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日志
前脚送走了儿子,走下归程的动车,心里也稍许发酸起来。也是,送去的时候,一家三口,回来却变成了两个人,是有些不大接受。时间的吊诡在于一切的不可逆,已经发生的再难扭转,即将发生的并不可知。
熟人会问我,想儿子吗?我不知道怎样表达,只是说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一般在我身上同样会发生。还要问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鲁迅的自我写照。
再者,笼统的一个“想”字究竟表达的东西是很宽泛的,有纯粹的思念,还有隐隐的不安。对于我来讲,我只是不放心而已。这么个孩子,几乎是被圈养至今的,一个人从来没有脱离过管束,从来没有独自出行,搁在那么远的地方,他会把生活安排好吗?他能管住自己吗?对于一生中最富有意义的四年,他会给自己交上一个让将来中意的历程吗?
每个人都会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小孩终究要独立的,早迟都要放手,他比你想象的要好。道理都对,我对别人也会这样说。但个体是有差异的,对于不同的个体只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育没有终点。当然,这个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还包括各自的自我教育。
他有相当多的因子让我还不能说教育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不错,他的确具备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东西很快,也使得他最终考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分数,可同时他抵御不良的能力是很脆弱的。初中的时候,你给他一套“三国杀”的游戏卡,他能从早上折腾到晚上,后来,他喜欢玩网上游戏,“英雄联盟”把他倒腾得如痴如醉,我们给他规定时间,他总是赖到最后一分钟。即便是到了高三下学期,每次考得不够好,他都借口玩一会儿,而我们毫无办法。
高考过后的一个暑假,他几乎是在和手机和电脑的交响当中度过的,除了凭空长了十几斤肉之外,并无其他所得。如此的状况,一旦进入一个人的自在空间,他会怎样?
此外,非但生理年龄比别人小一些,心理年龄小得更多,成功时有骄狂之态,口无遮拦;失落时很难从容,伴有焦躁。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的前夜,他整夜睡不着,这甚至是他高考状态不好的主要原因。
我时常对他说,你在谈论文化的时候身上是放光的,而你在玩游戏的时候,身上是发霉的。他不置可否,懒得理会,因为我说这话的时候,他通常正在摆弄电脑。
以后,他会怎样?如同高考之前,我心里没有底,却笨拙于自己无能为力。
离开他的宿舍,我强忍着没有回头,用手机抠了一行字:“走啰!每天打个电话,没事要打,有事更要打。好好生活,好好学习,好好管理好自己还有自己的物品证件等等。与人相处要平等友善,其实这才是重要的四年,因为这真正是属于你一个人的战斗!你一直是老爹的骄傲,只不过老男人不习惯表达而已!”
……唐三藏一般的节奏!是真情,也有心虚。
我和他母亲都是他的QQ好友(还算给点面子),我们回家之后,他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QQ,而我们每天都会看他的动态:知道了他叫苦不迭地在军训,在笨手笨脚地洗衣服,也知道他依然在利用他所能利用的时间耍着手机。正常我们也会通通电话,都是生活起居之类,可能他也腻味儿,几天下来,QQ上的留言不再搭理,视频的要求也偶尔被拒绝,或者近乎敷衍地说现在很忙很忙,便草草切断,手机这头的两个人相当无助,徒有干巴巴的表情。
其实,我们爷俩是很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因为他课余时间看的和我几乎一样的书籍,而且他的记忆能力比我好,所以,我时常会聊聊一些我们相互交叉的一些知识,比如历史、军事、文化乃至于哲学方面的,我们两人的交流既算合拍也偶尔还能碰出一些小小的火花。
一个在外的大学生,如果你每天总是问他是否吃饱穿暖的话,的确没有多少意思。
我看他的动态,对味的我会点个赞,他也会进入我的空间。这到引发了我的一些想法,毕竟这十几年以来我断断续续地写过不少不成文的文字,很多就是针对他的,不妨晒晒,兴许还能保持着一个两个成人之间的交流渠道。网友满天飞,为什么我和他不能是很好的网友?
针对高考的失落,我在日志上把过期的那篇《你看到的只是羊的屁股》,无非是想说,我们不能为自己的眼界所束缚,我们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站得高、看得宽、想得远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他有互动;然后,我看到了他在动态上晒了一碗牛肉饭,边上配得文字是“艰苦奋斗一把”。我没好气,晒了一个《那年腊月》,追忆了十几年前他的爷爷和父亲是怎样被穷困碾压的,然后他给我的回复是:我开玩笑的。
很惭愧,很多时候,我的日志只能算是属于一个人的日志,读者冲的只是他,而已。
因为是和他聊天为目的的,所以有人说我的东西不是在写,而是在说,一个面对假想对象的自言自语,那个假想对象就是总是让我不省心的儿子。
既然是说话,那就不能老是旧话重提,我觉得要有那么点新的东西;同样既然是说话,尽量把话说得有趣一些。
《玩味后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那么多的朝代,我为什么选的是“后唐”?因为我的大号就叫“厚堂”。八九岁的时候,他顶着个硕大的脑袋看《上下五千年》,问我五代十国的知识。他说有后梁、后汉、后晋、后周,还有哪个?我非常配合地说:后唐!他笑得前仰后合。如今,他自然不会再玩这些连恶作剧都算不上的花絮了,可我还记得那样的灿烂,总是有些挂念,于是就找了这么个题目,也不知道能否勾起他的一段童趣?
也同样是这个原因,我在这段文字当中使用了诸如“皇帝好棒哟,皇后好棒哟”“no zuo no die”“大神”“武力值”“爆表”等等这些他们惯常的词汇,再无道学的做派。一张严肃的脸,本身就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何况面对现在这个标以“新新人类”的小兔崽子?
后唐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新意。中国的朝代演变差不多,“历史周期律”的说法也不是空虚来风。但是李存勖引发的同情指数相当高,因为他之前的确相当优秀,由盛而衰的时间也太短,原因很明了,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成功,不知道在成功之后该怎么走,这是很多人的通病。欧阳修的点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些话堪称经典,不因时光演变而有所折扣,套用这么个故事,我想教育意义还是有的。
如果你在阅读这个段子的时候,留意一下下面的话时,你会听出我的说话对象:
“失去动力的火箭还能升空了吗?”
“ 人,不可能把钱财带进坟墓,但是钱却能把人带进坟墓。”
“据说人类是曲线发展的,都成了圣人,那就没故事了。有时,是事故成就了故事!”
这就是在说教!极其讨厌好为人师做派的我来说,终于也板起脸孔说这些近乎心灵鸡汤的句子了,因为那是我儿子,在他跟前冒充一下大尾巴狼应该不至于遭遇诟病。
文字写好了,以文档的形式发给他了。我的留言是:老爹写了一个段子,帮我瞧瞧,有没有什么知识点上的硬伤?
他很快有了回应,纠正了一些史实:
刘仁恭当时已经被他儿子刘守光所囚,所以后唐主要是杀自称燕帝的刘守光;
李家对刘家只是暂时接济过,恩情不是很重,不至于像李克用那样讲的;
李家勤王与进攻后梁时刘家都是作壁上观,像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关系,也就是不帮忙,而李家协助过刘仁恭称卢龙节度使的
赵是石勒建的,羯族奴隶。
……
基本上说到了点子上了。
虽然是一个理科生,但是那个发光的兔崽子又隐约可见了,这个时间差,他没有翻书,也不大可能上网,因为他的表述有些也欠斟酌。
但这么一通下来,爷俩倒确确实实地通过网络勾连了一番,同时也似乎让他找回了一些属于他的自信,多少又让我多了些许放心,小子在有些方面还是很牛的。
一天的劳作,换来了片刻的安慰,值还是不值?亲情又哪里计算得出来呢?
可我不忍罢手,我会继续着我的絮叨,围绕着我们的交集点,也会追忆一些过往的回忆,让他记住他的起点,甚至我的起点,让他追溯着一个父亲、一个家族的前生来世,让他在前行的路上内心充盈,步履坚实。
也许只是一厢情愿,那也只能: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