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老伍 于 2018-9-27 23:25 编辑
《恨不趁古人未说我先说》
上回说了欧阳修的大度,但终究还是向仁宗皇帝告发了丘良孙的欺世盗名的行为,虽然“免于刑事处罚”,毕竟在历史的账本上记下了不可磨灭的劣迹,和欧阳修的大作一起流芳百世。 而张爱玲《更衣记》的名言原话是:“究竟谁是时装的首创者,很难证明,因为中国人素不尊重版权,而且作者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中国人素不尊重版权”这种劣习的无奈,权当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吧,不然又当如何? 有了上面两例,貌似妥协,实属无奈的例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讲另外一个故事。
二、为诗丢了卿卿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不说家喻户晓,想必稍懂诗文的人一定是耳熟能详的了,可是,谁知道,作者竟然为了这句名言丢了性命!
我们翻阅《全唐诗》就会发现: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和宋之问的《有所思》如出一辙,只有个别字句不一样。世上哪有这样巧的事?别说你作品我在写的时候没有看过哦,因为这两个人竟然是外甥与舅舅的关系。
这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有发生了什么?
中唐刘肃的《大唐新语》就说了:刘希夷熟读诗书,文采翩翩。写《白头翁咏》的时候,颇为踌躇,因为“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笔调凄凉,仿佛谶言。岂料,写完诗不久以后,就被人所杀,真真就应验了“诗谶”。
在晚唐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则详细地记载了刘希夷之死,说宋之问在看到外甥写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话以后,特别喜爱,于是讨要这句话,刘希夷碍于情面答应了,但事后反悔。这一来,宋之问可没有“恨不趁古人未说我先说”的涵养,一怒之下,竟然将外甥活活杀死,诗词据为己有。
上述事件记载于历史书籍,故事道听途说也有多种版本,我无法还原历史真相,也无法考证故事内容和文字的准确性,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古代要维护自己著作权是何其难的事情,而且,血淋淋的事件,并不能阻止、也没能阻止剽窃、抄袭的继续发生。
接下来,还将对抄袭事件的故事和各方态度,继续和大家分享和讨论,但我可以告诉各位,著作权的事情将是一个论持久战,也很可能某些明明白白的个案就是一个无言的结局,比如……,卖个关子,以后再比如,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