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由物象而心象,完成心灵的回归 ——中财“春夜听雨”部分散文之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14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8-9-14 10:13 编辑

由物象而心象,完成心灵的回归
                 ——中财“春夜听雨”部分散文之印象

                                                                                         文/王克楠

        时光一天天过去,散文也在一天天成为过去时,中国现代汉语散文,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变得真有一些“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散文不像诗歌那样磅礴跌宕,也不像小说那样具有情景和故事的魅力,她是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从一个侧面见证的我们的时代以及人心走向。写小说可以虚构,写散文却来不得作假,散文背后的那个人有多高,一篇散文的价值就有多高。就像青年散文家吴佳骏所说:“把一生都献给散文的人,大多都有一颗真诚和干净的灵魂。”

       前几年散文文坛有一股“现场主义”之风。散文写作,由于基本上不能虚构,写作时必当然不能脱离现场。对于散文来说,现场是重要的,表现现场中的真实更加重要,如戴着有色眼镜进入现场,必然抓不住现场的本质。青年散文家吴佳骏把现场与写实与真实的关系,概括为“返回内心”,正是用一颗敏感的心关切万事万物。

       说到“返回内心”,中财散文,房子的散文是无法绕过去的。《它们像生长在废墟里的花草》充满了孤独,“它们更多的时候处于暗处,留给外部的就是一个房间的墙壁,而你永远不知道内里发生了什么。”在散文里,他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他的风景。作者写了梦境,梦境不是温暖的,反而会想到“梦会杀死一个人吗?”“整个城市这样被切割。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总是被这个城市包围。”充满了生命的不安全感,就像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人再相信地久天长的东西。在作者的感觉系统里,城市不是温暖的地方,反而是杀手,在另一篇散文里,作者也写到了城市,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渊源》,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用第三人称叙述对城市的感觉,“身在这儿,心在那儿,不断瘦削下去的身体,忽然提醒他:某个无常时刻,他突然会像那些自杀的人,从世界上消失。”人在极度郁闷时,才会想到自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作者对城市的极度的失望呢?是在城市的孤独,是在城市发生的虚无和恐惧,是阴暗的新历到处蔓延,是鲁迅现实所说的“失去了自信心”,是王小波所说的,每天遇到了“沉默的大多数”。

       写散文需要视野。一般人写散文,包括一些名家写散文,也离不开个人的观察以及个人命运中的疼痛。大家的视力往往凝聚在人的身上,而站在动物、植物的视角观察(或者猜测)动植物的生活文字,少之又少。虽然少,毕竟有,千年女妖就是其中的一位。千年女妖的《丑儿流浪记》就是写狗狗的感觉的,写了一只有梦的狗的年轻时代,写了狗狗变成了一只流浪狗的孤独和无奈,写流浪狗命运的转折,一位茶楼的厨师收留了它……当然作者也写人的生活,不过是狗眼睛里的人的生活,不是人类的自叙。写人对狗的生活的“侵害”,写人对环境的损害,写“见过太多扛着整治市容市貌、清理流浪狗的屁帘幌子,却私下卖狗肉的恶毒之人。”用狗眼看世界,这样的视角不是任何人都有的,不禁为作者有 这样的自觉而感动。无独有偶,逸敏在《关于猫的一些文字》中写了一只流浪猫,写了收养这只毛的偶然性,写了这只猫的安静,“它从不和别人闹,不会在我闹它的时候伸出爪子”,写了猫的忠诚于职守,“它就是安静的陪伴着我们,守着粮油店。”写了猫跟着人一起逛公园……最后,因为作者父母的粮油店盘给了别人,与这只猫也告别了,“父母挥挥手,让咪咪回到店里,说还会常常来看它,结果咪咪跟了一段路,就真的回去了。”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跃然纸上也。

        聂焱如写心灵,不是通过动物,而是通过静物——布鞋。现代生活里的人们会穿各种各样的鞋,已经很少有人穿布鞋了,聂焱如写了《布鞋情思》,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鞋里的亲情,“昏暗的煤油灯吐着一缕一缕黄亮亮的丝,那丝连着夜,被母亲捻进棉线,随着银亮亮的针一上一下地纳着,纳进层层叠叠布头布脑粘成的布底。”为了心疼妈妈,作者和姐姐去县城伯父家做客,竟然打赤脚走路,“我猛地看见姐姐左脚板上鼓起了一个个红红的血泡。”这就在那个年代发生令人心酸的亲情啊。刘敬胜《父亲的农具》是通过农具写亲情的,“家里的整个东厢房是农具的天下,挂在墙上的镰刀、簸箕;靠在墙根的锄头、䦆头、木锨、杈子;放在地上的铡刀、耩子、犁铧、喷雾器……各种各样的农具按照父亲设计好的地方。”再好的农具也是人使用和需要爱护的,作者的父亲对农具就十分爱护,“铁制农具使用后,认真清除掉留下的泥,用机油擦完,再用布仔细包好,避免生锈;木锨、杈子等等这些木头的农具都会放在干燥些的北墙边。”河西村夫也写工具,不是农具,而是木工的工具,“父亲还没有电刨子,他的木匠工具是原始的锯子、推刨、凿子、锛、钻等等。”后来,作者的父亲去世了,这些木匠工具,就成了永远的怀念。

        在中财,用文字为媒介而抵达内心的,不是房子一个人,还有很多人....... 剑鸿的《浮世蝉踪》是通过写蝉蜕来暗喻人生的,“蝉从蛰伏地下到展翅高飞的过程,充满了意想不到的风险。”一个人从小到大,要经历很多的事情,程度不同地决定一个人是做好人,还是做坏人(或者做不好不坏的人),因为做好人和做坏人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很多选择了中间道路,比如汪精卫,年轻的时候是反清的英雄,生命的晚期反而做了中华民族的最大的汉奸。作者对禅观察得很细致,细致到了写真的程度,“蝉的羽化是从背部的裂缝而开始的。灯光下,你能看到蝉身轻微颤动。随着有节奏的颤动,蝉的头部缓慢从外壳中褪出,然后是前肢,背部、翅膀。出壳的蝉色泽鲜亮,通体金黄,前爪微红,双翅泛着绿色光芒。”这个描写的过程,就是赞美的过程,就是由普通而神圣的过程,那些有心的读者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审美震撼!

        生活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激发人抵达内心,其中最直接的便是——读书。川媚是喜欢读书的,她的《耻辱的印记》是 一次极为彻底的心灵爆发。她读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日本作者的作品,感受日本文学的格调,“有一种移人意志的精神力量。凄凉的,低调的,唯美的,减缩为两个字便是凄美。”这和中国文学决然不同,中国文学,尤其是小说,大都喜欢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南非 J·M·库切在《铁器时代》中说,“政客不论好坏,显然都是拥有其过剩的“真理”,或者说是拥有其宣布“真理”的过剩快感,而其余的人,包括艺术家在内,他们拥有的却是过剩的痛苦或羞耻。”作者本人也曾经有耻辱感,那就是童年时代看到母亲被人欺负后的心痛。对于母亲,作者这样反思,“我却觉得她令人压抑的沉默、过分高亢的歌唱声音,都是一种暴力。”直接和间接地经历了很多事情,作者对于暴力已经十分厌恶,殊不知,在时间的链条里,整个民族在歌颂暴力,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能那样雅致,文质彬彬……而作者却感悟到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平和的,“我向高处的和平地带走去,我远离了密林里的危险,远离了围捕的生活,我走上了一条孤独的路,寂静的路,没有人知道这是我的灵魂飞升之路,我的重生之路。”甚为共鸣也。

        世界万物都是有局限的,永恒的只是克服局限的努力,“只有疼痛才能让自己感觉色身的存在,但色身再强大,也终归只是色身。”不能拒绝疼痛,不能拒绝逆境,不能拒绝心灵的煎熬,在这样的烈火焚烧中得到永生。老虎与小鱼的散文《一柄沉默的刀》是从生存的角度,来谈取舍,“上天给我什么,我接受什么。”,对弘一法师,对释迦牟尼佛,对藏地磕长头的藏民,表达了自己的“非议”,并表达了自己对修行的认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踏实地静默存在着,记着在幻境般的人间始终站着一个自己,就好。”

       解读散文是愉快的,可以用自己的心智感知作者的心智,从而扩大了自己的心的空间。解读是无限的,一篇解读文字是有限的,由于篇幅所限,这篇不是评论的评论该收笔了,然而还是再想说几句,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散文,在表达方式上多样化,各种旗号也层出不穷,很多写作者甚至偏离了散文的根本方向——写心灵。因为缺乏心灵的参与,很多散文(包括很多炒作的散文和煽情散文)写的很蹩脚,甚至很丑,缺乏清净之气和清亮的味道,因而散文在很多人的笔下,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这是一件无奈而尴尬的事情……尽管如此,中财“春夜听雨”作为文学论坛里的散文栏目,还是有很多名气不大但是作品格局很大的作品,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笔者愿意一直欣慰下去,一直关注下去……
                                                                                                               2018年9月于西山书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10:13 | 只看该作者
一家之言也,请各位多多批评
3#
发表于 2018-9-14 13:49 | 只看该作者
房子的散文不是很好读,但如果读进去了,那是很美的。
前些天还和水版闲聊说,哪天我们沙龙活动就找论坛里的珠玉。这不,克楠老师先行了。
4#
发表于 2018-9-14 1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新帖,限时高亮标注。
5#
发表于 2018-9-14 19:37 | 只看该作者
致谢王老师!老师对文字虔敬的态度值得我学习,向老师致敬!
我只会写文章,理论知识是很欠缺的。能看出一篇文章的好坏,但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以后要多多学习的。
6#
发表于 2018-9-15 06:4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克楠老师。
老师对近期散文版的一些作品进行了梳理点评,对一些散文作者而言,很有指导意义。
如果能够就一些明显的问题给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谢谢赐稿。
7#
发表于 2018-9-16 21:22 | 只看该作者
又见克难兄的评论,就标题“由物象而心象,完成心灵的回归”,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写“物象”的作者,都应该完成 一个动作。这种完成,是作者的自我心灵,更重要的是“自我心灵”所承担的内容,它不完全是一己,它应该是更广大的,基于社会和人世的感受认知的一种完成。散文必然是要超越传统的,创新的。如何创新,不单纯是形式和词语的表面,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人的思想和意识的走向。它们要走向独立和广大,走向那些人的意识触须所敏锐发现的一些人和社会关系中,最为根本的存在现象和存在悖论。而表达出这种感受和认知本身,就是散文的价值所在。
一点心得,感谢克楠兄精彩的评论!问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8-9-17 10:18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首先感谢克楠老师对散文版的关注。其次,克楠老师的解读深入文本,入情入理,有理有据。同时,还能指出共同的症结,读来颇多收益。问好。
9#
发表于 2018-9-18 10:25 | 只看该作者
敬佩克楠老师,笔耕不缀。散文版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者,已然是中财一道靓丽的风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5:38 , Processed in 0.05409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