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找解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主题与情感的精神解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28 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解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主题与情感的精神解码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宁海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他是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但是同时他又是新诗创新的积极实践者。新月派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流派,其代表人物闻一多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再别康桥》就是新格律诗的典型代表作。

      从音乐美上来说,这首诗韵脚严整,每句的韵脚都落在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有三四个节拍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从绘画美上来说,诗人注意诗歌的画面感,用词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从建筑美上来说,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的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字数基本稳定,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这也是它的艺术特点,是新格律诗的积极实践的成功范例。

      但是从文本的解读角度来说,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他表现的主题和传达的情感的解读。对于中学生来说,对它的主题与情感的归纳一般为:《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开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细致入微地写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这种解释举例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描绘这样一幅柔美婀娜而富有灵性的画面,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形象,实是因为康河的一草一木都牵动这人的情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人对康河的爱恋。

      这样看来,作为一首抒情诗,只是借景抒情,抒发的是对景物的单纯的爱恋,这是否与事实一致呢?前文我曾谈过,所有的抒情诗都是以事件为背景,单纯的借景抒情,对于徐志摩两度留学的康桥(即剑桥大学),是不是著名的诗人就一个人一天傻傻地漫步康桥,学习工作呢,其中的很多相关的人和事就不被纳入回忆与抒情的范围了呢?这的确是一个疑问。

      但是,对中学生解释过多的莫过于开头的“轻轻”——塑造了缓步飘然离去形象;末尾的“悄悄”——排除离别的沉重,增加了飘逸的成分。是不是诗人就这样潇洒和洒脱呢。据说这首诗是写于离开英国的印度洋的游船上,别国他乡,诗人是否就这样没有一点精神静压,没有乡愁,没有离愁,一味地潇洒而潇洒呢?

       下面我们来解析一下:诗人在诗中说得很明白,到康桥是来“寻梦”的——“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沉淀”说明梦是过去的,而不是未来的;是记忆深处触动人心的,而不是表面的,浮光掠影的。诗人是多愁善感的,《沙扬娜拉》就连“甜蜜”里都有“忧愁”,离开留存着许多美好回忆康桥,不可能没有离愁,关键是这种离愁是以什么事件为背景的,探索清楚这种背景里包含的快乐与幸福,就明白了这种离愁的具体表现。“满载一船星辉”好像激动得要唱出来,但是又不能唱出来,“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说明是诗人在为往事默默回味,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这显然是一个秘密,连夏虫都为他这种秘密的美好回忆而沉默,自己只能“悄悄”地离去,这是有离愁的,而不是一味的潇洒,那样诗人的情感世界就太过简单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经《关雎》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比喻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笙箫在奏乐,怎么又是悄悄。诗经《关雎》篇“君子好逑”后“琴瑟友之”,荇菜、笙箫、琴瑟显然是与爱情有关的,这样的话,这离愁就踏实多了!

      如果真正要探求这轻烟淡雾一般的离愁,就不得不挖掘事件背景,我给大家提供一点背景:这首诗写于1928年11月。1920年10月上旬,徐志摩在伦敦结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徐志摩和林徽因这对才子佳女“曾结伴在剑桥漫步”(据张清平《林徽因》)。1921年林徽因随父回国。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游历欧亚至8月回国。徐志摩此诗正作于当年11月,当为获悉林梁成婚之后。

      关键是徐志摩此诗以一种优雅、洒脱的姿态面对过往与现在,诗人没有痛苦,没有一点世俗的失落之感,正体现了诗人健康、美好的情感世界,一切的过往只是个抒情的触点,轻烟淡雾一般“悄悄”的离绪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秘密地偷偷地重温旧梦。若能如此,也就不难找到解读全诗主题与情感的精神密码!若能如此理解,对于早恋的大中学生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2#
发表于 2019-11-29 08:45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早上好!:handshake
一直喜欢《再别康桥》,整首能诵。读这篇赏析文,熟悉的诗行就在脑海里浮沉,熟悉的旋律挥之不散。
本篇解读,着重精神情感层面,从文本关键词句、写作背景等入手,试着解开其精神密码。
经典值得深挖。感谢分享。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15:21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19-11-29 08:45
王老师早上好!
一直喜欢《再别康桥》,整首能诵。读这篇赏析文,熟悉的诗行就在脑海 ...

一点己见,发来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7:52 , Processed in 0.1102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