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7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虫鸣出疏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8 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缶罄 于 2019-5-8 16:42 编辑

虫鸣出疏桐


    蝉为什么叫“知了”?孩童时代听童话故事里说,蝉的鸣叫声很像是“知道了,知道了”的连音,所以叫这个。我们这里的土语叫“唧柳”(代音字,到底是哪两个字,不好说),来源不详,也无法深究。在我的印象中蝉是一种害虫,它以吸食树梢上嫩枝里的液汁生活的,这也是我们在夏日炎炎里,捕捉它而没有感到一丝障碍的原因。

       初中读了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开始了变化,虽然这并不能改变它吸吮树枝里液汁的事实。




      蝉的一生是很可以让人惊悚的,它为了在光明中鸣唱一个季节,甘愿在暗无天日的地层下生活14年,然后钻出地面,爬上高枝,尽情歌唱。

      这很有点《丑小鸭》的故事,也像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奋斗的故事。



       蝉对我们是有很大用处的,很多人在夏天捕捉它们,是因为很多人相信它是能够让人眼睛雪亮,或烤或用油炸。我查遍《本草》没有发现这样的说法。到是它褪下的壳有治疗皮毛病变的作用,它能够帮助起沙疹的人发散出体内的热,达到治疗效果,这就是蝉蜕。蝉的肉并没有多少,我小时候吃过,也不好吃。我们知道中药一般的服用方法是用水煎煮,即使蝉有药用价值,烧烤和油煎也就使它失去了药用价值,只能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不可取。


       很难想象,如果夏天听不到蝉鸣,夏天的诗意就会减少一大半,就不会有唐朝虞世南的《蝉》问世。春花夏云,只有白云而无夏蝉的夏天是不完整的,一动一静,才能相得益彰。

      虞世南的《蝉》是歌颂这个不知疲倦的蝉的。他认为蝉是高洁的象征,所取微,所奉显。


       夏天到了,我们小孩子都喜欢听到知了的叫声。我们焦急地催促父母给我们点面粉,做成黏性很大的面筋。我找来一根细细的竹竿,把面筋绕在杆头。面筋这个东西,越是受热黏性越大。然后把细竹竿插在笔直粗壮的长竹竿上,就可以去粘知了了。

       知了有黑色的身体,透明的翅膀,在绿叶繁茂里却很难发现,即使你听见它的鸣叫声,也需要长时间的去寻找才能发现它的身影,这时候得轻手轻脚的把竹竿竖起,慢慢地靠近它,当快要接近它的时候,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戳在它的身体上,这时候的蝉爆发出发出绝望的叫声,极力想摆脱粘住它翅膀的面筋,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它已经入我彀中了。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蚊帐中,看着它们攀爬在蚊帐的顶部,我在它们的陪伴下睡着了。

       我玩够了它们,我就利用了我极大的支配权,任意处理它们。

       在我的院子里,在篱笆墙和院子中央的合欢树之间有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硕大的蜘蛛一动也不动地趴在网中央。我刚把蝉放在蜘蛛网上,蜘蛛就马上以迅捷的速度用4对脚爪拖出洁白的丝线把蝉包裹的紧紧的,这时候一轮明月已经悬挂天空。




       秋天来临了,蝉便一天一天地变得脆弱起来,但是它仍然要歌唱,即使是梧桐掉了叶子,人们已经感到寒冷想添加厚厚的衣衫的时候,它仍然还要发出断断续续的已经变哑的歌声:……唧……。在惨淡的夕阳下,它发出拖拽很长的余音,仿佛要把全身的力气用尽,才能够不辜负它盼望来到的光明的人间。

       它留恋这个明媚的灿烂的世界。


蟋蟀


       立秋以后,大约有二十天左右的时间,我一躺到床上,就听见左耳边有蟋蟀的鸣叫声,兹兹~兹兹。我感觉有些诧异,我虽然住的不高,但也是楼房啊,底下一层2米高的车库,这只蟋蟀是怎么跳进来的?我循着声音仔细地辨别它的位置,声音是从我的书橱后面的墙角处发出的,我想,那它是如何维持生命的呢?这里既没有野草,没有蚊虫,没有泥土,没有水!三天之后,书橱后面的蟋蟀的歌唱声消失了,真是有点为它担心。今天我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拿起一本书,突然又听到了书橱后面发出蟋蟀的鸣叫声,我真是有点喜出望外,立马从床上爬起来,仔细听它歌唱。声音好像比以前更有力,更尖细,兹~兹~兹~兹,很有节奏感,不慌不忙的。我走到窗口,夜晚的微冷的秋风使我感到舒畅,心里想要是这秋始终是这样下去该多好。月亮升在前一栋楼的南方,虽然我看不到,但是我能感觉到,它投射的略带微黄色的光,把合欢树的剪影映射在窗前的水泥地上。合欢树旁被修剪一齐的植物变得迷迷蒙蒙,我听到了更多的,分散而又密集的蟋蟀的鸣唱,到处都是,无论我的头转向哪个方向,都能听到清晰的它们的叫声,窗外好像是它们的世界,在黑暗中鸣唱着希望的歌,它们等待在一年中最后一个属于它们的鼎盛季节,这是它们的“恋爱”季节。

      我几天来一躺下就听到室内一只蟋蟀在鸣叫,在我的左耳边显得羸弱,而一只更加响亮的鸣叫声从窗口传进我的右耳里,其它蟋蟀的叫声似乎不存在了,这很像月半的时候,一轮明月升上天空,四周的明星好像完全隐藏起来一样。也许这只鸣叫声最响亮的蟋蟀是最健壮的,最帅气的,而且它就在我的窗口的绿化带里的草丛中。每当窗口这只蟋蟀大声唱的时候,我左耳边的蟋蟀的歌声也唱的很欢快。而窗口唱累了的歌手做短暂休息的时候,左耳边的歌声就消失了。当窗口边的歌声再次想起的时候,左耳边的蟋蟀也开始低声应和,这太微妙了。

       我把手中所有的事情都放下,闭上双眼,静心听窗外。幸好今天无风,我可以辨别出好多种蟋蟀的鸣叫声。这只最响亮的发出叽叽叽的连续声,中间停一拍,然后再叽叽叽,非常简练干脆。还有低一度的,发出兹兹~兹兹的声音,中间停顿的时间稍长些。撇开这两个比较大的声音,其它更加细小的蟋蟀的声音模糊成低音一片,像细雾浮在清晨的水面上一般,似有若无。这两种比较响亮的鸣叫声不得不让我猜测它们是雌雄中的佼佼者。




       我朋友喜爱斗蛐蛐,每年都要去山东聊城和同好友人们斗几个月的蛐蛐,还在同好之间直播,这个兴趣我很难理解。一个对人毫无关联的小虫子,却被人们当做宠物,它可不像猫狗,能够有些实在的用处。而且它活不过当年,冬天来了,它也就完了。我想玩它的人们也不会过多的留念它,第二年再去捉,或去买,像穿旧了的衣服一样扔了再买一件。不过我非常喜欢他铺的满地的蛐蛐罐,陶的瓷的紫砂的铜的银的木头的,可谓琳琅满目。蛐蛐罐有一头必须有几个空洞,不然蛐蛐就被闷死了。

       我很难想象出那些斗败了的蛐蛐的下场,它不可能像拳击手那样能够在不断地搏击中增长提高技能,等待时机成熟击败对手。它败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反击了,不是肢残就是头断。它很可怜!



       《聊斋志异》《促织》曰:“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是蛐蛐的别名,蟋蟀的鸣叫声很像织布机上下合动碰撞发出的有节律的声音。在古代,妇女基本上都是在劳动之余,利用夜晚的空闲时间织布,和野草丛中蟋蟀于晚间开始鸣叫的习惯相仿,所以名之曰“促织”,“促织”有催促之意,也有陪伴之意。织布累了,听听野外蟋蟀的歌唱,对于诗人那是跟有些诗意的。宋代郭印的“轴闲催妇织”也是说了此意。“之戏”就是斗蛐蛐。
       明代宣德年间宫廷里盛行斗蛐蛐是有历史依据的,不是小说家言。

       上个世纪末,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在明代御窑厂附近发现了一大堆的青花瓷片,复原后全为蟋蟀罐,其圈足与盖的内底都书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楷书款,为宣德帝养虫和斗虫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依据。上有所为下必仿效。《促织》一文是宣德年间宫廷风靡一时的促织之戏给民间带来的民不聊生的状况的真实写照。

       到宣德帝驾崩,他年仅8岁的儿子正统帝朱祁镇继承皇位。为防止朱祁镇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发布召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罢去“玩好之物”也包括好斗的蟋蟀,可见皇家也是对宣德皇帝酷爱斗蛐蛐一事是不满的。




       我小时候住在城市的边缘,也就是现在时髦用语~城乡结合处,我的家边有一条河,河的两边有很开阔的绿草地,紧挨着河边有一排高大的杂树。不知道怎么搞的,小时候的事越来越清晰起来,比正在放映的电影画面还清晰。绿草茂盛的齐我腰际,幽绿清澈的河水能够让我一眼看清河底的水草以及河里游动的小鱼。雨后我可以在枯死的倒在地上的树干上发现密密麻麻的黑木耳,在枯死的并没有倒下的树干上发现洁白的猴头菇,可是这是不能常常被发现的。多数晴朗的日子,在草丛里捉蚂蚱是我的最爱。

       草丛里有数不尽的蚂蚱和蝗虫,蚂蚱的数量比蝗虫多很多,蚂蚱很傻,跳的速度也比蝗虫慢,迎头用手轻轻一拍就很容易捕捉到。而蝗虫就很难这样被捕到,你一发现它,它就像也已经发现了你一样,立刻收紧强有力的大腿,保持跳跃的姿势,一双永远也看不出来是不是能够闪动的眼睛似乎始终在盯着你。当你悄悄地靠近它,就要得手了,它“嗖”的一下,不知道蹦到哪里去了,我后来读了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才知道,蚂蚱和蝗虫跃起的时候是随意的,方向高度一概连它也不知道,落在哪里就哪里吧!三百六十度,哪个方向都可以落脚。可就是这样,只要我想抓住它,它是肯定跑不掉的,当它弹起的瞬间,我的视线就随着它快速移动,同时用极速的脚步快速跟进,它跳不了多远的,一次逃脱,又一次逃脱,当它累了的时候,反应就有些迟钝,我用虚空手掌扑了下去,它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

       有时候,在傍晚时分,玩累了,坐在草丛中,隐约听到兹兹~兹兹的声音,我立刻把疲劳忘记了,竖起耳朵,努力辨别声音来自何方。蟋蟀的鸣叫声似乎不是固定的,它好像不需要停下来就可以歌唱,最让人迷茫的是当你走近你以为是生源地的近处时,你好像感到你已经被欺骗了,因为兹兹~兹兹的声音已经跑到你刚才坐的那个地方了,当你转身刚走几步又发现你又搞错方向了,它又在你或左或右的不远的地方开始唱歌,这使的我不得不弯下腰来,屏住呼吸,轻提脚步,一步慢似一步的寻找着。有时候整好踩在它的身旁,它还在大声歌唱时,便是捕捉的最佳时机,一旦它停止鸣叫,就一切都晚了。蟋蟀一点都不可爱,它腿上的硬刺能刺破我的手掌,不如蚂蚱柔软。除了一双带刺的大腿,蟋蟀身体各个部分都是柔软的,柔软的让人担心。我把它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它的两根长长的触须总是在玻璃壁上拖过去拖过来,好像在寻找出口一样。我常常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我最充实最美好的一个下午,当母亲呼唤我回家吃饭的时候,我已经满载而归。夜晚我和妹妹围着玻璃瓶,希望听到它有节奏的鸣叫声,而它只有慌乱的避开我们。



       当我们仰望星空,看着不断眨眼的星辰,我望着它们,它们也望着我,虽然它们的光芒显得平静而永恒,但它们的未免有些冷淡。然而当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静心去聆听在草丛里传来的蟋蟀的鸣叫声,它能够温暖我们的心灵,打开我们的记忆,虽然我们并不能使它们面对面的为我们歌唱,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温度和由此带来的愉悦,因为我们都只是大自然中的不同种类。



2#
发表于 2019-5-8 18:03 | 只看该作者
抢沙发,留记号,明天来读。
3#
发表于 2019-5-9 09:36 | 只看该作者
《虫鸣出疏桐 》,包括《蝉》和《蟋蟀》两个短章。前者写蝉,有人文,有故事,更有诗词支撑,传达出对蝉的喜爱。后者写蟋蟀,以自我的体验入手,写蟋蟀的歌唱,也写幼时聆听的记忆,叙述中多了细腻和在场。不错的一篇,拜读。问好。
4#
发表于 2019-5-9 15:51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有内涵有情怀的昆虫记。欣赏。
5#
发表于 2019-5-9 16:2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叙述了两种生物,以及它们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的内容,表达出对自然界生命的一种多层面的认知。令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生态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也感受到生态之美。欣赏,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09:15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5-9 09:36
《虫鸣出疏桐 》,包括《蝉》和《蟋蟀》两个短章。前者写蝉,有人文,有故事,更有诗词支撑,传达出对蝉的 ...

问好,感谢阅读,评论,费心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1:00 | 只看该作者
川媚 发表于 2019-5-9 15:51
十分有内涵有情怀的昆虫记。欣赏。

问好川媚版主,感谢评论!
8#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4:31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9-5-9 16:27
作者叙述了两种生物,以及它们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的内容,表达出对自然界生命的一种多层面的认知。令读者感 ...

问好房子版主,感谢评论!
9#
发表于 2019-5-22 09:27 | 只看该作者
蝉鸣蟋蟀叫,声音多美妙。敷衍成佳作,贵在深思考。有心之人思绪多,老朽学习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11:17 | 只看该作者
义勇 发表于 2019-5-22 09:27
蝉鸣蟋蟀叫,声音多美妙。敷衍成佳作,贵在深思考。有心之人思绪多,老朽学习了。

问好朋友,评论别具一格,相互学习。
11#
发表于 2019-5-22 11:45 | 只看该作者
缶罄 发表于 2019-5-22 11:17
问好朋友,评论别具一格,相互学习。

喜好点评,利己利人。
12#
发表于 2019-5-23 09: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两种以声音取胜的虫豸,应该垂髫稚子最为喜爱的,也是入诗入文最多的。好文,不断学习中!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4:35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19-5-23 09:46
这两种以声音取胜的虫豸,应该垂髫稚子最为喜爱的,也是入诗入文最多的。好文,不断学习中!

感谢评论,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18:10 , Processed in 0.0733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