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又奈何 于 2018-9-10 16:32 编辑
白露为霜 清凌凌的风吻过脸颊,留下桂花的一缕芳魂,供敏感的鼻子捕捉,仿若九天仙女落下的丝带抚过肌肤,瞬间给人留下一种爽滑凉润的质感。 路旁明艳艳的火球花张着妩媚的笑脸,在阳光的怜爱中越发的娇俏可人。忍不住对它伸出双手,想要采撷的冲动从胸腔四处扩散,再由大脑勒令一一收回。 呀,一粒滚圆的露珠,在眼前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不知不觉之中,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到了!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像情人眼中集聚的思念泪花,轻轻悄悄地来了,潜藏的身影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感知。 白露,多么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当太阳达到黄经165度时,露凝而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从此刻开始,每一个清晨,花朵醒来就会看到露珠曼妙的舞姿,小草梦中就会得到露珠调皮的亲吻;泥土和每一片秋叶都会偷听到露珠跟万物的呢喃,天空和白云则悠然地看着露珠自然的变幻:从活泼跳动的玉珠变成莹白的霜、迷离的雾、沉静的冰……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存在,都剥夺不了白露的圣洁、诗性、梦幻之美。 白露来得再隐秘,也总有敏感的触觉来发现:《礼记》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风是白露的首席使者,先把清凉带来,再加重底色,变成寒凉,一寒三惊,本来高调不已的蝉忽然就觉出了生命的异动:时日已无多,必须要抓紧“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必须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必须要令此生不辱使命、物有所值……于是,加倍高歌,歌声高亢到令人心痛的地步!所以才有寒蝉凄切之感,才有“春葩含日似笑,秋叶泫露如泣”之说,不过是人为地添加了自己的情绪罢了!因为离别给人的总是感伤比其他情绪更多,无论蝉与树别,人与友与爱别!永别更甚,一朝话别,终生不复再见!那样的送别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候鸟似乎深知生存的奥妙,总是选择在白露这个节气里迁徙:出走的归来,寻些爱的旧迹;归来的出走,去寻些新的希望与生机,留下的,安身立命、平安喜乐地度日。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来来往往中历练自己的。 身形高大的鸿、轻盈小巧的雁穿越万水千山而来,排成行、汇成列、摆成阵,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完成使命:二月北飞,八月南飞;这时的天空格外热闹,天高云阔、晴空万里、鸟鸣阵阵,气势恢宏!而且,在这时候,总有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发生:雁群唯一的头雁一旦体力不支,立即会有同伴给替换下来,这样就形成了交互当头雁、随时改变队形的形态;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当一只雁脱队时,它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时的迟缓与吃力;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当那只雁被捕猎,群雁就会停止飞翔,司机救助。真是一群令人无比感动的鸟儿! 《古意》诗云:“玄鸟空巢语、飞花入户香”。而玄鸟,也就是土话中的燕子,也在此时选择由北方归了南方。 留下的鸟儿们也不是没事可做,学丹鸟,有诗为证:“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肃杀之气逼近,冬天即将来临,也该集体储备些粮食,来度过刀剑风霜严相逼的冬日。 想起白露,除了寒蝉、候鸟、露珠这些具象,最先冒起的还是关于白露的诗。 左河水的那首《白露》令我动容:“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把白露节气的美写绝了,衰荷虽败才显得白奶玉似得露珠更加的璀璨夺目,一天天变凉是不争的事实,雁南飞,蚊虫知秋,红枣配桂香,绝佳的临摹! 诗经里《蒹葭》描绘才令我最难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果然还是凉风至,白露降,最宜相思。设若我问:露从今日白,相思赋予谁?你会这样回答么?就像秋叶会把它的思念给树,浓雾会把它的思念给河一样,每个人都会把刻骨铭心留给那个让爱觉醒的人,至于能否一世相守,还要靠各自的努力跟缘分,还要靠对爱的滋养,而滋养是相互的饲喂与共同成长。 不论如今的伊人在何方,都曾记得跟伊人的一切过往:伊人曾嘱托天凉要加衣、“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伊人曾洗手为爱做羹汤:那暖人的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排骨汤都是白露节气的必备品;是伊人告诉我白露节气的各种习俗:比如,太湖渔民每年都有祭禹王的香会,福建福州白露必吃龙眼,老南京人特喜白露茶,是因为老话儿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自酿的“白露米酒”甜而不腻,温而不烈,最适合白露前后喝;苍南、平阳等地民间,盛行采集十样也有说三样带白字的草药用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古人更逗“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 如今,站在白露这个时间节点上,看霜花凝集叶端,听雁声阵阵,在天凉好个秋的咏叹调里,回忆前尘往事,忽然生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觉。真与这寒凉的季节应景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