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读<聊斋>》之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 1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虎 于 2019-7-2 13:51 编辑

《尸变》:道路只有一条
这个夜晚,当这四个车夫跟着那个老头走进屋子,他们的结局已经注定。其实,夜色降临的时候,他们的道路就只有这一条了。
小镇的旅店已经客满,唯一能够接纳他们的空房摆放着旅店老板儿媳的尸体。住?不住?继续赶往下一个集镇,没有人能保证能找到空床。夜漫漫,枯坐墙脚屋檐下终归不是好办法。那就住吧!想必他们在商量时肯定无所畏惧,四个大男人,没有老人孩子,又不带女人。当车夫的,身强体壮,迎来送往,见多识广。不就一具女尸吗,怕什么。而且,也就睡一宿,天亮走人。这间空房,也就这样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老板在店里。儿子外出买棺木去了。这两者都合情合理。但,也是关键。设若儿子在,估计这个晚上也平安无事。蒲松龄巧妙地把他支走了。
忙乎了一天,困了,累了,躺下去也就睡着了。只是,四个人,入睡的时间总有些先后。这不,其他三人睡了,另外一个迷迷糊糊。如果他也睡着了,蒲松龄的这篇《尸变》就是另一番模样了。这家伙听到了声音,“忽闻灵床上察察有声”。那是灵床,那里传出声音,“察察”。这一响声,马上把他的睡意灭掉了。“急开目”,就看到那具女尸径自揭开被子起来了,而且,很快就下床了,还慢慢地走到他们睡觉的地方,还对着那三个人吹气。这家伙吓坏了。这个时候,跑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躲。怎么躲?“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偷偷地拉过被子盖住自己的床,别人看不见,也就以为安全了。这其实也是许许多多人惯用的办法。一种自我保护的习惯。也真的有效。那具女尸过来对他吹气,这被子保护了他。不然,他也没命了。
气吹完,女尸回到灵床上了。这个人,暗地里用脚踢了那三个人,他想知送他们情况如何,他想给自己壮胆,但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下,就只剩他一个了。他想跑呀,女尸又来了,他又蒙上被子,女尸又吹气,他又躲过去了。这样的躲,终究不是办法,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的。那就只能跑了。
用极快的速度穿上裤子,光着脚,跑。这下,把女尸惊动了。他拔开门闩时,女尸起来了。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赛跑。赶车人边跑边大声呼哦,“客且奔且号”,可是,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深夜。且那时小镇的人必定早睡,此时,整座小城正在梦里。即使有人突然惊醒,可这呼喊的声音想来定是凄厉、急促。迷糊醒来的人,又怎能听清个中缘由,且奔跑的脚步快,刚在这在小巷,眨眼又拐入另外一条。这声音方在这边响起,尾音定是落在别处。那突然醒来的人,也许左边的耳朵刚刚竖起,右边的又耷拉下来了。这样也好,此时若有人出来,又怎能抵挡得了这具女尸呢?不过是无谓受到伤害罢了。蒲松龄也不想旁开一枝,就让他跑吧,不停地跑吧。
赶车人也只能这样地跑了。光脚带来的伤痛已经顾不上,满头的汗水也来不及揩。这脚步,必定铿锵有力。他想过去找那开旅店的老头,这或许就是他在这座小镇唯一认识的人。但,这具女尸是他家的呀,这在后面不依不饶的是他的儿媳呀,真去叩他家的门,又怎能逃脱。那就继续跑!
小镇不大。赶车的又是外乡人。要找躲藏的地方实在不易。这样在巷子里跑,路又不太熟,三下两下就到镇外去了。出了镇,就往县城的方向跑。我猜想他也不是想去搬救兵,这样亡命地跑,对于他来说,道路也就只有这么一条。

还好,见到了一座庙,听到了庙里传出来的木鱼声。这就是救命稻草!赶车人肯定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猛冲上去敲门。只是,这敲门的动作必定不是礼貌的,用捶、拍、擂更合适些;而喊救命的声音也一定是紧张的、惊恐的、嘶吼的,甚至,话都说不完整。这深更半夜的,这荒山野岭的,这样的动作和声音,里面的和尚一定被吓到了。不是每一个和尚都是从少林寺出来的,不是每一个和尚都能飞檐走壁的,他们也被吓到了,“道人讶其非常,又不即纳”。蒲松龄就是不让他们开门。门一开,这庙里的和尚又有哪一个是女尸的对手呀?

人总是这样,在紧张状态下,如果不松懈,还能支撑下去;松懈了,人就垮了,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赶车人如果不停下来“挝山门”喊救命,他还能继续跑,直至被女尸捉住,或者倒下。但这一停顿,再也跑不起来了。刚好庙外有一棵粗硕的白杨树,那就围着树和女尸兜圈呀。跑了一晚上,赶车人跑不动,女尸也累了。就差那么一点距离,“去身盈尺”。

“以树自幛:彼右则左之,彼左则右之”。读这篇《尸变》,每至此,我总有想笑的冲动。这幅画面,充满惊悚,蒲松龄却又将其描画成一幅儿童游戏的画面。生死,其实就在盈尺之间。赶车人只能如此,但女尸不能。这一晚的折腾,天就要亮了,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尸顿立”,然后,“暴起,伸两臂隔树探扑之”。对于女尸来说,她的道路也只有一条:天破晓前必须抓住眼前这个家伙,不能再这样拖延下去。没想到,这一扑,挂在树上,不能动弹了,“抱树而僵”。赶车人也倒下去了。这样的对峙,一方倒下,另一方也一定筋疲力尽,无法支撑。还好,就在寺庙外。庙里的和尚终于敢出来了,赶车人也就得救了。

蒲松龄的这篇《尸变》,短短800多字的一篇小说,写尽了宿命的诡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9:12 , Processed in 0.1038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