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亦清晨 于 2019-12-13 20:34 编辑
词里寻踪——他,走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文/亦清晨
林语堂先生说过,要了解一个故去近千年的古人,比了解一个现在活着的人更容易。 的确!在细细品读苏轼先生留下的那些珍贵的诗词和游记之时,目光透过文字的间隙,思绪穿越时光的影壁,苏轼先生的身影逐渐清晰。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言行举止,他的忧戚悲喜,无不真实再现,鲜活如在眼前! 诗词里的苏轼先生,从眉山走来。他穿过长江三峡的重重天险,奔赴京城,“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想那时的他,必定是踌躇满志,欢欣雀跃的。致君尧舜,治国安邦,怀着满腔热忱,想要大展抱负。却没料想到,从此开始了一生身不由的宦海浮沉! 再回京都,参加“制科”考试,他被仁宗皇帝御笔钦点为“三等”,开百年难得一见之先例,得到无上荣耀。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想来那时的他,必定是步履飘飘,如在云端。所以在赴凤翔府做判官的时候,带着一点点的小傲骄。当他在弟弟子由的目送下,顺着崤西古道渐行渐远,可能万万没想到,会与未来的上司陈公弼相处得十分不愉快。郁闷无聊的苏轼,在凤翔府四处游逛,游览了当地有名的八处景观,随手写下了《凤翔八观》。让今天的我们,还能随着他的脚步和目光,去追寻、憧憬那些名胜古迹。当时,因为和上司闹别扭,苏轼愤愤不平,借着一篇《凌虚台记》好好发泄了一回。这件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因为它记载了一个年轻气盛的苏轼,一个有血有肉的苏轼。 在朝廷代拟诏书的差事,似乎不太适合苏轼。倒是在杭州做通判的官职,让他心中欢喜,并在后来一直念念不忘。有诗曰:“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杭州的湖光山色,旖旎秀美,令苏轼为之迷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他踏着西湖的烟雨,徜徉在灞桥岸堤之上,诗兴勃发。“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朝廷里那些勾心斗角,陷害排挤,都被拋诸脑后。杭州的山水,给了他心灵的宁静和慰藉! 在密州为太守时,他同手下人一起狩猎,带着黄犬和苍鹰,呼啦啦一群人在山岗上纵马驰骋,豪迈而快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离开京城的他,脚步必定轻快随意,毫无羁绊。没了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如鸟脱樊笼,游鱼入海,自由自在得很。要是一直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是人生圆满的乐事。可从密州转徐州,再到湖州,一路行去,短短一篇《湖州谢上表》,硬把他拉入命运的低谷。 被贬黄州,他游赤壁,忆周郎,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曾对月感伤:“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艰苦的生活之余,他“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在被大雨浇得狼狈不堪的情况下,犹自漫步吟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走在溪边的松间小路上,听着子规声声,他的脚步在苦难来临时,不仅没有蹒跚退却,反而更加稳健。一步一步,走得豁达洒脱。 后来,被贬到更荒凉的儋州,他“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酒后醉意朦胧,又尚带一丝清醒,脚步踉踉跄跄的他,反而更加可爱,让人忍俊不禁。顿觉其实苏公也和我们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凡人。 他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羡慕李白的潇洒走天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在颠沛流离中,数次萌生退意,无奈总被官职羁绊,身不由己,始终不能潇洒地抽身离去。从东到西,由北至南。他在颠沛流离中行吟叹息,留下大量情感真挚的精彩篇章。这些诗词顺着时间的长河飘流至今,使今天的我们能有幸在字里行间,了解到一个千古奇才苏轼,了解到他精彩不凡的事迹,和坎坷波折的的一生。 词里寻踪,寻一个睿智、风趣、豁达的苏轼,寻一个爱憎分明、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苏轼!他,走出不一样的精彩;他,在诗词里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