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62|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佳文有约】竹枝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15 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读书,不如少年时。少时读书,读得快,记得牢。许久前读的故事,隔了无数重峦叠嶂的光阴,依然不忘。如今读书,多读过即忘。就算记得,也是一片混沌模糊。简嫃的书读过一些,大多都喂了魇兽,由它吞吐。唯《月娘  照眠床》一册,封面、插图、内容都记得清楚。想了想,大抵是因了封面的一句话:“台湾散文名家简嫃笔下最深情的田园之书、童年之书与岁月之书”。照我看,该加一笔:乡情之书。

      自幼生长于湘,虽湘与台湾隔了地域的差距,有语言民俗上的诸多不同,但台湾的地理纬度也隶属南方,诸多自然风物皆很熟悉。竹,即是一种。

     《月娘  照眠床》里有一章《竹枝词》写到竹,以及由竹衍伸的童年趣事,读之,恰如己身经历。

      儿时老屋的西面,即是一片青翠翠的竹林,每至春时,新笋争相破土而出,母亲便会挑一些长得肥壮的笋,剥了笋皮,将嫩嫩的笋肉切成薄片,再从菜园子里摘几个红辣椒,放上一点菜籽油炒了,那种清香,至今萦绕唇舌。笋生得太多,吃不完,有幸余下的笋一年年生发,一节节长大,父亲用来养家糊口。编制成背篓、竹椅、簸箕、箩筐、竹筛等等物件,由娘背到集市上,变成柴米油盐和我们的学费、书费、生活费。
      
      老屋的竹林因了母亲的打理,疏密适中,成了寨子里娃娃们的玩耍胜地。竹林中有一条通往菜园的小径,不宽,却足以成为我们过家家时不用刻意搭建的临时舞台。简嫃的《竹枝词》里写过的“新娘子”、“新郎”、“媒婆”、“轿夫”我们都一一扮演过;文中写过的瓦片当盘,破碗当杯、清水为酒,野菜为肴的宴席我们也曾一一亲尝。只是,文中写过的“折竹枝当筷子,那样的一把粗糙竹枝握在手里,仿佛握住了一份团圆的感觉。待一一江竹枝两支一副地搁在石板上时,又仿佛把团聚的温暖一一吩咐下去了”是多年以后的异乡漂泊时才有的感念,彼时,童年的伙伴都已各安天涯,你在潇湘我在秦。音落讯稀。

      老屋院子下面,有一口老井。与竹林毗邻。许是因得竹林的荫庇与滋养,一年四季,井水源源,甘甜清冽,水温冬暖夏凉。半寨子人家的饮水,都靠着这口老井。不只是饮水呀,半寨子的人家洗菜浣衣,也是靠着这口老井。老井的前面放在几块光滑的大石板,还用水泥砌着一口水塘。井水满了,溢出的井水,流入水塘,便成了寨子里姑娘媳妇们的浣衣之处。老井的喧哗,从天蒙蒙亮就开始了,远山的雾气还缭绕山头,竹林的露水,还亮晶晶地挂满竹叶,寨子里还没升起第一缕炊烟,老井边却已有了担水的阿哥阿妹,捣衣声,招呼声,嬉闹声、舀水声、扁担的吱呀声,与竹林里鸟儿的清唱,一应一和,像一曲美妙的山野情歌。竹林,也因了老井,有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明了半寨子的东家长西家短,也知道哪个阿哥有了心仪的阿妹,哪个阿妹有了钟情的阿哥。

      简嫃的《竹枝词》里写到关于竹的“皮肉层次”,她的阿嬷发怒时会折一支竹枝,“冲冲地大踏步而来”,我却是没有的,父亲亦或是母亲,似乎从未对我动过粗,我也从不曾记得有过父母赐予的皮肉之苦。竹,在我的记忆里,只有“爱之深”,而无“责之切”。竹叶,是天然的乐器。寨子里的年轻后生,个个是吹“竹叶情歌”的能手。小小一片竹叶,摘下来,抿在唇边,轻轻一吹,就是婉转悠扬,不知什么时候,就悄悄俘获了哪位阿妹的心。月光下,在竹林西边的半坡上,玉米地边,手拉着手,头靠着肩,听阿哥将竹叶,吹出缠绵悱恻、情深意长。

      简嫃写:“如果,寻找是可能的话,人的一生,也许要找的是,一个心爱的人,一句灵犀相通的话,一样属于天地的宝物,如果万物之情就是这样简历的,我很欣喜,我已有了二又二分之一”,她“将用想象建一处竹篁农舍,等待另外的二分之一前来。”不知道简嫃有没有用如愿,有没有在竹篁农舍里等来她另外的二分之一。

      彼时,我也那样想过。曾经和娘保证:“等你和爹老了,我要天天陪在你们身边。”娘的眼,笑成了弯月亮。也曾经和一个人许诺:“等老了,要一起回到山寨,截竹为舍,种菜养鸡。白头偕老”多年以后才明白:愿望一转身,就是快马加鞭也追不上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诺言一转身,就是重山叠水的前世今生。

      土家山寨里,竹林不止我家有,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有几竿。如同山寨里居住的人家,屋檐接着屋檐,根连着根。往上溯,都是同宗同源。竹的品种繁多:毛竹、楠竹、凤尾竹、湘妃竹、箭竹、罗汉竹。或稀稀落落的几竿,或成簇、成片、成林。许多小鸟在竹林里安家落户,幼年,还曾于竹林见过黄鹂。

      简嫃说:“竹是个音乐家。”,是也,雨落雪飞或每至风起,竹林簌簌,静夜眠枕,听檐滴漏,听竹林雨声沥沥,乃至今日万籁不及。

      是哪一年呢?记忆中已经没有清楚的时间分界。只记得,某一年归家,忽然之间,寨子里的许多人家忽然就人去屋空,炊烟渐稀,老井的清晨再也不见美丽姑娘年轻媳妇的捣衣声。父亲老了,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父亲编制背篓篾箩赚钱养家,遥远的距离,赶不及尝鲜春日的新笋。竹林以疯长的速度来赶走寂寞,淹没了那条盛满我们童稚宴席的小径,甚至一路攻城略地,将菜园侵占。再后来,老井的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水塘被水芹统治。老井的水,忽然就变冷了,不管冬夏,伸手触摸,寒凉刺骨。

      当然,夏夜里的竹林情歌,已是昔年余韵。城市的钢琴,远比竹叶有诱惑力。

      简嫃写:“竹,只长在两个地方:一是乡下人的屋前屋后,一是有情人的暖暖心田里”。动荡的时光,认他乡作故乡的羁旅,就让竹,生长在有情人的心田里吧,根连着根。地基的青石虽然荒芜,但泥土永存。刘禹锡有一句《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改一下,却把有情作无情吧。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5-15 10:31 | 只看该作者
喁喁情话啊!爱读。此篇读来是情切切,良宵宵。
3#
发表于 2019-5-15 10:53 | 只看该作者
读这篇文章,好似身处竹林,微风吹过,瑟瑟有声——只能是微风。又像是在夏夜之中耳畔一丝清凉,是静静的山泉水匆匆流过,不是喧哗,就只是流过。恬静之中一丝淡然,淡然里又有着非常浓郁的一种对家、对母爱、对友谊、对爱情等等的化不开的东西融化在里面。轻轻浅浅的一带月光。清酒喝多了,也会醉。看来需要专门去品品西子,淡妆浓抹之相宜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9-5-15 11:55 | 只看该作者
微信上有位谈正衡的著名作家朋友,他的文章非常接地气。也是从俗常中发掘不一样的意境,让无声的事物,变成清丽或明快。
5#
发表于 2019-5-15 14:06 | 只看该作者
今下午进来书画板,看见晰子又有新作,手机瞅来费劲。就先占个位了。
6#
发表于 2019-5-15 14:52 | 只看该作者
哇,好动听的呢喃,让竹成为一种动态的画,蹁跹在梦里梦外,让人沉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19-5-15 17:41 | 只看该作者
阿哥阿妹,竹林情歌,再加上童年,好美。作为一个北方人,这是我好奇的,也是希望的。今天有幸遇上晰子,把这些尤其真实地呈上眼前来,真好!
8#
发表于 2019-5-15 18:03 | 只看该作者
王剑冰一篇散文写到“浪哨”、“梳花”,写到贞丰的“双乳峰”。双乳峰“女人看了脸红,男人看了心跳”。同游的舒婷说:“我怎么觉得心跳的人很多,脸红的人很少。”
9#
发表于 2019-5-15 22:1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写的开阔,而又软软绵绵。其情,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是怜,是惜,是爱,是痛,百般滋味在心头。一些好句子,自然流韵,自是一曲清歌。土寨的回忆,少年的回忆,都化作舌尖的一点甜凉,袅袅向春风,或者飒飒向秋雨吧!问好晰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9-5-16 10:54 | 只看该作者
竹是好东西,但我不喜欢笋,原因是难以消化,而我胃不太好。
冷版的文章真是耐读。这个要承认。
一般人的散文我读个开头,基本就扔了。
文章要有气,有势,但关键的是要有情,董桥还说,要有“故实”,
读来读去,“故实”很重要,这是生活中的记忆,是每个人都读得懂的记忆,正是那些不灭的记忆让我们时时感受着现实的生活还在继续。
纵观此文,开头略涩,中段大好,结尾顺畅。总体很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9-5-16 11:37 | 只看该作者
读过冷版的文,熟悉了冷版的家,就理解了冷板的美。
12#
发表于 2019-5-16 15:26 | 只看该作者
奉洁 发表于 2019-5-16 11:37
读过冷版的文,熟悉了冷版的家,就理解了冷板的美。

还理解了冷版的美。你知道她美吗?

点评

梅兄何须此问?生于那样的山林村寨、纯朴人家,能不美吗?不美能写出如此美的文吗?  发表于 2019-5-16 15:59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6:36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9-5-15 10:31
喁喁情话啊!爱读。此篇读来是情切切,良宵宵。

这就算情话?不如下次我们来个书信方式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6:37 | 只看该作者
槐下客 发表于 2019-5-15 10:53
读这篇文章,好似身处竹林,微风吹过,瑟瑟有声——只能是微风。又像是在夏夜之中耳畔一丝清凉,是静静的山 ...

幼时老屋的那一片竹林,如今更盛,只是井水冷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6:38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5-15 11:55
微信上有位谈正衡的著名作家朋友,他的文章非常接地气。也是从俗常中发掘不一样的意境,让无声的事物,变成 ...

不如,邀一下?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7:11 , Processed in 0.0662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