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291|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忠贞不渝、矢志不移的爱国志向 ——读文天祥《扬子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7 1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9-1-27 20:00 编辑


   忠贞不渝、矢志不移的爱国志向
                 ——读文天祥《扬子江》

                 放飞梦想/文


       正如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一文中所记述,宋恭帝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二十九夜,被元军扣留的文天祥在镇江逃脱,途中历经艰险,九死一生,经真州(今江苏仪征市)等地到达通州(今南通市),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到福州。

           虽然一次次面临死亡威胁和考验,但文天祥始终没有放弃抗击元军、收复失地的初衷和决心,在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处境中,文天祥把自己所写诗歌汇编成《指南录》,这首《扬子江》诗就是《指南录》中的代表作品,“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两句千秋传唱的著名诗句,是诗集《指南录》命名的由来,也是对故国对家乡依依眷恋的真实写照,是对民族对人民赤胆忠心的真切流露,更是对万死南归的艰难历程的高度概括。

       文天祥自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二十九夜在镇江冒险逃脱,三月初一日到达真州,又惊险地于三月二十四日到达通州。在通州,文天祥得到两个消息,好消息是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浙江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发布檄文,号召各路义士前来勤王,共图复兴大业。坏消息是赵㬎和全太后被元军扣押北上,行至瓜州时,李庭芝率领四万人前去夺驾,结果失败了。

       文天祥决定去海上觐见二王,以图复兴宋室江山。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闰三月,二王逃到温州,陆秀夫、苏刘义等追了上来。陆秀夫等派人请回了陈宜中,召张世杰来温州江心寺觐见二王,大家一起商量对策。温州江心寺是当年宋高宗为逃避金兵的追杀而落脚的地方,这里仍保留着御座。臣子们在二王的御座前下拜,失声痛哭。他们奉赵昰为兵马督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在温州建立了一个临时抗元的指挥部。伯颜回北方后,听说二王逃亡温州,于是命令塔出移军与李恒、吕师夔会合,追讨二王。

        与此同时,文天祥与杜浒、张庆、夏仲、吕武、邹捷等六人,从通州七星港出发,走海路,追随二王。那时,以扬子江口为界,以北的区域叫北洋,以南的地区叫南洋,本来应该直接下南洋去永嘉,但因为江口诸岛都被元军占领,所以文天祥他们要绕道北洋,再回到南洋。闰三月二十二日,文天祥来到海上,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大海,他惊讶于海天的空阔辽远,不由得发出“大哉,观乎”的感叹。几天后,船终于回到扬子江口,准备入海了。文天祥站立船头,手抚船舷,激动万分,吟出了这首千古名诗《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在将这首诗编入《指南录》中时,写了一段序言:“自通州至扬子江口,两潮可到。为避渚沙,及许浦,顾诸从行者,故绕去,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从通州到扬子江口,原本很快即可到达,但是却绕道千里,就是因为扬子江中的一些小岛都被元军所占领,为了避开元军,保存实力,安全稳妥,以图长远,不得不绕道而行。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是辽阔空旷、波翻浪涌的大海,使文天祥心潮起伏,文思如涌,出口成诗。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面对茫茫大海,文天祥回味着几天来绕道北海的情景,虽然途径千里弯路,但是却与战友们一起平稳地登上了东渡扬子江的航船。

       这首诗开头两句虽然仅仅回想了几天来的行程,但是作为胸怀大志、肩负重任、文武兼备的诗人文天祥,此时此刻,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情怀激荡。脑海浮现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一次次劫后余生的艰险经历,不管处境如何险恶,遇到多大困难,他从不气馁,丧失信心,一直在努力寻求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机会。登上航船,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内心深处为复国大业露出生机而感到欣慰。

      文天祥深知,他和战友们虽然追随二王以图复国大业,但是由于元军势力日益强大,要想取得成功绝非易事,前途未卜,生死难料,随时都有可能一败涂地,自身难保。无论前路如何艰险,文天祥抱定为国献身的信念,誓死与赵宋共存亡。想到这些,文天祥面对滔滔江水发出钢铁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意思是为臣对赵宋江山社稷的耿耿忠心就像磁针石一样,苍天可鉴,坚如磐石,不到南方誓不罢休。这两句诗是文天祥一生忠贞不渝、九死不悔的爱国情操的真实写照。文天祥在德祐以后的诗作,之所以名为“指南”,其独特深刻的含意就在于此。

       无独有偶,唐代杜甫在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中写道:“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如果说,杜甫通过这两句诗,以向日葵的形象自比,表明他“每饭不忘君”的忠君思想,那么文天祥则是借用磁针石的形象比喻展露了他至死不休的爱国忠魂。正因为如此,这两句诗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传诵千秋的名句。

      《扬子江》这首诗运用质朴简洁的语言,高度凝练地描绘了文天祥追随二王、寻求复国大业所历经的曲折历程,形象化地袒露了文天祥对国家、对民族坚定不移的赤胆忠心,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文天祥矢志南归、万死不辞的复国雄心。文天祥的诗风,自《指南录》之后为之一变,原先的清朗一变而为痛切,变为深沉,家国之痛,民族情怀,个人遭际,都深深地化作笔墨凝结在字里行间。

      诗言志。正如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坚定志向一样,文天祥被捕以后,几度谋死以殉节而未成。面对元朝统治者一次次以高官厚禄为利诱的劝降,文天祥大义凛然,刚直不阿,誓不变节。在低矮昏暗、污浊潮湿的土牢里,文天祥用顽强意志广集杜诗,还在恶劣的环境中写下了大气磅礴的著名诗篇《正气歌》。

           当敌人把文天祥押到柴市刑场,文天祥问哪里是南方?宣谕使告诉了他,于是文天祥面南站立,拜了再拜,说道:“我宋列圣在天之灵,愿俾天祥早生中原,遇圣明之主,当剿此胡以伸今日之恨!”随后,又向宣谕使索要纸笔,写下两首荡气回肠的七律绝命诗。写完,文天祥扔掉纸笔,对监刑官说:“吾事已毕,心无怍矣。”面南而立,引颈受刑,从容就义。

           宁死不屈,慷慨赴死的文天祥,果真就像磁针石一样,面朝南方,一颗火热的心永远向着他倾其一生所挚爱的国家和民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01 | 只看该作者
正如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一文中所记述,宋恭帝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二十九夜,被元军扣留的文天祥在镇江逃脱,途中历经艰险,九死一生,经真州(今江苏仪征市)等地到达通州(今南通市),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到福州。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02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一次次面临死亡威胁和考验,但文天祥始终没有放弃抗击元军、收复失地的初衷和决心,在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处境中,文天祥把自己所写诗歌汇编成《指南录》,这首《扬子江》诗就是《指南录》中的代表作品,“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两句千秋传唱的著名诗句,是诗集《指南录》命名的由来,也是对故国对家乡依依眷恋的真实写照,是对民族对人民赤胆忠心的真切流露,更是对万死南归的艰难历程的高度概括。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40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自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二十九夜在镇江冒险逃脱,三月初一日到达真州,又惊险地于三月二十四日到达通州。在通州,文天祥得到两个消息,好消息是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浙江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发布檄文,号召各路义士前来勤王,共图复兴大业。坏消息是赵㬎和全太后被元军扣押北上,行至瓜州时,李庭芝率领四万人前去夺驾,结果失败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41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决定去海上觐见二王,以图复兴宋室江山。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闰三月,二王逃到温州,陆秀夫、苏刘义等追了上来。陆秀夫等派人请回了陈宜中,召张世杰来温州江心寺觐见二王,大家一起商量对策。温州江心寺是当年宋高宗为逃避金兵的追杀而落脚的地方,这里仍保留着御座。臣子们在二王的御座前下拜,失声痛哭。他们奉赵昰为兵马督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在温州建立了一个临时抗元的指挥部。伯颜回北方后,听说二王逃亡温州,于是命令塔出移军与李恒、吕师夔会合,追讨二王。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42 | 只看该作者
与此同时,文天祥与杜浒、张庆、夏仲、吕武、邹捷等六人,从通州七星港出发,走海路,追随二王。那时,以扬子江口为界,以北的区域叫北洋,以南的地区叫南洋,本来应该直接下南洋去永嘉,但因为江口诸岛都被元军占领,所以文天祥他们要绕道北洋,再回到南洋。闰三月二十二日,文天祥来到海上,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大海,他惊讶于海天的空阔辽远,不由得发出“大哉,观乎”的感叹。几天后,船终于回到扬子江口,准备入海了。文天祥站立船头,手抚船舷,激动万分,吟出了这首千古名诗《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7#
发表于 2019-1-29 21:1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拜读  老师新年快乐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1:52 | 只看该作者
梦回大唐 发表于 2019-1-29 21:14
欣赏 拜读  老师新年快乐

感谢老师关注、光临与指导!!

顺祝新春愉快,吉祥如意!!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2:35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在将这首诗编入《指南录》中时,写了一段序言:“自通州至扬子江口,两潮可到。为避渚沙,及许浦,顾诸从行者,故绕去,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从通州到扬子江口,原本很快即可到达,但是却绕道千里,就是因为扬子江中的一些小岛都被元军所占领,为了避开元军,保存实力,安全稳妥,以图长远,不得不绕道而行。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9:59 | 只看该作者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是辽阔空旷、波翻浪涌的大海,使文天祥心潮起伏,文思如涌,出口成诗。“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面对茫茫大海,文天祥回味着几天来绕道北海的情景,虽然途径千里弯路,但是却与战友们一起平稳地登上了东渡扬子江的航船。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20:00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开头两句虽然仅仅回想了几天来的行程,但是作为胸怀大志、肩负重任、文武兼备的诗人文天祥,此时此刻,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情怀激荡。脑海浮现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一次次劫后余生的艰险经历,不管处境如何险恶,遇到多大困难,他从不气馁,丧失信心,一直在努力寻求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机会。登上航船,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内心深处为复国大业露出生机而感到欣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23:23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开头两句虽然仅仅回想了几天来的行程,但是作为胸怀大志、肩负重任、文武兼备的诗人文天祥,此时此刻,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情怀激荡。脑海浮现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一次次劫后余生的艰险经历,不管处境如何险恶,遇到多大困难,他从不气馁,丧失信心,一直在努力寻求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机会。登上航船,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内心深处为复国大业露出生机而感到欣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23:23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深知,他和战友们虽然追随二王以图复国大业,但是由于元军势力日益强大,要想取得成功绝非易事,前途未卜,生死难料,随时都有可能一败涂地,自身难保。无论前路如何艰险,文天祥抱定为国献身的信念,誓死与赵宋共存亡。想到这些,文天祥面对滔滔江水发出钢铁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意思是为臣对赵宋江山社稷的耿耿忠心就像磁针石一样,苍天可鉴,坚如磐石,不到南方誓不罢休。这两句诗是文天祥一生忠贞不渝、九死不悔的爱国情操的真实写照。文天祥在德祐以后的诗作,之所以名为“指南”,其独特深刻的含意就在于此。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23:24 | 只看该作者
无独有偶,唐代杜甫在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中写道:“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如果说,杜甫通过这两句诗,以向日葵的形象自比,表明他“每饭不忘君”的忠君思想,那么文天祥则是借用磁针石的形象比喻展露了他至死不休的爱国忠魂。正因为如此,这两句诗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传诵千秋的名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2-5 20:33 | 只看该作者
《扬子江》这首诗运用质朴简洁的语言,高度凝练地描绘了文天祥追随二王、寻求复国大业所历经的曲折历程,形象化地袒露了文天祥对国家、对民族坚定不移的赤胆忠心,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文天祥矢志南归、万死不辞的复国雄心。文天祥的诗风,自《指南录》之后为之一变,原先的清朗一变而为痛切,变为深沉,家国之痛,民族情怀,个人遭际,都深深地化作笔墨凝结在字里行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04:46 , Processed in 0.05178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