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活是一部厚重的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4 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莆田学院中文系詹珊教授对话


□刘永辉

  人物:詹珊,女,莆田人,1956年10月出生,莆田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写作教学与汉语网络写作研究。
  大学时,詹老师给我们上现代写作课,她留给我最大的印象是为人低调,谦逊随和。她常把身边朋友、学生或自己写的文章拿出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析欣赏。她认为写作课不宜讲太多的理论,一再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学会观察、体验、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
  有天下午,我叩开詹老师家门,身着休闲服饰的她满脸微笑,亲切地招呼我进屋。我一眼看到还在轻微摇动的藤摇椅上有一本装帧精致的散文集。我于是开门见山地说道:“老师,我今天来是想就‘阅读与写作’之类的话题采访一下您。”她笑呵呵地说:“采访?不要吧,我最不愿意接受采访了。不如你坐下来,和我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吧。”我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一起喝茶聊天。那天“聊天”的内容有点零散,却让我受益匪浅。
  记者:我读过您的一些散文,比如《墨荷》、《悠悠春联情》、《消失在城市中的庭院》,从您的文章中我了解到您的父亲是文化人,会画画,会篆刻,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您父亲对你的成长是否产生影响?
  詹教授:我选择教师职业并一生热爱教师职业,这的确和父亲的影响分不开,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自幼读书习画,古文功底扎实,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的编撰工作。父亲的书架上除了绘画、书法的书籍之外,就剩下一些文学书籍了,记忆中,父亲的书架没有理工科书籍的位置。和耳濡目染有关吧,小时候自己就在一本本子的封面上写了“中文系”三个字,意为自己长大后是要考中文专业的,可当时自己并不知道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呢。(笑)
  记者:您是哪一年开始教书的?
  詹教授:我1984年任教,至今有20多年了吧。
  记者:一开始就教写作吗?
  詹教授:一开始没教写作但与写作沾边。在仙游师范时,我教过文选与写作课程,调到莆田高专后,教过古代汉语课程。1990年去福师大写作进修班进修,期间发表了一些文章,回来后就担任写作教学工作,一直到现在。写作课很难教,但我很喜欢上写作课,这大概是受孙绍振老师的影响。孙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我至今还记得他列举的一些经典案例以及他上课时全身心投入的神态。
  记者:教写作也许不能像教一门手艺,可以教了马上就会。
  詹教授:是的。写作有一定的规律,文体也有相应的架构,但懂得写作规律和文体架构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一篇好文章的构成需要写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精心的构思、准确的表述等综合能力。作为写作教师,我只能介绍给学生一点点前人的具有普适作用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至于学生如何借助前人的经验和技巧去写自己的文章,最终还需要靠学生不懈的努力才行。
  记者:从事写作教学工作,您平时一定进行了大量的阅读。阅读和写作是否已经成了您的习惯?
  詹教授:很遗憾,我读的书不多。大概是惰性吧,不然我肯定取得更好的成绩,写出更多文章。(笑)
  记者:您觉得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成长有怎样的帮助,您有哪些比较深刻的心得体会?
  詹教授:古人云,开卷有益,任何人只要读书,就一定有所收获。
  从一本书中收获什么样的成果是因人而异的。我在读书时,习惯性地会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不这样写,那我会用哪种语言表达更加漂亮,这也许和我从事的职业有关吧。有人读书是为了寻找智慧,寻找生命的答案;有人则出于娱乐消遣,也有人希望从书中寻找谋生的技能。不管是哪种需求,读好书籍对人的成长总是有帮助的。我以为,阅读不能局限于书本,有机会走出固定的生活圈子,和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人多多接触,多多交流,向前辈们学习,与同行不同行的人接触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学习。
  记者:嗯,聊天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詹教授:(思考)与人聊天,尤其是与有智慧的人聊天是很开心很益智的一件事。聊天时不奢求每一句话都有所受益,有时聊一整天都没有什么收获,但可能无意中的一句话,会让你明白很多道理。这样的收获是需要一定的体验积累的。有一次,我从菜市场回来,提着一篮子菜,觉得很沉。经过一排平房时,听到一位在水池旁洗衣服的少妇,她正向身旁的人抱怨自己的婆婆,说婆婆每天很早起床,晚上很迟睡觉,整天忙个不停,却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做得让人称心。听了少妇的埋怨,我突然很是同情那位未曾谋面的老婆婆。因为那时,我的颈椎患骨质增生的毛病,手臂酸痛无力,提东西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少妇的一句话让我的体验得到了升华,我深深懂得了“老年人”一词的含义,我学会心疼老人家整天忙个不停却效率不高的种种行为了,我应该也必须敬重那位老婆婆,老人家手脚不利落了,但因为爱惜儿女而愿意尽绵薄之力,一切只为减轻孩子一点负担。
  我经常跟学生讲,不要总一个人躲着读书,要经常与人沟通交流,因为只有交流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流,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认识可以更加全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学习源头,它不局限某一方面。
  写作的人要学会阅读生活、关注生活,倾听生活,生活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只有用心去读,用心地感悟了,人才会变得更加坦然自如。
  记者:记得您以前常常让我们写周记,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詹教授:五彩缤纷的生活让人时时心有所动,心有所悟,心有所悟了就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这是积累。我常常因生活中细小的事情而感动。比如,有一次,我跟随丈夫回老家看望年迈的公婆。车行至拐弯处,有一陡峭的斜坡,丈夫加大油门正要驱车上坡,只见一位老太太肩上搭着一只扁担,扁担上挂着一个破麻袋,佝偻着身子慢腾腾地一步一步穿越马路。我以为以性急称著的丈夫一定会鸣镝让老太太让路,但意外的是,丈夫没有鸣镝,而是让车减速跟在老太太身后缓慢地滑行。老太太发现身后有车,她下意识地想加快步伐,但这时她看见路中间有块碎石头,居然还弯下腰把它捡到路边。那一刻我的心很柔软很感动。
  记者: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默契、相互关怀很美好、令人的心灵深受触动。
  詹教授:是的,只要你认真去观察,生活中的许多细节、许多场面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至于写作,我以为那是对人的生命的思考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就如史铁生的作品,很大气,作者站得角度很高,超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把生命看得非常透彻。不管是写什么,写作者必然养成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断地被生活所感动,或被生活所激怒,在感动或愤怒中,作者的心或越来越柔软,越来越宽容或越来越喜欢思考善于思考。而为了使人生能尽善尽美,作者会尽力地不断地完善自我。
  记者:我觉得史铁生的文章有一种力量,让读者从痛苦中“摆渡”出来。
  詹教授:是的,写作使人的境界得到提高。不同类型的写作对人的帮助是不一样的。当然,它们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
  记者:我知道您对汉语网络写作也很有研究,还出了一本专著。
  詹教授:汉语网络写作是文学爱好者的试验田,培养出许多年轻的写手,也出版过一些好作品。汉语网络写作现象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我从2003年开始关注汉语网络写作,当时连电脑打字都不会。(笑)后来,接触了榕树下等一些著名汉语网络文学网站,为了教学,我曾尝试在网络上发表一些文章,还创建了梅山书院写作论坛。
  记者:当时论坛人气很旺,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我也曾在上面瞎写一些东西,可惜后来数据都丢失了。
  詹教授:对啊,很遗憾。网络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延伸,它的出现拓宽了我的研究领域,让我认识了许多新的东西,也拉近了我和年轻人的距离。
2#
发表于 2010-5-24 14:56 | 只看该作者
没编辑好。先记号。
3#
发表于 2010-5-25 06:5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是一部厚重的书 :非首发文章请标注交流贴。另:请按要求编辑好文章,段落之间要空一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3:02 , Processed in 0.26758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