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6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蛀书记(2018年2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18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18-9-18 13:04 编辑

2018年2月   


    2018年2月3日
    前几天,翻出一本旧书: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4月1版、1963年6月3印)。书分两块,前半为小说,后半是随笔、散文、报道,均写冀中之事,以抗战时期人、事为主。小说乡土气息浓厚,富有时代特色,行文淡雅精炼,读后余味无穷。后半部分,文学味淡一些,有史料的价值,也值得一看。
    风中的雨:年少时,看过《风云初记》,记得写的抗日战争时期,记得那条著名的河:滹沱河,还记着作者的名字:孙犁。后学文学史,知道了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除零星读过一些孙犁的短篇小说外,没系统地读过孙犁的作品。这本《白洋淀纪事》,那么老的版本,出版时我还没有出生。封面上的公章似隐似现,提示着书的来路。书脊是重新补过的,其上的书名、出版社名,纲笔写成,是我的笔迹。显然,到手时,书已经残损,我曾经做过修补。但修补过后,是否认真读过,却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风中的雨:《白洋淀纪事》的“编后说明”说:“全书分两辑。第一辑为小说,第二辑为散文、特写、通讯等。”比较起来,第二辑,没有第一辑精彩,读起来有些枯燥,估计是其文的性质所决定。特定、通讯等等也者,急急草就,原录生活,缺乏小说的艺术加工,自然就少了小说的吸引力。但这些文却也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可让读者见识、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感知时代脉搏的跳动。在这里,只想说说第一辑里的小说。这些小说大部分创作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多写冀中根据地、游击区、敌占区,以抗日战争为主体,偶有写解放战争的。全是“我们”的视角,“敌人”几乎都是模糊的影子,缺乏具体的形象。各色各等的乡村人民,一个个性格鲜明地从文字里浮现出来,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你可以不知道那里的生活习俗,但那些人却面目清晰,如亲如邻。孙犁的小说短而精,很善于控制篇幅,意到笔尽,毫不啰嗦。结构多取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故事正精彩却戛然而止。语言清新凝炼,淡雅节制,抒情深沉诚挚,乡言俚语、民歌俗言时有所见,在他所处的时代的小说中,别树一帜。小说里的人物多是他熟悉的冀中乡村人物,小说乡土气息浓厚。就是宣扬意识形态,既不声嘶力竭,也无谠言大论,而是寓教于“故事”、寓教于“行动”,寓教于“人物”。最有特色的,或许要算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多是女性。这,或许是抗日战争的时代特色,青壮男子都上战场与敌人厮杀去了,留在根据地家里的多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三八:女性,六一:儿童;九九:老人)。女人,在根据地或许不只是顶了半边天,甚或顶了大半个天。这些女性,既有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也有在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她们敢想敢干,敢做敢当,既挑着家乡生产的重担,也肩负鼓舞前线将士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孙犁笔下的这些女性,虽然或许有“铁姑娘”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是真正的女人,有女人独特的心思,有女人细腻的情调,有女人经常使着的小性子,有女人优于男人的韧劲。因为这些,读《白洋淀纪事》,虽然写的是烽火连天的岁月,日寇残酷掠杀的时日,但却满满的都是诗情画意,令人感受到乡村之美、山川之美、劳动之美、战斗之美、人性之美。表面上看,或许给人脱离现实之感,但深入细究下去,想一想劳动、战斗、生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吗?残酷的现实里,乡村的美、山川的美是客观存在的,生活里、战斗中依然有诗情画意!这样,或许就能明白孙犁的创作初衷。茅盾评价孙犁说:“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很得要领。贾平凹说:“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于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点中要穴。
   

    2018年2月5日
    《汉字文化的魅力》署名“沧浪”,是“帝高沧浪书业”编撰的一部作品,2010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首版时名《汉字的魅力》,后传入台湾,得到热捧。重返大陆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印行。该书着眼于汉字特质,分概说、对联、诗词、谜语、书法、趣闻、妙文七章,集古今文人逸闻趣事于一书,虽浅显却值得一观。

    风中的雨:《汉字文化的魅力》是本娱乐性读物,或许正因为如此,首版时并不特别令人看好,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2017年4 月北京大学出版社重新印行时,前言中有一段“关于书名和版本的说明”,其内容为:“本书原名为《汉字的魅力》(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6月),自出版以来,逐渐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其版权被台湾地区引入后,受到台湾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热捧,目前已多次再版。为更好地展现书中内容的精髓,使读者更易于品味到中华文化骨子里的魅力,此次再版以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增删更换了大部分插图,内容上更加精益求精,并将书名改为《汉字文化的魅力》,以使书名与内容更加贴切。”说白了,这是本大陆开花台湾香的书。因为在台湾很香,得到热捧,再返回大陆,摇身一变,成为“精品”,在“汉字”也成了“汉字文化”,并由北京大学这样厚重的出版社来出版发行,真有点越“洋”一镀金满身、“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味道。
    风中的雨:这是本辑录成集的书,书里的内容有源于古史的,有源于传奇小说的,更有源于民间街谈巷议的。总之,一句话:不是“沧浪”的原创。书里的故事,以前听说过一些,大多知道,只是记不准确。这些东西,当作“龙门阵”摆一摆,逗人笑一笑,甚或显示一下讲者的机智、记性等,都无可厚非。它们,终究只是笑谈,机巧甚至猾巧,虽勉强可谓“文化”,却应归于俗文化的范畴,与真正的“文化”还有一定的距离。虽有趣味,却很浅显,很有浮泛味,缺少厚重感。封面“台湾音乐鬼才方文山、台湾畅销书作家张曼娟拍案叫绝推荐”的推荐语中,“音乐鬼才”、“畅销书作家”的定语,多少说明:在台湾,对此书热捧的是些什么人物。此书在台湾“多次再版”,说明台湾人所知道的汉字的巧言妙语等并不多,这至少可以证实某些“砖家”津津乐道的“传统文化在‘台港’”这一命题,是一个伪命题。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感激“编著”者,把散于各处的逸闻趣事辑在一起,如要查证、引用,就方便多了。所以,推荐给大家:此书可以翻翻,只是期望值不能太高,免得失望。


    2018年2月8日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推出的三卷本《汪曾祺小说全编》,是“即将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的‘小说卷’”。上卷辑录作者1940年至1949年间创作的小说。有些篇目以前读过,大多篇目是第一次读到。这些小说少故事情节,无起伏波折,多旁骛侧笔,常感慨阐发,稍显啰嗦。有精品,亦有一般之作,越早,文越稚嫩。

    风中的雨:此卷中的《复仇》、《鸡鸭名家》、《戴车匠》、《异秉》、《邂逅》以前读过。复仇在本卷中有两个版本,一是1941年创作,一在1946年改写过。现在的选本多选1946年改写的。也看得出,改写的比原创的要好得多,说明从1941年到1946年,汪曾祺也进步了不少。《异秉》写于1947年,1980年也改写过。看过好几遍驰名的《异秉》,都是1980年的改写版。现在看老版《异秉》,更觉得汪曾祺1980年的成熟与圆润。仿佛记得毕飞宇在《小说课》里说过一段与汪曾祺文学创作相关的话,大意是:如果汪曾祺也在鲁迅逝世的年龄逝世,世上可能就不会有汪曾祺这个有意义的存在。确实,《汪曾祺小说全编》上卷,真实、清晰地证实着这一点:如果汪曾祺只有1940年至1949年的文学创作,他在文学史上,可能就不会有什么比较突出的地位。这卷里的小说,除少数几篇精品外,多是一般之作。虽其感慨常出人意料,很有士大夫气,文字也很精美雅致,但从整体上看,很多篇目都不是特别好的小说。但不管怎样,还是喜欢他文字的细腻、淡雅、闲散、随和、不惊不诧。  

    2018年2月24日
    《人间滋味》是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汪曾祺“人间”系列之一种,“图文美绘+精装典藏”,收录汪曾祺绘图、谈吃的散文随笔数十篇。不但文笔随和淡雅,滋味万千;笔底之物更是活色生香,别有洞天。特色菜品,星罗眼前,仿佛伸箸即可入口,亦或正在灶间烹炸蒸煮,鲜香满眼,滋味满嘴,享受满心,令人垂涎。

    风中的雨:《人间滋味》分四部分:安身之本、必资于依食;肉食者不鄙;吃喝门道、贵在讲究;四方食事、明心见性。这的分法,应该只是编者的意思,而无汪曾祺的愿意。因为,写同一菜品的内容,经常在不同的部分里出现,可见归类,也并不一定恰当。给文章分类,本就是一件难事,同样写“吃”,何是安身之本,何可明心见性,也只能仁智之见,公婆之谈。所以,读《人间滋味》,用不着太在意其属于哪一“类”,一篇篇读下来就是了。
    风中的雨:汪曾祺写吃,喜欢探流考证。《葵•薤》一文,从汉乐府《十五从军行》之“采葵持作羹”说起,多方论证,从吴其濬之《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证明葵乃冬苋菜。苋,在家乡话里读作hàn。有次,与朋友一起参团游重庆大足石刻,团餐有冬苋菜。我笑说对朋友说:这是东汉菜,相传东汉时就有了。朋友信以为真。考证完葵后,汪曾祺“又想到薤”,由《薤露》说开,“北方人现在极少食薤了。南方人还是常吃的。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都有。 这几省都把这东西的鳞茎叫做‘藠头’。”藠,读作jiào。藠,在家乡叫尾巴葱。家乡人常用它腌制醋咸菜(糖醋味),或拍碎与“折耳根”一起凉拌。这样的写法,读来就不仅仅是看汪曾祺写菜品,而可从菜品品尝到古今文化,令人眼界一宽。汪曾祺写吃,喜欢写做法。汪曾祺在烹饪方面,颇有心得,如称其“高手”有过,至少也是个中佼佼。《干丝》里写聂华苓到他家吃饭,他做了“一大碗煮干丝。华苓吃得淋漓尽致,最后端起碗来把剩余的汤汁都喝了。”然后说,“我那道煮干丝自己也感觉不错,是用干贝吊的汤。”可见,汪曾祺在日常生活里是位很爱研究菜肴的人。《人间滋味》的许多文里,都写到菜品的具体做法,有兴趣者,即使没有吃过,没有见过,也可照着做出来,至少有其滋味一二吧。这样的写法,没有厚重的生活积累,没有对生活的衷心热爱,没有对菜品的精细研究,是不可能写得如此到位的。
    风中的雨:《人间滋味》里的文,有繁有简,有好有差。繁的,自然丰盈细致,如做精细的菜品,文亦是好文。太简,三言两语,难窥奥堂,读之自然少味,感觉就会差一点。汪曾祺写吃,集中于四个点:一是“现在”之北京、游历所至, 一是“过去”之故乡、昆明。北京,是汪曾祺的长居地,几十年的同化,其菜品自然会渗入其习惯与生活。所以,对于北京的菜品,汪曾祺写来,头头是道。以北京为中心,体验生活、下放基层、周游四方,也能见到许多地方美食,这,也是汪曾祺的写作源泉。但,比较而言,写得最好的,还是关于“过去”之故乡的、昆明的。故乡的美食,特别是随着时代而逐渐消失了的那些菜品,早已浸入血脉,只要稍一碰触,记忆就会奔涌而出。而汪曾祺的故乡江苏高邮,又处于温润细腻的江南,食材讲究,做法精细,有浓厚的食文化底蕴。其美食、菜品,哪怕是炒米、焦屑这样的零碎家常吃食,在他笔下也活色生香,令人垂涎。汪曾祺年轻时曾在西南联大读书,或许青春时期的记忆也很深刻,所以,《人间滋味》里有很多关于昆明的菜品。昆明邻近四川,其菜品虽与四川有“四川菜调料复杂,昆明菜重本味”的区别,但许多吃食、许多食材、许多做法终与四川菜关联密切,读来感到亲切。《昆明的吃食》竟然写到“瓤(读去声)小瓜”:“小南瓜挖去瓤(此读平声),塞入切碎的猪肉,蒸熟去笼盖,瓜香扑鼻。”这道菜品,奶奶曾给我们做过。一直以为,这是奶奶的独创,读《昆明的吃食》,才知道:这是一道昆明菜。不知,是奶奶听人说了照着做的,还是奶奶自己想出来的。读到这里,想起慈祥的奶奶,想起奶奶做的“瓤南瓜”。这,算是读《人间滋味》的重大收获了。

   



2#
发表于 2018-9-18 14:5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一篇知识性读书笔记。几本书我也有读过,看上去很亲切。

点评

月读几本书,或许也算是一种人生吧。  发表于 2018-9-20 10:49
3#
发表于 2018-9-18 22:37 | 只看该作者
也收藏了孙犁文集,想全部看完,似乎有些不那么容易。毕竟时代烙印太明显,倒可能伤害了文学价值。真正的好文学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沉淀。

相比之下,汪的文字更有人间烟火味,流韵久芬。

点评

二者比较,孙的文字朴实,汪的文字更典雅、有“文味”。  发表于 2018-9-20 10:50
4#
发表于 2018-9-19 10:24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8-9-18 22:37
也收藏了孙犁文集,想全部看完,似乎有些不那么容易。毕竟时代烙印太明显,倒可能伤害了文学价值。真正的好 ...

同。孙犁文集在书架上摆了几年。偶而翻翻。真要深入阅读,似乎并没有给我那样的吸引。

点评

的确,孙的文字里有很强的时代性。或许,这是所有文字都有的特征。  发表于 2018-9-20 10:52
5#
发表于 2018-9-19 14:38 | 只看该作者
推荐大家共同学习。

点评

谢谢版主推荐。  发表于 2018-9-20 10:52
6#
发表于 2018-9-19 14:53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9-19 10:24
同。孙犁文集在书架上摆了几年。偶而翻翻。真要深入阅读,似乎并没有给我那样的吸引。

这个我提点个人建议:《书衣文录》可以是书话写作的一个突破口。如果同时也关注《知堂书话》,孙犁文集则有空间可挖掘。

点评

这两套书都有,翻过,没认真读。  发表于 2018-9-20 10:52
7#
发表于 2018-9-20 10:59 | 只看该作者
书话评论版非常倡导字母老师这样的阅读实践,如若在字母老师的带领下,形成风格和风气,那该有多好。谢谢字母老师啦。

点评

从2014年5月起,每读一书,便记载一二。天长日久,也算是有规模。只是, 这些“记”多是顺手写来,没多大意义,只是证明自己曾经读过某书而已。  发表于 2018-9-20 11:10
8#
发表于 2018-9-21 07:35 | 只看该作者
就汉字文化那一节,我记得曾读过一本《汉语春秋》,刘卫东著。当时应是嘎玛丹增老师推荐于我读的。很好。董桥有一本《文字是肉做的》,有点好玩。

点评

解说汉字的书,最喜欢的是流沙河的系列作品,个中滋味万千。  发表于 2018-9-21 08:15
9#
发表于 2018-9-21 10:14 | 只看该作者
rsjby老师的推荐我很感兴趣。提个建议:下次可否直接回复不点评?因为貌似回复者本人无法在自己的帖子下面再点评?
10#
发表于 2018-9-21 10:22 | 只看该作者
很想听听rsjby系统梳理一下汪曾祺。零零散散也读过一些,但是不系统,很想学习一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22:15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9-21 10:14
rsjby老师的推荐我很感兴趣。提个建议:下次可否直接回复不点评?因为貌似回复者本人无法在自己的帖子下面 ...

谢谢提醒,能后就这样回复。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22:17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9-21 10:22
很想听听rsjby系统梳理一下汪曾祺。零零散散也读过一些,但是不系统,很想学习一下。

系统梳理似乎没有那样的水准与功力,有三篇汪曾祺文的读后感,不是首发,贴上来,请批评指正。
13#
发表于 2018-9-23 23:49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18-9-23 22:17
系统梳理似乎没有那样的水准与功力,有三篇汪曾祺文的读后感,不是首发,贴上来,请批评指正。

也读了一些汪曾祺的小说随笔,但一篇关于汪老的文章也没有写过。跟在老师的后面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5:18 , Processed in 0.06214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