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09|回复: 45

[原创] 彪炳千秋的崇高气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2-29 20:42 编辑

            彪炳千秋的崇高气节
            放飞梦想/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千古名句,见证着这位民族英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光耀千秋的浩然正气,每当读到这激越奔放、荡气回肠的诗句,我们总会被这十四个字里高度浓缩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顽强意志、英雄精神和崇高气节所感动、所鼓舞,让我们踏着英雄忠贞不渝、誓死奋斗的顽强足迹,共同缅怀、感悟英雄身上所闪耀的光辉气节吧!

       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宁折不弯的刚正无私气节。父亲文仪在文天祥小时候就教育他要像竹子一样做人,堂堂正正,无私无畏,文天祥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当他初涉仕途之时,奉命担任了殿试复考官。文天祥很喜欢这项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工作,他对初考官送过来的每一份试卷都一丝不苟地复审,将每一份考卷的论点、论据、论述和文采都熟记于心。正好他被一位考生的答卷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份考卷立论严谨,辩论有力,论据充分,文思泉涌,文采斐然,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忧国忧民之痛、之思,文天祥激动地拍案叫好!当他又仔细地对文章进行审阅之时,却发现文章有一处文字触犯了皇帝的字讳!这又让文天祥惊出了一身冷汗!按照宋朝的科考规定,触犯皇帝的字讳,不仅不能录取,而且还有可能被治罪。

       怎么办?文天祥把试卷分别递给另外几名复考官阅读,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这篇文章有胆有识,值得录取。几个人经过商量,决定一同去为该考生争取,以不使国家遗失栋梁之才。这样做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弄不好,不光该考生录取不了,复考官也要受到牵连。文天祥坚持坚持自己的决定,果断上报,请求从宽处理。结果在御定录取进士甲第时,赐予该考生进士身份。文天祥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也暗自庆幸该考生之幸运。

      文天祥担任复考官时,发现童子科的设置存在弊端。原来国子监从这一年参加应试的童子中选出10名参加中书考试,接着参加太常寺的考试,考中者即可授予下科进士;没有考中者还可以再考,考中后即可待诏做官。文天祥认为,这些童子只有十四五岁,能做什么事情?而且这么小的年龄,就享受如此特权,给予这么优厚的待遇,对这些童子的人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礼部侍郎李伯玉十分赞成文天祥的观点,两人共同建议朝廷停止童子科定制。后来,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取消了童子科这个科考设置。

       景定四年(1263),宋理宗召回了曾被赶出京城的董宋臣,任命董宋臣担任内侍省押班,继续为宋理宗的吃喝玩乐负责。文天祥知道后怒不可遏,冒死上书进谏,弹劾董宋臣。这一年是农历癸亥年,文天祥的这篇上书就叫作《癸亥上皇帝书》。文天祥旗帜鲜明地表态,绝不与董宋臣这样祸国殃民的奸臣同朝为官,他引用圣贤之言,希望宋理宗能接受汉唐宦官之祸的教训,收回成命。宋理宗当然不会理会。文天祥的进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透过初涉政坛的文天祥的言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以江山社稷为重,忠肝义胆,一身正气,是非分明,刚正不阿的气节。

      文天祥自进入官场以来,十五年间三起三落,受人排挤,但他抱定“公而忘私,国尔妄家”的信念,敢犯龙颜,敢忤权奸,忠正鲠直,铁骨铮铮,表现了非凡胆识和坚定气节。

       临危不惧,勇于担当,挺身而出的忧国忧民气节。国家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文天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咸淳十年九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率军二十万侵宋,长驱大进,宋军或败或降,城池要塞纷纷陷落,太皇太后谢氏降颁《哀痛诏》,号召天下文经武纬之臣、忠肝义胆之士,起兵勤王。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十三日,文天祥在知赣州任上接到勤王诏书,立即移檄诸路,聚兵积粮,短期内即聚兵五万,自己尽以家赀为军费,在“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的情况下,于四月毅然率军下吉州,八月至阙下,驻兵西湖上。九月,授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任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事。文天祥陛辞上疏,乞斩吕师孟挑衅鼓动,未能上报。派遣兵马到常州解围,在五木失败。朝廷命令文天祥去化解独松关危急,挥师入卫,还未赶到而关破。

       德祐二年正月二日,被授任临安知府,文天祥辞而不拜。特意到阙下陈述救亡大计,又见不到当国者,整天忧心如焚。十八日,伯颜大军进驻高亭山,临安危在旦夕,宰相陈宜中逃走,朝臣早已作鸟兽散,兵将纷纷解甲投降,人心涣散,国已不国。十九日,文天祥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二十日,伯颜邀宋朝当国者相见,大小官员竞相劝文天祥前往,文天祥也希望凭口舌打动元军,存赵宋国脉一线,更希望通过此行了解元军情况,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而不拜,以端明殿学士身份赴元营。

       到了元营,文天祥抗辞慷慨,痛骂叛国投敌的奸贼,舌战元营将领,令对方“为之辞屈而不敢怒”,“相顾动色,称为丈夫”。元军无奈,强行扣留文天祥。二十一日,太皇太后谢氏派遣宰相吴坚、贾余庆以国降,南宋灭亡。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气折强虏,文天祥以实际行动表现了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忠贞气节。

       奋不顾身,百折不回,万死不辞的精忠报国气节。文天祥被扣留之后,德祐二年二月五日,贾余庆、吴坚等组成的祈请使奉降表赴元京大都,文天祥不在使者之列,但也被胁迫北行。文天祥一路都在计划脱身南归,再造河山。到了京口,他在幕僚杜浒的帮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难,逃脱虎口,九死一生到达宋军据守的真州。在《指南录》中,文天祥以“定计难、谋人难、踏路难、得船难、绐北难、定变难、出门难、出巷难、出隘难、候船难、上江难、得风难、望城难、上岸难、入城难”为诗题,分别描述了这次脱逃历险的艰难经历,在《指南录后序》中又连用了二十二个“死”字来形容这次万死南归的危险历程。

       到达真州,守将苗再成热情地接待了他。文天祥运筹帷幄。策划淮东、淮西水陆并进,连兵大举,中兴希望,在此一役。无奈淮西制置使夏贵早已举淮西降元,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猜疑文天祥,下逐客之令,文天祥的中兴希望顿化泡影,只得又开始艰难跋涉。他经扬州、高邮、泰州、通州,辗转经温州至福安。当时,陈宜中、张世杰拥立益王赵昰即位于福安,是为端宗,改元景炎。辗转南归的文天祥被任命为通议大夫,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景炎元年(1276)七月十四日,文天祥到南剑州聚兵抗元,成立督府,一时人才济济,又露出一线中兴希望。尽管文天祥处处遭到陈宜中、张世杰等人掣肘,仍然打了不少胜仗,收复了一些被元军占领的州郡。景炎三年二月,文天祥进兵惠州海丰县。五月,帝昺即位,改元祥兴。八月,授少保信国公。十一月进屯潮州。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北五坡岭不幸被捕。文天祥勇赴国难,万死不辞,屡战屡败,用实际行动表现了可贵的精忠报国气节。

        矢志如钢,永不变节,舍生取义的崇高民族气节文天祥被捕后,即服脑子(冰片)二两自杀,未死。祥兴二年(1279)二月六日,他被拘禁在船上,亲自目击了赵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灭亡的全部经过,痛彻肺腑。他怀着“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的义愤,几度谋死而未成。押送北上途中,他又绝食八日,以期死在庐陵,尽首丘之义,又不死。

       元至元十六年(1279)四月十二日,元军押送文天祥北上燕京。尽管赵宋已亡,江山易主,文天祥对民族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从家乡吉州上路的时候,他高唱:“正气未亡人未息,青原万丈光赫赫,大江东去日夜白!”他面对“还障天东半壁”的庐山,唱出了“乾坤未歇,地灵尚有人杰”的心曲。在另一首词中,他又再次朗吟“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的高歌。

      元朝统治者看中了文天祥这根巍巍不倒的旗杆,妄图说服文天祥投降,劝降的攻势一波高过一波。首先派出赵宋降将留梦炎,接着又打发被俘的原赵宋小皇帝赵㬎,随后是元朝重臣阿合马,一次次劝降都被文天祥义正辞严地驳回,劝降的人都灰溜溜地缩回去了。看到劝降对文天祥毫无作用,元帝采纳张弘范建议,让文天祥在身体上吃些苦头,用摧毁他的身体的办法来摧毁他的意志,将文天祥押解到兵马司监狱,套上木枷,捆住双手,投入土牢。

       在狱中,文天祥身处臭秽蒸湿的土牢,“金石之性,要终愈硬”。他以诗歌为武器,坚持与敌人斗争;他以诗歌为号角,召唤铁蹄蹂躏下的人民。于是,“北人传好句,大半狱中成”;于是,“有诗有诗《吟啸集》,纸上飞蛇喷香汁”。元蒙统治者不但无法折断这一大旗,反而使他在黄河南北人民心中猎猎飘舞,影响深远。敌人只好慨叹:“(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他们害怕夜长梦多,中山府薛宝住聚众数千要来劫走文天祥,猛虎一旦出笼,后果更难设想。于是,他们只好气急败坏地杀掉了文天祥。

      “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文天祥以他四十七岁光辉的生命历程,用热血谱写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义之曲,表现了精钢百炼,忠肝烈胆的崇高民族气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千古名句,见证着这位民族英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光耀千秋的浩然正气,每当读到这激越奔放、荡气回肠的诗句,我们总会被这十四个字里高度浓缩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顽强意志、英雄精神和崇高气节所感动、所鼓舞,让我们踏着英雄忠贞不渝、誓死奋斗的顽强足迹,共同缅怀、感悟英雄身上所闪耀的光辉气节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文仪在文天祥小时候就教育他要像竹子一样做人,堂堂正正,无私无畏,文天祥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当他初涉仕途之时,奉命担任了殿试复考官。文天祥很喜欢这项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工作,他对初考官送过来的每一份试卷都一丝不苟地复审,将每一份考卷的论点、论据、论述和文采都熟记于心。正好他被一位考生的答卷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份考卷立论严谨,辩论有力,论据充分,文思泉涌,文采斐然,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忧国忧民之痛、之思,文天祥激动地拍案叫好!当他又仔细地对文章进行审阅之时,却发现文章有一处文字触犯了皇帝的字讳!这又让文天祥惊出了一身冷汗!按照宋朝的科考规定,触犯皇帝的字讳,不仅不能录取,而且还有可能被治罪。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办?文天祥把试卷分别递给另外几名复考官阅读,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这篇文章有胆有识,值得录取。几个人经过商量,决定一同去为该考生争取,以不使国家遗失栋梁之才。这样做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弄不好,不光该考生录取不了,复考官也要受到牵连。文天祥坚持坚持自己的决定,果断上报,请求从宽处理。结果在御定录取进士甲第时,赐予该考生进士身份。文天祥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也暗自庆幸该考生之幸运。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担任复考官时,发现童子科的设置存在弊端。原来国子监从这一年参加应试的童子中选出10名参加中书考试,接着参加太常寺的考试,考中者即可授予下科进士;没有考中者还可以再考,考中后即可待诏做官。文天祥认为,这些童子只有十四五岁,能做什么事情?而且这么小的年龄,就享受如此特权,给予这么优厚的待遇,对这些童子的人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礼部侍郎李伯玉十分赞成文天祥的观点,两人共同建议朝廷停止童子科定制。后来,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取消了童子科这个科考设置。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定四年(1263),宋理宗召回了曾被赶出京城的董宋臣,任命董宋臣担任内侍省押班,继续为宋理宗的吃喝玩乐负责。文天祥知道后怒不可遏,冒死上书进谏,弹劾董宋臣。这一年是农历癸亥年,文天祥的这篇上书就叫作《癸亥上皇帝书》。文天祥旗帜鲜明地表态,绝不与董宋臣这样祸国殃民的奸臣同朝为官,他引用圣贤之言,希望宋理宗能接受汉唐宦官之祸的教训,收回成命。宋理宗当然不会理会。文天祥的进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透过初涉政坛的文天祥的言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以江山社稷为重,忠肝义胆,一身正气,是非分明,刚正不阿的气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自进入官场以来,十五年间三起三落,受人排挤,但他抱定“公而忘私,国尔妄家”的信念,敢犯龙颜,敢忤权奸,忠正鲠直,铁骨铮铮,表现了非凡胆识和坚定气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十三日,文天祥在知赣州任上接到勤王诏书,立即移檄诸路,聚兵积粮,短期内即聚兵五万,自己尽以家赀为军费,在“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的情况下,于四月毅然率军下吉州,八月至阙下,驻兵西湖上。九月,授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任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事。文天祥陛辞上疏,乞斩吕师孟挑衅鼓动,未能上报。派遣兵马到常州解围,在五木失败。朝廷命令文天祥去化解独松关危急,挥师入卫,还未赶到而关破。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元营,文天祥抗辞慷慨,痛骂叛国投敌的奸贼,舌战元营将领,令对方“为之辞屈而不敢怒”,“相顾动色,称为丈夫”。元军无奈,强行扣留文天祥。二十一日,太皇太后谢氏派遣宰相吴坚、贾余庆以国降,南宋灭亡。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气折强虏,文天祥以实际行动表现了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忠贞气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冒险为有才华但却犯了皇帝字讳的考生争取录取机会,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体现了文天祥爱惜人才,胸怀天下的宽广胸怀!!
 楼主| 发表于 2019-1-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敢犯龙颜,敢忤权奸,忠正鲠直,铁骨铮铮,表现了非凡胆识和坚定气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自进入官场以来,十五年间三起三落,受人排挤,但他抱定“公而忘私,国尔妄家”的信念,敢犯龙颜,敢忤权奸,忠正鲠直,铁骨铮铮,表现了非凡胆识和坚定气节。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自进入官场以来,十五年间三起三落,受人排挤,但他抱定“公而忘私,国尔妄家”的信念,敢犯龙颜,敢忤权奸,忠正鲠直,铁骨铮铮,表现了非凡胆识和坚定气节。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狱中,文天祥身处臭秽蒸湿的土牢,“金石之性,要终愈硬”。他以诗歌为武器,坚持与敌人斗争;他以诗歌为号角,召唤铁蹄蹂躏下的人民。于是,“北人传好句,大半狱中成”;于是,“有诗有诗《吟啸集》,纸上飞蛇喷香汁”。元蒙统治者不但无法折断这一大旗,反而使他在黄河南北人民心中猎猎飘舞,影响深远。敌人只好慨叹:“(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他们害怕夜长梦多,中山府薛宝住聚众数千要来劫走文天祥,猛虎一旦出笼,后果更难设想。于是,他们只好气急败坏地杀掉了文天祥。
发表于 2019-10-1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一位钢铁汉子,一位舍小家为大家生死无惧的民族英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01:05 , Processed in 0.0639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