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麓,是您的出生地,也是您的出发地,更是您魂牵梦绕的圣地;
七彩凤县,是您的留恋地,也是您的流经地,更是您哺育万物的福地;
从一脉涓涓细流,一路逶迤奔流,携带着古老羌歌的余韵,穿过灵官峡的蜿蜒峡谷,向着更远的远方坚定地行进;
从一抹清澈山泉,一路披荆斩棘,携带着永不言败的自信,穿过这方红色文化的热土,向着发展壮大的目标奋进:
您从凤县的秀美山川下走过,从三千一百八十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走过,开始投进长江怀抱的征程,实现了从一滴水到一条河,再到一条江,最终抵达东海的梦想;
您从凤县湛蓝的天空下走过,从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资源富集的地域上走过,怀揣着穿州过府的憧憬,横穿八个省,足迹遍及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国土。
城东有山曰凤凰,山下有湖名凤凰。凤凰戏水的湖泊,怎能不充满诱惑?何况,嘉陵江潺潺而来,在这里放慢脚步,喜欢在这里逗留。
凤县城畔,您是一方清波荡漾的湖,也是一方太阳喜欢洒满金色波光的湖,更是一方夜晚有月亮看守着的湖;
廊桥之侧,您是一处嘉陵江水的憩园,也是一块苍翠群山搂在抱里的碧玉,更是一颗星星迷恋的水上明珠;
有一只凤凰在湖上起舞,是精彩的,也是美不胜收的景致;
有七只凤凰在湖上翔舞,是神奇的,也是美妙绝伦的壮美;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凤凰的舞蹈,何其壮观,何其精彩。然而,这还不够!
那被誉为亚洲第一的喷泉,缔造出的是色彩与江水尽情舞动的奇观!
霓虹闪烁的彩色光芒里,嘉陵江水在低吟浅唱,委婉而动听,歌谣美如诗;
铿锵跌宕的音乐和声里,嘉陵江水在奔涌咆哮,抒情而激越,豪情壮如歌;
那扶摇直上的水幕上,七只美丽的凤凰展翅,向着天空奋飞,向着远方翱翔,向着富庶美好的希冀腾飞……
《凤飞羌舞》,是根据古羌文化历史和生活习俗创作的原生态舞蹈,演出时长,演员众多,借助现代科技支撑,辅以山水实景,让古老的历史文化直观地散射出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
全剧分六个单元,凸显羌文化的古老,熔铸羌民族的精魂,展示羌风俗的韵味。音乐、色彩、灯光、服饰、场景、歌唱,互相交融,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映衬,极具视觉震撼和艺术冲击,让古老的羌族文化传统,生动的再现于观众的眼前,不仅是一种延续,还是一种传承。
序幕《迁徙》,再现古羌人跋涉远徙的悲壮足迹,马蹄哒哒声中,把观众带到遥远的古代;《家园》再现羌族儿女修碉楼、建庙宇,以及勤劳、耕耘、收获的生活场景;《祭祀》中“祭山会”的肃穆、庄严、虔诚、崇敬,让远去的祭祀活动充满神秘感,也让他们的祈祷满怀憧憬;《情爱》再现羌家少女的纯洁品质,欢快的“萨朗舞”里携带着她们甜美的青春梦想,委婉绵长的“哭嫁歌”里容藏着母女难舍难离的深挚亲情;《羌年》里五谷飘香的盛景,张灯结彩的喜庆,“铠甲舞”里的告祭先祖,“咂酒”开坛后的浓烈酒香,“推杆”里蕴藏的力量与情思,都是那样让人着迷和陶醉;《祝福》的尾声里象征吉祥如意的“羌红”,更是注满了美好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尤其是情歌,更体现清纯少女追求爱情的大胆与热情。“羊角花儿朵朵红,今天阿妹大不同,看见别人笑眯眯,一见阿哥脸儿红;清早起来上山坡,我问阿妹要水喝,阿妹端来青稞酒,香在口里醉心窝;哥是山中树一棵,妹是桠上一朵花,红花绿叶相和映,阿哥阿妹是一家……”委婉中带着含蓄,类比中带着深情,歌词中溶渗着爱慕,旋律中饱含着憧憬。还有“故意扎根花椒刺,挨挨擦擦叫妹挑”里的“小心思”,“今年和你换带子,明年和你换心肝”的“表真情”,“若要我丢阿哥手,河里水干石头朽”的“露心声”,都是那么的泼辣大胆、不受束缚。原来,古老的爱情也这么“罗曼蒂克”!
《凤飞羌舞》,是诗歌,是歌剧;是史诗,是交响,是奔流不息的嘉陵江传唱的音乐之河……
春秋战国时期,凤县土地上居住过氐、羌民族。时光跨越了三千多年,古老的部族已迁徙到其他地域生息繁衍、各族融合、自我改变,但是,遗留在这里的古老羌族文化,仍然散发着动人心魄的诗意之光。
羌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神位设在尾角的“角角神”、劳动工艺之“柱柱神”、寨神,在石塔顶上、田边、神龛前让白石代表天神、田神、宅神、家神和谷神,寄托对年景丰收、山寨兴旺的期盼;他们嗜祭尚祀,经常吊狗宰鸡祭山、搜山求雨,跳盔甲、化翳子、打油火、踩犁头,以羊髀骨占卜;巫师释比,也是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祭祀主持者,擅长占卜,能驱鬼祛邪、能歌善舞、唱颂经典,能编演神祗、先祖、民族英雄为故事的诗歌、传说和戏剧,是寨子里的“全能人才”。
羌族服饰很有代表性。男女包头帕,穿棉布或锦缎长衫,右衽,比较宽松,形似旗袍。男衣过膝,女衫长到脚背。中老年多穿单一的蓝色、黑色,年轻姑娘喜欢艳丽的色彩。衣领、袖口和对襟有扎花,斜襟嵌有花纹。纹饰多样。衣衫外套无领、无袖、无扣的羊皮褂子,四周垂长毛,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和垫背。男女除了束腰带之外,女子还喜欢束花围腰和绣花飘带,男子系裹肚。鞋以“云云鞋”最有特色,形似小船,鞋尖微翘,鞋面绣有云纹图案。未婚男子和姑娘穿绣花彩鞋,中老年人穿素色圆口布鞋。女性喜戴银牌、领花、耳环、手镯、戒指、发簪等装饰品,有的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和珊瑚,有的胸前挂连珠和椭圆形的“色吴”。成年男子饰以腰刀、烟袋、铁火镰。若是穿越到古代,身着羌族服饰的姑娘,个个都是流落凡尘的仙女,身着羌族佩饰的男子,又怎能不是身强力壮、刚武有力、智勇双全的王子呢?
羌族刺绣是一道古老的风景,创造这一风景的人就是聪慧勤劳、心灵手巧的羌族妇女。她们擅长挑花和刺绣,以色彩的鲜明对比、图案古朴的精美绣品,点缀粗布为底色的服装,美化居室的环境,更体现在各种佩戴的饰物上,用色彩、手温、情思和情感,把平素、平淡、平实、平静的生活装点得绚烂多彩、赏心悦目。头帕、衣领、衣袖上,有她们的十字挑,围腰装饰上有她们的串挑,飘带鞋面上有她们的编挑。那些未婚男子穿着的绣着云朵的“云云鞋”,难道不是心怀爱慕之情的羌族姑娘传情达意的信物吗?
羌族的饮食很丰富,主食有玉米、洋芋、小麦、青稞,辅以荞麦、油麦和各种豆类,蔬菜品种多样。传统饮食有搅团、玉米蒸蒸、“金裹银”、洋芋糍粑、煮洋芋和猪膘肉。人们普遍吸兰花烟,喜饮咂酒。咂酒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七到八天即可饮用。饮前,由在场的长者讲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祝酒词,然后男女老少轮流用细竹管吸饮,也可以每人插一竹管同时饮用。羌族善饮酒,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必饮咂酒。
羌族居住的碉楼,在汉代称“邛笼”。他们依山而居,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用来抵御外敌、储存粮食柴草,多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附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梯外形呈四角、五角、六角或八角。砌墙讲究面石搭配,石块与石料相互契合。碉楼大体呈方锥形,棱角突出,结构严密,内有六七层,最高达十三四层。楼内通常为五到十一层,各层设有木梯可供上下;底层无窗,二层以上设大小不等的射击孔。碉楼的建筑,多为就地取材,由男劳力修筑,冬暖夏凉,牢固结实,上层堆放粮食,下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中层两端为卧室,中间为堂屋,是全家聚会、接待客人、欢庆歌舞及举行祭祀的地方,内设神龛,供奉祖先、家神等诸多神灵,并砌有火塘,火种常年不熄,称作“万年火”。生活习俗独特,充满神秘之感。
羌族家庭基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长制。父亲主要安排和支配家中的经济生活,组织参与宗教祭祀与对外社交活动;母亲主要参加劳动生产和操持家务。羌族很重视礼仪,孩子出生后要向岳母家报喜;生子后要请释比做法事;满月时要宴请亲友;十五周岁举行成年礼。待客也有很多讲究,贵宾临门要鸣枪欢迎,邀请亲邻陪席,共饮咂酒,唱歌演舞。他们很尊重老人,饮酒先由长者致开坛词,依照辈分高低、年龄大小、主客身份的顺序。路遇老人要尊称,侧身让路;遇骑马老人,要下马行礼;讲究为老人祝寿。可见,他们的道德观念里,“孝道”始终贯穿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羌族也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令人遗憾的是,我对此知之甚少。他们依靠世代口授和长期歌唱的方式传承,尤其是即兴发挥而产生的民歌,种类繁多,题材广泛,演唱技巧独特,来抒发演唱者的情绪,是民间艺术的艳丽之花。民间歌曲有山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及巫师歌。乐器有羌笛、口弦、唢呐、锣、钹、盘铃、羊皮鼓、指铃、肩铃等。舞蹈古朴典雅、粗犷优美,主要有“萨朗、羊皮鼓舞”,近似于藏族的“锅庄”。他们的民间竞技项目众多,如“色戈尔”(摔跤)、推杆、扭棍子、蛾捉(抱蛋)等,充分展示了古羌人的智慧、性格和兴趣爱好,突出体现了他们的勇猛善战的脾性。
至此,我由衷地对羌族的文化充满怀崇敬!耳畔依然萦绕着羌语“纳基阿路”(吉祥如意)的祝福,和“额基洁白啥”(以后再见)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