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个人的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5 0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南张礼 于 2019-11-15 08:29 编辑

                                                                           我眼里的经典
      我们眼里的经典,有没有伪经典呢,答案显而易见,经典显然带着体制或阶级的烙印与偏见。在我们的眼里,文化旗帜的标杆人物是鲁讯,其代表作品是《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我们会肯定地说,这些都是经典作品。而在另一体制下,譬如说台湾,其文化标杆人物是胡适、梁实秋,这些人的作品又如何看待,而另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周作人的作品,又如何客观地来看呢。我们眼里的经典,在另一些人的眼里,是否还是经典,经典是普遍性的,还是特殊性的。

      到底谁能成大师,谁会是经典,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级别高的人,不一定便是人类的“导师”,其写出的“经典”不必我们每个人都去顶礼膜拜,有些所谓的“经典”,肯定只会是“伪经典”,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才能自然地脱弃这些人所谓的经典与大师的外衣。

      经典,一个复合词,经指的是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则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经典也就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久不衰的作品。具体指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经,泛指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如《易经》《心经》《诗经》《论语》。典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

      事实上,经典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只要是能够感动到自己并深藏在心底,甚至能够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也叫经典。经典者,只是从大众的角度去看,从最完美的角度去欣赏去评判时才产生出来,它有一定的偶然性。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在尊重经典的同时,不断创造新的经典,而过于将经典神化,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个人与社会的进步无从谈起。长期以来,我们遵从这样一个观念,经典作品大师的作品,只能膜拜和参悟,只要稍作一点批评,几乎就是人神共愤。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经典和大师,若只沉迷于过去的经典,我们只会粘贴与复制,自然就不会有新时代的经典诞生。

      事实上,我更喜欢“名著”的称谓,而不喜欢带有膜拜意味的“经典”一词。


                                                                                   触摸经典

      作为一个当代的写作者,就像一些年轻的作者一样,按理说我应该更喜欢现代流行的东西,但我更偏重于游览一些经典的名著,名著内涵深厚,就像一片沃土丰壤,或一片浩瀚的海洋。人生需要阅读,品读是一种感觉,品味是一种格调。对我来说,触摸经典,一生精读一些文化大师们的经典名篇,就如同我们自己在与大师们面对面的交谈,可以让我们得到启示与心灵的震撼。

      品味经典,需要沏一杯幽香淡雅的茶,拂去书页上积满的灰尘,慢慢的品味其中的质与雅。

      一个作品被人们赋上“经典”的称谓,就会身价倍增。经典,若没有时间的考验及沉淀,就只能是流行的时髦,任何的流行性的东西都能称为经典,那么经典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本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孔孟思想之于中国文化及传统思想,莎士比亚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现实生活中,许多没有挂着经典之名的沉默者,却有很多是真正的珠玉,他们的作品闪着水晶的光泽,甚至有着超越经典的品质。许多的优秀作品,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了经典的水准,它们虽然没有享受到经典的待遇,却被真正喜欢它们的人热爱着,赞许着,它们仅仅是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砺与打磨。正因为如此,现代的写作者,没有谁敢称自己的东西就是经典。

      事实是,哪些国家处于世界强势地位,来自他们作品的译介和出版就比较多,人们心目中的大师和经典就多。因为这些强势国家,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我这里的指向,自然是明显的,比如诺贝尔奖的评选,就偏向于这些强势国家,而语言障碍,也是一个潜在的不利因素。

      现在的许多人都遗忘了经典,各种新兴的元素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观念里的经典是过时的、老旧的。喧嚣的现代社会,逐渐被物化的人们,离经典越来越远,很少有人再去触碰经典。而另一方面,我们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有些人墨守成规死抱着经典不放,有许多的条条框框,他们就像宠物训导师一样,有许多的规矩与教条。

      经典尤如贵重的金色,有着金子般的珍贵,让我们崇敬与探寻。经典蕴含着的无穷的力量也将人们的心灵装点得金光熠熠,就像人生至美的灯塔,在经典的陪伴下,麻木空虚的灵魂也会逐渐地温暖充实起来,经典是不可以被忘记的,人们的生活需要崇敬和感悟。


2#
发表于 2019-11-15 09:03 | 只看该作者
抢个沙发。先关注,后拜读。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09:17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11-15 09:03
抢个沙发。先关注,后拜读。问好。

谢谢彦林兄首读,早上好!
4#
发表于 2019-11-15 09:24 | 只看该作者
张礼兄的《一个人的经典》,是由两个短章组成的读书札记;《我眼里的经典》谈及他自己眼中的“名著”,如《易经》《心经》《诗经》《论语》;《触摸经典》书写自己的读书体味,显示出其读书视野的开阔和中外经典的广泛涉猎。两篇文章,对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给出个他个人的答案。欣赏。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10:40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11-15 09:24
张礼兄的《一个人的经典》,是由两个短章组成的读书札记;《我眼里的经典》谈及他自己眼中的“名著”,如《 ...

谢谢彦林兄的精彩阅评,问候!
6#
发表于 2019-11-15 11:12 | 只看该作者
冒昧说句哈,这篇读书其实蛮适合书话评论版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11:19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11-15 11:12
冒昧说句哈,这篇读书其实蛮适合书话评论版的

问好柳藏版主,还没有到过书话评论版发文,以后会写些这方面文章。这篇先放在这儿,此文毕竟还不能算单纯的书评,散文的属性多一些。谢谢留评,问好!
8#
发表于 2019-11-15 12:18 | 只看该作者
先留个脚印,下午来仔细拜读。
9#
发表于 2019-11-15 14:39 | 只看该作者
张礼朋友的文字,带有对问题和学识究起源头的特点,比如对经典一词的诠释,它们承袭的文化一脉,以及对经典的“触摸”,这是人学习成长的一条道路,其蕴含的考究辨析的内容,给人启迪。欣赏,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18:35 | 只看该作者
低眉 发表于 2019-11-15 12:18
先留个脚印,下午来仔细拜读。

谢谢低眉老师到访,问好!
11#
发表于 2019-11-15 21:00 | 只看该作者
从对经典的认知,再到对经典的理解,然后上升到了对经典的价值分析,以及很独特地写出了自己读经典的情景“需要沏一杯幽香淡雅的茶,拂去书页上积满的灰尘,慢慢的品味其中的质与雅”,让一感觉到了一个人对经典的仪式感和内心浪漫美好的情愫。
欣赏,问好张老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21:33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9-11-15 14:39
张礼朋友的文字,带有对问题和学识究起源头的特点,比如对经典一词的诠释,它们承袭的文化一脉,以及对经典 ...

房子老师的阅评,总能摄取到作品的精髓,值得学习,问好!
13#
发表于 2019-11-16 16:50 | 只看该作者
张兄关于经典的问题,其实是个焦点问题,就是什么时经典,东方的经典未必被西方认可,真正的做到去伪存真不易,就象历史,我们学习时学到了,和现在的可能就是不太一样了。祝好老师!
14#
发表于 2019-11-16 17:05 | 只看该作者
哲理美文的底子。一个人的经典,是自己的经典观。很有意思。学习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6 19:30 | 只看该作者
肖娴 发表于 2019-11-15 21:00
从对经典的认知,再到对经典的理解,然后上升到了对经典的价值分析,以及很独特地写出了自己读经典的情景“ ...

肖娴老师的品评,很到位,不错,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05:08 , Processed in 0.05537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