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42|回复: 9

[原创] 简析王羲之《兰亭集序》结构的三个层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5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汉玉 于 2018-11-17 12:11 编辑
简析王羲之《兰亭集序》结构的三个层次
———————兼谈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价值


序图.jpg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jpg


    这就是王羲之作于东晋时期的《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的序文。全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强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怡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这就是文章结构的第一个层次:情绪性体验的层次。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这是文章结构的第二个层次:情感性体验的层次。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祖”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尚义的清谈。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世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也是“悲”的原因: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我们这一代不留给后世之人一点文化遗产,有什么颜面面对前人呢?这是文章结构的第三个层次:哲理性体验的层次。

    由上分析来看,通篇以个体鲜活的生命体验为线索,层层递进,由细微易变的情绪性体验为基础,上升到稳固复杂的情感性体验,再到认识深刻的哲理性体验,行文流畅,思想感情不断升华,对作文教学很具有启示价值:

    人的一生是在丰富的体验中成长的,中学生更是处于感情易变、性情活泼、思想活跃的年龄阶段,因而作文教学一直提倡体验性。但是体验性不能处于无序、无控制状态,“书圣”的这篇序文为我们的作文教学作了很好的范例。全文的思想感情在体验中有序的升华,由情绪到情感到哲理,启示中学生作文要以体验为主,从细微的情绪体验不断积累到稳定的情感,而且还要上升到哲理,这也是符合这一年龄段的训练要求和目标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引导,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思想感情的层进升华。

    序文既是文学史的绝唱,也是书法史的绝唱。所以,要鼓励学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追求,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好情,出好文,通古今之理,抒写惊后世之文!


15b1OOOPICb0.jpg

——THE   END——
发表于 2018-11-1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篇从《兰亭集序》的解读入手,将悟出三个层次,引入中学作文教学。给人以启迪,是很好的文化传承,也是很好的文化创新!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11-15 18:51
本篇从《兰亭集序》的解读入手,将悟出三个层次,引入中学作文教学。给人以启迪,是很好的文化传承,也是很 ...

版主肯定,十分荣幸,当倍加努力!!!!!
发表于 2018-11-2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诠释《兰亭集序》的三个层次有见地,学习受益。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岸晴天 发表于 2018-11-21 13:55
先生诠释《兰亭集序》的三个层次有见地,学习受益。

谢谢阅读!当倍加努力!!!!!
发表于 2018-11-2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诠释《兰亭集序》的三个层次很有见地,涨知识了。谢谢美文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馨 发表于 2018-11-24 10:28
此篇诠释《兰亭集序》的三个层次很有见地,涨知识了。谢谢美文分享!

过奖!过奖!有点启示就不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批评………………………………
发表于 2022-5-2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点个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03:09 , Processed in 0.06122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