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0|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93【投稿】苏轼: 幸与不幸在路上一直平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9 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9-12-12 09:12 编辑

  —

  这里有一条可以自由穿行的时光隧道。

  当我们乘着思想之翼进入,在时空交错中不约而同地与苏轼相遇。我们与苏轼一见如故。我们站在苏轼没有到达的未来之地,隔着漫长的时空距离注目着苏轼一路缓缓而行,万千个视角下的不同眼光让苏轼这个名字灿如星曜。我们的世界与苏轼的世界各自平行,而在同—时间的苏轼的世界里,我们看到那里的星辰浩翰璀璨……此时我们如果向他挥手致意,苏轼,他也许会作揖还礼吧,面对我们尽意的品读评谈,他也只能沉默吧。有时想想,这样一场遇见,苏轼乐意吗?而我们,乐此不疲。

  既然相遇,我们的目光将投向这样的苏轼,他得意之后的逆时,逆时之中的落魄,落魄之上的放达,都成为一种后人难以抵达的境界。“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且让我们来认真打量苏轼所在的世界……

  二

  来看看这些属于苏轼的时光片羽。

  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苏轼生于四川眉山纱谷行。八岁入乡校读书,闻欧阳修文名。苏轼又从母程夫人读书,“奋厉有当世志”。十四岁苏洵作《名二子说》,苏洵说到苏轼,"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从小率性旷达,苏洵告诫他要像“轼”那样注意“外饰”,不要锋芒毕露。

  十九岁娶妻王弗。二十一岁时苏轼与苏辙随父进京应试。试官梅尧臣荐苏东坡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试官欧阳修拍案兴叹:"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谈起我,人人会谈论苏轼。"苏轼兄弟二人—时名动京师。其间母亲病故,苏轼兄弟随父回川奔丧,守制三年期满后父子三人携眷赴京,沿岷江、长江东下至江陵,三人一路唱和,诗歌编成《南行前集》。待再次进京应试制科中选后,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英宗更有意招苏轼入垄翰林,这一年苏轼二十八岁。

  这是苏轼—生中青春得意的好时光。

  三

  1065年,妻子王弗去世。

  这一年苏轼三十岁。苏轼后来作"十年生死两茫茫"怀悼凭吊。第二年父苏洵在京师去世,苏轼、苏辙兄弟护丧返蜀丁忧三年,回京前续娶王弗的堂妹王润之。再返朝时,王安石变法己是山雨欲来。

  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任判官告院,全面驳斥新法,并作诗讽刺:“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次年,王安石拜相,苏轼被诬查无实证,这一年苏轼三十五岁。

  为避权斗,苏轼第二年选择中隐,自请离京赴任杭州通判,纳侍妾王朝云。又转任密州,王安石复相。又年大旱,流民多入京,王安石罢相,革新派继续新法。苏轼在任上修堤运盐,扶贫善政,在徐州任上黄河决堤,苏轼亲率军民筑堤救灾,后又筑黄楼。虽离开了政治漩涡,但面对新法弊端与百姓疾苦,他如鲠在喉,如蝇在食,在对神宗一吐为快的为民请命的上书直谏中,又被权臣诬指为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在湖州上任方三个月,即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当时的通判目击后道:"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泪如雨下的百姓纷纷来送行,是为著名的"乌台诗案"。

  回京即入牢,屡审终获赦,后在苏辙在陪同下携家眷赴任黄州团练副使,开始了平生第一次谪放生涯。

  四

  从富庶之地来到荒凉的黄州,苏轼一待四年。

  这四年里,苏轼干脆做了个躬耕自给的农夫聊以糊口营生。友人替他在东城门外物色了一处荒地耕种。因爱白居易的《东坡种花诗》,苏轼将这块土地称为"东坡"并悉心经营,还筑成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秋冬二季苏轼两次游赤壁作前、后《赤壁赋》,这一年四十七岁。在黄州的生活苏轼过得颇为适意,他结交游访,相继与晁补之、秦观、黄庭坚、张耒交识,齐聚清谈,读书生活两不误,后来的"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不仅是文坛佳话,连同荒凉流放的日子也楞是被他过成了无数首脍炙人口的诗与词。

  后又上任汝州、常州、登州,高太后摄政后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京师,很快升迁为中书舍人,成为三品翰林,负责起草诏书,即翰林学士知制诰。至此,苏轼到达了他一生仕途的最高峰。

  五

  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

  保守派东山再起,要求尽废王安石变法。苏轼主张有保留地去除弊端,为此多次与执政的司马光发生争论,这样苏轼就成为保守革新两派共同的敌人,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虽有高太后庇护,苏轼自身的处境在积毁中日益艰难,于是再次请求外调。元祐四年三月,他如愿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与此同时,苏辙迁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在五十三岁时,苏轼又回杭州任知州,兼浙西军区司令,他疏浚西湖,筑成“苏堤”,此外还更新建筑,建设公立医院、建设城市供水系统,同时主持招考馆阁,所以西湖这个地方留下的不仅是苏轼的文才,还有干才。

  55岁时任吏部尚书,当年又调往汝州,过金陵时见王安石,二人相谈甚欢,一释前嫌,留一月方别。后又在泗州,颖州,常州居住,此年司马光修成《资治通鉴》。

  后又任扬州,内调兵部尚书,不久充礼部尚书,后又去定州,任河北军区司令,1093年八月妻王润之卒,九月,高太后崩,旋即遭贬谪。

  58岁时,往惠州,苏轼可能意识到北还无望,因为历来只有政治犯被流放此地,他将家人安顿在宜兴,只携三子苏过和侍妾朝云奔赴惠州,开始了漫漫的远谪生涯。

  六

  流放地惠州瘴气横行;不久,陪伴苏轼多年的侍妾朝云去世,这年东坡六十一岁。

  苏轼在惠州并未消沉,他建了白鹤新居,造东西二新桥,他一边学习佛经,—边吟咏创作。后朝廷又重贬“元祐党人”,苏轼再贬琼州别驾,直至被流放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号称海角天涯的儋州,开创了历代贬官最远纪录。

  不仅如此,朝廷还遣使访两广的官员将苏轼逐出官舍;苏轼走坡无路下只好在城南买地,筑室五间,幸有不少当地士人相助,让苏轼在炎热的海南岛熬过人生的寒凉。但就是这样孤独的他,又开始办学教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这样笑对惨淡苦中作乐的,是年逾花甲的东坡。

  1100年徽宗即位后向太后听政,召旧臣北返,得以生还的苏轼与苏辙,米芾约定在常州同聚。这时饱经沧桑的他不由感叹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对自己—生"历典八州",三十年谪居生涯的真实写照。

  然天不遂愿,苏轼在真州时染病在身,坐船北行来常州后不久病情转危,在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葬于汝州郏城,谥号“文忠”,终年64周岁。

  苏轼大概不会想到,26年之后,北宋旋即灭亡。

  七

  苏轼的一生是被许多人注目打量的—生。

  他的一生是受人爱戴也是遭人嫉恨的—生,是才华横溢的,也是被才华横溢耽误的一生。苏轼写过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在宦海升沉之间,苏轼留下了2700余首诗,300多首词,800多通书信,各种文章数以千计,而他的官却越做越小,越做越远。因为才华难掩锋芒,逆时背运只为守住本真,他并非不懂官场,也并非不懂明哲保身之道,只是为了心存善念而弃舍了中庸的外饰,在清欢自洽中坚守了痴愚的可贵。

  苏东坡曾这样说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种人生的豁达态度,世人难以企及,这种乐天安命,东坡秉性难改。苏轼是汪洋恣意的文章大家,是悲天悯人的百姓父母官,是新派的画家(画红竹),是有造诣的书法家,是斗茶的常胜赢家,是酿酒师,也是高级品酒师,是建筑师,也是工程师,他是慈悲公允的执法官,也是雅致的士大夫,也是佛教徒,是皇帝秘书,也是歌女知音,是敢于顶风的逆行勇士,也是力挽狂澜的砥柱中流,是深得田园乐趣的生活家,是"文章憎命达"的践行人。

     宦海浮沉虽然让苏轼逆时背运,但也是这种仕途上的不济方成就了苏轼的千古文章。他的率真导致了他的厄运,但厄运又成就了他的旷达;他的幸运还在于六十四年的生命长度,正好停格在北宋灭亡前的20年,这样的生命范式与他的文章一样气节长存,令人仰望,彪炳千秋万代。

  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美好与艰难总是在路上平行而进,关于苏轼心中的那片开阔广大的清欢世界,它让所有热爱追随他的人都愿意去试着这样相信,我们以后的世界本该如此,或一定与此有关。









2#
发表于 2018-12-10 09:54 | 只看该作者
先抢个沙发再说。等一会细读。问好。

点评

沙发上请坐,喝茶,喝热茶。  发表于 2018-12-10 11:21
3#
发表于 2018-12-10 10:1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欣赏,问好文友

点评

勤劳的然然,总是这么热情。远握问好!  发表于 2018-12-10 11:22
4#
发表于 2018-12-10 11: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远牵版主支持征文,好文欣赏。
5#
发表于 2018-12-10 11:23 | 只看该作者
有时想想,这样一场遇见,苏轼乐意吗?哈哈,好幽默,反正我们乐此不疲。
6#
发表于 2018-12-10 11:24 | 只看该作者
是的----苏轼心中的那片开阔广大的清欢世界,它让所有热爱追随他的人都愿意去试着这样相信,我们以后的世界本该如此,或一定与此有关。
7#
发表于 2018-12-10 15:2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欣赏提读!支持老师。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5: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8-12-16 10:22 编辑
千幻烟 发表于 2018-12-10 15:29
阅读欣赏提读!支持老师。

参考度娘,彻底把东坡的倒霉事儿梳拢一遍,现在把大苏拿下
9#
发表于 2018-12-10 19:53 | 只看该作者
远牵 发表于 2018-12-10 15:37
参考度娘,彻底把东坡的倒霉事儿梳拢一遍,现在把老苏拿下

的确要样梳理一下,不然资料不准确,或不完善。
10#
发表于 2018-12-10 23:1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支持,不错,苏轼一直在路上,来来去去行走了大半个中国,这也多亏了苏轼有着一个开朗豁达的心胸!
11#
发表于 2018-12-24 21:13 | 只看该作者
采用总分总之后,按时间先后的线性结构方式成文,使得文章清新明朗。开篇很有情调,结语“美好出艰难”升华主题。问好远牵。远牵总是特别的。
12#
发表于 2018-12-28 16:26 | 只看该作者
干净的文字,丰富的内容。
13#
发表于 2018-12-29 09:47 | 只看该作者
算是一篇对苏轼不错的记载了,从生平到世事皆阐述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苏轼我们只有敬仰,既敬仰他的为人,也敬仰他的所得。时势也许是最好的时势,可能正因为了宋的一系列变革才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博大浩瀚的饱学之士,从而也更多地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期每一个存在过的人物。
14#
发表于 2019-2-23 11:01 | 只看该作者
恭喜获奖!提读问候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3:26 , Processed in 0.05974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