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隐 于 2019-12-15 14:16 编辑
发小的儿子是我干儿子。他在东北县城里只读到初中,现在在杭州一个摄影工作室做摄影师。21岁的男孩已经自食其力把自己养的很好了,他现在的变化出乎我的意料。
他爸妈从他没出生就每天吵嘴、打架,一直到现在同居一室形同陌路。因为婚姻不幸,两个人都拿孩子出气,孩子小时候经常遭男女混合双打。直到有一天干儿子跟我说在电视上看到有个小孩杀了爸爸,小孩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说自己也是受害者。干儿子在跟我复述这话时眼神坚定,让我担心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我把孩子的话转述给他妈妈,并狠命劝他们不要再打孩子了。
孩子不挨打了,但是极其厌学,读到初中毕业就回家了,每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对爸妈的争吵视而不见。他妈妈每一次给我打电话都伤心痛哭,担心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待久了就毁了。孩子跟父母零沟通,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每天想什么。
有次我回老家,他妈妈让我跟孩子聊聊,看看孩子喜欢什么好安排学个养活自己的手艺,不能这么小就出去工作(他爸爸想让他跟叔叔学烤羊肉串),也不能每天就是玩,总得学点什么吧。那年孩子16岁。我说让干爸跟他聊吧,他已经是大人了,那就像成年人一样跟他谈,男人之间对话目标直接而明确。
结果发现孩子喜欢电子产品,其实就是玩手机。干爸就建议他学平面设计和3D建模,他家里有门市房,至少以后开个美术社没问题。后来他在沈阳职业学校学习两年,上学期间也是经常翘课,又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拿到毕业证。在毕业前夕就开始找工作,辗转几个广告公司,接触了一些优秀的同龄人对他影响很大,他开始知道在妈妈生日和母亲节时给妈妈打电话或买礼物。这让我特别欣慰,因为可以判断孩子不会变坏了。
之前他妈妈觉得将来他能找到媳妇就不错了,对孩子的未来已经降低到最低标准了;干爸觉得他可以做个小老板,将来能把老婆孩子养好就很不错了;我这个干妈呢,只求他别变成坏孩子,只要价值观还在线,就会接触到同类,至少能有一个平安的人生。
现在看来是我们把孩子的世界想的过于狭小了,把孩子的发展空间拘泥于我们所谓的社会经验里。成年人也总是惯性的用自己熟悉的思维习惯来做出判断,在教育孩子面前这并不高明。至少局限了孩子对自身价值感的认知、对驾驭生活的自信和对梦想的追求。
后来他辞职,想去北京深造学摄影。他跟我说起他的计划,说爸妈不支持他。我给他爸妈打电话,说孩子小时听我们的,孩子大了我们就多听孩子的。因为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世界,有更敏锐的判断,做父母的应该放手让孩子成长,孩子知道学习了这是最值得支持的。他父母终于同意了。让我更加惊讶的是接下来他对于获取知识的重要性有了重生一样的变化。
我去他租的房间给他收拾东西,发现各种书籍占了房间的一半空间,都是各种素描、美学、构图、摄影书籍、知名摄影杂志等等......他让我尽快寄给他,因为他不想把时间空着,他要学。我当时感慨万千,太欣慰他终于知道学习,而且是主动学,知道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了。而且这孩子特别务实,他跟我说了很多,他知道要先赚钱,再追求艺术。这让我刮目相看又欣喜异常。
他妈妈常常在侄子侄女面前自卑,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法跟这些名牌大学的表姐表兄弟比。我劝她,孩子只要知道学了就不晚。现在的干儿子,经过跟摄影界高手的学习和实拍后,已经能拍出水平很高的摄影作品,艺术品位极速提升,心智的成长也很惊人。在工作环境里熏染得整个人也透出艺术气质,跟从前判若两人。这样的蜕变是在他离开父母的生活模式后,开放式地接触外界环境与接收外界多元的信息,从而唤醒了他自身的价值感、存在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梦想后努力得到的。
我觉得有句话太对了:永远不要凭自己的经验定论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性。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孩子是否前途光明的唯一标准,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嫌弃就放弃。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引导孩子做优秀的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好好生活的同时不放弃追求梦想。
人们爱优秀的孩子是本能,爱普通孩子是为人父母之常情,爱不优秀的孩子则近乎慈悲。而我们的孩子多数是普通甚至不优秀的孩子,即使这样也不要过早给孩子固定在平庸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梦想。作为妈妈我接受孩子的普通,并给他足够的空间,在未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我只是尽其所能把路帮他拓宽。我现在能这样说,也是因为我儿子还没上学,还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仅以此文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作为妈妈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