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投稿】人人都爱苏东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4 1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an 于 2018-12-4 13:57 编辑

1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八月,徐州城笼罩在流言与恐慌的阴云之下。

上个月,八百里外,澶州(今河南濮阳)曹村黄河大堤决口。“澶”字所蕴含的水流柔静之意未能庇佑生民,浑水滔天,“灌郡县四十五,坏田三十万顷”,传闻此时正向徐州涌来。

人们看到城内汴河水位如常,乱心稍安。

刚到任三个多月的地方长官苏轼尚在陪弟弟苏辙四处游访,饮酒吟诗。这个名动天下的才子,年四十二,诗文虽好,却政声不著。

至月中,忽然连降暴雨,洪水席卷而来,受徐州城南山势横截,汇于城下。很快,水位高达两丈八尺,超过城中一丈有余,约两层楼高,悬于人们头顶。

迫于情势,苏轼勒令严禁意图逃灾的富民出城,以安民心。后急调五千民夫,并拄杖入军营求得禁军协助,开始加厚城基,加固城防,吃住于城墙之上,筑起长约千丈的堤防。

即便如此,大水依然破城而入。无奈,只好以城中附城为长堤,继续苦守。此时城外“飘庐舍,败冢墓”,无论老弱还是少壮,皆因无所食四散狂走,最终都“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城中粮食也渐趋断绝。

被困七十多天后,水才渐渐消退,徐州得以保全。

经此一役,苏轼既蒙皇帝恩赏,又深得人心。三年后,其移知湖州时,据说徐州百姓遮道拦马,追送数十里。此事传至京城官场,引起了一些注意和不安。

苏轼本不是心机深沉之人,又适逢春风拂面马蹄疾,惬情畅意都来不及,哪里会想到,一场更大的洪水正在远处蓄积,随时可能令貌似固若金汤的堤坝崩溃,向他扑来。

2
身处东京大内的神宗,内心正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元丰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发难,呈当时流行的苏轼诗集一本,寻章摘句,以佐证苏轼三月到任湖州后循例所写的《谢上表》有妄自尊大,讥讽新法,侮辱朝廷百官的罪责。

七月二日,舒亶进奏,附四卷本苏轼诗集一套,从《谢上表》中精心择取文字片段,附会为“谤讪君上”。

同日,李宜之进奏,说不久前自己出差路过宿州,听一位秀才说起苏轼在他家写的一篇旧文,其中有讥讽新法之意,于大节有亏,需彻底清查法办。

七月三日,权御史中丞李定出手,奏苏轼四大该杀之罪,毁谤朝政其一,傲悖不悔其二,蛊惑人心其三,私愤犯公其四。字字诛心,指明苏轼怨恨讥讽之人,并非旁人,正是陛下本人。

要说神宗不爱苏轼之才,是假话。连宫中妃嫔都知道,能让皇帝看到废寝忘食,击节赞叹的,唯有苏轼的诗文。

但要说神宗对苏轼完全没有芥蒂,也是假话。

恐怕神宗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熙宁二年,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上《议学校贡举状》痛陈变法弊端。神宗召见,当面问苏轼对新政的评价,苏轼用了三句话,“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神宗听后悚然心惊。

早年间神宗欲效仿唐宗宋祖,又羽翼未丰,自然能容些异见,更何况有王安石挡在前头,担了那些个关于新法的明枪暗矢。

但今时已不同往日,王安石早已二次罢相,皇帝身前毫无遮拦,此时再妄议新法,让专权十二年的神宗,实在不想再耐那个烦了。

宋祖钦定了“不以言罪人”的祖宗家法,一百多年来尚未有人因诗文获罪,想到此节,神宗忖度犹豫半晌之后,做了决定。

太常博士皇甫遵不日即奉领密令出了东京,遇驿站换良马,昼夜兼程,疾奔湖州而去。

3
想起十年前当着神宗的面,对新法率性直言,身陷诏狱的苏轼多少有了悔意。

苏洵对这个儿子早有忧虑,写《名二子说》时,评价苏轼过于锋芒毕露,每遇不入眼的事,总是“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怕是会在权谋倾轧之中,招惹祸事。

年轻气盛的苏轼不以为然,决心“危言危行,独立不回”。

入狱后,御史台就以审问死囚的程序相待,隔壁牢房的苏颂描述道:“诟辱通宵不忍闻”。侮辱谩骂无休无止,如那狱墙外阴森柏树上歇息的千只乌鸦,聒噪不已。

苏轼陷入囹圄不久,不堪忍受,便意欲绝食求死。神宗闻后,遣人来特别交待,才让狱吏有所收敛,不敢殴打虐待。

每天都由长子苏迈来送饭。看到苏迈忧戚的脸,其间隐隐有已故夫人王弗的影子,苏轼心里不禁忆念起因思念亡妻而写的那阙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迈跟父亲约定,平日只送蔬菜和肉,若闻凶讯,就送鱼,好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八月二十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三十日;九月三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七日、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十月十二日、十六日;十一月二日。这些日子对审判官而言相当特别,对苏轼的审讯大有斩获。

至十一月三十日止,共收集苏轼承认有讥讽新政的诗五十二、文十,赋一。呈上苏轼供述两万余字。处理与其气味相投、往来频密的官员二十五人,其中包括神宗本人的亲妹夫王诜。

这期间某天,苏迈钱粮用尽,出城借贷,委托一位亲戚送饭,忘了交待和父亲的约定,亲戚送去了一条鱼。苏轼见到,自认死期已至。

4
神宗从未想过让苏轼死。用自己的骂名去成就别人的美名,皇帝还没有糊涂到这种程度。

把苏轼往死里整的那帮御史,背后的主使是丞相王珪——官场中著名的“三旨相公”,除了玩弄权术,论才干,只会三件事:请圣旨、得圣旨、传圣旨。

这些当年因拥护新法而平步青云的平庸之人,在王安石罢相后,把持了朝政,虽然司马光已回家闭门著书去了,但仍担心皇帝无人可用时,重用反对派,于是瞄上苏轼,先下手为强。

这倒真是应了苏轼对新政的批评,“进人太锐”。

但苏轼不明白的是,神宗心里一直有个大宋梦。

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夺帝位,认小自己十几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灭后唐,将幽云十六州拱手割让给了辽。

宋祖赵匡胤代周立宋,先与辽通好,统一南方后,也打算趁机北伐,收复幽云要地,但两次均兵败,铩羽而归。

没了幽云十六州,无险可阻契丹铁骑,辽人要用兵,驰骋昼夜,即可饮马黄河。

真宗年间,耶律绪隆与萧太后攻宋,兵马直抵后来黄河决口的澶州,逼着真宗立了澶渊之盟,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再后来,宋因忙着与西夏征战,辽趁机施压,每年又增加银、绢各十万。

神宗每每忆起这些前耻,想到契丹人喂不饱的狼子野心,都会耿耿于怀,甚至痛哭流涕。只可惜,自己即位之时,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冗兵、冗官、冗费,表面富丽堂皇,实则积弱已久。

因此,不得已的熙宁变法,从一开始就是急于求成的,集权独断的做法,不免激起矛盾,留下隐患,但神宗义无反顾。

熙宁五年,辽又以宋在雄州(今河北雄县)建筑工事为名,陈兵拒马河。至熙宁七年,辽要求重新划定边界。

神宗自觉需先平西夏,与辽开战的时机不熟,咬牙忍让,弃地七百里。

后来苏辙把这笔烂账算到了王安石的头上,大概认为当初是王安石在背后指使新党诬苏轼下狱,心中不畅,抓住机会要为兄长报一箭之仇。

他哪里知道,在议边界之时,王安石行事早已处处掣肘,神宗不再需要王安石了。

5
苏辙还想错了一件事,皇帝要实现自己的热望和抱负,哪能让一个诗文遍传天下的人,拿文字来讥讽新法,这等动摇朝野舆论,影响宏图大计的事,于情于理都不可忍。

神宗不想让苏轼死,只想让他闭嘴,给天下心怀不满的人一个警告。那些下手的官僚,无非是猜中了皇帝的心思,想借刀杀人而已。

皇帝的目的达到了,苏轼流放黄州之后,神宗一朝,再也没听到任何非议。正如苏轼早先以诗托讽的那样,“但苦世论隘,聒噪如蜩蝉”,满世界只剩下一种声音,如蝉鸣般单调无趣。

元丰四年,神宗自认为准备妥当,趁西夏皇室内乱之机,调集三十五万大军,加民夫超过六十万人马,全力攻打西夏,结果惨败,死亡、溃散三十万。

神宗并不甘心 , 次年再集大军西征。九月,遭永乐覆军之耻 , 将士死亡、被俘计二十余万。败报传来 , 神宗彻夜绕室徘徊 , 难以入眠 , 次日面对朝臣痛哭不已。

战争、苛法、腐败等积弊发作,神宗治国期间,农民起义频发,大小约三十次 ,民怨沸腾。

元丰七年正月,神宗忽然想起了苏轼,亲书手札,其言也善:“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

元丰八年,三十八岁的神宗抱恨而亡。

年仅十岁的哲宗继位后,高太后垂帘听政,全面否定熙宁变法,重新启用司马光等反对派,苏轼被当作旧党委以重任。

令旧党失望的是,苏轼却坚决反对全面清算前朝新法,认为有些措施值得保留,急了还骂司马光为“司马牛”。

不久,便遭到旧党排挤,又以言罪,再贬惠州。

在黄州好歹还有猪肉吃,到了惠州,苏轼只能买没人要的羊骨头,用水煮熟漉出,浸米酒、撒薄盐,微微烤焦,啃得津津有味。

他还给弟弟写信大谈感受:“意甚喜之,如食蟹鳌。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6
苏轼在惠州也留下了一道长堤,与徐州苏堤、杭州苏堤一道,被后人称为“苏公三堤”。

这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六十六岁客死常州之时,不知是否回想得起自己少年时在四川眉山的生活,那种多年来求之不得的田园之乐。

门前万杆竹,堂上四库书。
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
2#
发表于 2018-12-4 13:57 | 只看该作者
友友,要添加投稿二字和版权哦。

点评

烟烟说的是正确的,请作者添加版权。  发表于 2018-12-4 18:11
3#
发表于 2018-12-6 10:38 | 只看该作者
征文文章请严格按规则投稿,请修正。
4#
发表于 2018-12-7 00:0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朋友看看秋版此篇加版权之文:发表帖子与添加版权教程  希望能帮到您(临时)
http://bbs.zhongcai.com/forum.ph ... &fromuid=261974
(出处: 中财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08:13 , Processed in 0.05322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