创新,没对上一些人白开水的路子。说来说去,还是坚守自己老旧的阅读写作理念。不是说砖家没读懂,是感觉这样的写法没见过,看上去没对口味。别的不想多说啦。为了形成写作风格,创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这篇小说受绝句小说的影响,第一次试水。可能有人不理解,这是创新吗?是不是创新先不说,介绍一下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些认定:
1"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涉及到了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何立伟的一些小说也近似唐人绝句。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旬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汪曾祺《关于小说的语言》刊于《文艺研究》1986年第4期)
2."何立伟的绝句小说将中国绝句诗的艺术特性移入小说,着力在于艺术的追求,他的《白色鸟》的成功已被评论界所公认,而《一日三夕•远处》的已经恰如唐诗'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看似幽闲清淡,实则哀怨悱恻,含无尽之意在目前,极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之妙。"(方淳《论无之美--当代文学现象的背景研究之一》,刊于《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第5期)
3."尽管何立伟这样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不以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为小说的主要语义层,但他的小说表现的是一种静物的动态感。这种动态不是动作的客观性时间长度,而是一种把非动作性对象心理动态化而呈现的感觉的动态,也就是"动感"。因而,"绝句小说"的情绪性"流动感"以诗化的方式体现了小说"动词语法"的本质。(徐剑艺著《小说符号诗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64页)
4."《世说新语》的'绝句小说'艺术情调是我们民族文化品格中'泛诗化'以及'重神不重形'传统的自然体现,我们事实上不必太纠缠它到底是什么文体,不必为了'适'现代某种文学理论的'履'而去'削'《世说新语》的'足'才心满意足,才算是'严肃的学术研究'。"(高原著《我审美,我存在》,兰州大学出版社 , 2006年8月第1版,第343页)
5."秤砣虽小,能压千斤;以小见大,一以当十。借用雷达的书名《缩略时代》称呼小说。要是说小说是"缩略时代"的话,那么,小小说就是小说的绝句。"(阎纲《小说的绝句》,见《小说月刊》2008年第7期)
6.把"绝句小说"这一名词和概念倡导、实践、拟定、格式成一种继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闪小说之后的独立文体(纪广洋,2015年元月)
如果朋友们喜欢这些理论,网络上都能查到。不一一回帖啦。浪费大家的时间和中财资源,打住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