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9-3-8 21:26 编辑
春天醒了,带上诗歌去流浪 ——读伊萍诗集《一只鸟带来的飞翔》
借半罐雨水养几枝桃花 看春天深呼吸 看人来人往 守住半句诺言和一抹桃红 掩紧罐口流转的意境
有风唤醒蛰伏已久的虫儿 摇晃高出地面的嫩芽 发现芽尖上的声响 一滴雨与另一滴雨交头接耳 其实这个春天 我不打算去流浪 这是诗人伊萍惊蛰当天写下的《惊蛰》。在江南,站在窗口看流浪的风把外面的世界吹绿吹红,吹香吹酥,吹暖吹软,我这颗不安多时的心也暂时跟着风轻云淡了,就像诗句里“其实这个春天/我不打算去流浪”。一个“其实”,最终没有按捺住伊萍的双脚,念着在水一方去年的邂逅,他应该早已打着口哨站在临水的油菜花田堤上等候了吧。
这就是女诗人,理性永远超赶不过感性,在写诗的时候都还在告诫自己,生活不易,不要被眼前的春光蛊惑,这个春天,不能再去流浪。而写到最后,终是没有过这一关,“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方文山)。对不起啦,我今生注定是一个诗人,窗外的明媚春光已在频频地召唤我,我必须得出去流浪,寻找笔尖下的诗意去了。
因为喜欢,所以触动,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这个春天/我不打算去流浪”把我给乐坏了。从少年起就用心和脚步流浪的我,还从来没有发现,流浪还充满着这般温柔浪漫诗意的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伊萍的作品里,她有一本诗集叫《一只鸟带来的飞翔》,是去年出版的,诗集里的百余首诗歌,三分之二写的是自然风光和她去过的各个地方,诗歌以景见长,内含她独到的人生思考和现实感喟。运用了孔子的话,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正因为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所以,在她这本诗集里,我并没有找到哪一首诗能和这首《惊蛰》媲美,尤其是文字外观的轻灵明澈。我这样说并不是批评她这本诗集里的作品写的不好,都不能和《惊蛰》比,而是说,抒情上,她内心里流露出的情感,那份激动的欢喜,相与这首比起来,没有显得特别突出。其实这这并不纳闷,《惊蛰》是她坐在屋子里看着外面的春光,想克制住内心的欲望强迫自己不要出去而最终没有克制住,她要用激将法去冲破内心的这份抵御来获得眼前的欲望。这种得不到而又强迫得到的心情、感觉与行动所做出来的努力,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努力是最拼命的,最拼命的努力,给人的感觉往往也是最好最美的。
不管怎样,在这个大地春回的季节里,我们就跟着伊萍这颗此时她无法抑制住内心不去流浪的心去看看外面的春天吧。
山脚下的一片桃林 开花了 所有桃红的脸仰起 向我含笑致意 ——《桃林》
克制不住内心不出去走一走的心情是有原因的——桃花开了。桃花是春天里的信使,是报春花,是歌颂与赞美。春天是一年里最年轻的季节,是发情、多情的季节,是恋爱的季节。因此,桃花代表的也是爱情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开在暖阳下笑在春风里的热情、浪漫、美丽、温柔、芳香,不得不让诗人欢愉,那颗因有了诗有了春天,不管自己年龄多大也老不了的女孩子心,初恋情怀的蠢蠢欲动就又上来了。是这样的么?看诗人接下来的诗“欲说这个季节适宜恋爱”。就这一句,后面的不用看了,就毫不怀疑地肯定了她这诗的中心意思。借花喻人,借景抒情,一首诗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味道,满溢给诗人和读者的是大好心情。人间苦难再多再深,因有了这大好春光,因有了这诗,暂时被抛弃在一边。这是精神的放松,也是身体的放松。因此,这诗就是一剂良药,且还不苦、且还微甜。
我与一朵灿烂的樱花 迎风站立 半条裸纹抵达樱花的体内 盘缠住她的舌头 整个春天都会摇摇欲坠 ——《樱花》
春风吹醒了冻僵的大地,吹醒了所有沉睡的生灵,也吹醒了人们寻找诗意美好生活的心情和步伐。在春天里,沐浴春风和一朵灿烂的樱花站立,无论是静默,还是对语,都能给人有一个美好的心情。站在樱花树下,听花朵的呼吸和自己的脉搏心跳一样匀速,我在想念什么,渴望什么,奢求什么,诗人丰富的想象力随着花香摇曳兴奋的越来越激动或宁静时,南北大地的春天就走进了时间深处,春,真真正正正地来了,这是每一个人都在盼望和呼唤的。
还是说春天,还是说爱情,还是说诗歌。《柳树》这首诗有点点像被风吹过后的小小疼痛,把埋藏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情感伤口吹破了,尽管诗人掩饰的很好,表情也挺自然,但我们依旧能从风过无痕的声音里辨认出来,她本是无心插柳,却最后柳成了荫,毕竟,春天是短暂的,春天一结束,夏天就来了,炎炎的热天,谁都渴望湖畔的一排排金柳和刮来的凉风,而此时,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徐志摩,他那最是一低头的温柔,想起他夕阳里的新娘。
不是我 发现柳树开花了 我却发现 柳枝与风一起吹来 抵达我脸庞的枝条停了 闻到柳树的花香 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 我不敢说出来 那些曾经的事儿也是柔软的 因为偎依的偏旁 是你柔软微香的身体 让我无法忘怀 ——《柳树》
我认为,哪怕是伤逝,在多年后,在一个当年故事发生的季节里,在相似的环境下再次来轻轻打开回忆,虽然有微微的伤感和楚痛,但也是幸福的。而这些伤感和楚痛,就是伴随一个人慢慢长大完整的一生,就像伊萍诗歌里说的“那些曾经的事儿也是柔软的/因为偎依的偏旁/是你柔软微香的身体”。我特别羡慕能拥有这份伤痕和情怀的人,遗憾的是,我没有。
生活 静等一首诗如画 给你翅膀 让你飞得更远 ——《给高骏森》
这是伊萍赠送我她这本诗集在扉页上题的一首小诗。生活如画,也能让它长出翅膀更远地飞翔。能写出这些句子的人,恐怕只有诗人。永远怀揣理想、纯粹、真诚、爱和美的诗人,都是单纯善良的人,哪怕世界再肮脏,再充满各种欲望、诱惑,野蛮欺骗,她的心始终是存着洁净美好的,这是人间唯一的幸运,但也是一个人的不幸。我倒是喜欢她以诗体的语言来总结这本诗集里的诗歌,以及她对人生的态度和她个人的生活、写作态度,这态度也恰好很符合我的人生。
出门 归来 都是一种修行 日子裂变的路 有千千万万条 或只有一条 …… 走过荒芜 穿过森林 越过立起的肋骨 晃荡 一颗流浪的心 架起翅膀 在最低的倒影里 仰望自己 ——《后记》
一颗流浪的心架起翅膀,在最低的倒影里仰望自己,流浪的脚步也始终没有停歇。一个人在春天里流浪多久才算结束流浪?有人回答:不久!冬天。可诗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于是,伊萍接着回答:“其实这个春天,我不打算去流浪”。这流浪和那流浪虽然都是流浪,但仔细分析其意,此流浪非彼流浪,意不同,味道也就不一样。也因此,她的这本诗集,我最喜欢,最有触感的作品,还是那些书写为生活行走和乡愁的,《在这个冬天里,漂泊》、《年轮》、《回家》、《故乡》、《乡音》、《这些年》、《还乡》、《回音》、《旅人》、《九洲江》等,读完后都会让我在某些句子里不自觉地停留而忘记时间,当回过神来,眼角已蓄满的是泪水,就像窗外的雨,刚才明明还是风和日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下了起来。尤其是《九洲江》,这首长长的组诗诗人用情特别深,对自己母亲河和对故乡亲人的爱与歉意、愧疚,对生命的逐渐逝去抒发的是那么的真挚真诚,令人动容,对我这个有故乡却怎么努力讨好都亲近不了的人,有说不出的万般滋味。
有些树,是倒着行走 从河水倒影里分离的轻与重 是一些人已远去,从此不再归来 一些人还在,活在这片水的身旁 如果 两只翠鸟是点缀,那枚漏网的鱼 是否当年爷爷有意放生,换赎 水波清澈透明 ——《九洲江·之四》
爷爷当年所做的一切,事物都还在,而如今,爷爷已不再。物是人非的情景,留给诗人的是怎么样的感受与心情?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回答。我想到了我离世两年的外公和离世几个月的外婆。又到了春暖花开时节,清明迫在眼前,关于时间,关于流浪,关于生存,关于活着,关于生命,我们该有一个怎样的选择和思考?伊萍在她的《年轮》里说“有些落在奶奶的身后/有些跑在奶奶的前面”。
一朵花,一棵树,一座村庄,就这样的在她的诗歌里让她思念绵延,她知道,终有一天,就走进了奶奶的故事里,然后结束,但她不知道,留给世人的评说却比奶奶要繁华和幸福许多,她是沈从文笔下的女子,“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更何况,她自己就是诗人。因此,她在人们心里的样子是优雅、端庄、清丽的高贵,像董卿,像叶嘉莹。
2019.3.8 杭州下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