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苏相宜 于 2019-1-4 21:19 编辑
2018年最后一天,我和室友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很安静很内心的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然后我买了鲜花给家里添点过节的仪式感,然后看《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忽然觉得这简直是我2018的缩影:理想化,又生活化,关注宏大,又抓得琐细。所以,当我准备用一些关键词给过去的一年做些整理和思索,我能举出的也是一组组对立的词。
丧与梦想
我很惊讶年终朋友圈许多人总结用了“丧”“艰难”这类词,平日大家都积极向上、云淡风轻……原来,在蝺蝺独行的路上我并非独行。
是的,时代变化越来越快,当我离开岗位一年后归来,环境已不是当初的环境,我越来越感到追赶不上大家成长的节奏。沮丧、焦虑、迷茫,伴随而来是在重重压力下身体不断生病示警。
正是在灰暗的一年,梦想成了支撑一个人在低谷里走下去的微光。我读完读完21本书,是2017年的四倍,在读书群里和朋友们督促彼此打卡思考。我陆续加入口语训练营、生命书写营和豆瓣时间写作营,并接触摄影课,推着自己去培养自我感知力和表达力。一年里也跑了北京天津几场关于传播能力的培训,试图深入理解传播和沟通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让梦想在现实土壤有一席之地存活?
“丧”在我的体验里不是大石压顶,而是一种软泥般让人无力的状态;梦想也并不高大上,有时更像一根用来挣扎的绳子。但我依然认为挣扎的行动是有价值的,唯行动能帮我们爬出泥坑,把碎成一地的自信重建起来。
你们立的年度flag有没有一条是增长人际沟通能力?我在2018年初真那么暗下决心。
于是,我脱离了对于相伴三年的室友的依赖,学着跟新的室友相处磨合;我不喜欢交流沟通,但我干上了这个要跟不同人打交道的外联岗位;我还不懂领导力凝聚力,就不得不管理一个部门,我常感压力山大怕不能带领好小伙伴们……
这些过程中,我感受到以诚换诚的温暖、合作精神的宝贵,却也明白了我不属于什么类型的人,就不必刻意融合。兜兜转转一圈去寻求人群中的存在感,反而坚定了自我的独立。我想要和不想要什么的时候我逐渐敢于表达,我不再追求人人满意、人人喜欢。我不希望像年岁渐大的人们一样走向顽固,我依旧主张开放包容的心态,但保持自我,是立于世的重要品质。人可以有跟世界联结的不同方式。
分离与相遇
世界与我们有关,因为构成了我们的一部分。
所以,当霍金、金庸、李咏、单田芳等等相继离世,我感到是自身的一部分时代远去了。我QQ好友有一个分组是不会再亮起的故人,2018年增加了一位老师,她对生活对公益的热情乐观持续到了她人生的尽头。这些人,无论离我亲疏,对我的生命产生过震撼的影响。 一次公益课,心理老师讲到“同化”和“分离未完成”,我泪水夺眶而出。母亲的豁达、父亲的诚挚、冉老师的务实……我在努力变成这些挚爱的人们的时候,就把他们的品质“同化”成了我的一部分,永不分离。
相遇,则往往是关于接纳自我的一部分。最默契、最吸引我们的人,因为我们心中潜在着那样的品质;我们生气一个人,也可以反思是不是在他身上照见了自己不好的一面。
所以人与人的关系,信任直觉反而靠谱。2018,我有了新的偶像,我对林帝浣老师的认识虽然是通过他的书、漫画、摄影和公众号,但我感谢从他那里汲取很多面对生活的智慧与力量。2018,我和相识7年的网友相见,跟真实的老朋友一样毫无拘束感。国庆回家乡,我和三个老友第一次齐聚,又似乎早有信心我们这般“臭味相投”的人散了也会聚(下一句是聚了又会不安分地散)。盛夏的北京798艺术区书展,最意料之外又不可能更完美的相遇,带来对于我一次重要的接纳学习,关于接纳另一个人进入我的生命轨迹,也关于对自身的全然接纳,如今我们不仅是男女朋友,更是心心相惜的挚交好友,这份感情已经值得我们投入的所有认真。
今年罗胖《时间的朋友》演讲,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一句是“凡我赶不上的,我在未来等它。”我们都是大趋势下的小人物,我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穿越时间沉淀,我不知道能否跟时间成为朋友、跟生命里所有的变化达成和解。从大尺度的时间,又或许能相信小趋势的水滴石穿的力量:看看上一个十年(2008),我这个蜗居七楼没工作的轮椅女子,开始自学电脑,寻求向外飞的窗口;再上一个十年(1998),我从进不了学校只能在家看课本混日子,忽然要学做大众目光里的励志小孩,在舆论的起起落落中慢慢长大……2018,在三十二岁“高龄”,一些挑战和一些人的出现是不是太晚?凡我赶不上的,我在未来等它。当下的路,或许就是通往未来最好的路上。
喜爱的小林老师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