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19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推崇文天祥的为学思想和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23 0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9-23 09:23 编辑

     

      推崇文天祥的为学思想和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这荡气回肠、广为传颂的光辉诗篇,让我们领略了文天祥披肝沥胆、光照日月的浩然正气。

        每当想到文天祥,我们就会把他同民族精神、英雄壮举、坚贞操守、崇高气节联系起来。其实,如果我们探寻文天祥所走过的立志成才之路,所经过的奋勇救亡历程,仔细阅读他一首首激情昂扬的诗文,领会他一篇篇闪耀思想光芒的文论篇章,就会感到,在文天祥身上,不仅对国家对民族赤胆忠心的气节操守天地长存,而且他那种笃定严谨、一丝不苟、知行合一的为学思想和精神更值得我们传承和汲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从小树立学习志向是奋发成才的奠基石。文天祥出生在一个南宋被蒙元铁骑践踏得支离破碎的非常年代,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他的父亲文仪是一个嗜书如命、饱读诗书的乡间儒士,父亲培养指导文天祥兄弟从小发奋苦读,立志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为了给年幼的文天祥打下坚实牢固的文化知识基础,家里请不起塾师,文仪就自己教两个孩子读书学习。他对文天祥要求很严格,白天课读,晚上温习,凡是重点内容都要求文天祥和弟弟背诵,要求他们做到烂熟于心。当文天祥和弟弟记不住的时候,父亲文仪就把重点内容抄录下来,贴在墙上、门窗上、书架上、门柱上,以致家里许多地方都贴满了读书要点、难点或者“格言警句”。久而久之,就使文天祥兄弟养成了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顽强意志。

       在有意磨炼文天祥兄弟勤学苦读耐力和韧劲的同时,父亲文仪教导两个孩子读书学习,还十分重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其乐融融的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父亲文仪特意在竹林旁边盖了一个书屋,取名“竹居”,绿荫笼罩下的“竹居”书屋,不仅清幽雅静,恬淡闲适,而且充满诗情画意,这样的读书环境对文天祥读书兴趣的培养和品格的养成作用很大。

      后来,每当文天祥仕途不顺或遭受排斥贬官的时候,总会回忆起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总会感到很快乐,从而逐渐从低迷中找回自信。他后来回忆说:“天祥兄弟奉严训,早暮侍膝下,唯诺怡愉,不翅师友。或书声吾伊,或敛襟各静坐潜讽,或掩卷相与戚嗟人情世道…….天下之乐莫如焉。”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儿时的读书之乐呢?

      文天祥写过一首诗《题钟圣举积学斋》,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小时候立志向学的远大理想,表达了对读书求学的殷切向往和积极进取的志向。诗中这样写道,聚敛财富犹如清晨的露水,很快就会融化消逝,而所学文化知识却让我们终身受用,古人特别重视勤勉好学,就好像种田耕耘一样,日积月累,必有所获,我期待着以古代先贤为榜样,把读书学习当作终身事业,进取、进取、再进取。

      开阔视野、名师指导是登堂入室的敲门砖。虽然年龄幼小,但文天祥已经不满足于在家里这样的小环境里读书就学了,他决意走出门去开阔一下视野,拜访求教更多的名师硕儒,“转益多师是吾师”。慢慢长大的文天祥,决心要像雄鹰那样,去看一看外面更加广阔的天空。

       文天祥与弟弟文璧一起进入白鹭洲书院学习,是他青年时代读书求学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白鹭洲书院的创建者江万里既是一位国学功底深厚的大儒,又一身正气、生性耿直,在他离任时精心挑选得意门生欧阳守道接管了白鹭洲书院。

       白鹭洲书院浓厚的国学氛围,满目青翠、淡雅别致的读书学习环境,让文天祥眼界大开,深受启发。加之,欧阳守道不仅在书院广开教育之新风,有教无类,让许多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上得起学,而且制定了严谨的治学规矩,严格要求学生勤奋学习,不耻下问,刻苦钻研,让学生既能得到真才实学,也能锻炼、养成真诚正直的品行。

        文天祥在白鹭洲书院读书学习轻松自如,如鱼得水,他可以同书院里的许多平民学子坦诚相见,平等对话,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特别是在书院,文天祥深受欧阳守道先生器重,欧阳守道言传身教,为文天祥指点迷津,文天祥不仅从欧阳守道身上学到了许多新鲜知识,学业突飞猛进,而且与欧阳守道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受到了道德情操的感染和影响,这为他后来在乡试、省试及殿试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奠定了坚实雄厚基础,更激发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人文情怀。

        躬身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文天祥考取状元为南宋朝廷效命之后,他不仅一直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而且善于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就是他学习与实践的结晶。文天祥根据自己学习与实践的亲身体会写过一篇《题戴行可进学斋》的文章,这篇作品比唐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所作《进学解》更为简短,对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道理论述得更为深刻透彻。

       在《题戴行可进学斋》这篇文章中,文天祥主张一切学问都必须从实践中得来。文天祥首先引证了《易经》的命題,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然后他解释说:“君子之所以进者,无他法,天行而已矣。”这里的“天行”就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实践。离开了实践,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就拿读书做学问来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结合的过程。而当我们觉得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够完善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实践来得到补充完善。这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文天祥在《题戴行可进学斋》中指出,“进者行之验,行者进之事。进百里者,吉行三日。进千里者,吉行一月。地有远行,无有不至,不至焉者,不行也,非远罪也。”这段话明确地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付出辛勤劳动,努力去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某件事情没有做到,那肯定是因为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还不够。这就像走路一样,再远的路途,再远的目的地,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最后都能到达目的地。

       文天祥通过简洁明了的论述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读书求知做学问,无论是获取某项最新知识,还是深入探求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都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文天祥论学的思想观点,放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哲理光芒,远远没有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借鉴思考,值得我们传承吸纳和发扬光大。

       文天祥不仅是我们在读书学习求知上的楷模和榜样,而且他还是一位学习教育的布道者和推广者。南宋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在担任瑞州知州期间,面对乱局,他安民心,济民困,解民忧,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最值得老百姓称道的就是重修碧落堂,还写了一首《题碧落堂》诗来抒发感慨。不仅如此,他还选定在西涧书院讲学,讲学的主题是“忠信进德,修辞立诚”,核心是“德”和“诚”。教育引导当地老百姓进德修业,诚实守信,休养生息,对维护当时瑞州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9:25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在学习上的远大志向、灵活方法、实践经验,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借鉴!!

:victory:
3#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0:15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通过简洁明了的论述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读书求知做学问,无论是获取某项最新知识,还是深入探求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都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文天祥论学的思想观点,放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哲理光芒,远远没有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借鉴思考,值得我们传承吸纳和发扬光大。
4#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0:15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不仅是我们在读书学习求知上的楷模和榜样,而且他还是一位学习教育的布道者和推广者。南宋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在担任瑞州知州期间,面对乱局,他安民心,济民困,解民忧,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最值得老百姓称道的就是重修碧落堂,还写了一首《题碧落堂》诗来抒发感慨。不仅如此,他还选定在西涧书院讲学,讲学的主题是“忠信进德,修辞立诚”,核心是“德”和“诚”。教育引导当地老百姓进德修业,诚实守信,休养生息,对维护当时瑞州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 21:29 | 只看该作者
在《题戴行可进学斋》这篇文章中,文天祥主张一切学问都必须从实践中得来。文天祥首先引证了《易经》的命題,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然后他解释说:“君子之所以进者,无他法,天行而已矣。”这里的“天行”就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实践。离开了实践,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就拿读书做学问来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结合的过程。而当我们觉得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够完善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实践来得到补充完善。这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16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这荡气回肠、广为传颂的光辉诗篇,让我们领略了文天祥披肝沥胆、光照日月的浩然正气。
8#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15:09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这荡气回肠、广为传颂的光辉诗篇,让我们领略了文天祥披肝沥胆、光照日月的浩然正气。
9#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9:51 | 只看该作者
从小树立学习志向是奋发成才的奠基石。文天祥出生在一个南宋被蒙元铁骑践踏得支离破碎的非常年代,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他的父亲文仪是一个嗜书如命、饱读诗书的乡间儒士,父亲培养指导文天祥兄弟从小发奋苦读,立志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0:12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写过一首诗《题钟圣举积学斋》,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小时候立志向学的远大理想,表达了对读书求学的殷切向往和积极进取的志向。诗中这样写道,聚敛财富犹如清晨的露水,很快就会融化消逝,而所学文化知识却让我们终身受用,古人特别重视勤勉好学,就好像种田耕耘一样,日积月累,必有所获,我期待着以古代先贤为榜样,把读书学习当作终身事业,进取、进取、再进取。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9:57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写过一首诗《题钟圣举积学斋》,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小时候立志向学的远大理想,表达了对读书求学的殷切向往和积极进取的志向。诗中这样写道,聚敛财富犹如清晨的露水,很快就会融化消逝,而所学文化知识却让我们终身受用,古人特别重视勤勉好学,就好像种田耕耘一样,日积月累,必有所获,我期待着以古代先贤为榜样,把读书学习当作终身事业,进取、进取、再进取。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4:35 | 只看该作者
每当文天祥仕途不顺或遭受排斥贬官的时候,总会回忆起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总会感到很快乐,从而逐渐从低迷中找回自信。他后来回忆说:“天祥兄弟奉严训,早暮侍膝下,唯诺怡愉,不翅师友。或书声吾伊,或敛襟各静坐潜讽,或掩卷相与戚嗟人情世道…….天下之乐莫如焉。”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儿时的读书之乐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1:28 | 只看该作者
父亲文仪特意在竹林旁边盖了一个书屋,取名“竹居”,绿荫笼罩下的“竹居”书屋,不仅清幽雅静,恬淡闲适,而且充满诗情画意,这样的读书环境对文天祥读书兴趣的培养和品格的养成作用很大。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15:13 | 只看该作者
每当文天祥仕途不顺或遭受排斥贬官的时候,总会回忆起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总会感到很快乐,从而逐渐从低迷中找回自信。他后来回忆说:“天祥兄弟奉严训,早暮侍膝下,唯诺怡愉,不翅师友。或书声吾伊,或敛襟各静坐潜讽,或掩卷相与戚嗟人情世道…….天下之乐莫如焉。”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儿时的读书之乐呢?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8 15:30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写过一首诗《题钟圣举积学斋》,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小时候立志向学的远大理想,表达了对读书求学的殷切向往和积极进取的志向。诗中这样写道,聚敛财富犹如清晨的露水,很快就会融化消逝,而所学文化知识却让我们终身受用,古人特别重视勤勉好学,就好像种田耕耘一样,日积月累,必有所获,我期待着以古代先贤为榜样,把读书学习当作终身事业,进取、进取、再进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2 14:21 , Processed in 0.06204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