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心病(6733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6 1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病

    文‖林小白

    一

    考了编制进入电视台,采访的任务一日多似一日,在凉城辖区内30个乡镇、街道跑,马不停蹄。刚进台里那会儿,台长老张每次开会,总要语重心长嘱咐新来的同事:好新闻都是跑出来的,不跑,不深入基层,哪里来的好题材?受了他的鼓舞,年轻的记者们跑得很积极。

     老张有自己的理念:进台里后的采访,最好是跑遍凉城辖区内的乡镇,将一亩三分地的地方吃透,挖透,等到乡镇都跑遍了,就数着村跑了,凉城200多个村居跑完,再用脚步继续丈量村里的每一个组,那样,日积月累,也就成了资深记者了。称得上凉城的“万精油”。

    老张干记者二十余年,直到荣升副台长,再由副台长而升任台长,才卸下采访的任务。所以他的话是有道理的,以他的资历说事儿,同事们打心底服气。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张的宏伟规划,对大部分记者来说,实施起来有困难。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两条。其一:凉城地域广阔,乡镇多,交通不便。拿最远的乡镇花嘎乡来说,从城区长途驱车去采访,要4个多小时(后来通了高速路,也要两个半小时)来回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都耗在路上了。要挖掘一条有深度的报道,不在当地住上两三日,很难达到目的。其二,考进电视台的记者,多数到了适婚年龄,结婚后有了孩子,就有了牵挂。女记者不用说,要养育孩子,很多女记者在记者岗位上待了两三年后就会转岗,进入办公室或者后期制作、编辑、播控等岗位。而男记者,在养育孩子的责任上要轻于女性,但有了孩子,同样割舍不下,都想着能准点下班,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于是,花嘎那样偏远的乡镇,就成了采访者的“隐痛”。采访得最多的记者,就属年轻,而又没有成家的了。那时候,我刚进台,所以跑得也算勤快。

    二

    去花嘎采访,路途要经过阿嘎、米箩、野钟,进入果布嘎地界,过了果布嘎,这才算真正进入花嘎乡的地界。一路上群山环绕,道路崎岖,山路逼仄,看似挺近的距离,开车也要一个小时左右,这不禁让我想起“望山跑死马”的典故来,真是形象极了。

    由于台里用车紧张,一辆车要围绕县里一把手进行报道,一辆车机动一些,但忙的时候也没办法,只得请乡镇派车接送。所以采访照例是搭乘被采访乡镇的车。来接洽的,是花嘎乡副乡长老田。

     老田四十多岁的样子,是花嘎乡本地人,听人介绍过,老田毕业后分配到花嘎,在老家一干就是十多年,工作成绩优秀,协调能力强。有主张,在当地很有威信,所居住的村子里有什么大事儿小事儿,解决不了的,都可以找他。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儿,他便兼职做起了“管事”,通过他的调度,很多事井井有条,他在乡里的口碑极佳。

    这次采访的任务是围绕村文书罗大昌,接到任务,我对他有过粗略的了解。罗大昌,彝族,海子村村文书。在当村文书的二十多年里,工作成绩突出,带领村民自筹修路、修桥、修学校,最近,响应国家政策,又带领村民修筑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村里两个组近千人的饮水问题。县里领导在调研中得知这个情况后,准备将王大昌塑造成典型,进行宣传。

    三

    为了将任务完成得漂亮一些,前一天我便拟好了采访提纲,但在颠簸的路途中,我不断向老田询问王大昌的情况。老田健谈,竹筒倒豆子似的把王大昌在海子的情况向我介绍了一遍,甚至还说起了王大昌的小名。

    村里人都不叫王大昌的学名,唤他的小名:王六斤。据说是因为王大昌出生那会儿他母亲称过,刚好六斤,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不过,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的却是老田最后的一句话。

     “王大昌是个脾气古怪的人,采访的时候你可得注意!”老田说。

     “怎么个怪法?”我问老田。

     “三言两语也介绍不清楚,但是在村里这二十多年来,王大昌除非工作上有必要,很少和村里的人说多余的话,也不喜欢开玩笑。”老田说。

     我心想,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脾气,双胞胎还各有各的脾性呢。脾气古怪点也很正常,也就没有再多问。

    我在思考如何进行采访的间隙,车已经驶进海子村,远远就看到村委办公区了。天气晴朗,夏季的太阳明晃晃的,照射在额头上,热得直冒汗,加上一路上的颠簸,身上隐约也有了些汗水,贴在防晒衣上显得有些粘稠。

     早上八点从城区出发,到了花嘎乡,已经是十二点多。老田张罗着,准备先吃饭,再对村文书进行采访。我建议将王大昌叫在一起吃,边吃边聊,也有个大概得了解。老田则说,先不管他了,我们先吃,吃好再去村委办公室找他。客随主便,只得依他。

    四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王大昌,或许是终年被紫外线照射,脸有些黝黑,剪了平头,表情严肃,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不是之前看过他的资料,知道他今年已跨过50的门槛,从面相上看,根本分辨不出年龄,会误认为他年近花甲。我想,或许是因为基层工作太苦了吧,才会将他的脸打磨成那个样子,想及此,我心里多了一份敬重。

     将摄像设备找了个地方安置好,找了个凳子,坐下,按照思路,我向他表明了来意。他点了点头,想必昨天老田已经通知过他,他也知道我的目的,脸上多了份客气,可是依然严肃。为了缓和气氛,我从衣袋里掏出香烟,给在座的老田,以及办公室的几个人递了烟,递给王大昌的时候,他拒绝了。

     “我抽这个的!”他指了指桌子旁边的烟管。那是一杆长烟杆,农村老人都喜欢抽旱烟。我记得去世了的祖父也喜欢抽,是自家种的烟叶。工序复杂,要收割,收割回来要经过多次晾晒,温度要拿捏到好处才能保存好,不至于变得脆薄,坏了烟叶的质感。

     老田投来异样的眼光,似乎暗示着什么,我没有再坚持递烟给他,重新坐回椅子。

     在缭绕的烟雾里,我开始对他进行采访。要做好人物采访并不容易,耗的时间也要比其他类型的采访要多一些。要将被采访者形象塑造起来,我得详细了解他做出的具体成绩,并对他的领导、同事、周边群众对他的看法进行采访。

    两个多小时的长谈以后,我对他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便按照最初的计划,先去拍摄他带领村民修的路。

     采访的时候,他骑摩托车在前面带路,我和老田乘车在后面跟着。在车里时想起刚才采访的间隙老田的目光,我心里多出一些疑惑。

     “文书以前一直都抽叶子烟吗?”我问老田。这个疑惑的起因是我记得祖父虽然抽旱烟,但香烟他多半不拒绝的,偶尔也抽。王大昌的反应有些过于强烈了。

     老田摇了摇头,说:“其实,香烟他也抽的,只是他只抽自己买的烟,别人的烟,他是不抽的。”

     我心想,王大昌脾气还真是有些古怪,难道他有洁癖吗?看看他在办公室的样子也不像,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隐情?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再想询问老田时,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五

    “村村通”政策实施以后,乡村道路得到了有力的改善,这在近年来乡村交通的明显的变化上可以窥探。以前村里车很少,也基本上开不进来,如今路宽敞了,加上农村人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购买能力也较从前提高了许多,车也就多了起来。小轿车不再是稀罕物件儿,经济条件中等一点的人家,也能买上一辆五菱宏光,载人,载物都方便。

     王大昌带领村民修的,是一条半山腰通往海子村的公路,大概有5公里左右,宽度有4米多。采访的过程中,村里的一位老者的讲述仿佛铺开了一张画卷,从那个画卷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过去,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泥泞难行,举步维艰。路上的行人肩挑背扛,负重前行。

  “以前路没修,赶集特别老火,背个东西到集市上去,不走个把小时到不了。路又陡,弯弯拐拐的,背着东西走路,摇杆都累弯。”老者在回忆中透露出无限感叹。

    “自从六斤带着大家劈了这条路之后,能通车,就方便多了。用三轮车拖洋芋出去卖,也就一袋烟的功夫。”

     也许是初次被采访,王大昌显得有些腼腆,已经撂下我跟老田,自顾到周边村民家中闲聊去了。这样也方便我采访周边的村民对他的印象。总体来说,村民对他的印象都不错,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这让村民们得到不少实惠。

    不过,老者最后一句话又让我陷入了沉思。

    “六斤这个人好是好,但是脾气太古怪,太孤僻了,你们是城里来的记者,多和他交流一下,开导开导他。大伙儿都想和他好好喝顿老烧酒呢。”老者说。

     我回头看了看老田,老田不置可否。

     “他没有和大家喝过酒吗?”我的疑惑又更深了。

     “没有,六斤这娃打小随他爹的脾性,从小到大,再到工作,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从来没和大伙儿喝过烧酒。”老者说。眼神里仿佛又回忆起王大昌小时候的模样。

     这时老田话插了进来:六斤他爹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老者接着说:“其实不止六斤他爹,六斤他爷爷脾气也怪,几代人脾气仿佛一脉相承,怕是遗传的,都怪!”老者最后叹了口气,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抱着最后一点希望。

     “希望你们县城来的记者可以和他多聊聊,打开他的心结吧。我们老咯,跟他说不拢,也说不动咯,”

       六

      采访还算顺利,村民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都采访到了。看看天色,也不早了。老田很热情,要请吃羊肉火锅,告诉我乡里毛二开的饭馆,主营羊肉火锅,味道正,口感非常好。

     听着老田的介绍,王大昌没有说话。我趁机验证一下,试探着看老者和老田说的话是否真实。

     “文书,一起去吃点,咱们喝点酒说说接下来的采访。”我试图邀请他。

     “就是啊,人家县里来的小陈记者,好不容易来一趟,就作陪一次嘛。”老田不忘添一把火。

     “不了,家里还有事儿,采访的事情我会全力配合的,就麻烦田乡长多陪陪这位记者了。”王大昌说。黝黑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婉言拒绝了我们的邀请。

    路过一排平房时,王大昌停下了摩托,和我们告别,拐进平房里,身影消失不见了。

     吃过火锅,天已经黑了,暮色四合,整个花嘎乡笼罩在一片静谧中,无数星斗点缀在天空里,显得那样高远。偶尔有几声狗吠的声音,使整个村庄愈加寂静。

     按照老田的安排,我会住进乡里的招待所,可是一天来,关于王大昌的许多疑惑还藏在心里,没能得到解决,于是我提出请求,看能不能到老田家借宿一晚,顺便再向老田请教点关于村文书的问题。老田没有拒绝,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七

    从毛二羊肉火锅店出来时,我在店家打了一桶杨梅酒,算是对老田能让我住进他家里的感谢。礼多人不怪,这是祖父生前教导我的,多年来一直记在心里。

    老田家在乡里条件算是好的,二层小楼,收拾得干净利落,阳台上还种了绿植,一株杜鹃格外醒目。老田介绍说,是在山上挖的,看着品相不错,经过老田的嫁接,到了花季能开出红白两种花色。

    我心里感慨,想不到看起来蛮粗犷的老田居然能捯饬出这样精巧的盆景。又说了一会儿话,老田嘱咐老婆去厨房弄了点油炸花生米,算是下酒菜。老田看我的表情,也知道我应该有不少问题要问他。索性就边喝酒边聊了。

    那一夜,老田给我说起了王大昌的往事,也解答了我心里的困惑。

     八

    “六斤,六斤他爷爷和他爹都是怪人!”老田啜了口酒说。说他们怪,是因为他们的脾气。六斤的家境在他爷爷那辈是极好的,他爷爷是花嘎乡为数不多的地主之一,从前花嘎乡的土地,有近一半是六斤他爷爷的。

    我想起今天王大昌下车时拐进的建筑,并没有老田说的那样阔绰。可是不好打岔,只能耐心听着老田按着记忆继续回忆。

    后来,革命了,要打倒地主,六斤家的土地就被划分给村民们了。六斤家的老宅被充公了,改成了公社,不过公社现在也没有了,被拆掉了,就是现在村委办公区那个地方。

    “可是,这与文书的古怪脾气也没有直接联系啊!”我提出质疑。

    “六斤会有这样的怪脾气,还是要从他爷爷说起。”老田举杯和我碰了一下,喝下去,才接着说。

     听老人们说起过,六斤他爷爷地主王白铜后来被批斗过,在无数次批斗中,挨不住,服毒自杀了。吃的是用来杀老鼠的药。不过,后来关于地主王白铜的死还有另外一种版本,说是他家的长工下的药。长工叫李大奎,在他家做活路的时候被虐待过,心里不忿,就起了杀心。不过至于真假,现在也不可考证了。

  老天叹口气,记忆仿佛清晰了起来。

    六斤他爷爷死后,家境就衰落了,六斤他爹王乾润本来是少爷命的,在地主老爹死后也有些疯疯癫癫的。逢人就说有人要毒死他,见不得他家好。还严厉要求家里的孩子不准吃外人给的东西。估计是被他爹王白铜的死吓坏了。

     “后来呢?”我给老田杯子里又添了杯酒。

     后来这事儿透着点怪异,六斤他爹王乾润也是服毒自杀的,把家里的农药喝了大半瓶。那时候他已经彻底疯了,整天在村里游荡,自言自语,还穿着他爹那件破旧的青布长衫,经常不换洗,上面一摸就是一把油腻。

     听村里的老者们说起过,王乾润疯掉的那段日子,常说做梦梦到王白铜,梦到他说又有人要下毒害他了,又有人要揪他去批斗了,梦里一直喊他不要吃别人给的东西,有毒!再后来,王乾润就自杀了,尸体在他家老屋茅厕被发现,再被邻居抬到堂屋前尸体都硬邦邦了。

     九

     根据老田的叙述,王大昌脾气的古怪原因如同迷雾,被缓缓扒开,可是,又添了我新的疑惑:既然王大昌脾气这样古怪,性格又孤僻,又是怎么当上村文书的呢?这个职务可是要经常与村里人打交道的,他是如何让村民们接受他的呢?

    老田说,王大昌虽然脾气古怪,但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早年读书非常刻苦,由于成绩优异还曾获得过县里面的表彰,后来因为家庭的变故,父亲的去世才退学回到了家乡。在家乡当了几年的民办老师,再后来村里缺少搞文字工作的,前任老支书知道他文字功底不错,力排众议,向大家推荐他做村里的文书,这才一锤定音,王大昌才做了文书。

     我筹划着说出自己的构想,明天看能不能联系一下,采访一下他的家人,作为采访的环节,我也想从他家人的角度采访一下他们对王大昌的看法。

    几杯杨梅酒下肚,老田脸色已经有了些红云。听到我要采访村文书家人,老田摇了摇头。

    “有困难吗?”我问。虽然我有这个构想,但还是要充分尊重被拜访者的意愿。

     “这个构想很好,多角度展现大家对他的看法嘛,不过,要采访他的家里人,这个确实没办法,因为六斤他现在已经没有家人了。”老田叹了口气说。

     “那他的妻子呢?”我有些纳闷,按照农村的风俗,加上王大昌的年龄推测,他应该有老婆孩子了。

     “六斤一直单身,村里人也曾撮合过,没成。一方面是他的脾气过于古怪,另一方面,是六斤没这个心思。撮合了几次,都被他拒绝了,媒人心也就凉了,断了做媒的心思。”

     “你是说他二十多年来一直单身?”我有些惊讶。

     “是的!”

  那一夜,我辗转发侧,想起王大昌,想起他的祖辈们的遭遇,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里,我看到王白铜,看到他的父亲王乾润,只是,那些梦在醒来时都模糊了。隐约记得,梦里的王大昌,一脸忧伤。

     十

  在花嘎两天的采访很顺利,没遇到多大困难。本想着继续挖点新闻,台里领导催得紧,稿子要早点发。采访完就回去了。我记得临走时,王大昌给我递了支烟,等我礼貌地给他递一支时,他照例拒绝了。

  启程时透过车窗的后视镜看到他黝黑的面孔,看到他拘谨而严肃的表情,我的心情莫名有些感伤。

  十一

  再次去花嘎采访,已经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情了,我和老田提起王大昌。老田笑笑,露出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

  “王大昌已经从村文书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去年全县招了200多名年轻的村文书,新来的文书接替了他的工作,就退下来了。”老田说。

  “那他现在在干嘛呢?”

  “去民兵连了”

  ……

  我想起去年采访他的那两天的光阴,也不知道他现在是否有了改变,老乡们想和他喝顿老烧酒的愿望实现了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可惜,已经没有了答案。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2-6 12:39 | 只看该作者
好大的块头,小白老弟近来似乎还是很忙啊。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3:15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8-12-6 12:39
好大的块头,小白老弟近来似乎还是很忙啊。

是啊,一直都忙,特别是年底,慰问,采访,扶贫,杂事多了。问候榆木老哥
4#
发表于 2018-12-6 22:03 | 只看该作者
先占位,明天来细品小白老师的佳作。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09:31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8-12-6 22:03
先占位,明天来细品小白老师的佳作。

多给砖头,多提建议意见。小白先给风铃姐姐敬茶
6#
发表于 2018-12-7 09:36 | 只看该作者
看似不急不缓的叙述里,竟然有一个如此沉重的主题。这必然和一段历史有关,脾气古怪的王大昌,一个现实中的能人,也是一个沉郁地生活在过去的人。过去的价值是什么,我想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反思和觉醒吧!
小白版善于营造一种不同的氛围,文字和主题都熠熠生辉,引人入深。
学习拜读,加分支持!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09:39 | 只看该作者
野芒 发表于 2018-12-7 09:36
看似不急不缓的叙述里,竟然有一个如此沉重的主题。这必然和一段历史有关,脾气古怪的王大昌,一个现实中的 ...

特殊的历史环境总是让人感慨唏嘘,那段历史文明没有经历过,所以也就只能道听途说,但是这样的影响比比皆是,值得人深思,问候野芒
8#
发表于 2018-12-7 11:09 |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过两遍,自感小白老师的小说叙述平缓,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围绕着王大昌其人其事抽丝剥茧,把谜一样的王大昌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留白很足。
有一点风铃不明白,想请老师指教,文章第一小节感觉和主题无关,是不是可以去掉?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2:01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8-12-7 11:09
仔细读过两遍,自感小白老师的小说叙述平缓,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围绕着王大昌其人其事抽丝剥茧,把谜一样的 ...

风铃有这样的困惑也是正常的,小白写第一节,其实是为“我”能够有机会接触王大昌作了个小小的铺垫,加上老台长的教导,让“我”形成采访认真专注习惯。不过,风铃所言极是,有点不明显,显得有些累赘的意思了。小白再思考一下
10#
发表于 2018-12-7 1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小白 于 2018-12-11 10:28 编辑

有些地方相同的词语重复太多了,还可以更好精炼一点。
11#
发表于 2018-12-7 16:32 | 只看该作者
单身那个情节交代的不够清楚,略显牵强
12#
发表于 2018-12-8 1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2-8 15:38 编辑

        这篇小说富有浓厚的现代乡村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在场感极强,清风扑面的真实亲切之感。作者独辟蹊径,通过记者“我”对致富能人村文书“王大昌”的采访,多角度、深层次地揭示了“王大昌”的古怪性格以及他富有传奇色彩的身世背景,人物形象很有立体感。美中不足之处是,表现“王大昌”古怪性格的细节还不够丰富,应该通过更为细腻的细节或言谈举止来表现人物性格。另外,“王大昌”几十年一直独身,这是一处很值得深挖的看点,可惜作者仅仅简略叙述了一下,有点遗憾!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3#
发表于 2018-12-10 14:17 | 只看该作者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8-12-8 15:04
这篇小说富有浓厚的现代乡村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在场感极强,清风扑面的真实亲切之感。作者独辟蹊径 ...

赞同老师,因一篇采访串联起一个祖孙三代的秘密,叙述很好,接地气,只是对于王大昌古怪处有的地方不够突出,详实。学习,问好。
14#
发表于 2018-12-10 15:06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18-12-10 14:17
赞同老师,因一篇采访串联起一个祖孙三代的秘密,叙述很好,接地气,只是对于王大昌古怪处有的地方不够突 ...

感谢关注与互动!!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0:29 | 只看该作者
夕阳无限 发表于 2018-12-7 16:32
单身那个情节交代的不够清楚,略显牵强

容小白思考一下,感谢提醒,小白再构思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22:57 , Processed in 0.1298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