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92|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尊严与尊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5 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严与尊重
——读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第一次读毕飞宇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是在《花城》杂志上,这是一篇非虚构作品,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时期在苏北农村成长的故事。

  这是一本写给60后的书,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作者有着自我的身世和家庭之谜,从小跟随“右派”的父母辗转多个村落,从而铺开了广阔的生活场景,他截取了那些最能呈现那代人生活模板的人和事,比如衣食住行、玩具、家畜、手艺人等不同片段,回忆那个荒唐时代,在飘摇中生活的真实自己。

  应该说“文革”时期,整个社会环境是残酷的,生活条件艰苦,但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依然可以过得无忧无虑,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比如长期盼望后,终于等来了那根废弃的滴管,做成了“性能卓越、超越时代的弹弓”,打麻雀百发百中,实现着自己的少年英雄梦;我那时也盼望有这样一根橡皮筋,女孩子跳皮筋用,有了它,那个扬眉吐气劲就别提了。

  比如像一条鱼那样“遨游”在玉米地里,只为找到一根甘蔗一样甜的玉米秸;比如穿着两条红领巾做成的泳裤,跳进河流撒欢;比如用手电筒探照夜空,和小伙伴爬到桑树上开会,看小猪仔拥挤着吃奶,使点小坏,把蚂蟥塞进城里孩子的裤兜……儿童是天真无邪的,但作者用温情的笔告诉我们:童心是最善于发现的,孩子属于大自然,那里的一切都是他们的玩具,贫穷和单调决不能阻止孩子追求快乐的脚步;童年是单纯和不可复制的,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这和物质无关,和恶劣的环境无关。

  读这本书总能找到与自己相同的地方,让人想起小时候,它又不是一本单纯怀旧的书,作者用亦庄亦谐的笔调,为我们呈现出那个时代农村的广阔现场,既有感性的描写,又有理性的分析,形成的视觉与心理反差是惊人的,极具画面感,有张力,富有个性,让人在感受到童年美好的同时,更感受到特殊时代下,生长在农业文明中的人性的扭曲与善良,狭隘与豁达,心灵缺乏归属感又无所不依,使我们身不由己地为那一代人的命运感叹、唏嘘。

  作者试图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贫困、最没有尊严的时代,人骨子里的那份自尊和体面都会顽强地偷存,它是那么倔强,以隐蔽的方式外化出来。

  比如母亲“可以穿得很破,她的衣服上可以有很多补丁,但是,裤子上必须有两条缝。”她用茶缸做熨斗,甚至用屁股压那些褶皱。她把孩子们拾掇得干干净净,所有的补丁都周周正正,不允许孩子粗鲁无理、拉里拉沓。这里作者“写的不仅仅是裤缝,是母亲对生活的讲究。”这种隐藏在生活里的仪式感,让孩子从小懂得做人要体面,要有尊严,这样才能受人尊重。做一个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听起来高大上,实际很简单。

  书中写到盲人老大朱,这个靠讨饭为生的残疾人,没有人拉着他的盲棍,但他从来不在本村乞讨,这里有难以启齿的尊严问题。即使生活再苦难,人性也自有人性的高贵,不因苦难而蜕变,不因艰难而退缩。尊严这个东西,始终在这个无依无靠的人心里,虽然他未必知道“尊严”这两个字。

  在不懂得尊重的时代,说尊重是可笑的,但这不妨碍蕴藏在人们心中的善自然地流露。在书的字里行间中,生命的鲜活、生存的智慧无处不在。比如打孩子的收放与进退,显示乡下人的处世哲学;水上行船要“一下一下的”,感受比努力要重要得多,这“包含着农业文明无边的琐碎、无边的耐心、无边的重复和无边的挑战”。

  比如做了“好吃的”,独享是被瞧不起的,于是“自己有一点好马上就回想起别人,”这是俗定俗成的,是常态的。分享,一个多么芬芳的词汇啊!分享就是快乐,“它源于慈善,体现为慈善”。

  比如乡村的葬礼,一般是女亲友团哭丧,男人守灵,守孝道的儿子儿媳在葬礼上一定是节制的,因为他们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生前尽孝,没有愧疚。他们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夸张渲染作秀。其实,贫穷的年代,人情并不寡淡,尽管它的样子是寡淡的。“农民的情感很本分”,他们的内敛是生活磨练出来的。这种真切的情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写出。

  我对作者在荒地放牛的桥段记忆犹新,他把牛当战马,甚至为了速度鞭打老牛,“我从来就没意识到牛是生命,它只是速度,一种让我永不满足也无法满足的速度”,对生命的敬畏与悲悯跃然纸上。对好友陈德容的揭发与批判,在那个时代是很正常的事情,作者却深入剖析自己,“感受过我在邪恶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兴奋……我不愿意独立地相信我自己,我也不愿意独立地相信外部——我更愿意相信向善的生命个体与向善的外部条件所建立起来的向善的关系。”这是作者的坦诚、担当与自我的反思与救赎。

  作者自诩是远东的“堂吉诃德”,充满了没有来路的正义,与无数的假想敌作战,经历了无数“雪雨腥风”,他又像一个小动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本书以私人记忆为基础,忠实于过去的现场,而整体叙述又是一场集体记忆,作者经历的事对于很多人都不陌生,写起来容易雷同,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过多地书写生活的艰辛,甚至调侃自己是穿得起袜子的“富二代”,在忠实于童年视角的前提下,在更深邃的精神层面进行了发掘,有深厚凝重的理性追踪,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和价值立场。而为了不破坏整个行文的回忆性,这种思考有很有分寸,不喧宾夺主,始终保持一种克制与对生活的感恩,既有生活的厚度,又兼具思想的穿透力。

此文曾发表在《经典美文》上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7:26 | 只看该作者
答应冷美人把这篇旧文贴出来,60后啊,很多相似的场景
3#
发表于 2018-11-15 17:3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立红分享美文。
也正在读毕先生的《写满字的空间》,诧异于他文字中那么多熟悉而相同的画面。我跟晰版说,他的有些篇章我感觉我也可以写。她说没错,就觉得你们有相似之处。当然,文学才华我不敢与毕先生比。但文字中的种种,却真的那般相似。他是60后,我是70后,按理应该存在代沟。我冷静想了想,其实原因在于地理与城市造成的时空落差。也就是说,虽然我比他迟了十年出生,但我成长过程所处的环境,与他经历的,除了政治的变化,在经济上、亲情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7:41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8-11-15 17:31
感谢立红分享美文。
也正在读毕先生的《写满字的空间》,诧异于他文字中那么多熟悉而相同的画面。我跟晰版 ...

70后与60后相差不多,很多场景都相似,有共同的感悟不奇怪,再说,柳同学读书多,是少年老成,呵呵,自然能理解好60后的书哦
盼望柳同学写出更好的文字与我们分享
5#
发表于 2018-11-15 17:4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下午太忙了,抽了几分钟来做版面操作,明天早晨细致读过再来说话。立红亦是娘家人,不会怪罪,是吧?
6#
发表于 2018-11-15 18:09 | 只看该作者
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这书没有读过,这两天我在看他写的《玉米》,之后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平原》
7#
发表于 2018-11-15 19:1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书话版要掀起毕飞宇热
8#
发表于 2018-11-15 23:25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8-11-15 17:31
感谢立红分享美文。
也正在读毕先生的《写满字的空间》,诧异于他文字中那么多熟悉而相同的画面。我跟晰版 ...

柳藏先生也是里下河地区的?
9#
发表于 2018-11-15 23:27 | 只看该作者
一水 发表于 2018-11-15 19:15
感觉书话版要掀起毕飞宇热

为此——水姐的倡议,争取抽时间加一把火。
10#
发表于 2018-11-15 23:38 | 只看该作者
“打孩子的收放与进退,显示乡下人的处世哲学;水上行船要‘一下一下的’,感受比努力要重要得多”。
很喜欢立红姐关于感受的这句话。私下与妖交流的时候,也说过几句,即:为文也一样。跟她举例的是成语“狼藉一片”:现在有多少人见过狼藉?没见过,就只能依靠概念,就不是感觉的,文字的质感就不存。许多成语、俗语等的距离感,就产生于概念与感觉之间。当然,这样的文学语言观点,可能不符合立红姐的主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8-11-15 23:40 | 只看该作者
美文,应该一篇接着一篇。立红姐得继续哦
12#
发表于 2018-11-16 08:08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8-11-15 17:31
感谢立红分享美文。
也正在读毕先生的《写满字的空间》,诧异于他文字中那么多熟悉而相同的画面。我跟晰版 ...

昨天你已经拍案了,尤为期待评文。
13#
发表于 2018-11-16 08:09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11-15 23:27
为此——水姐的倡议,争取抽时间加一把火。

自己挖坑要自己填。
14#
发表于 2018-11-16 08:10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11-15 23:27
为此——水姐的倡议,争取抽时间加一把火。

不对,根据柳同学的说法是:自己挖坑要自己种树栽花。
非常期待蝉衣的树与花。
15#
发表于 2018-11-16 08:19 | 只看该作者
毕飞宇在《写满字的空间》里说自己的父母都是老师,所以,母亲的讲究,是对孩子的教育无声的尊严教育,于毕飞宇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立红此章,以切身看文本,是与文本“共情”后的有感而发,也更应了毕飞宇的那句文本应立足“俗骨”,不仅仅是毕飞宇的字,也是立红的评,是文字本身应有的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3:40 , Processed in 0.05256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