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8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倡读经典】 缘水而生的文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30 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之飞扬 于 2020-1-31 11:45 编辑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读这样的文字,白描般的线条,寥寥的几笔,绘出了一个水乡,勾勒一片家园。

    水乡的文字,我一直认为一定是有自己的密码,只是多不为人道。但亲水而居的人,无论是江南水乡的温婉,还是森林湖边的碧蓝,抑或是海洋大川里的洲岛滩涂,同气相求的认同感,即便隔了几万重时空,遇见时那种亲切,自自然然扑面而来。

    汪曾祺小说《受戒》空灵般的收尾,笔墨清淡。作为一个水乡人,我一不留神就坠了进去,被汪先生的文字带入家乡的一草一木中,那片蒹葭苍苍的芦苇荡,村口丰盈清澈的水塘。

    不是水乡人,写不出芦穗的质感;不是水乡人,怎能知道蒲棒为何物?

    因水结缘的文字,一般不怎么剑拔弩张,没有曹操笔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波澜壮阔。却多了几分内在的温润和柔软,多了几分心底的明净与清亮。

    当年为什么那么喜欢毛姆?看完《月亮与六便士》,悄悄攀上这棵文坛的大树,几乎穷尽他的文字。幡然醒悟,是南太平洋上湛蓝海水一样的生活,明媚了我的心田,全然不顾毛姆在英国文坛不怎么被待见。

    梭罗《瓦尔登湖》风靡的时候,深邃而纯净的大自然,早已恍如隔世。只有优美的文字深深烙在心底,成了抹不去的印记。

    我的家乡枕在巢湖岸边,静谧地不为人识。有沟有渠,有河有塘,沟沟坎坎,水田纵横。自小,水就没有离开过我的视线。

    季节轮转,一年之中,家乡的夏天是孩童们的狂欢节。清澈见天的水塘,看着就喜人,水中央有菱角,划着小木船才能采摘到,那是大人们威风凛凛的时候。水塘边的茭白,一茬一茬的,夏日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可孩童时的我们,不敢多食,这东西刮油,乡村生活没什么油水。

    后来家乡的道路通了,车马隆隆,我也进了城,从湖西转入湖东,沿着巢湖转了个圈。家乡的水塘,不知何时瘦了下去,干瘪瘪的,连门前过往丰腴的河水,面容清癯,慢慢暗弱了。只有水塘里那一湾芦苇还在,疯长着,凌乱了,稻草人似的没了精神。

    家乡的美,渐渐存活在我清浅的文字里,不时地回味着。

    我生活的小城,住着一位“汪迷”,对汪曾祺的执着偏爱,不杂点儿人世间的尘埃。他多年的文坛生涯,几乎到了“无汪不欢”的地步,他写过《一汪情深》,书名可窥见一斑。他叫苏北,皖地土生土长的一位作家,曾表白其赤诚之心,“汪先生的文字,对我生命是一种滋养。他去世二十年,也是我成长的二十年,也是我追忆的二十年,更是我学习他、理解他的二十年。”为此,他沉浸在汪先生的文字里,乐此不疲。

    苏北生活在水边,伴水而长。这一方水,乃是高邮湖,与东岸的汪曾祺同饮一湖水,只不过一个在湖西,一个在湖东。也许在生命中,他俩曾隔湖相望过,在苏北的心底种下了仰望的种子。

    生命中的传承,因水而起,一脉相承。苏北如是,师者汪先生如是,祖师爷沈先生亦是。

    沈从文的文字,读得较多,氤氲在湘西水乡的文字,自然少不了本真的性灵通透。先生的小说《边城》也好,尤其是他的散文《湘行散记》,水灵灵地泛着灵性。经过湘西沅水浸泡的生命历程,沈先生的文字山村质朴中一片清明。这也是他的文章,极易攫住我们眼球,直抵内心的根源所在。

    当然世人的眼光,各有迥异,对于水滋养的文字褒贬不一。浅白易懂,清澈见底,常让人误以为深度不够。西南联大时期,一代狂士刘文典就瞧不上沈先生,还辱没过一回,沈先生不温不怒,坦然不辨。时间是最好的“明矾”,沉淀了水中的杂质,如今,先生的文章依旧星河灿烂,先生慈让为怀的人品,更为世人所景仰。

    及至后来,汪曾祺的文字同样遭遇过质疑。质疑最甚的,当属他的老友林斤澜先生,“对人性的多面性缺少深入的挖掘,显得过于闲适。”汪先生对于此,不置可否,虽坦承没写过中篇小说,更不知长篇小说为何物。但这又何妨?

    文章岂能以长短论英雄?文字最怕的是千篇一律,水一般的文字,生长的环境各有不同,处世哲学与处世态度自然有异。沈先生既有写人性的善,也写人性的恶,而汪先生的文字多是温暖的,如其自言“人间送小温”,使我们感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面对灰暗的尘世,他愿意用一种美的发现,美的文字,美的情怀,引导人们去度过暗淡的岁月,温暖每一个人。

    你看,小说《受戒》里小英子敢于追求的胆识与本心的明澈善良,让读者记住了,一个独特不凡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大淖纪事》里的小锡匠与巧云,多么般配的两个人,总是配不成对,本是一出悲剧。汪先生却以一段抒情文字,给予化解——“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难怪世人戏言:领导不待见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见不待见有屁用。辣妻欺负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心地释然,任性由她。

    我喜欢这样俏皮的语言。时常暗想,人世间再高的赏鉴也不过如此!

    一个作家,因为他的作品,掀动一座城的,寥如鲁迅、沈从文,我国恐怕没几个能做到,汪曾祺算是公认的一位。他的家乡高邮,如今汪迷们趋之如鹜,膜拜而去的不计其数。

    汪曾祺成就了高邮,何尝不是高邮成就了汪曾祺?高邮,俨然就是汪曾祺笔下的文字代言人。这里,既有他生活故里的旧时记忆,也有乡俗人情的一一陈览。这难道不就是汪曾祺心中的家园情怀?汪先生的家园,属于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高邮。一个有家园根基的文字,厚实亦鲜活,容易将人引入美好的境遇而不能自拔,心甘情愿地臣服其中。我想更多的,应是水乡基因在“游龙惊凤”,才让他的文字为世人所激赏。

    “努力出棱,有心作杰”,不是汪先生所追求的人生。他只想写得平淡一点,质朴一点,“家常”一点,然后再让文章多些“水气”,将尊师沈先生的口头禅“滚到生活里”,高举轻放,落地开花。这样的文字,呈现给我们的必将是一幅幅水乡风俗画,简简单单,却又不落俗套。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1-30 11:0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拜读学习,水般流畅的文字。                           
3#
发表于 2020-1-30 11:26 | 只看该作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灵动的文字,流淌着温柔的诗意。窃以为,这样的书写和汪曾祺的文字,是契合的。
本文可贵的是,着眼于汪文,又能跳出来旁通,悟出此类文字的精髓,有自己独有的心得。

汪老在的时候,貌似也想写长篇,可惜没看到。
文学是遗憾的艺术,人生何尝不是呢。

问好飞扬,感谢对书话版活动的支持。遥握。:handshake

4#
发表于 2020-1-30 14:08 | 只看该作者
水乡漂亮,缘水而生的文字具有水的神韵!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9:37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0-1-30 11:02
沙发拜读学习,水般流畅的文字。

雀儿新春好!再水边待多了,自然水气四溢。
6#
发表于 2020-1-31 16:53 | 只看该作者
经飞扬这么一说,确实啊, 汪曾祺的文字是这样的,水韵悠悠,带着江南特有的味道,即使到北京,也没能改变生命最初的味道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31 21:21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1-30 11:26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灵动的文字,流淌着温柔的诗意。窃以为,这样的书写和汪曾祺的文字,是契合的。
本 ...

汪老与其师沈从文,文风相袭,却又心气相投,为文为画,从古代服饰研究到马铃薯图谱,皆成人生趣味。谢谢月牙姐赏助。可爱的汪老,有无尽的文字可以如水流淌。
8#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19:30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0-1-30 14:08
水乡漂亮,缘水而生的文字具有水的神韵!

生活在水边的人,往往有种清灵之淡然。孙犁的,汪老的,皆然。
9#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1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之飞扬 于 2020-2-3 12:36 编辑

汪曾祺作为一个生于水,长于水,与沈师为友,注定一辈子一种文字,走天涯。他的风格是中国作家里鲜明的一位。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12:33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20-1-31 16:53
经飞扬这么一说,确实啊, 汪曾祺的文字是这样的,水韵悠悠,带着江南特有的味道,即使到北京,也没能改变 ...

立红老师真知灼见,生命中最初的味道,是植根在生命中的基因,早已生根发芽,青青葱葱,直至蔚然成林。
11#
发表于 2020-2-4 17:19 | 只看该作者
不仅仅是水乡的文字,其实所有的文字,都有自己的地域密码,并且这种地域密码,或许会影响作者以及读者的一生。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10:23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20-2-4 17:19
不仅仅是水乡的文字,其实所有的文字,都有自己的地域密码,并且这种地域密码,或许会影响作者以及读者的一 ...

汪先生是用其一生的文字,将这密码彰显复加,自成一家。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08:53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思考,水乡的文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在我国,影响广袤的还有孙犁先生,和他的文字,白洋淀一汪湖水滋润的,在文坛独成一家,膜拜者众。而且,水乡作家的文字,不仅清雅有味,连作家本人也多纯真可人,不杂点儿尘埃,多是一尘不染的样子。也许这就是水乡与众不同的地方所在。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08:48 | 只看该作者
水乡人,水乡事,水乡的文字看起来柔弱,但在水中是可以立起来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1:42 | 只看该作者
昨想起了自己的水乡,如今一湖之隔,疫情期间却是遥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4 03:58 , Processed in 0.2202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