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69|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徐老其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3 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0-1-3 13:27 编辑



徐老其人


  年青时,曾在集团报社工作。报社算我共8个人,主编、责任编辑,外加6个兵,责任编辑姓徐,已年近60,大家都称其为徐老。

  报社是正处级单位,总编的级别是正处,徐老的级别是正科,算是二把手。徐老穿着正统,平时穿着黑呢的中山装,戴着一顶解放帽,天气稍冷时还会在脖子上加一条围巾。用我的观点看,徐老年青时长得一定挺帅,个子虽不高,但五官端正,浓眉大眼,身材笔直,精神矍铄。只是年纪大了,头发白了不少,连眉毛也有些见白了,再就是来沈阳几十年了,他的山东乡音还是没改。

  报社就一间大办公室,中间用几个柜子隔了一下,总编和徐老在里面,我们在外面。徐老平时里十分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和我们开玩笑,无事几乎不到外屋来,只要上班,除了上卫生间外,他在转椅上一坐就是一整天。

  柜子隔成了屋,但不隔音,我们在外说什么,里面全能听得清,徐老太正统了,听不得我们说三说四,看我们工作时间聊天,就会不高兴,如果我们的谈话中再带点别的,更是气得不行,实在憋不住了,他就会说说我们。说是说,可编辑们谁不怕他,尤其我的前任编辑,人挺社会的,本也不打算在这长干,我来接了他的三版之后,他就不包版了,整天闲着无事可做,只要徐老说一句,他就有八句等着,有次他还故意气徐老,说:徐老,你都这大年纪了,管好自己就得了,可别掺合我们年青人的事。

  90年代初,是思想撞击最激烈的时候,报社是集团里相对思想活跃的地方,信息来源也多,但只要是听到什么新消息、新思想、新举措,徐老都会唉声叹气,对他而言,是改革就都不对,是新鲜事物都看不惯。官倒也好、腐败也好、承包制也罢,他一提起来是深恶痛绝,对改革开放后的灯红酒绿更是恨之入骨,我那前任,平时喜欢和女人交往,经常去跳舞,他在徐老的眼里就算是地道的坏人,私下里,徐老就不止一次的和我说过,千万不要向他学。

  不知为什么,一看到徐老,我总会把徐老与契柯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相比较,心里面我就叫他“别里科夫”。听同屋的人讲,徐老年青时也风光过,原是给集团副总经理当秘书,可我不真的搞不明白,为什么都快退休了,他还在正科级原地踏步。

  在报社,唯一的额外收入就是稿费,编辑们在本版发稿会给一点点钱,稿费按字数计酬,不过这钱要被报社扣掉50%。当时是铅印小报,容量不大,像我负责的三版,主要是经营管理和政工,每期版面去掉两幅照片的位置,最多只能装不到5000字。可我不能整版稿件全由自己写,一是全写太累,再就是要考虑到通迅员的感受,算下来一个月能挣到一二十块钱就挺不错了。

  总编是看不上这点小钱的,总编有总编的办法,他和集团争取了政策,如果在集团外发稿,集团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国家级媒体发稿奖励3倍稿酬,省级媒体发稿奖励2倍稿酬,市级媒体发稿奖励1倍稿酬。说是国家级媒体,但集团新闻能上人民日报等大报的机会很少,几十年就那么几次。所谓国家级刊物主要是部办报纸,其它如《中国工业报》、《中国经营报》等行业报也会上一些。别小看这点钱,在部办报纸上发一篇稿的稿费至少是30元,回来一乘3就变成90元,一篇稿子的稿酬拿到手就是120元,说白了,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

  对外发稿这张饼看着好吃,可是我吃不到,因为有总编,有负责外宣的编辑,还有一版的编辑,这项福利就被他们三个包了。每月发稿费的时候,我们余下的几个心情都不太好,人不怕别的,就怕比。我们心情不好,徐老的心情也好不到那去,我们一个月至少还能收个一二十元,徐老可是一分也挣不到,我一直好奇,对稿费问题,徐老是怎么想的。

  一天,一个所谓的记者来报社推销了,他们的刊物是香港的,一版通栏彩色内页软文的报价是5万元,这在当时不算是小钱。总编听完介绍后,眼珠一转,问了个问题,发稿后有稿费吗?记者回答说:有,当然有了,稿费不仅有,还按照香港的标准来付,可以付港币,如果不想要港币,可帮助兑换成人民币汇过来。总编的心动了,等记者走了之后,就打电话给宣传部的王部长,请王部长过来商量要事。

  王部长年龄也不小了,人很精神,头发总是一丝不乱,有干派。其实我们都明白,报社正式名称是新闻处,行政编制,不归宣传部管,总编心思缜密,怕这件事上面不批,就拉上了王部长。正当总编巧舌与簧的和王部长说着这个香港刊物有多么好,多么有影响力,如果上一篇介绍董事长的文章效果多大的时候,徐老在边上脱口而出:“那是个骗子”。同屋的我们都差点笑出声来,可以想象总编的脸当时是多么的难看,下不来台。王部长走了之后,总编当着我们大家的面质问徐老:老徐,您说人家是骗子,骗你了吗,骗你一分钱了吗?老徐不再回话,只是自己在嘟嚷着,说的什么,我是一句没有听清。

  香港刊物的文章发表了,样刊寄了回来,总编高兴的发给我们每人一本,说是做个纪念,他从这里得了多少稿费,到现在我也不清楚。

  终于有机会轮到徐老写稿了。有一次总编出差,集团有个重要会议,是徐老代总编去开的,总编就对徐老说,徐老,你开的会,你就写一篇报道,放在一版吧。徐老开始动笔了,我真没有想到,就这么开会的一点事,徐老洋洋洒洒写了四千多字,这么多字在一版上根本放不下,还得往二版转,这篇长长的稿子让一版的编辑哭笑不得,砍也不是,不砍也不是。

  徐老不包版,我们各版的稿件一周汇总一次,交给他审核,忙过这两天后,大部分时间徐老都没事做,我十分好奇,徐老天天是如何度过的。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得出了结论,徐老没事干时就是看报纸。进一步,我又发现个秘密,徐老有自己的生财之道,徐老不是没有机会写稿吗,他也找到了他的挣钱门路,给报纸“挑错”。他专门在《沈阳日报》、《辽宁日报》等党报上找错别字,挑出一个错字,报社会给三或五元的奖励,一般还会给回封信函,表示感谢。我在想,和总编比起来,徐老这钱挣得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从报纸上找出一两个错别字得多难啊。徐老另外还有一个挣钱之道,画年节的报头。平时,只要一有空他就画年节的报头,等到了新年或国庆前,徐老就忙着把自己平时画的报头寄到各地去投稿,一个年节总能中上几个,只是这种稿费,不在集团奖励范畴内。

  报社是个穷地方,基本没有机会聚餐,也没有人请我们吃饭,外面媒体来集团采访,如需接待,一般是到集团办公室去申请客饭,陪客呢,当然只能是总编和管外宣的编辑,轮不到我们。

  在报社一年多,我只吃过两次饭,一次是给徐老过生日。我们这有个习惯,60大寿59岁过,徐老今年59,总编说大家得给徐老过个生日,当然钱就从平时扣我们的稿费中出。其时已是12月,天寒地冻,大家商量一下,还是吃火锅热乎。找的店很小,看起来也不太干净,火锅是传统的铜火锅,里面放点海鲜当锅底,总编讲了几句祝福的话后,会餐就开始了。一版编辑说,徐老,今天是您过生日,您得第一个动筷,徐老听到以后很是高兴,慢慢的拿起了筷子,看着火锅,他思索片刻,迅速而准确的将火锅底中唯一的螃蟹夹了出来,放在自己的小碗里。一版编辑一看乐了,说:徐老这是锅底,您还真不能先吃,螃蟹肯定归您了,只是得等到我们吃完火锅的时候再给您,边说,一版编辑边把那只螃蟹又夹回了火锅。

  第二次吃饭,是请锦州日报社的刘副总编,刘副总编是沈阳日报社的中层,去锦州日报社挂职,他来集团是为了给报社购买大客车的。总编决定请刘副总编一次,吃饭的地点选在办公楼对面的食堂,食堂做的菜虽不好吃,但是干净、量大且价格便宜。在席间,大家都有说有笑,只有徐老不太抬头,只顾往自己嘴里夹菜吃。大家说着说着,忽然想起徐老还未发言,就请徐老也说上几句,有一道菜是“雪棉豆沙”,徐老当时已连着吃了好几个,一听让他说话,他就边吃边说:你看,人家这个小馒头,做的真是太好吃了。

  一天,上班的时候,我忽然看到徐老在偷偷的抹眼泪,便找个机会私下问徐老,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了。原来,徐老的妻子一直卧病在床,他听说这个星期天,有个气功大师来我们地区,在文化宫给大家讲课发功,他想把老伴带去,让大师给老伴发发功,可是他家离文化宫有点远,因此发愁,不知怎样才能将老伴送过去。我一听,哎,徐老您这难过什么啊,我去给您借个车,不就结了。我心里有底,当时虽然车少,可我原单位有好几台小车,借个车不难,听我这么一说,徐老破涕为笑,不哭了。不过我心里在想,就算是借不到车,打个车才多钱啊!

  在报社时,我才二十多岁,看着徐老,我经常想,我到60岁时会不会变成徐老现在的样子呢,会不会连火锅都不会吃,连最普通的雪棉豆沙也不认识呢,想来想去,我最终决定还是离开机关,再次回到了我原来的公司。

  回到公司后,我立即向总经理建议,也办一张报纸。因为受史玉柱《巨人报》的影响,我一直有自己办报的想法。企业的报纸相互交流,我在报社时总能看到《巨人报》,如果没有《巨人报》,我肯定不知道史玉柱和巨人集团,我因此得出个结论,企业报用于营销一定是个好办法,当总经理看到我给他的《巨人报》后,一拍桌子,定了,公司也办报,但办就办大报,不办小报。

  大报容量大,我一个人办报困难,出报纸还得依靠我在报社时的那几个弟兄,刊号是借用的集团报内部刊号,一个月出一期,每期给报社每个弟兄100元,首期报纸印数定为2000份。此时徐老已退休了,我又建议总经理把徐老聘过来,主管发行。

  我本来的初衷是,全国有30个省、200多个城市和3000多个县,每个县、市都有交通运管部门,都有客运公司,如果能定期给他们邮寄报纸,长期坚持下来,潜移默化,一定能起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从心底上来说,我是想把发行作为一个长线的重要工作,所以才特意聘的徐老,可没有想到,徐老并不按我的思路出牌,报纸出来后,他没有花时间去筛选有关联的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企业,而只是按照销售部门提供的几百个联系方式,动员全家上阵,一起写信皮,用了三天时间,把一个月的工作干完了。

  我的办报大计和宣传方向,就这样让徐老给走偏了。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1-3 15:56 | 只看该作者
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              
3#
发表于 2020-1-3 15:57 | 只看该作者
《徐老其人》是一篇写人记事的随笔;通过亲身经历的事件,逐渐凸显出“徐老”的形象特征,人物的相貌、能力和境遇等逐一浮出水面;语言朴实,故事娓娓道来。拜读,欣赏。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0-1-3 16:12 编辑

谢谢蛇珠老师来访,并给拙作加分鼓励,请老师多提意见,祝好老师!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0-1-3 16:13 编辑
刘彦林 发表于 2020-1-3 15:57
《徐老其人》是一篇写人记事的随笔;通过亲身经历的事件,逐渐凸显出“徐老”的形象特征,人物的相貌、能力 ...

谢谢刘老师点评,其实徐老的几件事,确实是当时促使我离开机关的动因,只是塞翁失马,三十年过后,用今天的观点看,离开集团机关,还真不算是正确的选择。这两天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问了一下,徐老仍健在,今年应当快90了。请刘老师多多指正,祝好老师。
6#
发表于 2020-1-3 16:28 | 只看该作者
又读雪飞兄的一篇佳作。徐老其人,写的是集团报社编辑部的事,给人感到很熟悉。我在文联工作时,有段时间,县里的报社与文联一起办公,业务混杂在一起,后来又分开了。
文中所述之事,便感到很熟识。我们报社里有三个人,文联四个人,许多境况与雪飞所述就有些相似,感觉亲切。徐老,似乎是我熟悉的一个老编辑的影子。文章不错,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6:53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张礼 发表于 2020-1-3 16:28
又读雪飞兄的一篇佳作。徐老其人,写的是集团报社编辑部的事,给人感到很熟悉。我在文联工作时,有段时间, ...

谢谢张礼兄细评,我在报社呆了一年多的时间,不到两年,原本打算干一段时间后去省市的媒体,但徐老给了我太深的反思,刚好我原单位变成合资公司,我就申请回原单位了。总编退休后,也聘到我单位,和徐老两人一起专门办报。后来我们公司新来个党委书记,在合资企业没有什么事做,我才把报纸的业务交出去了。请张兄多多给予指正,祝好!
8#
发表于 2020-1-5 10:52 | 只看该作者
周末再读,提上共赏,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14:17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张礼 发表于 2020-1-5 10:52
周末再读,提上共赏,问好

感谢张礼兄再次来访,还请兄多多指正,周末愉快。祝好张兄!
10#
发表于 2020-1-5 17:2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新作,问好!
11#
发表于 2020-1-5 17:21 | 只看该作者
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简洁生动,有叙有议,精彩好读。学习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1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0-1-6 09:14 编辑
川媚 发表于 2020-1-5 17:21
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简洁生动,有叙有议,精彩好读。学习问好。

谢谢川媚老师来访并鼓励,恳请老师在百忙之中,多多给予指正和点拨。感谢,问好老师!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1:01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0-1-5 17:20
欣赏老师新作,问好!

谢谢建华老师来访,请老师多指正,祝好老师!
14#
发表于 2020-1-5 21:02 | 只看该作者
写得非常的幽默,好玩儿。难得的是作者的叙述还这么冷静。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1:12 | 只看该作者
低眉 发表于 2020-1-5 21:02
写得非常的幽默,好玩儿。难得的是作者的叙述还这么冷静。

谢谢低眉老师来访,我说的都是真事,好多年也没忘当时的情景。请老师指正,祝好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2 20:52 , Processed in 0.3044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