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48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蘸着血泪写成的爱国诗篇——读文天祥《金陵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27 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0-27 21:40 编辑

  
    蘸着血泪写成的爱国诗篇——读文天祥《金陵驿》
               放飞梦想/文

       文天祥悲壮传奇的一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为了挽回南宋败局,收拾残破的河山,他临危受命、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万死不辞、仁至义尽。

          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俘,战役惨败。文天祥九死一生,逃到福建后迅速组织义军,很快收复了江西失地。兴国战败后,他又迅速在广东组织抗元力量。兵困五坡岭,已死伤过半,兵又被大疫,战败被俘,这是败之不败,虽败犹荣。

         从此,文天祥满怀家仇国恨,踏上了长达四年的囚禁与牢狱生活。先是被元将张弘范押解在船上,在船上亲眼目睹了惨烈悲壮的崖山之战,崖山一战,南宋丧亡,让文天祥经受了比死还悲惨的灵魂煎熬。接着,文天祥又被张弘范押解到广州,从广州出发,一路北上,经英德、韶州,翻越梅岭,进入江西。先后经过了南安军、赣州、吉州、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南康军等地,穿过鄱阳湖,出湖口,进入长江航道,文天祥告别家乡,随押解他的敌船继续北进,过池州,到达鲁港,再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最后几经辗转才被押解到元大都(北京)。

         江西是文天祥的故乡,每当经过一地总是勾起文天祥对故土的深切眷恋,而一路上对自己出生入死、誓死抗元的追思与回顾,一场场惨烈的激战,一次次浴血拼杀,让他为自己壮志未酬却身陷囹吾而感到心如刀割,特别是崖山一战,文天祥只能被押在船上,眼巴巴地看着陆秀夫拿着利剑,逼迫自己的妻子儿女一个个跳进大海,然后自己穿上朝服,帮吓得哭哭啼啼的小皇帝整理好皇冠龙袍,将传国玉玺系在小皇帝的身上,又用素白的绸带将自己与小皇帝捆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文天祥联想到许许多多战死沙场的将士,还有死于战乱的无辜百姓,使他胸中波涛般翻滚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故乡情感,故而当押解他的船队在建康修整之时,当他看到当年建筑高耸、市井繁华的六朝古都建康,如今却是满城荒草,遍地凄凉,内心积聚多日的怀乡念国情感犹如潮水一般奔涌而出,奋笔疾书,写下了两首《金陵驿》诗。

          第一首成为盛传不衰的名篇佳作,全诗满含真情地抒发了积聚深厚的爱国情怀。“草舍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由于战乱破坏,只好以茅草房充当驿舍,当夕阳余晖洒在茅草屋上,诗人望着天边的孤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所走过的艰难坎坷之路,虽然自己不惜生命,拼尽全力,但是依然落得一个国破家亡,落入敌手的悲惨结局。从此踏上了漫长的囚徒生涯,触景生情,诗人感到自身就像天边的孤云,远离故土,无依无靠,四处飘荡,何日才是尽头,何处才是归宿呢?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诗人连用两个典故,借助《世说新语·言语》所记载周顗对故土的感慨之语,通过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所记述辽东人丁令威得道成仙,变为仙鹤飞回故乡后吟唱思乡之情的传说故事,联系自身亲眼所见,尽管山河如故,风景依然,与当年没有两样,但是江山易主,城郭沦陷,人民流离失所,在元军统治下过着凄惨的日子,形象逼真地抒写了痛彻心扉的亡国之痛。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满地芦花和我一样衰老,芦花就像白雪压在枝头,在风中摇来摆去,旧时人家的燕子,而今在谁家房上徘徊、飞翔呢?唐代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地名,在金陵东南)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天祥引用这个典故,通过对比抒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犹如一只离群的孤燕,无家可归,不知道何处是栖身之所。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这首诗写于离开金陵时的驿舍,告别江南踏上北上之路,他内心自然忍受着巨大的伤痛,江南是文天祥心中的神圣故乡,忍悲含泪,一步一回头,告别江南故乡,终有一天会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这朝思暮想的故土之帮!“化作啼鹃带血归”对应前面“城郭人民半已非”一句,丁令威在历经千年得道成仙之后,仍然飞回故乡,我又为何不能在若干年后变成啼血的杜鹃,飞回到自己的故乡呢?至死不渝的故乡情怀苍天可鉴,读着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句,仿佛看见文天祥那颗赤热的爱国之心,这颗充溢着爱国之情的心在流泪,在滴血!

         第二首诗写于离开金陵启程的前夜,记述山河易主,帝室蒙尘,自己只能为失去的故国啼血哀呼,为多难的命运愁捻髭须,但不管今后的处境如何艰难,不论过去的成败如何,都要严守节操,始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诗中以民族的悲剧和自身的悲剧结合起来抒写,双重的愁恨烘托出凄婉壮烈的意境。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矢志光复国家疆土、使国家疆土维持完整的宏伟计划很难实现,大宋皇帝挣扎泥涂,遭受耻辱性磨难。《梁书·侯景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文天祥通过这两个典故,形象具体,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光复大计失败,皇帝遭受空前劫难的沉重心情,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法挽回败局,只能独自叹惋,饮恨终生!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面对收复失地的惨重失败,面对皇帝遭受的奇耻大辱,诗人只能像声声哀啼的杜宇一样,独自饮恨,眼里流泪,心在流血,颔下的胡须渐渐捻脱一大半。字里行间活生生地表露了文天祥心如刀割、肝肠寸断的亡国之恨。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文天祥原本就由于光复无望、报国无门而深感人生无常、身心凄凉,再加上凄厉的秋风吹得诗人衰老不堪,形容憔悴,亡国之恨折磨得文天祥就像丢了魂一样,噩梦醒来看见一轮残月照着孤单的寝室,满屋冰凉,如同冰窖。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千百年的成功失败都将轻如尘土,不管怎样,都要禁得起人世间的评长论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由此看出,文天祥在抒发沉重哀怨的亡国之恨的同时,已经抱定了始终严守节操,永不变节,随时为正义献出生命的信念和决心。

           全诗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用典,有七处地方巧用典故。语言精炼是诗最基本要求,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感情,用大家熟知的材料,引发联想和思考,这就是用典的高妙之处。用典还可以使诗意表达得更加含蓄委婉,避免直白浅露,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再就是,诗词的语言要说得具体,要用形象,少用抽象概念。典故多数是古人的事迹,往往是具体的人或事,可以避免抽象概念。

           另外,这两首诗中,文天祥先后以“啼鹃”自比,运用比喻当然比直接陈述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透过满含深情的诗句,更加形象可感地体味到文天祥发自肺腑的亡国之恨,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是何等深厚与高尚,何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21:41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悲壮传奇的一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为了挽回南宋败局,收拾残破的河山,他临危受命、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万死不辞、仁至义尽。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21:41 | 只看该作者
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俘,战役惨败。文天祥九死一生,逃到福建后迅速组织义军,很快收复了江西失地。兴国战败后,他又迅速在广东组织抗元力量。兵困五坡岭,已死伤过半,兵又被大疫,战败被俘,这是败之不败,虽败犹荣。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26 | 只看该作者
从此,文天祥满怀家仇国恨,踏上了长达四年的囚禁与牢狱生活。先是被元将张弘范押解在船上,在船上亲眼目睹了惨烈悲壮的崖山之战,崖山一战,南宋丧亡,让文天祥经受了比死还悲惨的灵魂煎熬。接着,文天祥又被张弘范押解到广州,从广州出发,一路北上,经英德、韶州,翻越梅岭,进入江西。先后经过了南安军、赣州、吉州、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南康军等地,穿过鄱阳湖,出湖口,进入长江航道,文天祥告别家乡,随押解他的敌船继续北进,过池州,到达鲁港,再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最后几经辗转才被押解到元大都(北京)。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26 | 只看该作者
江西是文天祥的故乡,每当经过一地总是勾起文天祥对故土的深切眷恋,而一路上对自己出生入死、誓死抗元的追思与回顾,一场场惨烈的激战,一次次浴血拼杀,让他为自己壮志未酬却身陷囹吾而感到心如刀割,特别是崖山一战,文天祥只能被押在船上,眼巴巴地看着陆秀夫拿着利剑,逼迫自己的妻子儿女一个个跳进大海,然后自己穿上朝服,帮吓得哭哭啼啼的小皇帝整理好皇冠龙袍,将传国玉玺系在小皇帝的身上,又用素白的绸带将自己与小皇帝捆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1:27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联想到许许多多战死沙场的将士,还有死于战乱的无辜百姓,使他胸中波涛般翻滚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故乡情感,故而当押解他的船队在建康修整之时,当他看到当年建筑高耸、市井繁华的六朝古都建康,如今却是满城荒草,遍地凄凉,内心积聚多日的怀乡念国情感犹如潮水一般奔涌而出,奋笔疾书,写下了两首《金陵驿》诗。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0:11 | 只看该作者
全诗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用典,有七处地方巧用典故。语言精炼是诗最基本要求,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感情,用大家熟知的材料,引发联想和思考,这就是用典的高妙之处。用典还可以使诗意表达得更加含蓄委婉,避免直白浅露,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再就是,诗词的语言要说得具体,要用形象,少用抽象概念。典故多数是古人的事迹,往往是具体的人或事,可以避免抽象概念。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09:48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这两首诗中,文天祥先后以“啼鹃”自比,运用比喻当然比直接陈述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透过满含深情的诗句,更加形象可感地体味到文天祥发自肺腑的亡国之恨,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是何等深厚与高尚,何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09:49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悲壮传奇的一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为了挽回南宋败局,收拾残破的河山,他临危受命、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万死不辞、仁至义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09:50 | 只看该作者
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俘,战役惨败。文天祥九死一生,逃到福建后迅速组织义军,很快收复了江西失地。兴国战败后,他又迅速在广东组织抗元力量。兵困五坡岭,已死伤过半,兵又被大疫,战败被俘,这是败之不败,虽败犹荣。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20:15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悲壮传奇的一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为了挽回南宋败局,收拾残破的河山,他临危受命、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万死不辞、仁至义尽。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15:09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悲壮传奇的一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为了挽回南宋败局,收拾残破的河山,他临危受命、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万死不辞、仁至义尽。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9:51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悲壮传奇的一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为了挽回南宋败局,收拾残破的河山,他临危受命、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万死不辞、仁至义尽。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20:11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悲壮传奇的一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为了挽回南宋败局,收拾残破的河山,他临危受命、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万死不辞、仁至义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9:57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悲壮传奇的一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为了挽回南宋败局,收拾残破的河山,他临危受命、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万死不辞、仁至义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2 14:26 , Processed in 0.09878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