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2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胡杨精神不宜过度提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9 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9-5-10 16:49 编辑

  去年有幸听到某知名学者兼作家讲现代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区别。有一条讲到,传统文学强调肯定,现代文学强调否定。当时他举的例子是胡杨树。阿紫有一首散文诗叫做《生如胡杨》,文章称赞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然而,后来有人却说,我们不要学习胡杨。

  我讲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胡杨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不就是一种正能量吗?为什么我们不要学习它呢?其实,学者的分析不是没有道理。你“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这让其他植物怎么办?沙漠本来就缺少养料和水分,胡杨活一千年要消耗多少养料和水分?其他的植物没有了充足的养料、水分,怎么活?“活着千年不死”就算了,你还“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这就太过分了。你都没有生命了,对自然和社会没用了,还不肯退出舞台,这不是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吗?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所谓的正能量某种意义上就变成负能量了,不能再继续提倡了。

  我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一个道理,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人走茶凉也是人之常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追求积极向上,让自己的人生精彩出色,这样的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不能长期占着原有的位置不走,要给其他人留下机会,尤其是要考虑年轻人的感受。你自己已经不能进步了,又占着机会不给年轻人,这就太自私、太无知了。

  我们都知道晚清出了个慈禧,她是当时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同治和光绪其实都是傀儡。如果说两位小皇帝小时候不能亲政,太后代为摄政情有可原。可是,他们成年后,慈禧继续垂帘听政,这就过头了。如果慈禧像武则天那样英明神武还好一点,问题是她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内忧外患不断,人民极其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不让位,清朝不亡,天理难容啊!慈禧个人的确是活得很滋润,操纵国家大权,穷奢极欲。可是,她害苦了两位小皇帝,更害苦了全国人民。今天,我们有良知的中国人,谁会去歌颂慈禧?相反,我们对她只有批判。

  一个人如果真的有能力,老当益壮,我们不反对他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不反对他保留自己的个性。可是,如果你已经力不从心,在拖时代的后腿了,还要死撑下去,那就要不得了。例如,在解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而人才又很缺乏,青黄不济。这个时候,很多老同志年纪很大了,依然忘我地工作,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可是,今天继续这么提倡就不对了。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你一个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等新鲜事物一窍不通,还赖着原有的位置,该卸任不卸任,该退休不退休,那就是典型的“只拿钱,不做事”。现在的年轻人就业压力本身就很大,各单位编制数量是核定了的,你占着编制,年轻人怎么进得来呢?而且,老同志不退,年轻同志的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等优惠都会受到影响。现在很多单位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流失?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位置都让老同志霸占着,他们做的工作不比老同志少,可是大部分利益都优先向老同志倾斜。我们能说这是个好现象吗?从长远来看,这对社会发展有利吗?

  一个社会、一个单位要看到这一点,每一个个人也应该有这样的觉悟,长期占着固有的位置不好。一个人在位时积极为大家服务,大家自然记得你的恩惠。退位之后还想着“退而不休”,生怕大家忘了你,那就太要不得了。我们这里有个老教师,他退休前也没有为教育事业立下什么汗马功劳,可是他依然自视甚高。他退休的时候,摆了好几桌酒席,搞得声势浩大、轰轰烈烈。退休之后还不算完,还折腾得大家不得安宁。他投靠子女到外地生活,每年要回来两到三次,有时还带着家属。他上起教育界领导,下至普通老师,只要和他关系好的,都会骚扰到。今天在张三家做客,明天在李四家。大家都要好烟、好牌、好酒、好菜地进行招待,生怕有所不周。退休了还如此不低调,干扰在职的同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大家私下里对他意见就很大。

  一个人过分高调不好,更不好的是,有的人竟然用这种高调去伤害自己人。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征文,有个网友居然质问主办方:“为什么我女儿的作品获奖了,我的却没有?”这是何等没有水平的话?一个人爱好文学,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这本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值得肯定。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是社会趋势,应该看开才对。这个人竟然不能容忍年轻人在自己前面,这个年轻人还是自己的女儿。这样的人的思想觉悟没有问题吗?

  大家不要觉得我说的是假话,那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事例。我还知道有个父亲,他的儿子想考研,他说读死书没有用,不支持。儿子是作家协会会员,参加作协活动,他说那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他是个普通老百姓,没有文化,讲这样的话还情有可原。奇怪的是,这个人自己也是知识分子,还是书画协会的会员。书画协会的活动,他每次争着去参加。他到处交朋结友,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享受了。我们知道,书画协会和作家协会都是文联的下设机构,怎么书画协会的活动可以参加,作家协会的活动就不能参加呢?一个人为了自己过得潇洒、舒服,不惜搞双重标准,打压自己的孩子,这不是太可怕了吗?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不难发现,“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确实不能过度提倡,尤其是当下。一个人不能只想着自己积极向上,要懂得急流勇退,低调谢幕。过分高调不仅不是正能量,而且还会阻碍社会和他人进步。


2#
发表于 2019-5-9 2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9-5-9 20:05 编辑

可悲的是,文中的胡杨往往是说了算的角色。
自然界的胡杨千年不死,但却没有挤占肥沃的水土。那些占着名利当胡杨的人,应该去贫瘠干旱的土地上扎根,才算正能量。不能又当那啥又立牌坊。
3#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20:0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5-9 20:03
可悲的是,文中的胡杨往往是说了算的角色。
自然界的胡杨千年不死,但却没有挤占肥沃的水土。那些占着名利 ...

阁下所言甚是,我也这么认为。
4#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20:0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5-9 20:03
可悲的是,文中的胡杨往往是说了算的角色。
自然界的胡杨千年不死,但却没有挤占肥沃的水土。那些占着名利 ...

沙漠本来就缺少水分、养料,胡杨阻碍了其他植物对水分、养料的吸收。
5#
发表于 2019-5-9 22:03 | 只看该作者
胡杨是胡杨,人非要给它造化,且造得更“接地气”,胡杨何其无辜?
6#
发表于 2019-5-9 22:25 | 只看该作者
胡杨精神不宜过度提倡——这个观点我支持!其实,胡杨精神就是在硗薄的沙土里也能够成活,而且还活得久!文人文章写着写着就扩大化啦!
7#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06:35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9-5-9 22:03
胡杨是胡杨,人非要给它造化,且造得更“接地气”,胡杨何其无辜?

是的,文学有时候就是借物喻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06:35 | 只看该作者
断肠崖居士 发表于 2019-5-9 22:25
胡杨精神不宜过度提倡——这个观点我支持!其实,胡杨精神就是在硗薄的沙土里也能够成活,而且还活得久!文 ...

胡杨生命力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9#
发表于 2019-5-10 08:24 | 只看该作者
我这周写的“我所害怕的”,后面有一条老前辈的,和这个胡杨精神暗合。
要死要死,死了给好人腾地方。
有些老头就舍不得挪这个茅坑,没屎可拉了还在假装哼哼。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08:32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19-5-10 08:24
我这周写的“我所害怕的”,后面有一条老前辈的,和这个胡杨精神暗合。
要死要死,死了给好人腾地方。
有 ...

是的,有的人为老不尊,害得年轻人想做事做不好。
11#
发表于 2019-5-10 09: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入木三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09:41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9-5-10 09:26
这个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入木三分!

观点不是很新,只是有感而发。
13#
发表于 2019-5-10 09:44 | 只看该作者
新陈代谢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好不容易到了那个层次,已经老了,不舍得放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09:48 | 只看该作者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19-5-10 09:44
新陈代谢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好不容易到了那个层次,已经老了,不舍得放手。

是的,有的人有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15#
发表于 2019-5-10 10:24 | 只看该作者
诸行无常。若使诸行有常,无有是处。
该死的就死,该倒的就倒,该烂的就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不说给好人倒地方吧,至少要给新人倒地方。不明白这点的,就是孔子说的那种人:老而不死是为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3:44 , Processed in 0.0513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