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沉默空出了时间留白 一一刘向东诗歌及《沉默集》的八点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31 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9-11-8 21:45 编辑

  人们常把诗歌比作文学中的文学,而通过诗句表达自我的诗人,孜孜一生都在寻求的就是属于自己的句子。诗人的句子往往又是情感饱满的,诗人用诗句表现或澎湃或激越或跳脱或流动的情绪往往被看作是诗歌表现力的重要指标,而刘向东的诗作中却有一种沉默的力量,这种力量如静水深流,如飞矢不动,只有透过那些简约平淡的句式表象,解析其内在的表达逻辑,才会在层层罗列的诗行里,找到某一个隐藏的玄关,进而走到一处大境地,看到一片大气象,得到一种大自在。
  如果说诗歌的动感可以在形象与具象的表现中比较容易地获得,那刘向东的诗歌以其简约的抽象性而更多表现为形而上的特点,这时侯探索的循环途径应注重挖掘内在的思维与情感,在惜字如金的极简中,用平凡表现不平凡,在波澜不惊的平静叙述里架构出不受拘囿的内在空间,并以此聚变迸发出巨大的合力,或者说,用质朴的质地在沉默中释放抽象而深邃的哲性化诗情,己经成为刘向东诗歌表现力的一贯风格,其个性化指征表现为:
  一 乡土关怀生成的原动力
  虽然用乡士诗人来界定诗人是不准确、不贴切的,但亲近乡土无疑是诗人诗作的出发原点。燕山是诗人的故乡,诗人写燕山,也写燕山上的草,在这大与小的两元对立里,诗人用一个旁观者的思考态度重新体察乡土,从而使书写故乡成为诗人的诗情自发与诗心自觉。如在《燕山》断章一写长城"他们透过砖缝看我/很认真的样子/直到我们不再陌生/他们什么也不说/背着手领我从头走/箭楼里遇见戚继光/黄金台别过陈子昂/起起伏伏的大胸膛/挺挺拔拨的硬脊梁……"而在《野草》中,诗人说,"永不磨灭的是这些野草啊/把满地的阳光和月光清扫/牛羊喜欢它,它就是奶/鸟儿看中它,它就是巢/跟着勤劳的人儿回家/他是炊烟,他是火苗……没有谁能够割断野草/野草手中有永远的镰刀/我的诗歌也将绝版/不断再版的是这些野草”,再比如这首《落叶飞鸟》,"土地说:落叶归根/于是叶子下沉/天空说:鸟儿凌云/于翅膀向上",在这些经纬交互的诗句中,一边是用记忆向下夯实的沉甸甸的故乡,一边是迎风向上的生长与远方,在乡情之重与飞翔之轻中,内敛而深沉的表述让乡情回归理性,在血脉忠诚与生命初衷面前,故乡的驱动永远在场。
  二 平淡中变频的视觉冲击力
  刘向东的诗外观平淡,在一些抒情的表达中也是这样。而且诗人愈是深情,诗句的表达愈是含而不露。但平淡的内里注定是不平淡的,一一不止是不平淡,而是通过诗歌本身的特有爆发力在平淡与不平淡之间发生变频,画风的骤然转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如这首表现亲情的《母亲的灯》,诗人先用"母亲的灯/豆儿一样"暗渡到"金黄金黄的蠕动的乳汁啊/我今生今世用不完的口粮″,"灯""豆"的小微具象"在我模糊的泪眼中蔓延生长″,突然"此刻茫茫大野全是豆儿了,金黄金黄。"画面由小而大,以烟花散放在夜空的形态铺展出了对母亲的爱,最后通过呈现让人震撼的画面,通过诗行间激发起的视觉想象来精当地体现生命成长离不开母乳同大地的恩泽,同时传递发散了诗歌感染力的无边与深邃,……同样,在赞美民办老师的《厂沟小学》中,"小学毕业教小学必教的不赖/粉笔字让我舍不得擦去/把它们擦了我重写一遍/写成今生今世的诗行"最后一句也是这样,由平淡突然发力,使平淡的诗句一瞬间产生了不同寻常变频加速与时空跨度,从而使诗句在平淡简洁中拥有丰富的内观余地。
 三 自然中蕴含的梯度力
  草是作为一种蓬勃的生命意象出现在刘向东诗歌里的,关于草,刘向东写过青草,干草,野草,芳草,草原,羊吃草等若干草的意象,后来又干脆写了一首《2010年7月17日深夜与大解在草原说草》来以草问道。他说:″那些离群索居的杂草/因为长在石缝里/侥幸躲过了驴唇马嘴",平实的表象叙述,却又带着草叶般的锯齿锋芒,他说过"风把他们摁倒在地/但并不要他们的命。"于明白如话中极具犀利的寓言意味,"在这只有野草的火山口上/当我们沉默,我们是否充实/当我们张嘴,我们是否空虚",上下迭加穿连之后,"野草的火山口"让沉默与张嘴都有了形象的本源,"又起风了,风把草原吹过去",背景后退,草原说草也将成为一个事件,在客观的陈述中,场景的广角逐级取大,诗句在语言上的张弛产生了新的不断扩大视野梯度,使诗句在开阖间极具动感。
  四 时空参照的折叠力
  诗人都不乏想象力。一般来说想象力都是自小而大,由近而远,自古而今。刘向东的诗歌想象力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其大无外中去发现其小无内,从远古中找回身边近处,尤其是使一些具有崇高意味的大具象可以在诗歌中平稳着陆,造成一种可以互相参照的时空折叠。比如这首《守望长城》中对长城的想象,"一切皆我亲眼所见一一/亡灵和石头一起养神/以沉默预言战争/他们出入残存的古砖,在鸡叫之前散步/他们从不与我交谈/只听我不能说出的话",这首从情境上与前面的那首《燕山》断章中同样写长城的"他们透过砖缝看我″从情境上互为呼应,但表述更为苍凉细致,长城上"亡灵"与今人的神交与倾听,从一个平常但全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了长城固有的庄严静穆的精神力量,而在诗人眼里,"我和老屋,在长城边上/看长城是活的如一只尺蠖/要么前进,要么后退,忙着把山河岁月丈量",寥寥数语中隐含着血雨腥风与刀光剑影,兵戈铁马只通过一只蠕动的虫子表达,这样的比喻奇特,在前所未有的视角变换中,以小写大,以动写静,以轻写重,以虫豸之形写长城之貌,直指长城的血肉本质与燹伐面目,对于长城,诗人在沉默中的守望,反而比那些喧嚣中的高歌与吟咏更具力量。
  在这样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向东的诗歌主张,即诗歌应回归灵魂并"诚实保持与灵魂一同欢乐与悲伤",唯其如此,才能发起想象力的引擎,使诗情在想象中协同联动,并保持独立而不使随波逐流。
  五 自然与意识的向心力
  如果说诗人抛出的句子在人们意料之外,毋宁说它一直潜存于诗人的意念之中。让诗歌成为"意外"的语言,基于开阔意象之上的空间架构,比如这首《闪电河》就是从高处的闪电,到低处的草地,再到远处的海,从"闪电放走流水"到"草海不是是海吗",再到大海说着"来吧,等什么等",天地物浑然一体,而作为旁观者的我,由草而草籽儿到鱼籽再到鱼,在举重若轻.中完成了草原地理大气象里的一种穿引与流动。
  关于意识的向心力,这在他的另一本书《石头记》表现的更为明显,短诗《旭宇藏石:宠物》就这样说到:″石头在动/它的心脏是时间做的/它的心肠坚硬又柔软/石头在动/灵在其内/不老的意念比他坚忍的一生/更加结实";在《海边的墓床》中,“先人是大海寻找的人…男人也是水中的水……女人也是泥中的泥",这样的诗句,是在海世界里重新界定了男女的清浊之说而不觉突兀;在《牧马人》里,"白云懂你/要不白云怎么老是像马/要去每一个想去的地方",这种诗句中的意识流动感,又似在浮云神马中的游走中怀惴罗盘指针,有一种内在的定感。
  六 角度与速度的巨变力
  刘向东的诗歌很少用力,但在动静之间的变化却非常大,他注意从角度上的倾覆颠倒,以速度上的瞬息万变切入,寥寥数语就构成了一种彻底的反转,我们从下面的诗句中可以发现一些类似的典型示范动作。如《天坑》中诗人将视角颠覆,"从高处到低处/岩溶漏斗超越沙漏/时间所摧毁的山河/正在下沉/当峭壁高于四季/天空成为深渊/而深深的锅底/竟然是原先最高的山峰";《地缝儿》中“可能大地真的知道/人,需要遮羞,所以才裂开一道缝儿/让我们钻/一头.进去/那些昂首挺胸的人忽然把走变成跑/怕你忽然就合上了″;而在《用不着风吹草就低了》中却又"草芽小心地抱住自己/等待地缝等待天机",从天坑到地缝,从遮羞到生长,处于完全不同的角度,情绪的表达速度迥乎不同,使诗歌语言在巨变中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染力。
 七 虚实交互中的拟象力
  把具象在诗歌的情境中抽象,拣取具有表现意义的"物"来拟象赋形,如《芦花辞》中"待到花开已白头/也不错,挤在一起不分彼此无论伯仲/顺着风/齐刷刷和我一起白头/透明阳光里/一根白发一行诗/顺着风/″,即是在重叠与暗渡中不经意却轻而易举地抵达到了一种窕远的深味。《小横河》中"燕山里小小的破折号一一从古到今之距离/我生命里不能省略的……家门前的点点滴滴/小横河/将一座大山分成南北/在我的掌心再次合拢/";而《有什么高于一切之上》中,刘向东又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与思考者姿态出现的,"黄土""祖坟""青蒿""日出""头颅",在虚实互织拟就的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出人头地的预设语境中,"南北双松把天空支起来/当他们倒下/坟地里的荆柴成为树木",当观看的角度倾斜之后,支与倒,荊柴与树木,纵与横哪个高呢?诗人心思起伏后的回答是"连绵的道路连绵的灯火/连绵起伏″,既然人间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有不完美的完美/没有不完美的事物。"诗化的哲思自然流出,完美其实是不完美,自然的事物都值得崇尚。当这种哲思有了自然的来处与去处,抽象的思考就使诗人的所拟之"物″具有了超拔的高度。
 八 现实回归中的修复力
  开创了"白洋淀″文学流派的老作家孙犁是诗人非常尊崇的一位前辈,有孙犁典范在先,刘向东在《白洋淀》这个诗歌文本中,既保持了原有清新风格与极简笔墨,又以独特的视角重新激活了当下所属的诗情画意,"天地开合/彩色的星辰化作珠贝/青草和人群涌向水的退路/我看见母亲和母亲的木桶/木桶里盛满幽幽的晨光/我看见水车/水车里在梦里持续回眸",演绎的淀里的风光潋滟寥远,"野鸭子野/红鲤子红/白云白鸟水净天秋/",而那个历史在场的主角也即在《荷花淀》里编苇眉子的女人,"她不看我/也不看云/偶尔瞟一眼/远和近",巧妙嵌套了顾城的《远和近》里的诗意,与卞之琳的《断章》里的诗眼,使文字记忆里的白洋淀重新回归了以"我"为主体的当下新时态。
  对于文字,刘向东曾经说,″来自生活的文字,基本上不是生活本身",面对"干涸的湖水/沉默的虚空","当我试着说出心愿/才知道嘴唇原来真是泥的",回望历史,面对现实,所能做的也只有"注视时间时间若水",或许,在"过去尚未过去/未来已经来临"的某些当下困境里,诗性的倾泄与浸润也不失为当下可抵达的一种完满圆融。
  总之,仔细品读、重新解构这些质朴而具有阔大解构空间的诗句,在以上这几种有着娴熟力道与平淡修辞的长短句的"组合拳"的反复锤炼打磨下(有几首短诗的不同版本也因此而略有.一些细微不同),使得刘向东的诗具有厚实,深邃,陡峭,素朴的诗性美感,这些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犹如一幅幅苍茫肃静、墨色凝重的素描,让复杂多变的自然万象趋于洗练纯粹,景状之外尚有许多大量余地的留白,这些留白是以沉默的方式,不增不减不折不扣地存在诗歌语言崚嶒的肌理之中,它们以无填充的形式也"不知会将你带到哪儿去";而如果把这些白纸黑字以及这些沉默的留白放置于时间的浮尘中,想必它们也会一页页泛黄凝固,——但只要这样的坚固经得起时间的反复翻阅与无端揣摩。关于这一点,可选用他诗作里一个句子,来作一个最后囊括:
  "…… 退藏于密/接近无法言说的言说/倾向沉默。″  (4486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0-31 21:42 | 只看该作者
“…那刘向东的诗歌以其简约的抽象性而更多表现为形而上的特点,这时侯探索的循环途径应注重挖掘内在的思维与情感,在惜字如金的极简中,用平凡表现不平凡,在波澜不惊的平静叙述里架构出不受拘囿的内在空间,并以此聚变迸发出巨大的合力,或者说,用质朴的质地在沉默中释放抽象而深邃的哲性化诗情,己经成为刘向东诗歌表现力的一贯风格…”
        感谢老师引领大家走近刘向东诗风,问候!!!
3#
发表于 2019-11-1 10:47 | 只看该作者
远版的解读可真是专业,原来以为远版的造诣在小说,不成想诗歌的造诣也是如此深厚。这些年乡土诗人乡土文学如雨后春笋,要出新并不容易,能让远版刮目,大抵也是非常优秀。
4#
发表于 2019-11-1 16:04 | 只看该作者
远版将刘向东的诗歌解析的详尽,拜读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9:56 , Processed in 0.0506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