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米 于 2019-9-29 20:58 编辑
兄弟,同父同母,看似血亲甚浓,却是人伦中最不好相处的关系,弄不好,会反目成仇。
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只因曹操最喜欢才华横溢的曹植,先前意欲传位于他,便引起了他哥哥曹丕对他的敌意。后曹丕称帝,欲除掉曹植,令他走七步做一首诗出来,不然就杀了他。于是便有了曹植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李世民和李建成也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两大阵营血流成河,战功卓越的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自己当了太子,继承了皇位,成为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帝王家为争夺皇位兄弟自相残杀虽然是很极端的例子,但是民间兄弟之间情同手足互相关爱的也并不是普遍现象,更多的都是各顾各的小家,亲兄弟明算账,谁也不愿吃亏,还有为争家产而闹得老死不相往来的。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对亲兄弟,情深似海,不仅彼此政治立场,仕途高度,人生经历惊人的相似,而且彼此互为文朋诗友,互为同窗知己,互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人,且又都是当时的大文豪。这样千古罕见的兄弟是谁呢?他们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横空出世的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与苏澈两兄弟。
苏轼与苏澈两兄弟年龄相差三岁,从小跟着也是大文豪的父亲苏洵一起读书学习,一起相伴成长。春夏秋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亲密无间,彼此由衷的互相欣赏倾慕,一起研习,共同提高。两兄弟从小到大都是最好的玩伴和知己,形影不离,直到各自成家才分开自立门户。如此成长经历便培养了他们情深似海的兄弟情义,非比平常兄弟。
苏轼和苏澈两兄弟中进士走向仕途后,天各一方,忙于政务,聚少离多,彼此只能靠书信诗词交流,倾诉浓浓的思念之情,两人诗词交流就有200多首。试问自古以来,谁家兄弟有这多诗词书信交流?谁家兄弟有这多亲情的牵挂和关爱?让我们共同从诗中感受苏轼和苏澈两不一般的兄弟情意吧。
北宋嘉佑六年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苏澈送苏轼到郑州后分别回京,想到苏轼此行要经过河南渑池县,而苏澈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与苏轼赴京考试经过河南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现哥哥苏轼又要经过渑池,便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寄赠: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两兄弟依依惜别,共道人生之路的艰辛,又不可奈何。诗中回忆璧上题诗的往事,又想到苏轼行程独游寂寞少味,只有骓马的叫声一路相伴而伤感。全诗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和对哥哥苏轼的深切关怀。
苏轼和了一首著名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人的一生,到处奔波,应该像是飞鸿踏在雪泥上。偶然留下爪印,又要飞,哪里会在意飞到东还是飞到西呢。人生无常,漂泊不定,正如一位禅师所言:“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人就像是个木偶,都被命运这个线牵拉着东奔西跑,我们当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人世沧桑,僧也死壁也坏题诗不见,可还记得那日在崎岖的赶考道路上,人也困驴也累,那头驴驮着我们吃力地嘶鸣前行吗?苏轼以自己的亦庄亦阐的人生哲学劝勉苏澈顺应自然。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兄弟互相勉励关爱,感受彼此的脉脉温情!
苏轼在密州知州时忙于公务,有多年没有见到苏澈了,中秋思念苏澈,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中有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包含了多少与苏澈不能团圆的无奈和幽怨啊!包含了多少对苏澈深深的思念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澈啊,但愿我们要长久地活着,即使不能相见,不能团圆,也可以千里之外与你共赏一轮皎皎明月,共享一片美好的月光,让我们借着明月遥寄相思吧。苏轼真会自我安慰啊,可不如此又能如何呢?能一张机票飞到苏澈那里去吗?
最能体现苏轼和苏澈兄弟深厚情义的是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和被贬惠州。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震惊朝野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写诗句,以诽谤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关了4个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在御史台的狱中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新派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不过是政见不同的一些牢骚和不满,引起一些新党人的嫉恨,使苏轼受尽非人的折磨。御史台严刑拷打,昼夜逼供。李定等几个小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来迫害,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
苏澈在京得知御史台派人前往湖州捉拿毫不知情的哥哥苏轼时,立马做了两件事。第一,不顾通风报信要承担的罪责,立即派人通知苏轼有个心理准备。后来因此苏澈获罪被贬筠州。第二,马上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削掉自己所有的官职,想以此赎苏轼的罪过。苏轼苏澈兄弟情义感天动地!史上绝无仅有!
当苏轼以为自己要死了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弟弟苏澈。他给苏澈写了一首绝命诗《狱中示子由》,其中有这样两联: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做了一世的兄弟还不够,兄弟的情分太深,我们还要世世代代做兄弟。真是千古未了兄弟情啊!
当时朝廷新派旧派两党中正直的人士对苏轼给予同情和营救的人不少,还有太后帮助说话,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为苏轼祈祷平安。就连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者乎?”宋神宗也惜才,且感动于苏轼苏澈兄弟的情分,最后赦免苏轼死罪,出狱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
苏轼九死一生,老天爷也为天才网开一面!后苏轼后来做了高官吏部尚书。苏澈也在朝廷做了高官。
苏轼晚年因新派执政政见不合,又被贬到更远蛮荒的惠州、海南,苏澈被贬到广州的雷州。
苏轼虽然官做得很大,但平时不会积蓄,他要从河北的定州贬到广州的惠州去,千山万水,需要大量的盘费,囊中羞涩怎么办啊,只好向弟弟苏澈求援。苏澈倾囊相助,一下子就给了哥哥苏轼很多钱,相当于七百万文钱。这七百万让苏轼到惠州,后来到海南儋州,又从海南返回安置家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苏轼靠着苏澈的经济资助,渡过了人生最艰难困苦的晚年岁月,也把苏澈的兄弟情义推上了顶峰,情重如山,义薄云天!
苏轼在海南儋州苦度三年,遇大赦召回朝廷,途中病逝于江苏常州,享年66岁。苏轼被追谥号“文忠”,这可以看作是朝廷对苏轼所受冤屈迫害的“平反昭雪”。一个文化史上诗词文书画都达到时代巅峰的全才巨星就这样历经贬谪的打压苦难后陨落了!令人扼腕叹息!这正应了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上苍给予文坛领袖苏轼的磨砺吧。
苏澈给哥哥苏轼写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墓志铭,其中有一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之于苏澈,就是亦兄亦友亦师的亲密关系。苏轼去世后,苏澈悲痛不已隐退在家,74岁病逝于河南许昌。
苏轼和苏澈两兄弟,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除了他们非凡的才华、成就及人格魅力外,还有什么是最感人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呢?那就是他们至真至诚至深的千古未了兄弟情!
2019年9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