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5-14 07:40 发表 先记号。慢慢学习着。问好!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5-14 06:24 发表 瓦 语 ■敬一兵 几次出门,都看见黄老三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初春的太阳,一点一点把寒冷,从他的身上剥离,露出来的是衣服颜色的饱满度,肌肤皱纹的呼吸景象,花白头 ...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5-14 07:53 发表 质感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愫,灵动的笔触,在意境与生活片段的交融里,挥洒成美感。 读这样的文字,既养眼,又润心,更重要的,是引起一系列关乎人的生活质量和理念重塑的思索。 以一个契机,深入进去,以 ...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5-14 08:37 发表 《瓦语》一文,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这是一个被城市建设征用了瓦窑而使得一位毕生与瓦、窑生活的老人失去了生活来源的记述。文章的开篇,即直接以凝重而深沉的笔触,道出了一位在晒着太阳、回想往事的黄老三日渐衰老的情形。在温暖的阳光下,对于那些与瓦窑、生活等等有关的场景徐徐而出。在现实境地里的他惟有用缅想,与心灵中的瓦对语,在内心深处,在僻静的瓦世界里,眼前的绿地终究是取代了的瓦窑。 “在黄老三看来,消解一片瓦,无疑就是消解了他的一段幸福,谋杀了他的一个梦想。瓦能养育他,也能伤害他”这是个事实,渗透着个体的无奈和卑微。这就如同农民失去了土地一样。他们无力抗争,只有将一种深彻的痛埋藏着。 “绿地就是这样生硬地隔在了他和瓦窑之间,只能挂念,不能相见。宿命的悲哀,像一把利剑,刺得他心痛。”绿地,是人工营造着的。尽管这种绿也散发着清醇的味道,但更多的却是城市的味道。对于失去生活来源的他来说,这种味道只会感到逐渐地窒息。 “只有瓦才能够让黄老三兴奋起来。”瓦,是他一生的依靠。是他生活的依靠。是他最为熟悉的老朋友。也是他可以让心情感奋起来的因素。 “瓦不仅是黄老三的生活源头,也是我们的生活源头。”这句话非常重要。生活的源头一旦失去,生活的重心就会产生偏离,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由此,我想到了那些像黄老三一样失去了生活源头的农人们,这是他们熟稔着的活计,不稼不穑的日子就是苦挨着岁月。他们有的是力气,但这种力气只适应着躬稼劳作。尽管,像黄老三这样从事瓦生产的砖窑厂是自生自灭的结果,但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失去生活来源的悲凉境况。 “四十多年后,他对这个问题的阅读,才刚刚开始。一个人对瓦片的态度,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只有热爱瓦片的人,才是一个知道感恩与感念的人。”不管从事什么活计,都是为了生活,就像农人与土地,是不可分割的。热爱瓦片,就是热爱生活,就是热爱土地。瓦片从何而来,从泥土里来。瓦片最后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但在数年后瓦片还是又归于泥土。 带着一种情感,带着一种恤惜与悲悯,以一个贯注者深挚的目光,回顾着对书写对象畴昔生活以及现实的对照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事理的客观和主观原因了。作者的悲悯情愫不是倏地而生,之所以成为他思想的羁缚,所以,不得不抒,不得不叹。文章叙事井然谨严,闳言崇议,紧密结合现实问题,表现高度的概括能力。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5-14 08:08 发表 一个人的生活,有一个人的人生哲学.有的人喜欢张扬,有的人则甘于平凡.瓦语,以一个热爱瓦的人的心路,揭示生活和生命的内涵,使文字充满了感情情愫,让人思索生活,感谢生活.学习敬版的美文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5-14 08:37 发表 《瓦语》一文,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这是一个被城市建设征用了瓦窑而使得一位毕生与瓦、窑生活的老人失去了生活来源的记述。文章的开篇,即直接以凝重而深沉的笔触,道出了一位在晒着太阳、回想往事的黄老三日渐 ...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5-14 08:40 发表 欣赏了,欣赏学习。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9:43 , Processed in 0.1597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