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58|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投稿】随遇而安说东坡——由由苏轼的三首诗词说开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3 1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总会有这样的心得:一件作品的产生以及其体现的思想和格调,当是与作家的性情和心境有关的。譬如白杨和李敖,可算是当代愤世嫉俗的“文字狂人”,惯使匕首投枪的“文坛猛士”,但也是性情偏执之人,写出的文章既尖锐犀利,又咄咄逼人。有豪气有正气,但或多或少也有些戾气和邪气。因此,固然可钦可敬但可爱度却不是很高。

  不由得又想起了千古一人苏东坡,他也是才气逼人,个性鲜明,率性天真的人,为什么却深受人们喜爱呢?诗文自然是不必说的了,性情也是重要因素。最突出的特质我想是“随遇而安”。于他而言,随遇而安不是庸俗的处世哲学,而是豁达的天性使然。随遇而安了,他就旷放、就乐观,就能云淡风轻地看待自己多舛的命运,同时不忘关照光怪陆离的社会。虽长期生活在不如意的境况中,却始终在发现诗意与美好,在表达深邃的人生感悟,活出了别有的一番滋味和精彩,其生命就有了不同凡俗的意义。

  我常常想,如果苏东坡不随遇而安,他的一生或将更加悲凉,更加抑郁,不但不可能在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的“不公”命运中安身立命,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还会失去很多诗歌的灵感,自然就不会给后世留下那么多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且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几首诗词来佐证吧。

  先来说说《临江仙》。在东坡上喝酒至三更,回家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一般来说,老主人在外,家仆是要候着的,等着开门并侍候入寝才是。但这小厮居然睡了且鼾声大作。苏东坡敲了几下门,没有应答也就算了,随遇而安吧,不妨去江边转转——“倚杖听江声”,不也是美事一桩。如果苏东坡趁着酒兴,雷霆震怒,拼命叫门甚至砸门,小厮当然终会醒来开门,那就绝对没有这首《临江仙》了,也就没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千古名句。

  有的好作品看起来是偶然得之,其实是隐含着某种必然,首先是情怀和与天性的必然。
  
  再说《定风波》。读这首词一定先要读前面的几句“导语”,相当于今天的“题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关键的词是“余独不觉”四个字,其实也是随遇而安。所以,他才会十分潇洒地在雨中一边徐徐而行,一边高声吟哦。有点任性,有点倔强,但更是旷达和无畏。如果也和同行的人一样很狼狈地去躲雨,那就不是苏东坡了,就没有这名满天下的绝妙好词了,也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自然然也就没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醒悟。

  自然界都有有晴晴雨雨,人生有起起落落何足为怪。风雨,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和官场生态的恶劣,晴明,则是仕途风顺,人生得意的象征。但这些,苏东坡在雨中已经参透了,回首看去,什么都是虚幻的,他是一个得道的高人。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点,苏东坡相信雨总是会停的——这是他随遇而安的思想基础。

  最后说说苏东坡《食荔枝》这首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后,苏东坡好不容易东山再起,但不久再次被贬到蛮荒之地岭南惠州。惠州盛产荔枝,这给苏东坡很大的慰藉。他是个美食家,照今天的说法是一“吃货”,对吃情有独钟,常常凭借弄美食、吃美食、说美食来纾解块垒,调剂心情。但凡他为官的地方,都留下了诸如“东坡肉”,“东坡饼”、“东坡凉粉”之类的名小吃。但他直接歌咏食物的诗歌似乎并不太多,却在惠州写了很多关于荔枝的诗,以上面这首最有名气。显然,赞美荔枝其实际意义是缓解心中的苦闷,把满腹苦水唱成甜甜的清歌丽曲而倾吐出来,这就更加巧妙而深邃地袒露出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与初贬黄州时相比,更加淡定从容、平心静气了——天天有很多荔枝可吃,这岭南是个好地方啊,我还真舍不得离去呢。当然,如果苏东坡不能随遇而安,自找乐子,一味地怨天尤人,长吁短叹,这不毛之地的荔枝再甜也是酸涩的,是咽不下去的苦果。

  据说,朝廷有那手握生杀大权的宵小之人,看到苏东坡这首诗荔枝诗很是愤愤然;姓苏这老儿日子过得还滋润嘛,不行!不能让他太得意了。你不是要长作岭南人吗?俺们偏不成全你。于是,已过花甲之年的苏东坡再次被贬到天之涯海子角的海南儋州。这又可算一桩因诗罹祸的小小的“诗案”。

  屡屡因诗罹祸,苏东坡并没有停止写诗,因为他是为诗而生的,纵然是屡遭挫败,但诗心不死,初心不改!

  于他而言,写诗,其实也是一种随遇而安。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晚年写的这首诗很有意思,为官数十年,遭遇三次贬谪,其凄惨度一次甚于一次。但他却把贬谪之地当成他平生建功立业之地,这似乎有点反讽的意味。事实上,苏东坡也的确是在这几个地方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当然,在黄州惠州儋州的“平生功业”,必然还有诗歌上的成就。而这三个地方的诗歌成就或可说远远高于其他地方诗歌成就之总和,因此,他引以为豪。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让他铭心刻骨的地方,让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日渐成熟,对任何波诡云谲的人生风险都能坦然面对,随遇而安。今天的人们也老是说随遇而安,但多少有点消极避世,但苏东坡的随遇而安却是积极乐观的处世经验和生存智慧。随遇而安的好心态与光照千秋的好诗文结合在一起,这就构成了东坡居士的核心魅力了,对后来人的启迪与感化作用强大而深远。或许,这就是近千年来人们关注他、喜爱他、赞美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吧?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骆塞夫 于 2018-11-3 13:43 编辑

小文写出来,有文友读了,说中财论坛在举办东坡征文活动,鼓励我来参赛,于是注册。忐忑不安中第一次发文,愿大家批评指正,在此拜谢!
3#
发表于 2018-11-3 13:14 | 只看该作者
漂亮的一篇!
由苏轼其人其味道,延展至眉山的东坡,文人的东坡,百姓的东坡。其中的观点很有见地。

点评

老师梳理得很恰当,谢谢。   发表于 2018-11-28 10:26
4#
发表于 2018-11-3 13:3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这篇的确是好文!难得一见!读之,喜悦滃然而仰!

点评

感谢夜莺在此给作者支持与加油。    发表于 2018-11-28 10:27
5#
发表于 2018-11-3 13:3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1-3 13:14
漂亮的一篇!
由苏轼其人其味道,延展至眉山的东坡,文人的东坡,百姓的东坡。其中的观点很有见地。

同意草草评价!
6#
发表于 2018-11-3 14:1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此篇写得细腻,由苏轼味道延伸到地方特点及人文文化,很有嚼头,赞一个!

点评

云姐姐,一边嚼,一边要喝点茶哦。嘻嘻。  发表于 2018-11-28 10:27
7#
发表于 2018-11-3 15:11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娓娓道来,让我们对苏东坡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更增加了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欣赏。问好。

点评

姐姐对征文活动很是关心,又看到姐姐来支持作者了。  发表于 2018-11-28 10:28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7:3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在手机上发文,没想到有些语句重合了,谢谢论坛朋友指出错误,太谢谢了!重复处,已经改了。再谢!
9#
发表于 2018-11-3 18:27 | 只看该作者

古今巧妙揉合,东坡味道就成为一种地域传承,浓浓的弥漫于今古时空,这就是苏老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魅力。

点评

是的,作者巧妙将古今巧妙揉合,引起读者共鸣。  发表于 2018-11-28 10:30
10#
发表于 2018-11-3 19:0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余韵潦绕。欣赏!
11#
发表于 2018-11-3 19:5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三苏祠的书写,平铺直叙,有自己的见解和特点。
12#
发表于 2018-11-3 22:1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何老师赐稿,喜阅美文,看到这么多朋友留评,这文章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苏东坡的味道,是丰富多彩的,还有余味,也依然令人难忘。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00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1-3 13:14
漂亮的一篇!
由苏轼其人其味道,延展至眉山的东坡,文人的东坡,百姓的东坡。其中的观点很有见地。

谢谢阅读,请多批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到论坛论剑,新手上路,请多指教。
15#
发表于 2018-11-5 08: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一大早上中财,发现有些投稿已编号了。这一篇东坡的味道,的确不错。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8:52 , Processed in 0.05573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