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9-7-24 14:53 编辑
三人行,必有我师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这是今年全国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题。查阅史书,得知这段材料最早出自于春秋时期晏子回答齐景公的问话。齐景公问晏子,“和”与“同”不是一个意思吗?晏子说:不是,“和”指的是不同成分的合理搭配,例如汤,只有将油盐酱醋,鱼肉菜蔬合理地搭配在一起,用水和火加工做出来后大家都爱喝,叫“和”。如果一种汤只有一个味,或者只有水加水,或者只有盐加盐,这汤做出来后淡寡寡或咸稠稠的没人爱喝,叫“同”。
由此可见,这份材料考的是一个“和”字与“同”字。
和,是常用汉字除“人”字外被中国人提的最多,用的最广,也最为器重的一个字。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睦相处,政通人和……对外,它是国人递出去的一张名片;对内,它是魂:国魂、家魂、业魂、精魂、灵魂。是儒家人思想的门风。
很多人和齐景公一样,把“和”与“同”理解为一个意思,这是不对的。同一时代略晚于晏子的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更进一层地把“和”与“同”区分了开来。
结合晏子、孔子的话分析,“和”是和睦相处,“同”是同污合流。和睦相处是君子作风,同污合流是小人手段。孔子提出,一个君子无论在任何场所,都始终要做到“和而不同”,不能“同而不和”。
什么是“和而不同”呢?就是一个人无论处在任何环境面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情,都要以君子的风度去尊重对方,意见可以相左,但思想与行为不能龌龊,对事不对人,不能因对方与自己的意见不一样,或对方比自己能干,就私下报复。北宋时期,王安石跟司马光的执政手段完全相反,两个人简直就是死对头,但他们两个人不管谁上台谁下台,在皇帝面前评论对方,都是拣好的一面去说,甚至,在关键时候还出手相救,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反之,像章惇那样的佞臣,陷害苏轼就是“同而不和”的小人。
孔子这两句话出自《论语·子路》里,没有任何故事加以解说。我想,他这两句话应该针对的是政客,而非所有人。因为这两句话看似很容易区分和做到,但于普通人,仔细揣测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也非所有人都是这样。再者,这两句话收录在《子路》里,应该和子路有关。子路是孔子得意的弟子,子路的外表没有颜回文雅,内心也没有颜回细腻,他是一名善战骁勇的武夫,性子刚直,脾气暴戾,最初很瞧不起孔子,对孔子极其不敬,有好几次想陷害他,都被孔子提早发现,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导他,使他最终服帖,对孔子尊敬起来,拜他为师。子路最后惨死在卫国救孔悝的混乱战场中,被人剁成肉酱,死前谨记孔子的教诲,边整理衣帽边喊“君子死,冠不免”。
在电影《孔子》2010版里有一个镜头:卫国内乱,子路要辞别孔子去卫国救孔悝,孔子不同意,说他性子太急躁,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为政不能急于求成。但子路硬要去,他说他之所以要急于去,是为了能早日实现孔子的礼治和大同理想。孔子知道子路的脾气秉性,留不住他,就送了他几句话,孔子说:文武之道,为政要有张有弛,至高境界是仁和。记住不可强求一律,凡事要宽和、务实、务本、和而不同。
电影是这样解释“和而不同”的来历,尽管史书上没任何记载,但电影里的解释让人也感到合理。所以,我猜测,孔子的这两句话针对的是政客和觉悟性高的人,并非所有人。最初跟随孔子的子路,可以说是一个小人,但被孔子几次训导后,孺子可教,变成了君子,所以,孔子才在关键时刻对他说这些话。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圣人,他对每一个人说的话都是对号入座的,绝不会乱说。
所以,君子小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于普通人,还是要区分开来论,因为,事物是会变化的,人也一样。
前几日,我在论坛里回复一文友在我文章下边的评论,一时兴起忘了这里是公众场合,说了些没原则性的话,这些话对跟帖的文友没什么,但把另一位文友得罪了。得罪的这位文友是女性,年纪比我长,一直以来都对我很尊重,像亲人一样支持、鼓励,帮助着我进步成长,我也一直视她为亲人,尊重着她。这回我在一文友的跟帖后面回复的内容之所以得罪她了,是因为我回文友的内容是文友回复她跟帖的内容基础上发言的,中间跳了一层。尽管我做事一向小心,注意细节,但毕竟不是圣人,普通人考虑问题再慎密也有剑走偏锋的时候,达不到圣人的境界。况且,我回复的内容超出了正文主题,涉及到情感上了。女文友为人作文一向规矩正派,尽管她知道这回复和她没任何关系,但人言可畏,许多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被卷入风浪中,都是因为外界人无中生有的造谣声势宣传。面对舆论,我们常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身正不怕影子斜,但事件一旦发生,就不这样说了,你有口难辩。曹雪芹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上帝赐给了人类语言,人类因此是生物界中最幸运的动物,但也是最可怕、最悲哀的动物。
女文友尽管对我的做法很生气,但仍照顾着我的面子,批评的很委婉,旁征博引了“和而不同”,并建议我为题写一篇文章来告诫自己。
看到留言后,我才发现闯了祸。从事了多年的人事工作,我懂得他人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面对此事,我自责。说出来的话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我必须道歉、反省。
当天晚上,我去西湖看了荷花,其实是散心。一个人沿着湖边慢慢的走,从湖畔居到断桥,再到曲院风荷,风吹花摇,香气流进鼻子里,沁人心脾,可我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轻松起来,脑子里一直回旋着因大意犯下的错误,一个声音总在耳边骚扰着神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同,你是君子还是小人?
坐在曲院风荷牌坊门口,对面是岳飞庙,北山路上车来人往的,我傻傻的看着这些风景,脑子里仍想着君子、小人,和而不同、同而不和。我问自己,我是君子还是小人?
想着想着,想到了子路,从最初他对孔子的不敬到最后对孔子十分的尊敬,是典型的小人到君子的改变。这改变,功劳都在于孔子,他大人不记小人过,更有着超凡的思想和识人的眼光,认可子路是一个孺子可教的人。
我突然不郁闷了。孔子不也困惑过,去拜见了老子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都有困惑的时候,需要找比自己厉害的人给予点化,更别说我这种普通人了。人活着,不管活多久,都是在成长,成长的路上,就会犯错。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成熟,不是单靠努力就能达到的,他需要有良师益友的陪伴和指点。小人变君子也好,君子变小人也好,都不是一步到位的。一个人思想的改变,很大程度上,跟他所处在什么样儿的环境、跟和什么样儿的人在一起有着很大,直接的影响,随着环境的变更和跟随人员的不同,他之前的言行也会跟着发生改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于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个懂得检点、反省的人是不会白活一生的。感谢这些年和我相遇的人和今后遇见的人,人生路上,你们都是我的老师。
2019.7.18-19 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