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3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90【投稿】苏轼:留给世间的温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12 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澧水寒儒 于 2018-12-16 21:26 编辑

                                                                   苏轼:留给世间的温度
                                                                                    一、
       少年时,第一次读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倍受震撼,惊诧世间竟有如此美好的诗文。于是,我反复吟诵,直至背诵下来。还是心有不甘,竟然要探究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书籍匮乏的年代,花费了很久的时间通过询问别人才弄清楚,作者是苏轼,字子谵,号东坡居士。只是,此时更不知他为何号东坡居士。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具有影响力和穿透性的。在这之后,凡是有关苏轼的诗词,我都会朗读,直至背诵下来。因为印象里的苏轼实在是太好了。他笔下的月光,皎洁轻盈,而富于人间的温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想别时圆。”那集粗犷与纤细于一体的笔触将月光流徙描述得淋漓尽致。月光流徙,无论是乡间庭院,还是富户豪宅,都是一概如此,不会厚此薄彼,就如我这般的乡野少年都如此感受,其他的人更会感慨良深。

    后来略大,读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彻底成了苏轼的铁杆粉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那雄浑的笔触,肆意飘洒,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文字惊天地,泣鬼神。他又如剑客,剑气如虹,所向披靡。人物江山运笔纸上,恒定千古。事件描述、人物勾画与兴衰勾连,吟咏之间,尽抒豪迈之气。

    喜欢,还是喜欢。他的这种洒脱,这种豪放,于文字间挥洒,一个懵懂少年就这样佩服、喜欢得深入骨髓。与他没有年龄隔阂,他是那么伟岸,站在历史深处,放射着万丈精神的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于是,不停背诵、抄录苏轼的词。把苏轼的词一次次用飘逸的行楷抄写,与人分享,或者自得其乐。

    心中始终有一种历经千年的温度在照耀,他就是苏轼。李白其实也很伟大。只是那时读他的诗,多半是精短与简洁的诗,所以年少的心一旦心有所属,便不能容纳其他。

    苏轼与我的人生勾连,一首词就是肇始。喜欢,源于偶遇,源于第一感觉。
   
                                         二、
    事物的感性印象并不足以有持久性,但仍然可以有美好的记忆。譬如相亲,第一印象很为重要,而交往与相知就是情感的深化与理性的形成。


    青年时段,读古代文学史,学习《苏轼》一章,便清晰了苏轼的整个人生脉络、文学成绩与初步的精神内蕴。

      苏轼是一个全才,他博古通今。他的诗、文、词、画、书法,都是那么独到与优秀。二十一岁的苏轼,京城应试,所作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读后,也对苏轼极为钦佩。

       博学是他的文字与智慧的源泉,一切才华的展示都必须有所依托。读书是知识积累的基础。能出口成章是源于默默的修炼,所谓量的积累形成质变,尽皆如此。

      还是不深度了解苏轼。只知道他的才华源于自身的修炼,是储备的一种释放。

      他一直遭受贬谪,处于新旧势力的裹挟中,将自身品性不断磨练,时时自嘲与自解。他曾如是总结一生:“目若新生之犊,身如不系之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崖州。”读到此处,青年时段总是觉得,为官遭受贬谪,古来一直如此。纵横比较,又何来惊诧与感喟。韩愈、刘禹锡、柳宗元不是也是如此吗?被贬谪是为官者的一个心路历程与客观事实,是不可缺少的人生经验。与古人的对话,没有时间的镌刻,是不足具备深度的。想来,泛泛之感与缺少共鸣,是当时阅历尚浅赐予的必然结果。

      但这并不影响他所具有的温度的照射,比如太阳,自身是温暖的,是无私的照耀的。你认知也好,不认知也好。苏轼自身具有的温度却一直在穿越千年。

      苏轼是正直的,又是不敏锐于政治的。他以自己的判断,判定王安石的变法是弊端百出,于国于民尽皆不利。以世人皆浊我独醒的姿态,触怒新势力。他有的是奋不顾身的勇气,没有市侩与圆滑,这是读书人的傲骨。那种源于经典浸润所获得的精神濡养一直光芒万丈。姑且不论他是武断的。纵横古籍,多少为官者一旦为官就失却了读书人的秉性,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变成了软骨头。其实,他又是具有自知之明的,于是,他自请出京,化解了深度的政见摩擦。他只身湖州,革除弊端,兴修水利,颇有政绩。

      只是,他理性中又是富于感性的。终因《湖州谢表》中的一句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铸就了乌台诗案,直接将他推向了他人生低谷。

      新党罗织罪名,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幸好王安石的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一锤定音,才使之免于杀身之祸。既是对手,又惺惺相惜。许是苏轼的才华撼动了王安石,对手才就此罢手。

      被贬黄州,苏轼的政治人生跌至低谷。政治的失败却形成了他文学的高度。苍天似乎在给他另一种回报,令他的温度烛照世间。这一期间,他可谓心灰意冷,游览赤壁故址。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名作。他思接千古,神驰古今,感宇宙之博大,怜沧海之一粟,感物抒怀,且融时世,振聋发聩。这可能是他的政敌所没有预计到的。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于苏轼而言,他个人处于悲惨境地,而对于整个中华文化而言,又是他的福报。没有这些非同一般的经历,他又岂能有异乎寻常的收获。我们一面感喟他受的苦,却一面感谢他奉献的精神粮食,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食用。

      贬谪黄州,他是苦闷的,同时又是达观的。这一时段,他种菜种地于东坡,遂号东坡居士。是时,身为黄州团练副使,他是落魄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尽他的闲,“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耳。”足见心中之寂寥。

      其实苏轼又是坚韧的,他所作《定风波》中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多的是对处境的随缘自适,他又不惊不喜,淡定深邃。

      经历不影响温度,反而恒定温度。内心有温度的人,能随时随地都具有阳光,或大或小。透过文字,我们便可深刻感知。

                                                                 三、
       四十不惑。中年以后,才算得上真正开始读懂苏轼。他的文字是身心修养的外化,是对苦难人生的化解与总结。

    这种精神是有根源的。南怀瑾说: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处于北宋中叶的苏轼是深知此味的。儒家谓《论语》: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儒家追寻的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至高理想对于一个士子无疑是圭臬。苏轼也概莫能外。这也是他进身仕途的动力与精神本源。仕途的追寻与投身其中所历经的人生况味,或进或退,都有可能钝化人的进取心。而源自环境、人生际遇、政敌的制裁,就会使整个人生寻求精神的平衡点。为此他的思想之中,又融入了道家和佛家思想。毋庸置疑,苏轼是广博的。他懂得医治自身的伤痛的方法。道家便是他的所选。这里所说的并不是道家的练气与烧丹炼汞、目的以期长寿的魏晋名士一般,而是他的那种遵循道法自然的任意东西以及虚无、大道至简、逍遥天地之间的老庄思想,驰骋于心中,纵横于文字之间。心无所固,行云流水,前后赤壁赋,尽得佛道之妙。庄子《逍遥游》中所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与绝圣弃智,直抵他的心扉。他内心与圣人相齐,这是他内心的纯净与人生的大彻大悟。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又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他对人生的深度感悟,但他并未以此对人生失望,词末,他又传达良好祝愿,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对人生的彻底认知。如果内心没有如是精神火炬,不说渡人,又岂能自度。其实他是一个对多舛命运的挑战者。这里面融合了多种思想。

      仅是道家的虚无、无为思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他兼收并蓄,能将佛家思想融入,使他能深处逆境而又巧妙化解,将人生苦难的必然性徐徐展开,又将包容与慈悲融合,思想受孕于万物,而又立于万物之上。这一点,他不同于杜甫。杜甫忧国忧民,内心抑郁深重,却并不善开解与消化。

      东山再起之时,是苏轼人生的又一转折点。他政治上最惬意的时间应该是赴常州和杭州就任。他在任上,勤于政事,疏通河道、筑建苏堤。他来杭州第二年就率众疏浚西湖,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三塔作为标志,并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便于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谓之苏堤春晓。当然,这里不得不说他1077年贬谪徐州的史实。宋史》记载:(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  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 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阅读,为之动容。惬意与失意之间,为国为民之心不改,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他是受儒家思想浸润的杰出代表,与大禹的做法如同一辙。

      苏轼的佛家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注定他是慈悲与进取的。他始终站在正义的一面包容而坦荡。面对新党失势、旧党重掌重权之时,如果苏轼是随波逐流者,那么他的人格是有污点的。但他骨子里的儒家正义思想和佛家的包容再一次让他站在了至理的一面,他站在儒家的高度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是时的他,又觉得王安石的变法也有可取之处,并非一无是处。于是他公然提出这一观点,致使为旧党所不容。他裹挟在新旧两党之中,把自己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于是,又自请外调。迂回之中,苏轼难改其性。儒与佛的糅合使他一次次试图匡扶正义,又身陷坎坷,身陷坎坷却又以此自渡。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振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

      苏轼就这样坚韧、豁达地烛照世人。即使内心再苦闷、困厄,他依然是精神上的乐观者。我们看不见他的哀愁。他不是刻意隐匿,而是他善于以儒释道的思想消弭世间苦难,以伟大的人格完成了一场伟大的修行。

                                                                                  四、
      苏轼对于贬谪,他一直都是随缘自适的,消沉中却又有着激情。这与其他遭受贬谪的人不同。例如韩愈、柳宗元,他们仅是失魂落魄,愤懑孤独,而苏轼却能消化人生的苦难。

      苏轼不仅在文字上予以消弭苦难与坎坷,而且他还绘画、书写。多重才华为他苦闷的人生际遇增添了一种自我开解的钥匙。他为我们留下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中山松醪赋》等书法名作。他的绘画如竹石、枯木等作品,依然展示出了他非凡的艺术成就。纵观中国艺术历史,多项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不多,苏轼之前似乎无人可相提并论,苏轼之后似乎无人可以比肩。

      同时,苏轼又是一个美食家。因他而出名的美食,如东坡肉、东坡肘子等。这就充分说明了他的爱好之广泛,有着接地气的生活元素。这与他对生活的热爱是密不可分的。  

      而对苏轼的情感我也是颇为慨叹的。他对于原配妻子王氏的深情也自见一般,《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尽此况味:“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情深如此,夫复何言?每每读至此处,总唏嘘不已。

      儒家的普世与入世精神,支持着他不断地前进、面对人生与仕途的种种不顺。同时,他以佛道思想来化解人生的种种苦难,使他的人生观超越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厌恶感和伤感。他在佛和道思想指引之下,已经达到了齐物我、超生死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一贯之地保持着的儒家士大夫的浩然正气,能够不折不挠地保持着气节与傲骨坚韧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坎坷。

      苏轼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温度,是极其伟大的。这是一种人格魅力。每一个喜欢苏轼的人,估计都会如此高度评价。

      苏轼还是一个幽默的人。民间的种种版本显示,他与佛印和尚的交往甚密,于嬉笑怒骂之中,尽得那份闲适与文士的优雅。例如:苏轼与佛印郊游,见一狗在河边啃骨头,应景吟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也不甘示弱,将写有东坡的诗词的扇子丢入河水中,遂对答:水流东坡尸(诗)。二人相视大笑,互相挖苦,又自取其辱。与佛家弟子交往,是他与佛家思想融入的一个具体表现,是身体力行。在这种交流中,不断深入,与理论交融,从而再造了他的思想。

       这一点,他与王维是相同的。思想上有相同之处,但政治上王维一直以来位高权重,而苏轼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就艺术成就上而言,王维纵然有边塞诗和田园诗,窃以为也是不及苏轼的。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金宋对峙时期,南北都深受他的影响。人们纷纷在他的诗词中汲取营养,明朝的公安派和清朝的宋诗派都深受他的影响。思想上的多元,修为上的独特,观察与思考的深刻,注定他为词为诗为文能意境高远。因为各种思想交互汇集是他内心的平衡支点。在贬谪期间,他还穿道袍与道士交往,撰写并抄录了不少道家经文。如《放鹤亭记》、《众妙堂记》、《观庙堂记》等。成就了他思想上博大与内心的狂放。

       王国维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他的身上所具有的温度,无论是为政者,还是文人,还是百姓,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温暖。为政者为其坚定的浩然正气与政治思想所折服,文人为其巨笔如椽、大江东去的豪迈气势所折服,百姓为其深处逆境百折不挠笑对人生的态度与消化苦难的勇气所折服。

       苏轼是一代天才巨匠!我们向他致敬!

      虽然苏轼已经离去我们千年了,但是他的精神锋芒仍旧浩然长存。他是一道永恒的光源,所具有的温度,一直在不断扩散,将长久温养我们以及后来者,让我们坚定人生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充满具有变数的人生。

2#
发表于 2018-12-12 20:3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稀客啊,先欢迎下。
3#
发表于 2018-12-12 20:37 | 只看该作者
老朋友也来了,赶紧的上茶。洋洋洒洒一大篇,老师是花了时间,做了充分的了解,才落笔成章呀。
4#
发表于 2018-12-12 20:48 | 只看该作者
此篇对苏轼的一生诠释的详尽,内容丰富。拜读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8-12-12 20: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儒先生佳作,祝冬祺!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1:18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12-12 20:31
楼主稀客啊,先欢迎下。

心中一直以苏轼作为文人偶像,精神制高点,有此征文,自然要说几句的。谢谢木门!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1:19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8-12-12 20:37
老朋友也来了,赶紧的上茶。洋洋洒洒一大篇,老师是花了时间,做了充分的了解,才落笔成章呀。

恭喜您做了版主。久不来了。写一篇参与。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1:20 | 只看该作者
月满西楼2017 发表于 2018-12-12 20:57
学习儒先生佳作,祝冬祺!

感谢您的读评!,久不来了。问候各位朋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1:21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12-12 20:48
此篇对苏轼的一生诠释的详尽,内容丰富。拜读学习了。

您过誉了。我只是将我每个时段读苏轼作品对他的不同感受,写了一点。谢谢您的读评!
10#
发表于 2018-12-13 10:0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11#
发表于 2018-12-13 18:26 | 只看该作者
好佳作,拜读学习了。由于苏轼性格开朗,心中有佛,加之站在人生的制高点看待问题,所以,即使跌落深渊,也依然淡定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9:27 | 只看该作者
梦回大唐 发表于 2018-12-13 18:26
好佳作,拜读学习了。由于苏轼性格开朗,心中有佛,加之站在人生的制高点看待问题,所以,即使跌落深渊,也 ...

感谢先生读评。儒释道三家思想合一,注定了苏轼能化解人生苦难,所做诗文也能得禅理和哲理之妙趣。
13#
发表于 2018-12-14 12:20 | 只看该作者
苏轼的温度,是每个喜欢苏轼的人都能感觉到的,好文,支持!
14#
发表于 2018-12-14 20:14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未见寒儒版主,问候。文字厚重,有独到见解,欣赏。祝取得佳绩。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0:24 | 只看该作者
羽公子 发表于 2018-12-14 12:20
苏轼的温度,是每个喜欢苏轼的人都能感觉到的,好文,支持!

感谢朋友的读评!苏轼的人格与才华皆是文人之楷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8:31 , Processed in 0.0540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