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夏目漱石:挂幅(名作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14 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18-10-15 10:38 编辑

  夏目漱石:挂幅(李明非 译)

  大刀老人决心在亡妻三周年忌辰之前,一定给她立一块墓碑。但是靠着儿子那点本事,只能勉强糊口度日,此外再也无力积蓄一文钱。春天又来到了,老人苦窘着脸对 儿子道:“那忌辰也是三月初八呢。”儿子只回答说“啊,是呀”,就不再做声了。大刀老人终于决定卖掉祖传的一幅珍贵的画来筹措费用,便和儿子商量道:“行吗?”儿子以冷淡到可恨的态度赞成道:“那行吧。”儿子在内务省社寺局工作,拿四十元的月薪,有妻子和两个孩子,而且还要奉养大刀老人,所以很吃力。老人 若不在,这珍贵的挂幅早就变成通融的东西了。

  这挂幅是一方尺左右的画绢,因为年深月久,颜色变得和熏过一般,如果挂在暗的房间里,就模糊到分辨不出画的是什么东西。老人说这是王若水画的葵花,并且每月从壁橱里拿出两三次,拂去桐盒上的灰尘,恭恭敬敬地取出里面的东西,立即挂在三尺的墙壁上,凝望着。的确不错,定睛一看,那熏污的浊暗之中,确有淤血似的很大的花样。有的地方,还略微残留着疑是青绿色脱落的斑迹。老人面对这模糊的古画,就忘却了这个由于他活得过久简直住旧了的人世。有时候,一面注视着挂幅,一面吸烟或喝茶;不然就光是凝神看着。“爷爷,这是什么?” 孩子走过来,说着就想用指头触。像刚想起时日似的,老人一面说“不要碰”,一面轻轻地站起,去卷挂幅。于是孩子便问:“爷爷,糖球呢?”“嗯,买糖球,可 不要淘气了。”老人说着,慢慢地卷上挂幅,放进桐盒,送到壁橱里,然后上外面去散步。回来的时候,顺便到街上的糖店里买两袋薄荷糖球,递给孩子道:“喂, 糖球!”儿子晚婚,小孩子是六岁和四岁。

  和儿子商量的第二天,老人拿包袱皮包上桐盒,一清早就出去了。到四点钟,又拿着桐盒回来了。孩子跑到房门口问道:“爷爷,糖球呢?”老人什么也不说,走进 屋,从盒子里拿出挂幅,挂在墙上,失神地望起来,听说转了四五家古董店,有说无落款的,有说画剥落的,竟没有人像老人预期的那样对这挂幅表示敬重。

  儿子说:“古董店别去了。”老人也说:“古董店是不成。”过了两个星期,老人又抱着桐盒出去了。这回是得到介绍,送请儿子的科长和朋友看一看。这回也没买 糖球来。儿子刚一到家,他便像儿子有失检点似的嗔怪说:“那种没眼力的家伙,怎么能卖给他!他那里的都是些赝本!”儿子苦笑着。

  二月上旬,偶然来了个高明的经纪人,老人把画卖给了好事家。老人立刻到谷中去,给亡妻定做了像样的墓碑,余下的钱存进了邮局。过了五六天,老人又照例出去散 步,但比平时晚两个小时才回来,两手抱着两大袋糖球。说是由于不放心卖掉的挂幅,又去看了一回,见到静静地挂在四叠半的品茗室里,前面插着透明似的腊梅。 老人说他在那里被招待了茗茶。“说不定比收藏在我手里还放心呢。”老人对儿子说。儿子答道:“也许是这样吧。”一连三日,孩子们吃着糖球。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1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野芒 于 2018-10-14 17:02 编辑

本篇为日本明治时代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由李明非所译。作品情节和人物简单,围绕大刀老人想为亡妻立碑展开,但儿子家经济拮据,他只能选择忍痛割爱--卖掉自己珍藏的一幅中国古字画展开,几经周折,画卖掉了,碑在三周年之际也竖起来了。
作者以及译者语言功力都极其深厚。叙述不急不缓,温和却有力;文字朴素流畅,但平淡中的锐利让人掩卷之后却久久不能平复。真如在秋日的夜晚饮了一杯浓酽的茶,香苦味沁脾入心。我扔块砖头,大家献玉。
3#
发表于 2018-10-14 17:1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受益匪浅,独具匠心。
4#
发表于 2018-10-15 10:1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名家经典。谢谢野芒推荐!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15:4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忽然想说说所谓“差别”。文学作品怎样才叫好,我觉得这似乎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当然,如果说被广泛认可算一个标准的话,应该不算错误。很多作品,作者自己觉得很好,我们这些摆弄文字的也大多认可,觉得委实不错,但普通读者不以为然,这算不算好呢?我认为这起码应该叫有提升和努力的空间,起码打动不了大众的东西或者大众够不着的东西,你没有理由坚持说好。
余秀华的诗歌火了,很多诗人并不认可,但你能否定人家火了?你敢确定有人炒你,你也一样火?我看未必!这差别在哪里呢?肯定在作品上。作品上的差别在那里呢?我觉得就是在如何能打动广泛大众,被广泛大众接受上。你写的东西好,但是大众不喜欢读,读起来费劲,或者读完了还是一头雾水,这肯定不行。这时候,你不能责备大众欣赏水平低,你不能怪大众阅读能力差,你要做的是修缮自己的作品,让他既能让大众读得懂,又能让大众喜欢读,而且要不失固有的文字价值。
比如,这个《挂幅》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
发表于 2018-10-15 16: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了,受益匪浅,独具匠心。
7#
发表于 2018-10-15 17:14 | 只看该作者
名家故事,饶有趣味。
8#
发表于 2018-10-16 08:4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23:07 , Processed in 0.0757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