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孤独裁缝 于 2019-3-5 08:55 编辑
这两天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来了,喜欢关注时事的我,点了一条新闻《“建议春节假期延长到15天”,有人不太同意 》,看新闻标题就大体上知道新闻内容,就是说有个人大代表建议春节假期延长到15天,但是对于“建议”,有网友表态说“不太同意。”
先说这个建议到底会不会被国家采纳呢?凭我多年来的观察,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被采纳。因为了解时事的人大都清楚,如果国家要采纳和实行某个建议,那么这个建议要么会上提一下,要么就是阴悄悄地实施了。反而那些阻力大的建议,要通过媒体舆论去推动,诸如这些“春节假期延长到15天”“官员财产公开”“建立教师作为特殊公务员的配套制度”等等建议,因为阻力大,所以反而成为很多媒体经常炒作的热门话题。再说这些很难得到实施的建议,几乎每年“两会”都有人提,但是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呵呵,差不多要跑题了。
立即转回正题:春节假期到底需要不要延长呢?
我个人认为,不需要,保持现状就好。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很多人对放假七天已经习惯了。在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年,也就是1949年23日,全国政务院(国务院)就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此后国务院又分别在1999年9月18日、2007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1三个时间点对放假办法进行修订。但通览四个版本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发现春节的放假天数都没有变,都是三天(农历初一、初二、初三,除了2007年12月14日修订版规定的三天是农历除夕、初一、初二以外)。当然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春节假期不是七天吗,怎么规定只有三天?现实是放了七天,但是其中三天是正规春节假期,而另外四天是用周末拼起来的,所以春节放假七天就成了大家俗定约成的常识了。这么多年来,除了个体户和农民等自由职业者以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家企业工人等“体制人”的春节假期,都是这么短暂的七天。因而,现在如果一下子就改成15天,很多人肯定不习惯了。比如有的人值班时间要加长、工作任务进度因假期延长突然放缓、消费压力过大等等,都会影响他们长年累月形成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其次,七天春假已经改变了“体制人”的过年习俗。要是春节延长半个月乃至一个月,像以前的老农民一样,整个正月都在过年,国家政府机构岂不是瘫痪?再说,那种以前老农民式的过春节,大把时间都是人情客往、娱乐玩耍、吃吃喝喝,不但让人陷入繁琐混乱的人情债之中,而且耽误了工作时间,同时也损害了自身的身体健康。所以当国家不断明文规定春节只放假三天时,很多“体制人”都非常赞成的。因为放假时间短,让他们过了一个健康、简洁、愉快的春节,所以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也许很多人说,延长春假就是为了传承和保持中国美好的节日传统。这个观点,看似很合理,其实仔细推敲,就发现问题。放眼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节日被明确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后,它的传统习俗怎么反而越来越淡了?所以说延长春节假期跟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并没有任何关系啊!再说,又有多少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是精华和优秀的呢?
最后,延长春节假期会对人民群众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假期一延长,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业务不正常,会影响人民群众办事;然后是在春节假期中各种商品、运费、服务费趁机提价,加大群众的负担;还有群众(包括体制内的人)因为假期长,消费过重,而期间又几乎无任何收入,这给家庭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了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
所以鉴于以上三点理由,我认为春节不需要延长假期,保持现状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