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70|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此信收讫——致青衫老师的文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27 18: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8-12-28 09:35 编辑

                                                                          ‘’ 此信,收讫。 ‘’

                                                                                        1

    整个秋天,每周末都赶回老城区。
    只能住一晚,来回火车加公交地铁近8小时。给母亲租的这处民居,是幢老桁架房,坡形屋顶上,两扇细长轩窗。前后庭园都不大,草坪清爽,高矮两树糖枫,一棵蓬大花楸,几色花丛,盆花很多个,我没数。离门阶三四米挨着青石甬道,有小巧的圆口水池。
    中午,母亲做饭,我端青菜水果到池边一样样冲洗。根芹、甘蓝、菊苣、杨蓟、榅桲果,各种颜色胡萝卜。母亲极爱干净,我要细细清理。池水冰凉,甩甩手,不回头也看得见她慢悠悠的样子。
    一寸寸洗水缓缓地流,不时要直腰或抬胳膊挪脚。无数这样身体动作往复里,母亲养大了我。

    每回都有想昙昙。想起你写的母亲那次远行。
    昙昙多年陪着母亲每件事;你那样看母亲,我要怎么说呢?很多时候我比别人更惊讶自己的视角。即便看得清你心里一块地方,也保留着某些犹如对三岁孩童目光的信力呢。

                                                                                        2

    青衫那篇字叫《母亲的行走》。
    之前之后读过他很多字。一年不在,想起曾长篇累牍跟帖,有抱歉难过。自己不懂人情世故,在人群有无冲撞也不知道。可那样阅读,是觉得有些看见和懂。
    有时,你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人一生,却可能用尽形容也说不清最简单的事。比方静气。

    第一篇读青衫的字,题目有趣:《尹伊之间》。
    落笔身边,琐细写实,并不殊异。特别的是些不起眼的闲笔,某个极小心思:小区一孤寡女人,一鳏夫门卫,写者暗愿他们彼此照应,两不艰难;思忖着各自条件,设想有无可能;门卫老尹忽然过世,人们议论死在了单位,他说不是的,在亲戚家。分辩着什么安慰着谁似的。
    轻轻淡淡,没一处着力,语色素净,似还有几分俏皮,而作者无喧的温怀,不显的叹息,已渗透漫漶。一点不轻飘,不会觉得是无干的故事;可也不让人心纷乱。如悲悯本身:看得见,懂得到,装得下,不张致。
    简单留言:“圆熟的字后,对人世的温情体恤,深厚自然。语言可离心,视角不会。”

    其实我没说最想说的:我看见了安静,遇见了一方静寂。

    寂静,我想我认得她。知道那是哪里,什么样子。那些深邃智慧里我偶然清晰地触摸了的东西。迷茫无计的少年期,儿时冷然丧失身后,始终前生般陪我左右,像母亲对我的感情,无需重认。读一个人的字,再次接领到某种静气。
    真实的、非书籍纸上的安静清凉,犹如所有清凉善遇。

                                                                                          3

    苏是索菲娅的变音简称,只卢卡这么叫。
    三岁的卢卡,学母亲薇拉昵称索菲,到他这变成了苏。

    6月,庭园和街区各种花树团开,蜜蜂多得让人恍惚是郊外。每幢老房子围墙全爬满藤萝,屋子只露上半截,古老墙体埋在蓊郁的绿里,一个个隐者似的。
    卢卡不胖,是薇拉超重。去苏的家,千米的路。抱着卢卡,薇拉吃不消,卢卡自己走,卢卡也喊累呀累呀。每天母子俩都走得离离拉拉的。
    苏就早起,上班前先去接卢卡;路上的花草石子都是两人互讲的童话角色。卢卡有个常讲的故事,内容时变,主角始终三个:狮子、绵羊和长颈鹿。
    讲绵羊狮子亲吻,长颈鹿就笑,卢卡捂嘴呜哇着,小脸光彩照人;狮子吃了绵羊,或绵羊咬狮子,长颈鹿马上去拥抱一个。一声叹息不像是卢卡的,等穿過他小身子的颤动传到苏,才确定确是来自抱着的男孩。苏看过卢卡此时眼神,明洁壮阔。
    每回他沉浸在自编的故事,就搂着苏的脖子,拍苏的头,一下一下。小手肉肉的。
    苏闭着眼,卢卡身上的奶味淡淡清甜柔暖,领受到一种长辈般、然而更无隔的被惜护感,苏就再次想及爱的母性意味:女子当时时看到什么人背后,都站着一个母亲;爱的父容呢,是念记所有女性都曾是小女孩。

    懂得,就是你也可能是我;爱有个母版:我不舍得你有疼痛我没看见。
    你那篇《母亲的行走》,我最看清的就是这个哦。

    卢卡,时常想他。母亲走后我很少回汉诺威。索菲娅是同事给起的。薇拉是母亲的地导。

    五月,德国各旅游线人潮汹汹。母亲半生矜持,走路缓说话慢,跟团游怕饭都吃不饱的。和哥哥商量请个固定地导帮做规划,间或陪游。申根国飞机票、联城票各票种都有名目繁多甚而重叠的优惠,地导知情,省的交通费与佣金大致持平。
    薇拉多次带母亲出游,中文水平飞涨,关系渐亲。私下告诉母亲,和卢卡父亲抵牾已减少。卢卡更是长高很多,等他长大,应该不记得我。

    我想他记得叫我苏的那个卢卡呀。
    跟帖时也认真给你说过:请你感谢那样看母亲的自己。还记得吧。

                                                                                            4

    其实对青衫的字,私下我有一种或可叫判别静心度的读法:
    一句一句的像对某段经诵,不思考不想象,只慢慢读,渐渐心不波起,一幅流动的细密画就次第浮出。水光潋滟,色块杂陈。如生活本身。却是安静的。连喧声都是静的。
    一派安寂里,紛然世象中,书写者在场却如隐形。只视角每篇都有无声同语:在呢,一直都看着呢。

    青衫的字,取贴身观照为姿,连同自己。文字绵实精细似微距,是心有静气。
    静气是内静人的质地,内静是扮不来的。
    内静观者,心里仿佛有个慢播键。外界外象、跃动心思,都在被观的一霎减速、消音,容写者细录;聚来的物事人情,并不为其指定主题,任它们说自己。
    不替存在说话。这使习惯找代言声、找意义的读者,易在他文章结尾迷茫。
    他的字,密而清,简而阔。需同样简静、有容不拒的心才好接通。

    不高蹈,有静气。静心静气也没多高深吧,只庞大自我退到恰好位置:一切内外人我都是镜子,也都是自己。每次看清一点,再看清一点。寄与世互鉴。
    私己读法,深信不会见责才说出。若以静气当尺,几篇他的字我有回读:《无法拾捡》、《青色背影》、《沉默经言》。尤其《母亲的行走》。

                                                                                         5

    德国有俩城市名,儿时就熟悉。
    汉诺威自然在格林童话。汉堡呢,一段相关史实给了我与死亡等深的迷惑。我想它是说了什么的,用同样纯简语言。奇迹的命名常比无视更潦草。为真的听懂,书中心里已然找了好久哦。
    汉堡离汉诺威不远,却没想去看那条街那座桥。
    街名:乌德勒支。
    主角克劳斯,汉萨同盟定性海盗。
    599年后的1999年,一群大学生遭汉堡警察逮捕。这是这城市的青年第100次行动:自制海盗名的街牌,换去原标识。
    英雄宵小,情天恨海,凡对立就不是我属意。总是在明晃晃的世事身侧,有见某种幽微无声的站出磅礴。非隐非显,无拒无邀。天空何曾有意等过一只鸟呢。

    1400年,汉堡全城聚在魔鬼桥,看克劳斯与百名手下受死。乌德勒支主刑。
    黄胡子海盗提议:
     “我要站着,第一个被砍头。我脑袋掉下后每前走一步,你就要释放我一个兄弟!”
    乌德勒支不屑,不信。同意。
    雪亮的钢刀,呼啸着由后脖颈削入,头颅应声而落,在桥面骨碌出数米。那具无头肉身前一刻似乎在沉吟,猛然抬脚,沉稳如常人,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整整12步后轰然倒地。

    也是盛夏。
    我们早晨就到了帕朵河边。桑妮姐在写生,上游不时传来冲浪者的欢闹。岸树水草丰茂,河声浩荡,深蓝的天。漫无所思地站着好久了,对岸一棵高越的黑杨闪动眉间,余外早已见如不见。
    忽然,整个身体和所有声响一起瞬间消失无影了。
    而寻常周遭,刚刚被天使抚摸过似的陡然极尽光鲜亮丽,巨大的安详笼罩了天地。寂静里,看得还是听到的呢?每个一去不返的清晨,全都在某种原始存在里,悲欣澄澈,雍容安谧。世界仿佛在赶路,在游历,而它知道自己去哪里。
    哦,原来都是真的。原来没有一个影子没有原型。
     “外公,您已走了十年,我才遇到您记着的那个孩子。”

    第一回不在我的记忆。
    四岁盛夏,那天许姥爷替外公带我。他酷爱垂钓,天早黑了我们还蹲守晋安河。有没有星星不记得,记得外公赶来我哭了:许姥爷说那些鱼等于都是我钓的。
    万籁俱寂,鱼有唱歌。

    字里书中或人群,哪个层级、来自谁喜颜悲泪后的静寂静气,每一回见到都如安慰哦。每一回心里都说了的:
      “嗯,听到了。此信收讫。”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2-27 18:4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沙发:hug::hug:

点评

亲爱的,忙你的吧。  发表于 2018-12-30 12:11
3#
发表于 2018-12-27 18:50 | 只看该作者
在外吃饭呢,手机用得不利落,先坐沙发。:hug::hug:
4#
发表于 2018-12-27 21:3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你文中的故事,也喜欢你的喜欢。当初读青衫子的文章,印象最深的就是伊伊之间那文。一生只写那样的一篇就够了。其他都是白写。
这篇文章,
5#
发表于 2018-12-27 21:38 | 只看该作者
刚才网络不好。接着说。你文的细节很打动人心。比第一小节,还有卢卡那节,钓鱼哪儿。语言也特别。总之,不闷。所以姐喜欢!赞一个!
6#
发表于 2018-12-27 22:09 | 只看该作者
恩和此篇,以细腻的文笔解析静衫老师的文字,喜欢着你的喜欢,也喜欢着恩和这温馨的文字,赞一个!
7#
发表于 2018-12-28 08:03 | 只看该作者
万籁俱寂,鱼有唱歌。

语言唯美,清新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8 09:32 | 只看该作者
先问好姐姐们和老师们。在胡忙呢,回头给大家回话。
一天安好。
9#
发表于 2018-12-28 1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8-12-30 06:46 编辑

  看到恩和说的话,思绪潮涌,忽然失语了,一时间不知道怎样才能对得起这份遥隔千里又近在咫尺的郑重和懂得。
  这是道别吗?以文字的方式。
  恰巧最近刚刚写的那篇字题目是:和你道别,如温柔面对。
  2017年1月26日,恩和在自己的空间里写下:没什么不是古老的。也从没有什么失去。默然相守和轻缓离开,一次次轮回。文字下面配有图片,是一幅画,明月朗照,林木静然。直觉是,那一棵棵树如人站立,枝杈张开似手臂。天幕澄蓝,由浅而深,像一个阔大背景。在说着什么呢,一如恩和上述写下。2017年5月22日,回复恩和,说不定我以此成文也未可知呢。像是许诺,又像是随意玩笑。恩和回复,等着。
  是呀,等着。像是埋下了一颗无形的种子。
  2018年12月19日,这颗种子发芽了,自己以此为题写下一篇字。一篇字由缘起到最后呈现,必然有着某种机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廓清。现在看到恩和说的话,面对这份郑重和懂得,自然想到那些零回复的帖子后面那些写者,想到他们的寂寞。若他们当初能够遇见恩和,遇见如恩和这样的读者,遇见这份郑重和懂得,该有多好。可是世间好多事没有假设,似乎早已注定,于缺失和遗憾是,于遇见和认领亦是。那个叫青衫的人知道,在论坛与恩和基于文字的遇见和认领是此生最值得庆幸的事,即使这是一种注定。

  “他们经常坐在无花果树下。他们聆听大海:涛声似曾相识,就像家里的树林一样呼啸。孩子和乳娘心里暗想,世界上的一切都共生共存”。
  “最终,除了留在我们心里的东西,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重要”。  ————
  到论坛有些时日了,写的杂七杂八的文字也有一些,此间遇见的写者与读者也有好多。这里面既有如涛声一般的似曾相识,也有基于真诚的同写同读,共生共存。最终,除了留在我们心里的东西,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重要。心是一块田,种养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唯心自知。
  于写字的经历,有最初得精华的虚荣,有希望上刊并且上了刊的期望和欣喜。及至最后,知道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留在心里的才是重要的。这个过程如走过的路,有其必然性,似乎每一步每一阶梯都不可或缺,然后才有了某一天的遇见和认领,才有了心里的留存,字为心匙是,字有神性亦是,等等。
  恩和也有自心的留存,不同的是,恩和心中的留存似乎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收获什么,更多的是于世间遇见看到的疼痛施予援手。2017年11月1日,她在自己的空间里写下,原谅自己总是看得见世间的伤悲。理解么?似乎理解,又似乎不完全理解,因为于世间伤悲的看见也是一种命中注定的遇见和认领。更不要说,这种疼痛于人的体验在恩和有着深深不同。由此,在自己写了母亲的行走之后,于言者非知所言的懵懂之中,经由恩和的懂得而看到文字后面的东西,那些东西是清晰的,又是模糊的,清晰到纤毫毕现,又模糊到不知所言,此中意味只有听了恩和的解读之后才看清隐隐之中母亲的疼痛,以及自己对于这种疼痛的在意。瞬间的恍然之后,自有心和眼的湿热,为这份郑重和懂得,为了如涛声般的似曾相识、共生共存,以及于心的留存之珍视。

  整个秋天,每周末都赶回老城区。是因为母亲在。作为女儿,恩和用住一晚来尽孝,途中的8个小时时间,民居附近的所见,与母亲共同做饭的短短时间,细微动作,无不包含着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感恩与愧疚,不只是所有做儿女都有遇见的母亲养大了我,更有自己总是看得见世间的伤悲的如荷重负。自己一天天长大,母亲一天天变老,离别是早早晚晚的事,似乎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最终的离别写下注释,似乎所有的记下都只为了于心的留存,此间情状,可曾是一句和你道别,如温柔面对能够轻易释怀得了的么?林林总总,构成了恩和心的质地,如田如镜,如水如树,有了这些,于母亲的那次行走疼痛的看见与懂得自然清晰如刻。
  我的母亲识字不多,是一个普通农民,她的世界以村子为中心,最远的地方是出去要饭到过泰安。对于那些地方,她统称为南乡。因为以她当时的年纪,她自然不知道自己去到哪里。有时候想想,母亲和她们那一代人的经历真值得好好问问好好写写,可是在她们看来,这似乎也算不了什么,因为当时不只是自己经历了那些,好多人都经历了,而且幸运的是自己毕竟活下来了呀。我不知道母亲这一生于心的留存有什么是值得珍贵的,她也不太可能理解她的儿子会以文字的方式记述这些事,更不会想到这个世界上还会有恩和这样的女子,会为了一个不曾谋面的人所遇到的苦难而疼痛流泪,可是我相信,相信母亲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心的质地,若知道有恩和这样的女子为自己疼痛祈福,一定会为此生的幸遇而感动不已。
  如此以来,何来抱歉,是这个叫青衫的亏欠恩和太多。那些原本普通的字,正是因为有了恩和的解读才去了浮尘,现出它本该有的样子。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呀,于字是,于人亦是。这里既包括青衫,也包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叫青衫的母亲。 

  世界可以无限宽阔,全在心量。在认识恩和之前,自己或许是安静的,自己的字或许也有安静的质地,可是于自己和字而言,这种安静更像是身在山中不自知,也从来没有想到于人于字而言,安静也可以成为一种品质,成就一种叫作静气的东西。
  2016年12月16日12:36,这个叫恩和的女子在自己的《尹伊之间》这篇字后面评论,提及了语言的远心和视角,提及了于此的敬重。短短三句话,却让人瞬间感受到隔了屏幕的那份郑重和懂得。恩和在论坛注册的时间是2016年12月13日12:45,中间隔了三天时间。这三天里,她在别的版块留过评,也在散文版块留过话。在这三天之前,因为某种缘起,她误打误撞地来到论坛,此中的偶然和必然真是一言难尽。对于来到论坛的遇见和认领,相信恩和自有所觉所述。于青衫而言,于恩和的遇见让自己见识了人,见识了人心的阔大。最初佩服的,也是大家所佩服的是恩和的才气。可是更让大家不解的是,恩和从不为所谓的才气而沾沾自喜,也不把自己吃书当作多了不得的事,那份淡然让人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探索和追寻。于此,恩和一直在路上。她并非自顾自地走,自顾自地探寻,而是将自己所行所遇所感所觉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在论坛上,给出一份份郑重和懂得。比如现在恩和所做的,比如她以文字的方式致意于房子老师和兴文老师以及其他写者。
  于青衫而言,缘于恩和的这份郑重和懂得非静气和安静所能囊括,却对青衫的写字影响极大。由此,有了字如心画,有了画安静之说。任何一个写者都会遇到迷惘,会自我怀疑,找不到自己,寻不到出口,青衫也是。幸好有了这份安静,才不至于辕辙太远。
  恩和说,寂静,我想我认得她。只是这一句话,便足以令人费时良久而徘徊不前。细想想,有多少人会真正认识她,更不要说清晰的触摸。文字如镜,人如镜,是有道理的。此间机缘,无法强求。持一份敬重多少都不多,多晚都不晚。  

  恩和所遇如童话,关于苏,卢卡,薇拉,关于狮子,绵羊,长颈鹿,关于卢卡的叹息,明洁壮阔的眼神,关于爱的母性意味和父容。有了童话般的纯洁底版,于《母亲的行走》的看清与懂得便成了恩和版的卢卡,有了恩和版卢卡的叹息和疼痛。母亲是幸运的,母亲的行走也是幸运的,因为恩和版卢卡的看清与懂得。有了这份看清与懂得,世间还有什么是重要的呢。
  嗯,记得,记得那样看母亲的自己。那个自己,或许会有青衫版卢卡的看见和叹息也未可知。
  也记着,一切内外人我都是镜子,都是自己。原来没有一个影子没有原型。

  嗯,听到了。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8-12-28 14:10 | 只看该作者
读恩和字,得慢慢地来,一字一句。你仿佛看见一个优雅的女子,安静从容,信步而来。
11#
发表于 2018-12-28 15:0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恩和。这篇文章,让青衫子做了“主角”,祝贺!恩和对春夜听雨朋友的文章读得这么用心,真诚感谢!
也建议补上版权。
12#
发表于 2018-12-28 15:4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朋友佳作,问好朋友~~
13#
发表于 2018-12-28 15:4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支持朋友,推荐欣赏学习~~~提读支持~~
14#
发表于 2018-12-28 15:59 | 只看该作者
昨日已读,在一间餐馆里。
我们坐在餐馆隔间的正中位置,左侧餐桌上,是一家三口,小小女孩挑食不已,母亲一直轻轻哄劝:老师说了,你只要多吃一点点,就能长高。右侧是两男孩,两人低低细语,间或相对一笑,不闻语声,只见笑容清朗。对面,一桌是老夫妻,两人不发一语,沉默地夹菜,举止间可见默契。另一桌,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子说话间见温婉,男子面容不动,自顾吃菜。两个孩子偶有交谈,却是说功课。
菜还没有上来,桌上计时沙漏流着细细的沙粒。我有些无聊。
这家馆子,名外婆味道。它存在了许多年,从我还是个少年就见它大大的招牌:外婆喊你回家吃饭。那时讶异:谁是我外婆,我外婆又在哪里,我母亲都没有见过我外婆几年,谁敢自称她是外婆。第一次走进去,我母亲已当外婆多年。后来,偶尔会去,它有许多分店,时常可看到一慈祥老人微笑的图。
第一道菜上来时,竟是凉米线。南北两地的人桌间闲聊时,会说起此事。北方人说他们会凉菜、热菜、汤、主食按此顺序上菜,南方人说一样一样,只是有的地方先上汤。两方人争论,不过是当时桌上,先上一碗米饭。于是无人认领,这是南方又或北方习俗。这时不由得想,凉米线,是主食吧?可是我们这里习俗,若开席,必是它先上桌,晚于凉菜小碟,早于热菜、汤类和主食。
这时想起恩和,恩和来云南吃过凉米线吧?想来是没有,它太凉,恩和恐怕不喜。可是它的摆盘真好看,像朵花。
然后就见了恩和文字。
菜终究一盘一盘来了。是莹漾所点。但凡炒菜,我总是可有可无,什么都好,也什么都不好。一面划拉凉米线,一面看恩和说什么。看至“无数这样身体动作往复里,母亲养大了我。”突然间就明白,为什么成为母亲后的我能够接受这家餐馆的名字和广告词了。它真的不是存心要占任何人的便宜,也不是显摆外婆是怎样温暖的存在,它只是以为,外婆,是母亲的母亲,就是双份的母爱吧。
我忘了第一次读青衫的文字,是哪一篇。大约那篇文字,不是我所喜欢的,所以不记得。喜欢青衫的文字,是很后来的事了,真正让我折服的,是《难以捡拾》。我喜欢那种过眼即如刀刻的记忆,喜欢万籁皆寂,只有过眼处色彩生辉的描述。
有时候,喜欢某一篇文字,却无法说清原由,我会试着点数出一、二、三,看似清明,其实是混沌的。谢谢恩和如此厘清,一面读,一面就想到了自己读青衫文字时的感受,原来是这样呀,原来是这样。
很喜欢恩和的那些记述,如此淡淡写来,读来却是不尽的静好,好像时光由此从容,一切仍可慢慢来过。或许某一天,能够看到那逝去的每一个清晨吧,其实就算我不能够,可我珍惜过每一个清晨呀。
一餐饭毕,恩和文字也读完。对面老夫妻已离去,一男一女两孩子那桌正在埋单,右侧餐桌的母亲这时才开始吃饭,父亲抬了碗,追喂小小女孩,左侧两男子在喝汤,不再说话,仍会相对笑一笑。莹漾轻轻问:吃不完的菜怎么办?我低声答:打包。
出得门来,天已黑尽,有孩子在灯光下玩滑板,也有人在架下投篮,一人带了狗在散步,那狗很小,还有一条腿是瘸的。不过狗主人不着急,一路慢慢走,不时停下来,等一等好奇得东张西望的狗。
自从认识了恩和,就想温和一点,对路遇的每一个人。自从看了恩和对周遭的描述,就想细致一点,对身边的这个世界。我能做到的吧?也许能,也许不能。可是有了向往。为此,谢谢恩和,不仅仅是对文字的阐述,还包括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
借恩和一句话,写给恩和:以字代谢,以谢当祈。


点评

这都干嘛长篇评论着? 不知年尾了人忙着没时间细致分解吗?俺真是服你们了。  发表于 2018-12-29 15:2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18-12-28 16:18 | 只看该作者
读过青衫子很多文字。文章抱着平视与细微体察之意,对所述对象给予了深切的关注,而这关注里,自然有着一个人尘世温暖与深刻认知,共同构成的精细之感。我们说,文章的细节就是天堂,是一个人走向事物内里和远端的,锐利武器。我们也知道,细微的也是广大的,就像写作都是通过微小之切口进入宏大的一样。其实,我们对事物首先有了还原的生态之感,然后进入它们(他们)的纹理,就会发现别有洞天的存在。它们包含了世界万事万物的相通与勾连,而中间,自然也包含了许多终极的哲学。但写作不管怎样,最终体现的都是人的精神意志,以及人对世界的理想祈愿。
恩和的文字互动,以及对待文字的态度,是我们的榜样。
籍此,让大家汲取温暖,智慧,以及精神动力。
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02:03 , Processed in 0.0574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