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7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树梨花人间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23 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9-2-26 10:57 编辑

                                    古树梨花人间雪                高迎春

        鲁北平原上的宁津县,有许多古梨园。城关镇西古梨园,保店镇孙庄古梨园,相衙镇大耿村古梨园,城关镇八里堂古梨园,等等。近几年,保店镇孙庄古梨园,每年春天都举办梨花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去观光旅游,也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作家,前去摄影、采风,让宁津古梨园的梨花,靓丽在世人面前。

        梨树,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珍贵树种。诗经《晨风》云:“山有苞棣”。诗中所写的苞棣,指的就是梨树。古人称谓的棠棣,则指的是杜梨。古人云:梨生山中者名棣,人植之曰梨。证明梨的名称,是由苞棣,棠棣演化而来。有可能是,棣的音调与梨接近,因此古人又创作了一个新字。开始写作“黎”,后来才写作“梨”。在我的家乡,人们将比杜梨大,比鸭梨小的一种果子,叫做“棠梨”。这种果子接近圆形,外皮褐色,未熟时发涩发哏,熟透以后沙面。有可能杜梨树,是最原始的树种,而秋梨,白梨,沙梨,麻梨,滇梨,褐梨,豆梨,川梨等品种,都是由它变异而来。其实,梨还有许多别称。古人以为梨是“百果之宗”,于是将梨叫做“宗果”。梁代的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云:“梨性冷利,多食损人,故俗谓‘快果’。”快果,就是离死快了的意思。民谚说:桃养人,杏害人,梨树底下埋死人。民间的这种理念,有可能因陶弘景的结论而来。在宁津县西雒村,人死后就埋在六百年古梨园里。真的将梨树底下埋死人,变作了现实。村里人说谁谁,去看梨树界子去了,意思是这个人已经死了。这样也好,避免了死人与活人争夺可耕地。埋在梨园,一点也不影响梨树结果,真可谓两全其美。

        梨的外表颜色,可谓五颜六色。杜梨,别看果子小,却是我小时候的美食。将快成熟的杜梨采摘回家,放在棉絮中捂上几天,杜梨就变作了黑色,吃起来面而酸甜。杜梨,应该就是名副其实的“黑梨”。宋代的王禹偁,在《村行》中云:“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他说了杜梨叶落后,会变作漂亮的胭脂色,而没有说棠梨的颜色。棠梨表面,有许多星星点点,成熟后是浅褐色。山东的莱阳梨非常有名,莱阳梨是鸭梨,表面是淡黄色。宋代的苏轼,在《梨》中说:“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看来这种红色的梨,是晚熟品种。因此,王安石故而在《红梨》中说:“红梨无叶庇花身”。霜降时刻,红梨的树叶开始掉落,因此唯有红梨如花,还高高悬挂在枝头。在我国的山海关,生长着一种铁梨,成熟后外表是紫铜色。寒冬腊月时冻结如铁石,吃的时候放在冷水中浸泡一小时,等它变软以后吃起来却甘甜如饴。产于徽州的乳梨,又叫象牙梨。不用说,这种梨的颜色是银白色的。小时候姐姐嫁到西孙庄,这个村里的梨园里,有一种梨叫做“酥梨”,表皮是黑褐色。别看外貌丑陋,吃起来却是入口即化,酥甜可口。

        古人将“梨”,写作“黎”,是有原因的。据说唐生唐三藏西天取经,一路跋山涉水,异常艰辛。沿途百姓见唐生走路疲惫,赠送给他一个黎杖,助他一臂之力。等唐生取经回来,顺便将那根黎杖插在泥土之中。没想到那根黎杖得了仙气,竟然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人们品尝果实,清凉脆甜。由于果树是唐三藏拄过的黎杖发芽长成,所以人们才将此树叫做“三藏树”,将结的果实叫做“黎”。春天里,梨花盛开,瑞雪满枝,洁白晶莹,冰姿玉骨,冷艳生香。所以许多诗人,爱用雪来形容梨花。南朝齐国的玉融,在《咏池上梨花》诗中云:“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花。”夕阳下,一树繁花,粉团锦簇;一树流雪,令人惊艳。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何其醉人。南朝梁国的萧子显,也曾写过“洛阳梨花落如雪”的诗句。一树梨花,花瓣飘飞,纷纷扬扬,犹如天降瑞雪。唐代的岑参,这般形容春天:“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梨园开花,千树堆雪;垂柳拂枝,垂丝如烟。这景致,观赏起来,让人震撼,令人叫绝。而唐代的丘为,则说梨花:“冷艳全欺雪”。雪似梨花,却无香气;梨花似雪,芬芳诱人;梨花的冷艳,更胜雪花一筹。

        宋代的苏轼,曾任山东密州太守两年,留下二百多首诗词歌赋。其中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孔密州  东栏梨花》,可谓千古名篇。密州在山东潍坊诸城县,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冬天,苏轼去徐州任职,接任知府职位的人,是孔子的后人孔宗翰。因此,苏轼称呼他孔密州。孔宗翰曾写诗送别苏轼,所以苏轼走后的来年春天,写了《和孔密州五绝》:《堂后牡丹》《春步西园见寄》《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见邸家园留题》《东栏梨花》。而《东栏梨花》是其第三首:“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梨花白,柳色青,互相映衬,一清二白,眼前的景色立刻鲜活灵动起来。人到中年,已经四十一岁的苏轼,早已将世俗人生,看的透彻而清明。诗人借助一树洁白的梨花,既写梨花端庄高洁,又写诗人内心纯洁坦荡,可谓一语双关。唐代诗人杜牧,曾在《初冬夜吟》中云:“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是将雪来喻梨花,而苏轼则是将梨花来喻雪。可以看出苏轼的化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这样评判梨花与雪花:“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宋代卢梅坡的经典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而梨花的白,是一点也不输雪花的。春天里,梨花盛开,繁花枝头层层雪,恰如白云飘人间;梨花怒放,玉作精神雪作骨,好比碎玉冠千树。难怪古人说:梨花占断天下白,梨花尽压人间花。宁津县境内,有三千亩梨园。西雒古梨园,孙庄古梨园,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过不了多久,许多梨园里的梨花,就到了竞相开放的时节。期待各位朋友,来宁津观赏古树梨花人间雪。



              2019年2月23日写于迎春堂





2#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13:50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13:52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2-25 23:47 | 只看该作者
知识与趣味融入一体,图画和诗意盎然文外,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0:58 | 只看该作者
槐下客 发表于 2019-2-25 23:47
知识与趣味融入一体,图画和诗意盎然文外,好。

谢谢光临阅读,如果离宁津不远,再过些日子可以来宁津观赏梨花。
6#
发表于 2019-2-26 11:0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9-2-26 10:58
谢谢光临阅读,如果离宁津不远,再过些日子可以来宁津观赏梨花。

多谢高老师盛情了,可惜这么好的美景估计今年是无缘了。里的太远了,遗憾!!!
7#
发表于 2019-2-28 19:0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去过宁津县,高老师此篇图文并茂,介绍的详尽,读来长知识了。谢谢高老师佳作分享。
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09:55 | 只看该作者
槐下客 发表于 2019-2-26 11:03
多谢高老师盛情了,可惜这么好的美景估计今年是无缘了。里的太远了,遗憾!!!

我以为你家在保定附近呢,等我照了照片发上来看看也可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09:56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9-2-28 19:06
没有去过宁津县,高老师此篇图文并茂,介绍的详尽,读来长知识了。谢谢高老师佳作分享。

谢谢光临阅读和留言支持,祝福您春天里好心情。
10#
发表于 2019-3-1 10:26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9-3-1 09:55
我以为你家在保定附近呢,等我照了照片发上来看看也可以。

我家是定兴县,离保定不远,可是身不由己啊!
11#
发表于 2019-3-15 13:08 | 只看该作者
等回家的时候,抽空去那儿看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05:23 | 只看该作者
槐下客 发表于 2019-3-1 10:26
我家是定兴县,离保定不远,可是身不由己啊!

看来你还没有到退休年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05:28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3-15 13:08
等回家的时候,抽空去那儿看看。

现在梨花尚未开放,看来你家离宁津不远。如果来请用短消息与我联系,我告诉你我的手机号,好接待你。
14#
发表于 2019-3-17 07:2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9-3-17 05:23
看来你还没有到退休年龄。

还有十来年才能卸甲归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13:42 | 只看该作者
槐下客 发表于 2019-3-17 07:23
还有十来年才能卸甲归隐。

理解,理解,我其实也很少出远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20:22 , Processed in 0.06518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