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4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事件的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4 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鲜然 于 2020-3-5 09:25 编辑

     

    与其说读约瑟芬·铁伊是因为一个朋友的推荐,不如说源于阿加莎·克里斯蒂娜。作为英国三大女侦探中的两位,据说,她俩相互轻视。而我,一个曾经的克里斯蒂娜迷,因此勾动好奇是很自然的事儿。谁知,拿起便放不下。八本铁伊作品,一本也不想落下。
    瞅眼熬夜地读。读得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法兰柴思事件》。和通常意义上的推理侦破小说不同,它是一篇相较于一般意义的推理小说而言属于平静的小说,没有凶杀,没有怪论,更没有犯罪天才和名侦探。故事背景和人物就是一个乡村小镇,一大群普通人。所谓事件其实只是一件小事:一个十六岁的在校女学生,在假期结束后没有按时回家,随后声称在等车时被一对好意让她搭便车的母女诱拐,监禁于一幢叫做“法兰柴思”的老房子里,强迫她当女佣。这桩警方原本决定不移送起诉的疑似绑架案,经过八卦小报的煽情报道引起公众注意。面对一边是有着婴儿般蓝色眼睛且“饱受凌虐”的清纯女学生,另一边是加起来超过一百岁,住法兰柴思且不跟人往来有巫婆传说的母女,大众自然一边倒地站在了女孩儿那一面。于是,谩骂、抵制、骚扰、攻击等等都没有了阻拦,暴力在正义的召唤下毫不犹豫地现身,法兰柴思先是被人指指点点,随后墙上被漆上脏话谩骂,进而一楼玻璃被翻墙侵入者全部砸破,电话线被剪断,最终被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
    读它的时候正是疫情的非常时期,人心是纷乱的。起初积极关注,追踪疫情发展,人虽然闲着,但什么也做不成。着急、慌乱、愤懑……随后发现谣言满天飞。终于一点点定下来,叫自己看书,转移视线。选择侦探,是因为能更快进入。
    而铁伊,囤了许久了。而《法兰柴思事件》,太契合当下了。
    这有点像我们的此刻,网络时代。仿佛信息是便捷的快速的,没有什么事我们不可能不知道的。事实上却常常是一片乱象,剧情因此出乎意料地一再反转。而真情,总隐在眼见的表象之下。

    疫情时期,我的小城虽然没有病患,但还是采取了一级防范。进出小区要戴口罩,测体温,登记。严重时期,一户两天只准许进出一人,用于购买日常用品等。
    我所住楼房的底楼是一排车库,基本都租了出去做小商铺。理发、小卖铺、洗衣等等。其中一个是照相复印,正和我的卧室对应,老板是个年轻妇人。妇人丰满,属于偏胖,整天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和视线里所有人都会打招呼。但不甚讨人喜欢,亦看不见几个生意。
    看见我,她会喊,美女。会打招呼,不外乎:美女,回来了?美女,出去呀?美女裙子好看!美女,你是在减肥吗……之类。我会敷衍地应一下:嗯,或者笑笑。她不知道我姓名,我也对她叫什么没兴趣。在我看来,她当然是人畜无害的,可也是莫名其妙的。不仅热情过度,也太不在乎人的神色了。
    常常会看见她和楼里的小小孩们玩儿,不亦乐乎的样子。有时候给旁人的铺子看店,有时会帮人家看孩子。开店就像是打发时间,一副闲人模样。
    后,听见小卖铺老娘喊,晓宇,给我照门的!心知,这便是她了。
    疫情时间,总看见人们在群里发吵架打架的小视频,关于住户和卡口的工作人员。看一下,笑一下便过去了。
某一天,朋友发来一个视频。点开后大吃一惊。是晓宇。正在骂另一个小区门口的工作人员,满嘴污言秽语,不停不休。有人在旁边一再阻拦安抚,都不能叫她停止。
    这是我第一次见晓宇赤急白脸,怒气冲冲。惊吓之下,问询她的情况。至此,我才知道,她在另一个小区居住,店铺是她租人家的。问她的一个朋友,才知,她是有病的,养病时分家里待不住开了店。此前已住过医院。这样子大约是又犯病了。而我一直以为她就是小区里的住户,那个车库在她或她的父母名下,因此只是开个店打发时间。
    我把这些情况告诉朋友,朋友说,病并不是骂人的借口!
    我把视频转给外子,他正单位执勤,他说,不是骂你吧?问他为什么这样想?回答是,她就是个愣货,脑筋不够,你又老是轻视人家,不小心就会惹怒了嘛。
    嗯。我得承认,我一直以来对她是有偏见的。
    很快,这视频便四散开来,成蔓延趋势。没人在乎她的病,也没人在乎她是不犯病了。有人甚至翻出此前一次她和卡口吵闹的视频。一片骂声。
    视频里阻拦她的是一对长辈一样的男女,不知是她什么人。后来才知,是她的公婆。终于,她的公婆拿出她的残疾人证和慢性病医疗证。她的精神是有问题的。随后,有人就晒出这些证件。包括她的姓名,个人身份信息。这些信息常常是和视频一起出现的。

    据说,关于法兰柴思事件的故事来源于一起真实事件。这件事没有凶手,没有谋杀,貌似绑架,却是诽谤。在书中,这样的诽谤来自一个不足十六岁的女孩,这女孩看着清纯,无邪,柔弱,当然也一副无辜和无害的样子。
    女孩叫贝蒂,是韦恩家领养的战争孤儿。贝蒂到来时,韦恩家还有一个小男孩莱利斯。男孩莱利斯视贝蒂为亲妹妹,一直呵护娇宠她。韦恩家的人亦如此善待于她。而贝蒂也一直表现出乖巧听话的样子,深得家人喜爱。莱利斯年满20岁的时候与一个姑娘一见钟情 。贝蒂失衡。她去伦敦姑妈家度假,假期结束快期间她勾搭上一个有妇之夫并跟着人家去了荷兰,随后回国住于男人的别屋,被男人的妻子发现,痛打一通,逃离回家。
    对于韦恩家来说,带着一身被暴打的伤痕回家的贝蒂,需要给家里一个解释。对于贝蒂来说,一直扮演乖乖的淑女形象,怎么解释?失踪的一个月,很难自圆其说。于是编造了一起绑架事件,将背景放到了法兰柴思老宅。这件事的关键是,贝蒂从来没走进过法兰柴思。她只是坐着双层公汽四处游荡时看见过那个宅子,也大约看见过宅子里的两个女人以及她们停在院子里的车子。也或许听说过车上的人们关于这个宅子以及主人的描述。宅子是老宅,住户是新近搬来的,不怎么和人来往,表现疏离的两母女。尤其母亲夏普太太,不苟言笑,给人的印象是,“在他看来,夏普太太绝对有能力在一星期中的任何一天,在早餐到午餐间的任何时候殴打七个不同的人。”——这样的背景,叫贝蒂的谎言就算是急中生智,也有了合理合情的样貌。
    虽然法兰柴思的一切和贝蒂的描述基本一致。但,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能证明法兰柴思的两个女人绑架并虐待了她,她们压根儿就从没见过贝蒂。于是警察决定不予移送起诉。但媒体的介入将法兰柴思的两母女推上风口浪尖。事情开始不可控制。
    事件的结果若用一句“人言可畏”概括的话,恐怕没那么简单。尽管这四个字当年轻易就要了阮玲玉的命。

    想起陈凯歌的一部电影,大约二零一二年上映的吧。
    电影里,年轻女孩因为体检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晚期。随后情绪不佳的女孩上了一辆公交车,因为赌气没给一个老大爷让座,这情景又被一个电视台实习的记者偷拍下来。女孩的命运由此改变。
    在炒作和推动之下,这件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群情激奋的结果带来更大范围的人肉搜索和愈演愈烈的谩骂。女孩压力之下不堪承受,七天后跳楼自尽。
    ——电影是网络暴力稍有苗头的时候拍摄的,当时都说,很有现实意义。
    对,我说的便是《搜索》。
    而今,电影上映距今已过去八年。我们的网络没有一点改善。
    一个原本可以在所爱护卫之下走完最后时光的女孩怀着灰心和绝望提前离去,也许可以让曾经伤害她的人充满悔恨和痛苦,但,常常是,我们背转身,就忘了所作所为。我们把曾经的过错利落地推给误导我们的人。我们甚至忘记了,在墙还未坍塌时,我们也曾上去踹过一脚。墙所以倒下,不过是,它不够坚实。
    原来,暴力的可怕不在于打着正义的旗号令无辜者受到莫名伤害,而是这伤害常常无处诉求。


    关于铁伊,这样评价:铁伊是那种在写作上秉承“量少质精”的人,穷尽一生,只有八部作品。因此成为推理史上唯一的一生没有失败之作的作家。
    但是,不知道为何将铁伊归类于推理?她的书中虽然有案件,但她的叙述却不仅仅是案件侦破和推理,更像是关于生活的观照和人性的描述,常常让人吸一口凉气。
    在本书中,铁伊始终有一种火气,都说这火气不应该为类型作家所有,但,却很有张力。
    比如:“但是,请相信,在我加入警界的头十二个月里,就见识了不下一打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人类的放纵任性是没有限度的。”
    比如:“‘缺乏教养。’夏普太太若有所思地说,‘是人们在冒犯别人时最容易表现出来的弱点。他们完全没有应该有的理性。’”
    比如:“你和你们那帮人,从来都在宣扬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你们永远不会对辛勤劳作的无名小辈伸出援手,一根指头都不会,但会为了牢里犯人少吃一顿饭哭得连南极洲都听得到。你们让我恶心……是的,我说你们让我恶心……一堆猫屎 ,让我反胃,想吐!”
    ……
    铁伊的作品太不像推理小说了。读铁伊,会感受到她的前瞻性,在关于人性、关于社会事件等等描述中,最首要的就是杜绝了群盲,不随大流。
    这就像法兰柴思事件所展现的事件的意义,并不在事件本身,而是,事件中相关不相关的人们的立场视角和观点。

    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之前,楼下的妇人晓宇上了省级头条,标题是《精神异常女子辱骂防控人员被移送医院》。 对于这个大雪球,报道中这样说:
   “日前,一则关于辱骂防控人员的视频在抖音发布,视频近1分钟,视频中,一名体型偏胖的女子不停在对防控人员进行辱骂和叫嚣。3月2日,晨报融媒记者从xx市公安局了解到,发生在2020年2月24日12时7分xx商住小区防控点人员被骂事件有了最新的进展,骂人的女士系xx镇居民晓某,2月25日将其送到医院就医。
    当日,晓某及其公公、婆婆外出后返回小区家中,社区工作人员要求出示进入该小区的通行卡,晓某出示的通行卡上的地址为另一区,非本小区通行卡,工作人员不予放行,随后晓某就开始辱骂工作人员大约二十分钟。民警询问与晓某同行的其公公得知,晓某是精神异常患者,近期精神异常。
    记者梳理公安局提供的《情况说明》发现,2月24日事件发生之前,晓某就曾与防控点工作人员发生争执。2020年2月2日,晓某在经过疫情防控小组检查登记处时,将事先写好的一张纸条递给检查的一名工作人员,纸条上写着其姓名、住址、电话、驾驶车辆、有无去过外地等情况,晓某要求工作人员照着其纸条上所写内容自行登记,该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晓某自己登记,并将这张纸条撕为两半,随后晓某开始辱骂疫情防控小组工作人员,并将登记处桌子上放置的登记表撕毁约四五页,然后开着自己的车自行离去。
    过了不到十分钟,晓某又再次回到该疫情防控检查登记处,辱骂相关检查工作人员,并进入工作人员使用的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寻找先前与她发生纠纷的女性工作人员……”
    对此,我的一个熟人给出的评价是,“逃责,我看骂人骂得逻辑很清晰。”
    一个正常的人,在第一次和卡口发生冲突并被带往派出所问询后,还会两次三次地回到卡口和工作人员发生摩擦?尤其是,这样的管控非常时期?
    这段时间看多了进出小区或不戴口罩和工作人员发生摩擦的吵闹,没见哪一个会在警察出动后还能猖狂无比的,晓宇算一个。太多的正常人怂下来了。
    但是我什么也没说。下楼买菜的时候,特意看看了晓宇的店铺。帘子拉着,门锁着,玻璃门上贴一张A4纸,打印着的黑色字是,“疫情期间 进店戴口罩 量体温”。
    她的通行证是我所在小区的。她的居住地是发生冲突的小区。


    喜欢朱天文的读者大约都知道她喜欢劳伦斯·布洛克的斯卡德探案。但据唐诺说,她还喜欢约瑟芬·铁伊的《法兰柴思事件》和《萍小姐的主意》。为此,特意重新翻看了一下我手里的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法兰柴思事件》为手里这套书的第二部。
    读铁伊的同时,读唐诺关于铁伊这一套书的导读,也是酣畅淋漓的事儿。若不是喜爱有加,唐诺不会一口气写下八篇评读,一本一篇,洋洋洒洒。算是读铁伊的意外收获。
    铁伊作品没有一般推理小说那种过人的想象力和技巧,但是有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也有案件之外的思索和智慧。这其中最难得的是,她有看待事物非凡的觉醒。在评论世事和剖析人心时常常妙语连珠,读来有趣而叫人会心一笑。
    在《法兰柴思事件》里,案件之外的另一条线是男女主角的爱情,铁伊的好处是,将中年男女的爱情处理的很微妙,含蓄、幽默之外,一波三折。也因此,冷峻的侦破小说有了许多温情和趣味。
    比如,女主对于男主求婚的回答,既有现世的清冷,也有成人的机警:
    “如果一个男人过了四十岁还孤家寡人,那表示婚姻不是他要的生活方式——而是一项突然遭遇到的意外,就像感冒,风湿病,或所得税单。我不想变成你生活中的那项意外。”
    “和一个成熟的心智一个礼拜吃一次晚餐是很迷人的,但是在你被琳姨照顾了半辈子之后,你会发现用那跟在温馨和谐气氛中吃可口的餐点长期交换,不很值得。”      
        怎样缓和愤懑?铁伊给出一个柔和的团圆式的结尾。但现实可能并不是这样。
    现实是,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铁伊的创作时代大约在一九二零至一九五零年间。
    阮玲玉于一九三五年憾然离世。
    陈凯歌的《搜索》上映于二零一二年。
    楼下的晓宇,才才发生。而我,不想为她开脱。视频里的她够恶劣。她也活该。当她再一次被送往医院,她的亲人们已经为她的行为买单。我不知道诱使她犯病的那个拐点是什么,是不是被工作人员撕碎的那张纸。但,每个人都有难处却是真的。每个人都不曾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是真的。
    据说,关于晓宇骂人的视频点击量已达七百多万。一个病人成功成为网红。没人同情她。都说,非常时期,个人理当配合。
    而我,沉浸在法兰柴思事件中,久久不能出来。
    这么多年过去,狂暴始终悔改不了。伤害和杀戮还在,“反倒因变换了形式,而隐藏的更深,进化为毁人于无形的大杀器。”(花钿《每个人都可能是加害者》)
    我们身在其中,我们亦不能置身事外。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3-5 09:37 | 只看该作者
读此文,一些诗行在我的脑海跳跃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转瞬即是夜晚》

每个人孤立在大地心上
被一线阳光刺穿:
转瞬即是夜晚。
3#
发表于 2020-3-5 09:39 | 只看该作者
书里书外,“我们身在其中,我们亦不能置身事外”,点睛,点穴。
4#
 楼主| 发表于 2020-3-5 10:41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3-5 09:37
读此文,一些诗行在我的脑海跳跃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转瞬即是夜晚》

这个引用好,大赞。
问候月牙。
5#
发表于 2020-3-5 11:03 | 只看该作者
写这样的文遇上知音,即使三瓜两枣的回复,字字挠在心尖尖上。这,就是世间的意义。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5 16:33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0-3-5 11:03
写这样的文遇上知音,即使三瓜两枣的回复,字字挠在心尖尖上。这,就是世间的意义。

知音得见,也是,分外眼红啊。

问好鴳雀。
说实话,雀前面那个字,认不得
7#
 楼主| 发表于 2020-3-5 16:35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3-5 09:39
书里书外,“我们身在其中,我们亦不能置身事外”,点睛,点穴。

是啊。
读《法兰柴思事件》是有感触的,但还没到了非写点什么的地步。楼下女人才是那个触点。
非常时期,人的情绪,不能平稳。
8#
发表于 2020-3-5 20:52 | 只看该作者
鲜然版就是爱看女人的书,连推理侦破小说也这样。

呵呵,她们的书俺没有结缘,倒是一度迷上了柯南道尔。老师的美文,却勾起了我追剧的欲望。
9#
发表于 2020-3-5 21:55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世间,有太多的自以为是,有太多的理所当然,唯独缺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与诚,那份爱与容。许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句子,在如今依然契合且运用在你我他之间。
搜索我也看了。人,才是这是世界最可怕的动物。而不是动物本身。疫情如此,人间亦然。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09:29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20-3-5 20:52
鲜然版就是爱看女人的书,连推理侦破小说也这样。

呵呵,她们的书俺没有结缘,倒是一度迷上了柯南道尔 ...

也不一定啊。只是正好手里读得是一个女人的罢了。同是侦破推理,我也喜欢柯南道尔、西德尼·谢尔顿、罗伦斯·布洛克等等呀。当年松本清张的证明三部曲也是超级追过的。

书这事儿,对我来说,性别不是很明显。对口味便行。比如说,读老伍。

点评

呵呵,鲜然版就喜欢拿俺老实人打趣…… :)  发表于 2020-3-6 11:01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0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鲜然 于 2020-3-6 16:47 编辑
冷晰子 发表于 2020-3-5 21:55
在这个世间,有太多的自以为是,有太多的理所当然,唯独缺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与诚,那份爱与容。许多流传 ...

当年看搜索,吃惊之余就想写点什么。因为什么转移视线,就停下来了。
手里有本《乌合之众》,好几年了,囤着。最近还想,要不要看看。
12#
发表于 2020-3-6 1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0-3-6 16:23 编辑

读罢想到近期古琴发在太虚版的小说《对一只狗的研究》,小狗对一个夜间散步的陌生人狂吠,导致此人带着坏情绪回家,与丈夫发生了口角,一夜不快。第二天再找到小狗时,它早已忘记了这个陌生人。这个小狗是可以人格化的,可以是任何一个普通人。
借用相声演员苗阜的一句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目击的都未必是真相,何况别人让你看他想让你看的“有图有真相”。
李文亮生前的一句话一再被网络引用:“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我抬杠说,网络这个虚拟社会,声音很多。言外之意,没有法律约束声音的社会,会健康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6:4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3-6 16:20
读罢想到近期古琴发在太虚版的小说《对一只狗的研究》,小狗对一个夜间散步的陌生人狂吠,导致此人带着坏情 ...

这话说的好。大赞。:handshake
14#
发表于 2020-3-7 09:22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看得我老眼昏花的。又收获了一斗米,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0:44 | 只看该作者
枕石问天 发表于 2020-3-7 09:22
太长了,看得我老眼昏花的。又收获了一斗米,谢谢。

怪我,啰嗦了。还得精简。

问候上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15:22 , Processed in 0.07087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