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9-1-16 16:24 编辑
多年前,我和妻子打赌,我说计划生育这个政策不会超过二十年,她不信,我说道理很简单,那么多老人,那么少的小孩儿,国家咋弄?再说,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什么事情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将来会很好,可到那时候,如果我们还让人家诟病,说你们这个好那个好,可连想多生一个孩子都不成?即便是从观瞻来讲,都是说不过去的。
我们非常凑巧地赶到了计划生育的当口,于是,我们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把我们养得殚心竭虑,身心俱疲。好容易养大了,结果计划生育放开了,虽然比我预计的稍稍迟了几年,预判的还算有点准。尽管咱非常喜欢孩子,喜欢逗孩子,合伙着搞恶作剧,毕竟溜孩子比遛狗乐趣多多了,这事还是翻篇了。
插曲:咱娃儿四五岁的时候,我看到工地上有个推水泥的小推车。我忽悠娃儿:你坐车上,我推你可行?娃儿同意了。结果里面脏不说,鬼知道那个推车不是个整体,娃儿往里面一坐,小车厢直接就翻了,娃儿直溜溜地滚了好几米,吓得到今天都没告诉他妈,罪过罪过!现在娃儿大了,再忽悠是不成的了,可也不能忽悠别家的,没劲!
这就算错过了第一趟车了,不过生娃儿这事,一个也不错,即便是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我也未必就会生两个三个的,至于动辄说什么“要生一堆孩子”的不是明星就是大款,平头百姓是养不起的。县城前几天一个三十八岁的男的在医院跳楼摔死了,原因竟然是老婆在第一胎生了一男娃的基础上,二胎一下子给他生双胞胎——俩男娃,他一下子接受不了,走了不归路。
我对这哥们深表同情,死都不怕,还怕养不活三娃儿吗?不过,也觉得有些窝心,这个世界上,有人闲极无聊拼命地养宠物狗极尽奢华;有人颤颤兢兢不敢养孩子,省吃俭用,实在是不大协调。
普通老百姓不敢养娃儿多半是认同现在社会的通识判断,就是孩子抚养费太贵,无论是奶粉还是教育,想想都后怕,而最让他们后怕的无疑是房价。现在这房价压力,三个男娃儿的确有后怕之处。我倒是想起我的第二个预言经历。二十年前,我和老婆说,这要是有钱买个房子一准会涨价的,她又说我胡思乱想,咱这在乡里待着,城里的房子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的依据是,中国人的命根子就是三样:儿子、土地、房子。早先没钱的话,也就忍忍算了,说说什么“不就一顿饭、一张床”之类的的托词,可这发展的架势不久以后每个人口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钱的,儿子不给生,土地不让买,房子自然就吃香了。她这回没怎么反对,觉着有些道理,结果一年之后,房价翻翻,到现在翻了至少已经有了七八翻了。
千万不要以为咱这还算精准的预言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实惠,啥也没有!因为即便我知道那玩意儿会升值,可是我连启动的资金都没有,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到目前为止,房产一套,没有余粮。偏要找些成就感的话,越来越觉得自己有那么点“王半仙”的潜质。
“王半仙”继续预言着,似乎也继续奏效着。
在教育口子混了小二十年之后,忽然发现职称这块政策很扯淡。那个时候小学老师评的是小学职称,最高的是小学高级;中学老师评的是中学职称,最高的叫中学高级,据说等同于副教授——由此也可断定咱们这副教授还是水汪汪的。看起来都是高级,可是中学的高级比小学的高级高一级,小学的高级只相当于中学的一级教师,面子就不说了,待遇差的不是一点。我就开始预言了,这个局面肯定会打破,一定会一样的。别人又不理解,我说道理很简单,一样的学校毕业,一样的教育背景,大体相同的能力,这个人一脚踩进了中学,他就可以是中学高级,另一个踩进了小学,就永远比中学的低一头,明显不公平。不公平的事情在一个正常国家里是行不通的。
三年前,我的预言再次实现。职称取消中小学的差别,中小学的高级都叫高级教师,工资待遇雷同。
继续着我的悲催,我看到了,但我没做到,我还是个小学高级,不过,哥习惯了。职称这事儿本身就不好玩儿,一堆假材料,一连串地找关系托门子,在还不知道肚子里有几两油水的所谓考官面前搔首弄姿,如同演戏一般,这事本身就有些荒诞。小知识分子脸皮薄,低声下气地还真不习惯。另外,我真不知道怎么求人,曾经为单位以及家人串过门子,觉得比做贼都难受。再说,我的下一个预言是,职称绝对不会这样发展下去,只要如同我辈这样还算勤勉的人,将来应该会有一个交待,我可以等。
中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教育就是一个技能而已,把这个技能吹呼得神乎其神的都是圈内人,说得严重一点,这就是一群圈内人的自娱自乐。学习不在于玩多少花样,走多少捷径,就在于踏实和执着。真正的平民教育家,需要的是精神,是情怀,比如陶行知先生,脱下博士帽,走向田间地头,用最质朴的语言开解民智,传播善良。犯不着今天写论文,明天出专著,当然也写不了。也不一定非得和拍电影一样,灯光、道具、音响、舞美等等全部用上,本末倒置。尽管,我们的专家喜欢的就是这个,评职称需要的也只是这些,充其量只是卖相好看而已。
千万不要以为我不想要这个。我也想要,与名无关,冲的是那个“利”,平白无故一年多个一两万不要白不要,可是,咱缺的是名额。
这又是一个吊诡的逻辑。如果职称是一个人业务能力的衡量标杆的话,和指标有什么关系。能力到了就评上,能力不到就拉倒,多简单的事情。可现实不行,你得看学校,学校有指标你才有机会,学校要是没机会,你天大的本事就是不行!王侯将相,讲究的是“种乎”!想不明白?慢慢想!举个例子,一个女人要是跟了市长,就是市长夫人,要是跟了俺,对不起,就只能是俺的糟糠之妻了,天经地义——俺老婆就比较倒霉。
我理直气壮地进行着自己的预言,也看到了兑现的曙光,去年开始,很多省份政策调整了,就是工作在农村工作三十年可以不受指标限制。消息是好消息,可是裹脚布太多。一来为什么在农村可以,在城里就不行,这回我这农村教师心里平衡了,终于可以幸灾乐祸一下。然而,转念一想:不对啊!怎么城里就不行呢?莫非城里教师有什么其他的灰色收入,不需要这个?即便是有灰色收入,那也是见不得光的,你这个政策的潜台词是不是默认这块,支持这块?其次,为什么偏偏要等到三十年之后?二十九年不行?二十年呢?原因可能是照顾在农村奉献了半辈子的老同志。好,既然是照顾,那还评个啥呢?职称这玩意到底是能力的认定还是精神的奖励?自己都混了。
政策是好的,至少在向好的方向在调试,可是不够痛快。就像开门,总是先开那么一点点缝隙,伸出头左瞅瞅,右瞧瞧,还准备着随时关起来。可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是,门都开了,你关得起来吗?
中小学职称这个事情,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叫停。我的依据是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维持大体上的公平,可以杜绝这块的腐败,可以给弱弱的老师们留那么一点点尊严,可以减少对于正常工作的干扰。我的参照是香港、台湾中小学并没有中小学评职称这回事,人家的基础教育不比咱们差,不信,你做一张台湾小学的语文试卷试试?
你看,我也不是胡诌的,半仙算命,总还是得掐掐手指头的。
临了,我再次用一个事情来证明我的“王半仙”功力。从出炉至今,国家最高科技奖一次性发五百万,可是发的时候还有个小备注,只有百分之十归个人,另外百分之九十用于科研经费。我就纳了闷了,国家每年那么多科研经费,缺这四百五十万?又是一条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正在我挤兑这个政策的时候,今年变了,一来奖金提标,从五百万提到八百万,直接秒杀诺贝尔奖。最最重要的是,这次明确地指出,奖金全额归个人——裹脚布一扯到底。其实,真正热衷于科技的大家们不缺这个钱,需要的是认可和尊重,钱七虎院士前脚拿到了奖金,后脚就全部捐了,没准又让那些捂着钱袋子的人们大跌眼镜。
扯到这儿,我是不是该自恋一下啊?恰恰相反,我的“半仙”算命只是从最朴素的道理上在推理,是正常的演变。而我之所以算得还比较灵,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是正常发展的,肌体会越来越健康,至于来的慢一点迟一点,给了我算命的时间,是因为事情难办,牵扯太多,尤其是既得利益者这块是绕不过去的,只能用时间来慢慢兑现了。
说到既得利益者这回事,我真还有一个预言,就是延长退休的问题。其他行业我不敢说,就中小学义务教育而言,延长退休是不妥的,相反还得提前。不是我对老教师不认可,我也快老了。现在的工资结构,退休和不退休的一年相差好几万,越老钱越多。但是,目前社会上有那么多年轻的专业背景强大的找不到工作,而退休和在职的差额几乎就可以解决一个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为什么不让老的提前退下来,让年轻人补充进去,你当真认为年轻人不行?即便不行,人家还可以学嘛!这个门不能堵。
不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能否提前退休我真没有多少信心。一来,即便大门敞开的话,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就愿意当老师——这事于国家而言,有点恐怖;二来老教师不愿意,领导干部更不愿意,而他们把持着话语权,他们即便清楚这样不好,但未必就能绕开利益这道坎儿。八十岁的人召集七十岁的人开会,研究六十岁人的退休问题,不是什么天下奇闻。
你说我到底是该不该有信心?反正我还是希望自己真能将“半仙”进行到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