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00|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灵异小说】诡异小山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20 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18-12-27 06:30 编辑

      

  一望无际的河北大平原上,镶嵌着一个叫小王庄的小村庄。

  过去的小王庄布局合理,方方正正,十分漂亮。而如今,满村的房屋几乎全部坍塌,满目疮痍,树木枯死,荒草萋萋,阴风阵阵,累累白骨与残砖破瓦混杂在一起,深藏于荒草之中,整个小村庄透出十分浓重的诡异之气。蓦然雾起,如一团团翻滚着的棉花,很快将小村庄裹了个严严实实。迷雾中,忽见人来人往,影影绰绰,满街穿梭游走,但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说话,死一般的寂静。

  此刻,正有一个三十五六岁模样的壮汉,急匆匆地向小村庄走来。

  (一)

  小王庄是付家庄村的一个小自然庄,位于付家庄村西北角五华里处,地势低于海平面一百六十米。这里十有九涝,常年烟雨濛濛。

  这年秋,老天悲悲泣泣,雨水特别多,鲜有晴朗的日子。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初七,河北大名县突发洪水,整个村庄房倒屋塌。汹涌咆哮的洪峰过后,小王庄所有的庄稼全被淤泥所掩埋,本来就缺吃少穿,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甚是寒碜,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顿时将菊花一家推入绝境。小王庄近百口人眼瞅是活不下去了,不少人纷纷卷起铺盖挑起担,推着小小独轮车,携儿带女,四散逃荒去了。

  “我们老了,又多病,离死不远了,出不了门,幸好那两口棺木还在。菊花,你和姐姐逃难去吧。”菊花爹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不,你们不走,俺们也不走,要死咱死在一块。”

  菊花使劲擦着眼泪,可那眼泪比决了堤的黄河还厉害,这边擦那边流,眼皮都红肿了。姐姐杏花的泪水更多,哭得大脑都缺氧了。

  “你俩疯了?我老俩膝下无子,就你俩闺女,怎么能在这等死?你们要是孝女,就赶紧上山西逃难吧,好歹给付家留个种。”

  “可,爹,俺俩如果不能在二老跟前尽孝,还是个人吗?不,俺不走,要走,让俺姐走,俺留下。行不?爹。”菊花泪眼汪汪地望着爹和娘。

  “不行!”菊花爹咆哮着,怒吼道,“都走,你俩都走,再不走,你俩就不是俺付老三的闺女!”

  年方十七岁的菊花聪明伶俐,从小深得爹娘宠爱,然而这时的老爹爹,却像着了魔似的,眼睛瞪得溜圆,满脸铁青,暴跳着,狂叫着,突然抓起杆面杖,猛地朝菊花的脑袋上击去。菊花脑袋一歪,昏死过去。

  菊花娘惨呼一声:他爹,你!身子晃了几晃,也随即栽倒在地上。

  菊花爹抚摸着菊花的头痛哭失声:“闺女,原谅爹爹吧,我也是没办法了。”抹了一把眼泪,眼又一瞪,朝杏花吼道:“死闺女,还不背上你妹妹赶紧走?你旭旺大伯还在村口等着呢。记住,你们走得越远越好。”

  杏花噗嗵一声跪倒在地,向爹娘磕了三个头,背起菊花去了。

  等到晚上夜幕降临,一个娇小的身影一晃闪进菊花家的小院内。

  看后背,像是杏花。

  (二)

  紧跟着旭旺大伯,菊花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逃荒的人群中。

  然而不幸的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途中遭遇响马,乡亲们四下溃散,菊花和旭旺大伯等乡亲们走散了。菊花只得紧紧跟着另一群不认识的人,漫无目的地逃生。岂料,菊花上门讨了一次饭,不想落了单,只好一个人沿路乞讨,向山西方向奔去。

  餐风饮露,忍饥挨饿,经过十多天艰难跋涉,终于到达邻近河北的山西刈陵东阳关一带,在一个叫神村的地方落了脚。经人介绍,菊花嫁给一个大她十岁的贫苦男人余吉山。虽说老余家贫苦,然神村这地方风调雨顺,每年好歹也能有所收获,余吉山除交足地租外还能剩下点口粮,尽管破衣烂衫,糠菜裹服,日子过得很是苦涩,但还不至于饿死,比在老家小王庄强多了。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三十多年过去。

  一日,菊花忽然一连几个晚上睡不着睡,一直哭啼抹眼泪。儿子余长福不知母亲怎么了,慌了神:“妈,你这是怎了?”

  “唉!”菊花长叹了一口气,擦了擦眼泪说:“三十多年了一直没通过信,也不知道你姥爷、姥姥、大姨他们还在不在世?我想回河北一趟。”

  “这个。”余长福挠了挠头发,眼睛不觉也有点润湿:“妈,你不用急,应该还在吧?要不,我先去打听打听,如果他们还在世,我再陪你回小王庄一趟。”

  菊花目不识丁,加上相隔时间遥远,早日忘记了河北小王庄在哪,只知道在大名县的付家庄村一带。三十多年了,她也不断打听旭旺大伯和乡亲们的下落,但一点信息也没有。眼看自己老了,说不定哪天一伸腿一闭眼,就再也回不了老家。听儿子这么说,菊花的脸色才由阴转晴:“行,只好这样了。”

  六十年代初期交通很落后,客运车辆很少。余长福在公路边等了两天,总算等到长治通往邯郸的一辆长途客车。然而,活该余长福倒霉,由于客车有了一把年纪,车况非常差,一路上走走停停,老是出毛病,好不容易出了涉县城,没走上十里,客车竟然像喝醉酒一样东倒西歪地晃荡起来,晃荡了几个弯,在人们一片极度恐惧的惊呼中,一头栽下十多米的深沟。

  客车出事的地点,距大名县小王庄至少还有百公里之遥。

  当余长福清醒后,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客车不见了,车上的旅客踪影全无,只有一个老者站在路边,细察之下甚觉面生。老者年约七旬,白发苍苍,面目清瞿,笑盈盈地问道:“年轻人是要去小王庄的吧?”

  “是的,河北大名小王庄。你,认识我?”余长福脱口而出,然而话说出后,陡感不对,警觉立生:我和这老人素不相识,他怎知道我去小王庄?

  老者原本笑迷迷的脸突转铁青,且流露出惊骇的神色:“小王庄?到小王庄干啥?”

  “探亲。”余长福掏出一支四分钱一合的绿叶牌香烟递给老者说,“老当家,吸支烟吧。”

  老者笑着摆摆手说:“不好意思,我不抽烟。噢,年轻人,小王庄有你啥亲戚?“

  “我姥爷。”余长福拿出一根白头火柴,弯腰在布鞋上一擦便着起火来,将手里的香烟点着了深深吸了一口,将烟雾往肚子里一吞,余烟缓缓地从鼻孔中悠悠冒出。

  老者神秘地笑了笑,指着东边一片长满绿树的地方说:“小王庄就在那里,喏,冒烟的地方就是。”

  随着老者的手指望去,模模糊糊有个小村庄的轮廓,只见烟雾缭绕,小村庄时隐时现。

  “老爹,离小王庄还有多远?”

  “不远,大概六七里路吧。年轻人,老汉我还有事,告辞了。”走了两步,回头又对余长福说:“孩子,你不该来的,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一阵大风刮来,卷起一蓬沙土尘灰,余长福急忙把眼睛闭上。

  大风过后,余长福睁开眼四下里一瞧,不见了老者的身影,心里不禁呯然一跳:“这老人,走得好快啊。”

  (三)

  对于身轻脚快的余长福来说,六七里路等于没有路,一眨眼就到了。余长福走路的速度快得不可思议,像一阵打着旋的轻风,连他自己都吃惊,有好几次,他差点脱离地面飞起来。

  在村口,他停下了脚步。村口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小王庄”三字。

  是不是他要找的小王庄?他决定找个人问问。

  但村庄里烟雾弥漫,视物不清,且闻到一波又一波的檀香味儿。浓雾中,似乎有人匆匆路过,奇怪的是那些人只管匆匆走路,没人说话,谁也不和谁搭腔。余长福缓步入庄,放眼望去,有几栋青砖碧瓦的高大建筑凸显在眼前,门楼雄伟壮观,却上着大锁,好像没有主人。高大建筑的四周,则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大街不宽,但很直。

  余长福一脸狐疑:这是小王庄吗?怎这个样子?

  他决定四处走走,就在刚要迈步的时候,蓦然听到背后有人小声说话,声音嘶哑。长福吓了一跳,回头一看,见是个老妪,年约八旬。老妪瘦骨伶仃,面色灰暗,腰身佝偻得像个大虾,瞪着失神的眼睛,凝视着余长福,冷冰冰地问道:“你找谁?”

  余长福顿觉毛骨悚然,牙齿有点打颤:“我,我找我姥爷。”

  “叫啥?”老妪问话到很利索。

  “付竹同。”

  老妪用奇异的目光望着他,盯了一会才又点点头说:“嗯,像,像菊花的样子。”

  余长福一听老妪认识他妈,大喜,说道:“老人家,你认识我姥爷吧?”

  老妪怔怔地看着余长福的脸,突然掩面而泣:“认得,只是,噢,孩子,你不该来的,你还是回去吧,告诉你娘,都好好的,不用挂念。”

  说完,老妪两眼一红,流下两串泪水来。令余长福不解的是,那泪水好像是红色的,有如鲜血一般。余长福以为看错了,使劲揉了揉眼睛,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一揉眼间,老妪便失去了踪影。更诡异的是,刚才看到的街景景况大变,雾散了,阳光明媚,一街两行,热闹非凡,小商小贩,吆喝之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人人满面笑容,喜笑之声,不绝于耳。

  人群中,忽有一白须老人柱着拐杖,颤威威地向他走来。走近了,老人扬起沟壑纵横的脸,嘴角抽动着问道:“你,你,你是谁?怎像我家闺女菊花?”

  余长福一听,吃了一惊,赶忙趋近两步,在老人的脸上端详着,以期寻找到妈妈的影子。终于,他发现,老人的面容极像妈妈菊花:“你,你,莫非就是我姥爷?”

  老人混浊的两眼中突放异彩:“你,你真的是我外孙?你娘是菊花?”

  余长福双膝一跪,泪水滔滔而下:“是的姥爷,我妈就是你的闺女菊花,我是菊花的儿子,我叫余长福。”

  “好,好,看来老夫当年的做法没错,俺家终于有后了,我和你姥姥可以瞑目了。”

  老人伸出一只无力的手将余长福搀起来说:“好,好,走吧孩子,回家见你姥姥去。”老人忽然掩面而泣:“傻孩子,你不该来的,来了就回不去了。唉!天意,天意难违啊,孩子,你,就这么大个命。”

  老人看似风烛残年,走起路来却如一阵清风,转眼间,他们停在一座破旧的门楼前,门虚掩着。老人扭头对余长福说:“孩子,到了。”

  (四)

  刈陵县神村。

  村口有一个不知有多少年代的大水池,听说始建于晋朝,乃是大通寺山门前的一个莲花池。池的东和南边是一道弯曲的大堤,大堤上有数十棵巨柳,十分粗大,直径足足有一米开外。这些巨柳盘根错节,奇形怪状的老根裸露在外边,像大柳树粗壮的筋脉。菊花坐在大柳树下,背靠粗壮的树根,眼睛直视东方。

  时已初秋,虽近中午,但风中仍挟裹着微微寒意。

  “长福啊,儿,你怎一走一个多月不回?找到你那姥爷了吗?孩儿啊,不管找到找不到,你总得回来告诉娘一声。”菊花掏出一方粗布手绢,使劲擦拭着脸上的泪水。

  闺女余晓梅默默地站立在菊花的身后,两眼红肿,脸上道道泪痕。

  “妈,走,咱回去哇,嫂子把饭做好了。我哥他,应该快回来了。”

  说着,晓梅的泪水又滔滔而下。

  为了不让妈看见,晓梅赶紧用手绢把泪水擦干。

  菊花喃喃着说:“他不该走这么长时间,早就该回来了。梅儿,不是出啥事了吧?”

  “想什么呢?”晓梅强作笑颜,拉着妈妈的手说,“哥一定是被姥爷留下住一段时间了,没事的,妈你放心吧。”

  “也许吧。他姥爷就是待孩子重,一定是把长福留下了。”

  菊花站起身来,眼神痴痴呆呆的。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菊花突然老了许多,五十来岁的人却比七十岁的人还显苍老。两鬓的白发,一下子增加了很多,脸上的皱纹也加深了不少。

  又过去十多天,余长福还是没回来,坐在大柳树下的菊花捂着发疼的胸口,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只觉喉头一甜,一股血腥味扑鼻而来。菊花拿手绢一擦,一片殷红。

  菊花后背一阵发凉:咳血了,莫非得了痨病?

  晚上,菊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长福笑嘻嘻地站在自己的面前,高兴地说:“妈,我找到姥爷、姥姥、大姨了,他们很好,妈你放心。”

  “真的?福儿,真的见着了?”

  “是的妈,姥姥还给了我一个绣囊。姥姥说,你一看就明白了。”

  菊花接过绣囊一看,不错,是他姥姥的,是长福他姥爷当年送给菊花娘的定情物。

  “好,好,谢天谢地,他们都还健在,我这也就放心了。孩子,你怎走了这么长时间?不管怎么说,你总算回来了,来,让娘好好看看。”

  说着,菊花将绣囊放到炕头的小方桌上,伸出手去摸余长福的脸,不料一阵风吹过,眼前一花,长福人便没了。

  菊花大惊,一下醒来。

  原来是个梦,惊醒后的菊花大汗淋淋,心脏狂跳。她赶紧往小方桌上一瞅,愣了,小方桌上,还真放着一个绣囊,她对这个绣囊再熟悉不过了,真的,是娘的,没错。

  菊花一下跌坐在炕上,泪水夺眶而出。

  她使劲咳嗽着,喉头一热,噗地一声,又吐出一大口鲜血。她无力地躺下,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天花板。

  “妈,妈,你醒醒,你醒醒啊,你这是怎了妈。妈---”

  四更时分,菊花的屋子里突然传出余晓梅斯心裂肺的哭嚎声……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2-20 14:59 | 只看该作者
咱们太行山盛产故事,老哥一篇接一篇。刈陵县就是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这篇写得沉稳,让人想起那首《在太行山上》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读完这篇小说,特别感动。
问好老哥,写的沉稳!
3#
发表于 2018-12-20 15:1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语言一直是有自己特色的,通俗简洁,有股力,推着人看下去,尤其适合这种抗战故事。
但故事性感觉差点,情节上缺乏高潮。
另外,老乡们躲到山上去,到底是躲日本鬼子,还是躲八路军?
八路啪啪啪敲门时,“轻轻”两个字显得多余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5:47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8-12-20 14:59
咱们太行山盛产故事,老哥一篇接一篇。刈陵县就是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这篇写得沉稳,让人想起那首《在太 ...

谢谢老乡妹。我们这里是名符其实的太行革命老区,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和黄崖洞保卫战就在我们这里,今年我参加了“黄崖洞文化研究小组“,帮助景区整理相关红色和自然旅游资料,接触到许多八路军故事,好多都很感人。我想写上几篇与大家分享。

这篇角度比较小,就是写一个农村轻年从结识八路军到参加八路军抗日的小故事,比较单调,不太好写。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18-12-20 16:07 编辑
夕阳无限 发表于 2018-12-20 15:16
作者语言一直是有自己特色的,通俗简洁,有股力,推着人看下去,尤其适合这种抗战故事。
但故事性感觉差点 ...

谢谢文友。他们是在躲八路军,因为当时他们不了解八路军,害怕军队,不管是什么军队,一见就跑,怕拉去当兵。
看下面这段话:
其实张来旺对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一点也不了解,见刘队长这么问,张来旺这才抖了抖胆说:“不瞒你说刘队长,咱也听说过共产党、八路军,不过,咱们这地方经常有国军来,他们见人就说共产党、八路军是杀人的军队,共产共妻,并恐吓说谁要给八路军办事就杀谁的全家。所以,所以大家对你们有点害怕,就,就都躲了出去。”


6#
发表于 2018-12-20 15:51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8-12-20 15:47
谢谢老乡妹。我们这里是名符其实的太行革命老区,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和黄崖洞保卫战就在我们这里,今年我 ...

那哥老发财了,太行山革命老区的故事,在中财是个稀罕物。你好好写。能写作就是意见幸福的事。希望警察看到你的作品。
7#
发表于 2018-12-20 15:54 | 只看该作者
抗日的故事不好写,就是因为历史久远。不过,二月河也没有在清朝生活过《康熙大帝》《雍正大帝》《乾隆大帝》,就这三个小说,就比亿万家产还厉害。是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18-12-20 16:17 编辑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8-12-20 15:54
抗日的故事不好写,就是因为历史久远。不过,二月河也没有在清朝生活过《康熙大帝》《雍正大帝》《乾隆大帝 ...

老乡妹高见。正是咱没经历过那个时期,没有亲身感受,加上这篇小说不是写一个点上的情节,是一条线的脉络,所以难度大一些。

如果只写他怎么去送情报一个点上的情节,在路上遇到什么惊险,怎么去化险为夷,就一定能写得跌宕起伏。
9#
发表于 2018-12-20 16:25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8-12-20 15:51
谢谢文友。他们是在躲八路军,因为当时他们不了解八路军,害怕军队,不管是什么军队,一见就跑,怕拉去当 ...

那跟你这段“正在睡午觉的......老日军,真的来了?”就有矛盾了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6:41 | 只看该作者
夕阳无限 发表于 2018-12-20 16:25
那跟你这段“正在睡午觉的......老日军,真的来了?”就有矛盾了呀。

前边是张来旺的误解,他以为是日军来了。
11#
发表于 2018-12-20 16:5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段就让我喜欢上了,这文字很温暖,也很有感觉,给人回到那个时候,那个场景的感觉。一个农村年轻人来旺,从结识八路军到参加八路军抗日,到牺牲,这个经历写的很现实,也很让人感动,特别是最后那一段,直击内心深处。
学习拜读,加分支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18-12-20 17:17 编辑
野芒 发表于 2018-12-20 16:57
第一段就让我喜欢上了,这文字很温暖,也很有感觉,给人回到那个时候,那个场景的感觉。一个农村年轻人来旺 ...

感谢野茫兄光临指导并鼓励。不知兄弟看到了吗,其实我已经抛开传统的”正面“写法,没有去一味地赞扬和歌颂,一味地去拨高,展现”英雄“形象,就是以接近实际的描写,再现当时比较真实的场景。比如:按惯例,送儿子当兵,应该有个热闹和感人的场景,但我所掌握的情况正好相反,部队没有举行欢送仪式,而是悄悄地开走了。这样写,其实正好符合当时的情况。还有,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老百姓对八路军和其它军队一样地害怕,只是后来了解了,才热烈拥护八路军的。这样,也展现了八路军工作团当时开辟根据地的艰难程度。

这是发生在我县的一个真实故事。上星期三,刚听朋友讲的。

13#
发表于 2018-12-20 19:4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德荣老师反映抗战时期军民鱼水情之所以形成的感人小说。老百姓从对八路军的陌生、害怕、不信任,到拥护、支持,直至报名参军、抗日立功、为国捐躯这一根本性的情感转变历程,通过一个小型工作团、一个小村庄、来旺、刘队长几个人物的具象化演绎,以点带面地展现出来了。以小故事驾驭大题材,可见德荣老师功力不凡。
另外,来旺接到送情报任务时误认为情报是个重物得肩挑背扛的细节,不仅仅诙谐说笑活跃了气氛,更凸显了当年百姓对军事常识的无知,不乏历史的真实性。
题目既然拟为《风中飘落的蓝头巾》,窃以为,除了开头让蓝头巾“飘”了一下,正文和结尾部分是否可适时点缀、闪回一下,以象征性地表达点什么,让读者进一步感怀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18-12-20 19:52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8-12-20 17:16
感谢野茫兄光临指导并鼓励。不知兄弟看到了吗,其实我已经抛开传统的”正面“写法,没有去一味地赞扬和歌 ...

看出来了,其实那种刻意的表达早就该抛弃了。没有什么一开始就是光荣灿烂的,就一下子被人们接受的,有个过程才更真实可信,也显得更有价值。
还有你的行文也有细微之处的变化,这个从曹操就开始显现了,突破自己,这个方向很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20:01 | 只看该作者
周翔野 发表于 2018-12-20 19:49
欣赏德荣老师反映抗战时期军民鱼水情之所以形成的感人小说。老百姓从对八路军的陌生、害怕、不信任,到拥护 ...

感谢周兄的细致点评,精彩而到位。你的建议很好,我考虑一下,让前后协调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22:57 , Processed in 0.20533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