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于“英语到底是不是废物技能”…… 最近,关于“英语到底是不是废物技能”的讨论很火。我一不小心,也跟着掺和了进去。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不知名的作家发表了几句感慨,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都是一项废物技能”。另一位商界大咖则对此进行反驳,反驳也就反驳了,却居然冒出“9012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这样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语句。于是那位作家再次反讥……一场口水仗就这么打起来了。接下来的互骂则更为精彩,涉及到阶级斗争或借爹立腕之类的……恕不一一引用。 对于这类口水仗,我是一向不屑于参加的。说“不屑”可能有点儿用词不当,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够参与的“资格”。或者说,就算我参与了,我的声音也会淹没在网上海量的信息之中,而不会像那位作家或大咖之类的引起广泛的注意。换言之,像我这样的普通网民,几乎没有“发言权”,或者“发言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最后还是没忍住,在一位大谈英语重要性的文章后回复了几句:“认为不是废物技能的,都是可以在媒体上,至少在网上发言的。而大多数底层民众,根本都没有讨论这个问题的愿望——爱有用没用,反正和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可悲的是,论数量,他们是大多数。” 自认为我的意思表达得已经相当清楚了。虽然没有直说。但一般人还是应该能够理解的。而且更认为,这样一条回复几乎会被完全忽视,如石沉大海。然而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其他网友的评论。第一条评论是:“没有这些民众,你能在这哔哔?”我有些发蒙:这是什么神操作?我明明是要代底层民众代言,代表他们表达意见的(因为他们几乎不会在网上发声)。这位是从哪儿读出来我看不起他们,而且开口就骂的? 紧接着,第二条评论来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并非因为多数人不配,而是他们承受不了真理的炙手。”——这是哪儿跟哪儿啊?网上那些整天不动脑子就敢发声的就是“掌握真理”的“少数人”?简直白痴逻辑嘛!之所以有人能上网发声,有些人连上网发声的愿望都没有,只是因为前者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拥有更优质的社会资源而已。真有人以为自己念了几天大学习就比那些连高中都没上过的人们掌握了“真理”呢? 而这条更有意思:“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所有并非灌水的真村实料的论文,9成以上是英文书写发表,并且不允许翻译再发表。”——都能写论文了,而且不像某明星搞抄袭,而是靠自己写论文了,这该是怎样的“精英”群体啊?和我说的“底层民众”不正是鲜明的对照吗?这证据,是用来反驳我的吗? 还有一条回复我“英语充其量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的”:“充其量用来交流?你怕不知道很多资料是英文的。更关键的是一个13岁的小孩,没人能看出他以后是造原子弹还是卖茶叶蛋,等你19岁了还没学英语就可以肯定是卖茶叶蛋了。”——这更是神一样的逻辑了。“许多资料”是英语的,当然也有“许多资料”是汉语的啊。如果要比年代久远,汉语还更胜一筹呢?难道就能说明汉语不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吗?至于“造原子弹还是卖茶叶蛋”的灵感,大概是引自前几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讨论,将其用来区分高下,简直太可笑了。况且一个人究竟是造原子弹还是卖茶叶蛋,影响的因素太多,远不是学英语就能决定的。 还是那句话,能在网上和人讨论,至少能够发声发表自己意见的,大抵都是接受过相比良好的教育,或者说享受着社会比较优质资源的群体。以数量论,绝对是较少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则根本就没有这种讨论愿望,甚至大多数人连这类讨论都不曾听说过。因为当吃喝拉撒还占着生活中最重要的地位时,当每日都要为明天的衣食住行拼搏时,讨论任何与其收入无关、与其家庭无关的问题都是不现实的。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那些享受着优质社会资源,能够有愿望,甚至有机会在主流媒体发声者,根本就看不到底层民众的现状。如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之问,绝不是因为他有多弱智,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百姓无粟米充饥”是个什么概念。而另一些只能在大众媒体上发声的自认为已经长成大树而实际还是草根的群体,则生怕自己被误认为是“无知群众”中的一员,拼了命地展示甚至炫耀自己的“非凡见识”,以显示自己与底层民众的卓然不同;或拼了命地以种种方式向享受更优质资源的群体靠近,甚至达到不惜无耻献媚的程度……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只注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对更广阔、更真实、更残酷的社会现实做选择性失明,如此,便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思考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只能使其暴露出一副装腔作势的浅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