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3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记忆:农具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24 0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8-11-24 04:39 编辑

                                                         乡村记忆:农具之二        高迎春

        我小时候,生产队播种主要依靠木楼耩地。这种木楼上面有一个斗状木箱,可以在其中存放种子,俗称楼斗。有两个漏口通往木楼的两只脚,木楼的两只脚上,穿了尖状铁质鞋子,俗称楼铧。木楼的前方,有两根长长的架杆,是用来套牲口用的,俗称楼杆椽。楼脚后面,有一个木抹板,用来掩盖垄沟。用木楼播种,是一个有难度的技术活,若果播种的人,晃动木楼的两个把柄太快,种子漏下去的就多,出来的玉米或者麦子,就会密集成一条线。如果木楼把柄晃动太慢,播种下去的种子太稀,则会出现断垄,进而造成减产。晃动木楼,只有不紧不慢,有条不紊,播种下去的种子才匀称,不密不稀。木楼播种,来回的间隙,也大有讲究。如果播种玉米,间隙可以和米楼间距一样宽,这样间苗以后,垄沟通透,有利于玉米成长。如果播种小麦,木楼的间隙,可以略微靠近一些,这样合理密植,有利于小麦增产。后来有人在播种小麦的时候,木楼中间又加了一根腿,结果小麦每亩地增产明显。后来公社推广这一经验,大获成功。有一年,在宁津上班的父亲回家来,正赶上播种小麦。我家的自留地,母亲正发愁没人播种,父亲只好亲自上阵。我和姐姐弟弟在前面拉楼,父亲在后面摇楼播种。由于父亲种地并不内行,播种的小麦间距过大,因此来年比别人家麦子少收了不少。那个年代,村里人逢年过节才吃面馒头、用面包饺子,平时以吃粗粮为主。

       用木楼播种之后,还要用到一件农具,就是用来镇压垄沟的礅轱辘子。礅轱辘子用青石做成,脸盆大小,由设计好的木框来固定。两个礅轱辘的间距,正好和木楼两个木腿的间距一般大。礅轱辘子重量不很大,一般用小毛驴牵拉就可以了。但是必须还要配上一个半劳力看护毛驴,以免毛驴跑偏,礅轱辘子压不实垄沟。那个时候的生产队,将青壮年男劳力,称为整劳力,每天挣的工分为十分。将体力较弱的妇女,称作半劳力,每天最高挣八分工。我们上学的半大孩子,星期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最多能挣五分工。男劳力干最重的体力活,比如派往外地去挖河,生产队俗称:出河工。比如生产队抗旱,水井抽干了,需要男劳力到井下再挖套井。比如去公社交公粮,必须派能驾驭牲口的男劳力才可以胜任。等等。而妇女和孩子,在生产队只能干一些比较轻松的活,比如浇地看畦口,披高粱叶,拾棉花。等等。也有些活不分男女,比如收割麦子,就需要男女老少齐上阵了。不过还是男劳力干的又快又多就是了。我们家在自留地播种小麦,借不来生产队的礅轱辘子,只好用别的办法来代替。我们家幸好有独轮车,平时用来推粪,推草,推收割后的玉米。这个时候,正好可以用独轮车的轱辘来压垄沟。我干过这个活儿,推着独轮车沿着垄沟绕来绕去。等压完垄沟,感觉走了有十里地那么累。

        用木楼播种后的玉米,等到小苗长到半尺左右,就开始间苗了。间苗用的农具叫做把锄,在木把的顶端,是一把横着的菜刀模样,这样挥舞起来,就可以任意去掉多余的玉米小苗。给玉米间苗的距离,大约一尺左右。口诀是: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意思是,如果玉米苗出的太稀,就要留苗多一点;如果玉米苗出的太密,就要适当留稀一点;如果玉米苗出的既不稀也不密,间苗时就要选择留粗壮一点的玉米苗。我们帮助生产队间苗的时候,队长反复给我们讲口诀,生怕我们把好苗子毁了,留下的反而是弱苗。我们感觉这口诀,极像绕口令,于是就比赛谁能一口气连着说得多。于是,田间间苗口诀,成了我们比赛口舌速度的游戏。长期练习,我们竟然都能一口气连着说十遍。大人们听我们饶舌,竟然弄不懂我们念的什么经。细说之后,方才恍然大悟。玉米间好了苗,浇过水之后,转眼就长到了人的膝盖高。这个时候,就要用大锄给玉米锄地了。大锄的木把比把锄长很多,把锄的头部是直的,而大锄的头部弯曲着,有点像鹅的脖子。锄地一是给玉米松土,二是可以将刚出土的杂草连根切断。用大锄锄地,必须倒退着走,还必须弯下身躯,是个挺累人的活儿。大锄不用的时候,一般是挂在屋檐下,这样锄头不容易被雨水淋着,经常风吹日晒也不易生锈。所以,不用大锄锄地的时候,百姓们就说该挂锄了。

        麦子成熟以后,要用镰刀来收割。农村的镰刀分小镰刀,大镰刀和搧刀。小镰刀是用来砍草用的,它的刀头短小,把儿也短小,适合人们蹲着砍草。小镰刀小孩子们用的比较多,是下地给猪羊砍草的首选。砍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被镰刀割伤手指。小的伤口,我们就用苦菜叶上的白汁涂抹,过不了几天也就痊愈了。大的伤口,就要找村里的赤脚医生给上药包扎一下,有时还要打破伤风针,以免感染。我同学的母亲,因为往地里推粪,不小心被粪筐扎破了手。她没有当回事,之后得了破伤风,四十多岁就丢了生命。大镰刀头大,把儿也长,适合人们弯着腰割麦子。麦子成熟的时候,就爱下雨。所以麦收时候,村里人往往说是龙口夺粮。麦子一旦被雨水淋湿,捂着就容易发芽。自留地里的麦子,因为也就几分地,母亲就让我们拔麦子。说是将麦根拔下来,可以当烧柴,种玉米也省在地里碍手碍脚。拔麦子比割麦子累人,因为要把麦根带下来的泥土在脚上磕打掉,还要弄一身尘土。搧刀的刀口弯曲,是搧谷穗的专用农具。抓一把谷子,谷穗头自然朝下,用搧刀一甩,谷穗头就齐刷刷搧掉了。村里人将谷草叫做黄草,是喂牲口的好饲料。

        我们村,将地里的山芋叫做山药。这样的约定成俗,不知道始于何时。刨山药的农具应该叫做大镐,可我们村的人,都叫大镐为大撅头。或许,村里人姓高才特意避讳这个“镐”字的吧?同样的道理,村里人也将小镐,叫做小撅子。刨山药的时候,必须先将山药蔓砍掉。这些山药蔓,村里人是舍不得丢弃的,用铡刀切碎,再用粉碎机打成粉,就是喂猪的好饲料。因为山药都是种在垄背上的,没有了山药蔓的遮盖,隆起的山药块茎,明显就在土层下边,有的大块山药,已经挤出了地面。一撅头刨下去,再用手提拉山药蔓,一墩山药大小五六块,就被牵拉出了土层。山药块茎,有的是黄皮黄瓤,有的是红皮红瓤,无论是生吃还是煮熟了吃,都是一道美味。村里人用土打坯的时候,也会用到大撅头。首先将土层阴湿,再用大撅头刨土,再将湿土填入土坯模子,用石杵夯打十几下,一块盖房用的土坯,就算打完了。斜着码成墙让风吹干,土坯就可以拉回家使用了。小撅子别看小,用处可不小,刨玉米,刨高粱,就靠它来大显神威了。大撅头一家或许就有一把,而小撅子每家会有两三把。


                                                                     2018年11月24日写于迎春堂

木楼图片: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4:41 | 只看该作者
大撅头: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04:42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11-24 21:51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但这些农具都还见过。此篇图文并茂,高老师介绍的详尽,值得一读。

感谢高老师美文分享。周末愉快!
5#
发表于 2018-11-25 08:15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关于农具的乡土文章很是农村味,读着很有亲切感,感谢高老师分享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20:51 , Processed in 0.05431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