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6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3 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风不与周郎便”随想

  晚唐诗人杜牧有一首咏史、怀古的名作,题为《赤壁》。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的前两句从正面题咏当年的赤壁之战,提醒人们由赤壁之战去认识三国历史,乃是咏史、怀古诗的惯常写法。可后二句却打破惯常思维,用假定语气提出赤壁之战的另一种结果:如果当初不刮东南风的话,也许孙、刘联军就要败于曹操之手,而三国时期的两个大美人——二乔就要变成曹操的战利品,被安置在铜雀台上,陪伴曹操安享晚年了。也许人们会说,这杜牧是不是疯了,怎么会有这么一种怪想法。怪虽怪,但杜牧却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战争胜负的偶然性问题。

  按《三国志》所写,是没有诸葛亮借东风之事,但曹操之败又的确是因为孙、刘联军“火烧赤壁”,虽然曹操自己不承认败于周瑜之手,说是因为北军疫病流行,他才自己火烧战船,然后主动撤退的,但史学家们却众口一词,都说是周瑜在赤壁火烧曹军,迫使曹操退回中原。

  但不管何种说法,曹操大军败于孙刘联军的大火则是铁定无疑的。曹军在长江以北,孙、刘联军在长江以南,联军要火烧曹军少不了要借助东南风,而当时是隆冬季节,一般情况下只有西北风;而没有东南风,南军想火烧曹军就是一句空话。可古代与今天一样,也有反常天气出现,受大气环流和冷暖空气交汇的影响,冬天有时也会刮东南风的。南军就是抓住了这难得的东南风,周瑜与黄盖又演了一场苦肉计,骗得曹操误认为黄盖真要投降他,于是让黄盖接近北军水寨,黄盖顺风点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把曹操苦心经营的水军变成一片火海;同时,孙、刘联军又在陆地上围追堵截,从而使曹操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曹操本是个好色之徒,他与乔公本是熟人,早就知道乔公的两个女儿是绝色美人,虽然也知道二乔早已嫁与孙策与周瑜,但那时的人们还似乎没有“一女不嫁二夫”的观念,并不在乎女子的再嫶,因此曹操对二乔早就垂涎欲滴,虽不能说他率军南征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二乔,但诚如其子曹植《铜雀台赋》所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你想天下一统,身边又有美人朝夕相伴,人生之乐,莫过于此,曹操那有不心驰神往的呢。

  的确,如果东南风不帮周瑜的忙,孙权赢不了赤壁之战,那不仅没有后来孙权的东吴帝业,就连自己的嫂嫂大乔和爱将周瑜的妻子小乔也将成为曹操的战利品,伴随曹操度过晚年,那就真成了杜牧诗中所说的“铜雀春深锁二乔”了。这种后果的确是不堪设想!

  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作为名震古今的赤壁大战,早就定格在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中了。杜牧作这种大胆假设,并不是希望改变赤壁大战的结果,让孙、刘联军失败,曹操获胜,而是借古喻今,提请李唐统治者不能沉溺于欢乐,要有忧患意识,否则或许就会出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悲剧了。别看杜牧写过“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放荡诗句,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身处晚唐的他,对于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常常是忧心忡忡的,他的很多咏史怀古诗,甚至是写景抒情诗,往往都寄寓着对时政的讽喻和劝戒。象他的名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一首明里是讥剌歌女,实则是讽喻晚唐统治者的诗作。

  杜牧的这首诗还包涵着必然与偶然的辩证法思想。本来,冬天刮西北风这是必然,而刮东南风这只是偶然,但由于周瑜作为联军统帅却抓住了寒冬腊月刮东南风的偶然机遇,从而借助东南风火烧曹军,使曹操大败而归,不得不退回北方,并因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曹操则盲目相信冬天刮西北风的必然,放松了警惕,从而让周瑜钻了空子,一把大火把自己的水军烧得“樯橹灰飞烟灭”,也把将二乔掳往铜雀台,陪伴自己安度晚年的美梦烧得无影无踪。显然,这是偶然战胜了必然,弱小的孙、刘联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的百万大军。

  历史的发展本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必然性向前发展的,但历史的发展又不是直线性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前进,有时还免不了进一步退两步。有时,偶然性是可以打败必然性,从而改变历史进程的。就如三国历史吧:如果大将军何进接纳曹操的意见,只需命一位司法官员奉朝廷之命抓捕为首的宦官加以审讯即可,而拒绝袁绍的召外镇入京的建议,那么就不会发生董卓进京、垄断朝政的局面,也就不会发生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即汉献帝)的事情,东汉的政局也就不至于象滑坡之车不可收拾了。又譬如曹操当初如果没有采纳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而是坐使袁绍将献帝迎去,使献帝成为袁绍手里的工具,那结果又会如何呢?单就这两件事,就足以改写三国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例子是偶然性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如果当初秦始皇不杀太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不立少子胡亥,也许秦朝就不会二世而亡了;如果当初玄武门之变的赢家是太子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那么不仅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只怕连李唐王朝的历史也得改写;再譬如,如果朱元璋不是让长孙朱允炆继位,而是直接立四子朱棣为帝,那么就不会发生靖难之役,明朝的都城也就不会是北京了,人们也就很难预测今日的首都在何处了……

  可惜这些偶然性的事件都将历史定格在扭曲的轨道上了,人们再也无法将它们改变过来了。这种偶然性造成的历史是好还是坏,是喜剧还是悲剧,只怕就不是三两句话说得清了。

  虽然“铜雀春深锁二乔”没有变成现实,但杜牧的这一假设却给了人们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在出台重大举措时不能不考虑偶然与必然的问题,不能不在多种选择中慎重其事。既要预测事情的必然发展,也要考虑偶然性因素可能会改变事情发展的轨迹;在面临多种选择时,不能不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反复权衡,只有深思熟虑,才不至于到头来手忙脚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因忘记申明著作权,只好重发一遍)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5-13 16:2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5-13 16:2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哲理,从三国到李唐,一路走来,自然率性,散发出理性思维.学习,长了见识.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5-13 16:29 编辑 ]
3#
发表于 2010-5-13 16:32 | 只看该作者
虽然“铜雀春深锁二乔”没有变成现实,但杜牧的这一假设却给了人们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在出台重大举措时不能不考虑偶然与必然的问题,不能不在多种选择中慎重其事。既要预测事情的必然发展,也要考虑偶然性因素可能会改变事情发展的轨迹;在面临多种选择时,不能不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反复权衡,只有深思熟虑,才不至于到头来手忙脚乱。

嗯,有道理,学习,问好!
4#
发表于 2010-5-13 16:53 | 只看该作者
本文由解读一首古诗,结开历史烟云,分析三国时期历史事件、战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了那个年代关联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走向。作者文笔严谨、认识清晰,表述妥帖可信。很有鉴赏也启示意义。
5#
发表于 2010-5-13 17:20 | 只看该作者
由诗句切入,徐徐展开,文史厚实,无愧精华。
6#
发表于 2010-5-13 17:23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晚上来欣赏。问好!
7#
发表于 2010-5-13 18:18 | 只看该作者
扎实的文字功底,丰厚的文化基础。
读来受匪浅,学习!
8#
发表于 2010-5-13 21:43 | 只看该作者
忧患与智慧的结晶,让人信服。
9#
发表于 2010-5-13 22: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5-13 16:53 发表
本文由解读一首古诗,结开历史烟云,分析三国时期历史事件、战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了那个年代关联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走向。作者文笔严谨、认识清晰,表述妥帖可信。很有鉴赏也启示意义。

精彩!
10#
发表于 2010-5-14 05:50 | 只看该作者
集考据,引典,议论于一炉,非多读书不可,潇湘好文!记得孙中山的同盟会同志宋教仁的号也叫渔父,这号很响亮!
11#
发表于 2010-5-14 07:14 | 只看该作者
随笔——可以说,对古典文化的解析和探证,包括欣赏,都需要良好的文学功底,在本篇由一首诗词为主旨的一系列呈展中,更平面化地使阅读有了生动和翔实感,很好的把握历史,就能很好把持文字的世界。欣赏着。
12#
发表于 2010-5-14 09:23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与剖析,剀剀中理。历史总是以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着的。就像当初的曹操就是因为过于相信冬天刮西北风的必然性而导致偶然性的发生,使得时局倏地变化而无可挽救。对于“三国”里的一些历史事件的探本穷源,显现着作者谨严而纯熟的文字水平。问好!


并不在乎女子的再嫶(这个字的意思是因忧伤而消瘦)。。。
13#
发表于 2010-5-14 11:1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文句精辟,引人深思。问好!
14#
发表于 2010-5-14 12:57 | 只看该作者
从文论到政思,洋洋洒洒,慷慨大气。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季大相 的帖子

  谢谢季兄的褒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17:30 , Processed in 0.05011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