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0-2-20 09:42 编辑
解放西路是海口很繁华的一条商业街,老海口人说去上街就是去解放西路。这条街汇集了百货大楼、文化宫、影剧院、新华书店、邮局等老牌门店,平日人流如织,自是热闹非凡。我在此曾生活了近六年。
刚来海口,因单位上班的地方在解放西,单身汉们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二人一间,条件还不错。写字楼配套的副楼是职工食堂,大楼每层配一个食堂房,我们的一日三顿就在单位食堂解决,非常方便。那时海南的房地产高潮刚过,热带高效农业是开发热点,我们单位有个万亩热带农业项目。项目前期推进工作繁重,有的还需在海南的各市县去实地考查,单位派了一个农学博士带队,我们几个年轻的大学生跟着去。搞调研、赔青苗、开荒建简易房,刚开始连厕所也没有,也许搞农业太苦,风里雨里,太阳又毒,有二个人先后离开了。前期的许多工作便落到了自己的身上,从基地回到单位,一身的泥灰,看着脚上沾满泥巴的运动鞋都不敢跨进宿舍门。基地的条件与单位总部的条件无法比。我清醒认识到,关键时刻不能打退堂鼓,年轻人就是要经得起考验。任务压人,理清头绪后,我马上跑书店、跑图书馆查资料,整理方案,住在解放西就近的优势省却了许多时间。一时间,虽然工作是连轴转,但也确实让自己开始慢慢变得成熟。我至今还保持着经常逛书店的习惯,出差去外地,要先查查那里有书店,即便现在的网络很发达。
我们单位楼上的13楼是家江苏房地产公司在海南的分公司,属于国企,海南房地产高潮过后,他们主要的业务是看管以前的项目,人员大都是留守坚守阵地的。平时,他们业务不多,食堂与我们单位隔壁,大家就彼此熟悉。小唐是学土木工程的,平时喜欢文学、打乒乓球。我们单位有乒乓球桌,他经常来与我们打球,我与他捉对厮杀一番,有时又与他配合双打,大家彼此玩得开心。谈起文学,当时海南文联主席韩少功的小说《马桥词典》刚一面世就很火,他说韩主席与我还是老乡,湖南作家中的实力派,全国也有名,我说我与韩主席还有书信往来,探讨过问题。我们又聊到作家路遥、莫言,他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情况相当熟悉。后来,小唐他们单位大多数留守的人也要撤回内地了,他送我一套精装版的《资治通鉴》,希望我学古通今。每每有空翻书,就会想到小唐,提醒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天晚上,有校友来解放西逛街,顺便来宿舍看看我,见我桌上翻开的萨谬尔森《经济学》一书,他忍不住了说:“你这个家伙,百毒不进呀!住在解放西,没变坏,佩服佩服!”我笑笑,说只是学习学习经典! 我们写字楼内的打字复印店是个贵州小姑娘开的,她人很机灵,价格又实惠,生意不错。我们单位也是她的客户。有一天,她跑过来给我们发请柬,说她开了个小玩具店要开业,让我们过去捧捧场,复印店转让给他人了。嘿,小姑娘的本事不错呀!大家刚开始还很惊讶,静听她一说,解放西处处有赚钱的机会,就看你有没有赚钱眼光。原来她在忙打字复印的时候,看到来买玩具的人很多的,她就开始做功课了,了解那种玩具好卖、利润空间有多大,进货渠道哪里来,看到离打字复印店不远的地方有个小空间,其他人做生意觉得店面太小,还看不上,她一看正和自己的意愿赶紧盘下来,有把握做小玩具生意比打字复印的利润大多了,如此这般,她就又当老板了。她打字复印店旁边的眼镜店老板是浙江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有空就过去与店里的营业员闲聊,学习他人的长处。有心人,处处是生意。
解放西依旧繁华,回忆起来便发觉,潜移默化中抹不掉那岁月的足迹。心若繁华,心便有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