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94|回复: 15

[原创] 戏词之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5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水莲心 于 2018-9-15 20:17 编辑

 戏词之美


  戏曲艺术最终是以舞台演出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最受关注的自然是演员的扮相身段,唱腔道白,即所谓的“手眼身步法”,戏词往往只是作为演唱者的底本,被观众忽略。


  其实,戏词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元杂剧的许多经典剧目用词典雅含蓄,化用古诗词,意境优美,极具审美价值。
 

  有幸结缘黄梅戏,在学习唱段的过程中被戏词的精美打动,久久徘徊,深深沉醉其间。


  一、       简洁之美。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然戏之好者必长,又不宜草草完事,势必阐扬志趣,摹拟神情,非达旦不能告阕。然求其可以达旦之人,十中不得一二……”


  戏曲艺术受时空限制,不能从容铺叙,细细描摹,对戏词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戏词大多简洁概括,以配合舞台演出的需要。


  《小辞店》中店姐的经典唱段《花开花放花花世界》只有六分钟长度,交代了故事时间环境,“花开花放花花世界,艳阳天,春光好,百鸟飞来”;有叙事,叙述了店姐的生活情境“柳凤英在十字街做卖做卖”“烟丝瓜子门前摆,带卖麻糖带卖草鞋”;交代了这个美丽女子的情感生活“奴丈夫贪赌博每日在外,一日两两日三他不回家来”,一声声的“他不问”,抒发了店姐的酸辛和无奈,也写出了蔡鸣凤的到来给她带来的温暖和甜蜜,由此一段旷世绝恋也缓缓展开。


  《乌金记》中“跋涉南京”一段中,桐城与南京相隔千里,陈氏“离了桐城五里店,一路涉水又翻山……来到城外三岔口”不过几句戏词,她一路辛劳奔波辗转的形象便栩栩如生了。


  看似普通随意的唱词,饱含着创作者的匠心,更不用说戏词音韵和谐的美感了。


  其他如《阵阵寒风透罗绡》等经典唱段的简洁之美不胜枚举。


  二、       含蓄之美。

  其实,戏词在简洁之外并不排斥从容抒情的长段子。


  《啼笑因缘》中被大家广为传唱的一段戏词《忙中未问你姓名》就很有意思。


  这段戏说透了,就是沈凤喜想问樊家树有没有妻子,可是这段戏词却大量铺陈,不厌其烦地问: “我问你有无旁人问寒暑”“伯母出门门谁看”“假日回家谁为伴”“这么说衣衫换下有人洗”“冬夜凉脚何人暖”,沈凤喜不断变换角度转弯抹角,连连发问,樊家树呆头呆脑不解风情,答非所问。最后凤喜不得不搬出才子佳人的故事才得到了答案。


  这段戏词层层铺叙,一是为了抒情的需要。凤喜殷殷切切的询问中,透着对家树的关心,也借着家树的回答,巧妙地交代了家树的身世。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凤喜毕竟是一个女孩子,不可能直截了当,羞涩含蓄地一再追问,才更符合人物身份。而家树懵懂呆笨,不解风情,直到凤喜借《西厢记》里才子佳人的故事启发他,他才恍然明白,这也更切合他读书人的身份。


  《望你望到谷登场》这段戏,用了许多比喻,含蓄蕴藉,缠绵哀怨,把梁祝之间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惋不绝!


  三、       真实之美。


  舞台上的艺术形象高于生活,但毕竟来源于现实,因此戏词并不回避人性真实的一面,呈现出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乌金记》中的吴天寿重情意,讲义气,虽是文人,却有着豪侠之气。陈氏一路跋涉到南京下书求救,他看完信后激愤着急,但却冷静克制,“纵观官场与全局我实在无奈”。多年来对官场的黑暗混乱有着清醒的认识,年少轻狂也渐渐被岁月打磨得沉稳世故,因此,他没有马上答应陈氏的请求,而是赠银劝返。当他看到陈氏救夫心意坚定的时候,才答应见机行事。


  这一段波折,没有弱化人物,反而使这一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丰满真实,也使这个舞台形象更贴近生活。吴天寿,也因为有这些不完美的犹疑圆滑而更加真实亲切,他不是轻易承诺的烂好人,而是言而有信的铮铮铁汉。


  《春香闹学》这一折戏很热闹,活泼伶俐的春香无疑是舞台的焦点,但王金荣这个形象塑造得同样成功。


  王金荣是才子,儒雅风情,但也自私懦弱甚至绝情。春香假意说员外知道了他跟小姐花园定情的事,王金龙马上惊慌失措:“听说员外心烦恼,吓得金荣遍身烧,无凭无证我不怕,装聋作哑来推掉。”他对春香说:“打只打你黄府小姐,不干我金荣半分毫。”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对春香许诺,等他金榜题名后许她一个二房夫人,轻薄而贪婪。


  《西厢记》里,张君瑞对红娘说的“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就有类似的调笑意味。古时小姐陪嫁丫头经常被男主收为侧室,因此,王金荣这番话,真实地反映了这些读书人内心的阴暗及轻视妇女的社会风气。


  蒋勋说:“我们后来的文化大多是歌颂老年……少年在舞台上常常不美,总是那种躲到女人背后的类型……”


  尽管这个故事有着圆满的结局,但戏词却并不回避影响人物完美的缺点,艺术而真实地再现生活。


  四、       典雅之美。


  现在的戏曲剧本叙述中白话居多,这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唯如此,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但剧本中抒情的段子则保留了许多古代语汇和表现方式,呈现出言辞有据、高雅庄重的美感。


  第一种形式,化用元杂剧的戏词。《桃花扇》中的“黄莺树上声声唱”和“永结鸾俦”中就有好些句子从元杂剧中来。如化用第六出《眠香》中“楼台花头,帘栊风抖,倚着雄姿英秀”“今宵灯影纱红透,见惯司空也应羞,破题儿真难就”的唱词,切合人物身份,风流雅致,优美动人。


  第二种形式,运用典故,增加戏词文化的厚重感。周源源演唱的《行一步叹一声》这个本子中,店姐刘凤英一连用了“李白贪杯命丧采石矶”“包勉贪财葬身虎头铡”“隋炀帝贪色调戏胞妹”“周瑜好气一命归西”几个典故,谆谆劝导,情意绵绵。


  戏词中还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形式,抒发情感,表现人物,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戏词之美不止以上所述,留待以后慢慢发现完善。

发表于 2018-9-1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到这篇字,有点激动。终于看到了书话评论版里的另外一朵花,我们希望的百花齐放里,有关戏曲的那一朵。
一段时间关注过昆曲,迷过《昆曲六百年》。陈从周的《园林清议》,是我爱上昆曲的启蒙。戏词真是美啊。
《牡丹亭》名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真正让人醉耳醉心。
黄梅戏听过《天仙配》,但不懂其中的唱腔艺术。想来,与黄梅戏结缘的莲心定是蕙质兰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9-15 12:38
读到这篇字,有点激动。终于看到了书话评论版里的另外一朵花,我们希望的百花齐放里,有关戏曲的那一朵。 ...

晰子可好吗?好几年都在父亲的病里挣扎,无心到这里来。迷上唱黄梅戏,心情开朗了许多。把自己学戏时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只为了心里放不下的那点冲动。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9-15 12:38
读到这篇字,有点激动。终于看到了书话评论版里的另外一朵花,我们希望的百花齐放里,有关戏曲的那一朵。 ...

谢谢晰子鼓励,能与大家分享心里所感,是最开心的事!
发表于 2018-9-1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水莲心 发表于 2018-9-15 15:15
晰子可好吗?好几年都在父亲的病里挣扎,无心到这里来。迷上唱黄梅戏,心情开朗了许多。把自己学戏时的一 ...

这几年,我也动笔极少。恩,不是有歌唱吗,生活是一团解不开的麻。有依托就是精神支柱。期待你更多的冲动和想法。写下,留下,就是人生走过的踪迹。
发表于 2018-9-15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戏词之美,是中国文化又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现代大都人都爱上了言情肥皂剧,疏远了戏曲。
发表于 2018-9-15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清水此篇,倒是好羡慕你们能经常有戏可看,我这里就没有这样的戏种可享受了。可能是言情居或是其他娱乐把这各种戏曲都挤下去了,偶尔只能在电视中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9-15 19:04
这几年,我也动笔极少。恩,不是有歌唱吗,生活是一团解不开的麻。有依托就是精神支柱。期待你更多的冲动 ...

嗯,谢谢晰子鼓励,我会把这些冲动记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9-15 19:42
确实戏词之美,是中国文化又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现代大都人都爱上了言情肥皂剧,疏远了戏曲。

的确,传统的文化正在远离,但愿年轻一代能追根溯源,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谢谢共鸣,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馨 发表于 2018-9-15 20:01
读了清水此篇,倒是好羡慕你们能经常有戏可看,我这里就没有这样的戏种可享受了。可能是言情居或是其他娱乐 ...

其实,我是个西安人,无意中认识了一些安徽的朋友,从此走近了黄梅戏。我也都是从网上看的,因为喜欢,所以学唱了一些段子,对戏词深有感触。谢谢共鸣,问好!
发表于 2018-9-16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元杂剧是我们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类别。
其实,元杂剧之美,是糅合了诸多文学元素的美,值得鉴赏。
这篇文字概括全面,分析透彻。
或者也可以究其一点,深入剖析。
问好,谢谢赐稿。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9-16 07:06
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元杂剧是我们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类别。
其实,元杂剧之美,是糅合了诸多文学元 ...

谢谢老师,的确,概括有些宽泛了。发到这里就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感谢老师真诚点评,问好!
发表于 2018-9-1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羡慕莲心的这份戏曲之缘。地域的关系,更是所学之闭塞,对昆曲和黄梅戏的了解少之又少,不能不说是个大遗憾。只是偶尔读到元杂剧的戏词,果如莲心文中所说:风流雅致,优美动人。问候莲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水 发表于 2018-9-17 13:29
真的很羡慕莲心的这份戏曲之缘。地域的关系,更是所学之闭塞,对昆曲和黄梅戏的了解少之又少,不能不说是个 ...

谢谢你的鼓励。其实只要喜欢,就没有地域的限制,黄梅戏也不是我的家乡戏,可是却让我痴迷,难以自拔。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9-16 07:06
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元杂剧是我们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类别。
其实,元杂剧之美,是糅合了诸多文学元 ...

谢谢版主加精鼓励,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8 15:28 , Processed in 0.0634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