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关西惊艳:古风吹成二维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8 21: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tbeijun 于 2020-1-9 09:27 编辑

  “周”游日本,那是笑话。一星期时间如果能走马观花某个地区,就算是有体力、有毅力的驴友了。比如说游览关西地区,其实我只是游了京都府、大阪府再补贴一下奈良县。即便如此,我仍被无处不有的唐韵遗风吹得意识模糊;唯一掐我“人中”的,反倒是那儿已变成二维码的古风。

  无论是游京都的清水寺、大阪城的天守阁,还是奈良公园内的春日大社,我都感受到日本鬼子当年渴望开放的态度。从关西地区现有的著名景点看来,日本对于我国唐代的文化总成,不但吸收而且结合当地的实际,变成了自身的智慧。洋为“日”用——东洋式拿来主义,令我眼前一亮。

  唐文化品牌东洋化之后要变成赚钱工具,当然要配套本土文化。在关西空港下飞机后去京都府,要坐一小时的火车。火车上的工作人员每次进出车厢(瓦父!气温只有摄氏七度,所以恒温车厢之间装了自动门),都分别向乘客鞠躬一次。当时我想,这应该是铁路公司的制度所然。后来,我在另一列火车上看到一个小男孩不小心碰到旁人,也立即向被碰者侧鞠躬。鞠躬文化,已经基因成日本的企业文化和个人本性之一。而对前者而言,这种基因强化了企业吸钱的能力。

  作为工业化国家,日本在精细管理方面必有过人之处。但我发现,这种精细,已经穿越。尤其像源自唐文化的第三产业,关西的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实践中都崇尚精细。为吃一碗“一兰拉面”,我不但等了四十分钟,且只能在一个小方格里吃,全程被帘外的服务员监控:我一吃完,她即通知门外等候的顾客进场——一碗拉面的销售,过程搞得像制作精工表,足见细心已成社会运作的标配:公交车停站,下车台阶被设计成自动下降,方便乘客下车,开车前再恢复原状。

  吃完晚饭,我就回位于东福寺的民宿。小巧玲珑的宿舍古风浓郁,管理却早已自动化——输入密码就进屋,连前台都不用见面;贩卖机扫一下支付宝就管吃管喝。人口老年化的现实,逼得劳动力捉襟见肘。关西的城里居民晚上九点就不出门,很老实似的;街上的店铺也早早关门,人都去哪儿啦?后来我找到了答案:人都跑到商圈那去了。除了工业品牌,唐文化品牌效应下的第三产业,加速摊薄了所剩不多的日本劳动力。所以除必须自然人的岗位,其他的只能二维码。

  那天我去一家古色古香的海鲜店吃饭,和店小二彼此说些佶屈聱牙的“外语”。后来小二漏嘴了中文,被我一阵埋怨:明明会说中文,偏要害我出丑。小二哈哈:以为你是叉叉国人——小二是留学生,业余捞外快补家用。日本文化的精髓就是面对现实,比如劳工法规,持学习、旅游签证的当然不能打工赚钱,但劳动力奇缺了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劳资双方,在监管机构“瞌睡”中,融合了彼此的需求,同时满足了当地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行业的跨越。

  所以,中国游客如果在各大商圈购物时遇到讲普通话的柜员,完全不必惊讶。在关西地区的百货商店、药妆店、餐饮店,门前如果“排长龙”则定是该店配备了中国店员这个“二维码”。日本鬼佬是西方文化和唐文化的混血儿,狡猾狡猾的,哪种销售方式来钱快就用那种,不考虑与赚钱无关的“风花雪月”。在来自唐文化源头的游客面前,中文劳动力“二维码”消化了巨大的消费能量。这些能量色彩斑斓了大阪市。无疑,大阪夜色的颜值,居民涂两成,游客涂八成。

  在奈良那天,我在“春日大社”一边给野鹿投食一边参观那儿的唐式建筑。除了老建筑,那儿还蹭饭出好些新房子。利益面前,发掘得出因素都是正能量。在关西城市的街道上,穿和服逛街自拍的都是中国或韩国游客——因为游客喜欢,卖一些日本国粹又何妨?给客人潇洒穿一会儿,五百一千日元就潇洒地落袋,比工业生产资金周转来钱快多了。在清水寺,我看到“某美术馆”的牌子,在牌子后面没找到中国画的同道中人,却邂逅挂二维码吹箫卖唱的“古代武士”。

  武士道已灰飞烟灭,就像大阪城从丰臣秀吉的豪宅变成今天的公共园林。大阪城天守阁,则变成铸剑为犁历史的博物馆——馆内加装了电梯,方便游客;馆外餐馆推销员浓妆艳抹与人合影,招徕食客;二三楼的展品不准拍照,为贩卖展品画册……。天守阁周围的院落里有丰臣秀吉的塑像,从其左侧拍照能拍到他低头对白底红圆旗在说话:在天守阁装电梯不好,违反了图纸审批时的规定。红圆旗一听就来火:老丰你懂个屁,不装电梯,游客不愿爬八楼,你吃西北风么?

  关西地区如何“唐文化”,功夫都在“唐文化”外。招牌景点外的地方,唐式小房子、小街道;居民早睡早起、相当老实。后来我才了解,日本人夜里老实,是因晚九点到翌日七点是其休息时间;天一亮,拼命二维码照贴。看来,日本人欲通过过“正常生活”来促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

  这种想法,我过境香港还在持续。等回深圳的飞艇时在机场吃饭,同桌是机场的公务员。我问:你好!这位子有人吗?她答:没有。然后用粤语跟同事说,大陆人说话开头都说你好。呵呵。香港原先挺“唐文化”的,如今反常了。学关西惊艳如何?贴回“正常生活”二维码。为了你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1-9 08:58 | 只看该作者
《关西惊艳:古风吹成二维码》文章的题目别致且有新意;一篇娓娓道来的记游文章,凸显了日本的一些地域和文化特色。拜读。
3#
发表于 2020-1-9 09: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我在日本人工作十余年,对日方有少许的了解。日方的工作的认真程度和原则性与中国人不同。晚上喝的酒再多,哥们处的再好,女的再能撒娇,第二天,上班见面,该怎么办怎么办。这也许是文化不同。祝好!
4#
发表于 2020-1-9 10:54 | 只看该作者
亲历的日本见闻,颇有文化观点和社会观察的自觉。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20-1-11 09:22 | 只看该作者
周末重读,提起共赏,问好
6#
发表于 2020-1-11 10:00 | 只看该作者
精华被人拿走
糟粕攥紧不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 17:52 , Processed in 0.13923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