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9-1-10 12:25 编辑
60岁以上的农村人有多少收入?全国并没有统一性。赤峰是全国生活水平居中等的,农村可能也是居中等的。
我的亲戚所处的农村,离市区不远,但也并不是郊区,在整个赤峰的农业区也属于中等。中等的中等的中等,应该具有代表性了,权且把它当做全国的中等吧。
两个姑娘一个在北京打拼,一个在赤峰市居住。家里只有两个年龄超过60岁的老夫妻。两个人有水浇地5亩左右(包括两个女儿的地),山地20多亩。山地已经荒废,水浇地因为二老已经干不动农活而出租了。他们一年的收入有:粮食补贴3000元/人·年,双女补贴960元/人·年,租地收入3500元/年,养老金2760元/人·年,这是他们的固定收入,水浇地的租费相对也比较固定,因为出租合同一签就是几年。
简单地计算就能知道,二老每年的固定收入为16940元。固定支出是需交医疗保险费400元/人·年,两人每年支出800元,吃喝用度12000元(两人既不种地哪怕是自家吃的菜也不种,也不养鸡鸭猪羊,否则支出更少),如果没病没灾,每年结余4140元,多吗?当然不多。但在农村也不少了。亲戚略带自豪地说:每天都能喝点小酒,乐呵。酒钱一年几千块钱,其余的可以用来礼尚往来。如果期间有两个姑娘的孝敬,或者侄男弟女的馈赠,那就是神仙的日子了,二老就可以到心仪的地方旅旅游,去赤峰或者北京享享福。
小病小灾还是能抗过去的,加入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能报销60%左右的费用,即使花上一万元(不少了),也能报销6000元,4000元还是能承担起的,少喝点酒就省回来了,况且,遇到病灾,礼尚往来的回馈也是一笔收入。大病只能靠儿女了,10万的病,即使自己承担4万,也是万万不可想象的。但农村人皮实,哪来的那么多大病?万一摊上了大病,那是你的寿数,怨不得谁,也没必要耗尽钱财治。“人不与命争。”亲戚说,“谁会傻到为万一的事做一万的准备呢?”
活下去原本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亲戚的话里透出这样明显的信息。在城市里,1万元不过是某一个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工资,但我们却天天叫嚷着活不下去。水电费、煤气费、取暖费、行路费、衣食费、交际费、垃圾费、物业管理费、娱乐费、上网费、影视费、托儿费、孩子补习费、旅游费、书报费、礼尚往来费、买房费、装修费、居家设施费等等让你应接不暇,你无论挣多少钱,都会像春天里挂在房檐上的冰柱,一触即溃。表面上,城市生活成本很高,但本质是,我们的欲望更高。许多费用,其实可以归结为“攀比费”和“改善费”。如果把这两项费用剔除,我们的费用又能比农村人的生活成本高到哪去呢?
活下去原本也只需要5000~10000块钱就够了,这样的费用,随便一个城市人很容易就能挣到。但我们活不下去,我们把活命的钱用在其他地方了。一些钱用在了有效的浪费上,比如开着车上下班,再买一个跑步机回家锻炼;一些钱用在了铺张上,买了一些没实质用途的东西;一些钱用在了“改善”上,多挣点钱,还不够提高抽烟、喝酒、吃穿用度的提高所需。央视调查,市场上3元钱一瓶的酱油与200元一瓶的酱油有效成分相差无几,但近百部的差距就是在抽取你多挣的那点钱,有钱的人花1万块治疗感冒,也没比靠喝白开水治疗感冒的人早好一天;大量的钱用在了“万一”上,我们真是傻到了为万一的事做一万的准备,为万一房子涨价而买房,为万一人民币贬值而投资,为万一得了癌症而吃保健药或者买保险,为万一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投入大量额外教育资金……结果呢?癌症路上无贵贱,都是一死;孩子也并不一定比农村放养出的孩子优秀,赤峰市的孩子还在赤峰,农村的孩子也住进了赤峰,更要命的,赤峰的孩子还在赤峰,农村的孩子却住进了北京,你的投入算什么?
亲戚用几千块钱喝了一年的酒,天天是神仙的日子。我们呢?用亲戚一年的酒钱喝了一顿酒,喝完有自豪感吗?有幸福感吗?没有。有的只是焦虑,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顿酒钱在哪。活着体现在身体上,实物的人没变成骷髅,就是活着。活得好或者生活质量则体现在心理上,有幸福感就是活得好。活着是与金钱密切相连的,但活下去并不需要多少钱,我亲戚就是证明。而生活质量却是与金钱并无直接关联的。有时候正相反,钱越多反而越焦虑。焦虑的人是没资格谈幸福的。你为“万一”的事投入越多,“万一”的事也越多,“万一”可以滋养出更多的“万一”。
我不反对物质上活得更好,但前提是它不能成为你生活质量的羁绊。对于物质追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会让我们丧失活下去的勇气,这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我的亲戚能活下去,你也能,我的亲戚能自得其乐,你更能!关键是你得记住,除了身体,你还有精神,这才是支撑你活下去的根本。底层人单纯的幸福感不应该成为我们认为的庸俗或碌碌无为的嘲笑对象。相反,我们正应该好好学习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幸福感来自于在活下去之上的获取的快乐,以及对于生活和生命的豁达。
活下去并不复杂,活得好也不难,难的是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