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05|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3月-春】春兴岂自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13 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20-3-13 08:15 编辑

【3月-春】春兴岂自免

  刚开始读陶渊明还是上学时期,一篇不足400字的《桃花源记》,让我背得滚瓜烂熟,却时常在考试的关键时候忘了词语,只能在背后抓瞎。想不起来陶公有写过春天的诗,唯一记得他的诗句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
  
  后来,从网上翻读学习时,无意中发现了陶公既然也写有春天的诗句,那是在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四〇三年)春天,陶公回乡为母守孝,因国事无望,使陶公坚定了躬耕自资的决心,在田园亲自参加春耕生活期间写下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这是诗人用田园风光和怀古遐想所编织成的一幅图画。诗分两首,表现则是同一题材和思想意趣。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第一首以“在昔闻南亩”起句,叙述了春天来临,耕种者的劳动经过,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赞颂他们躬耕田亩、洁身自守的高风亮节。
  
  陶公早就听说过南亩,只恨自己没有尽早赶来,过这俯身躬耕的日子。他不怕贫穷,喜欢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只要下地干活,他的胸中就会饱胀着对自然的敬畏情怀。隐,还是不隐,一直在他的仕途中纠结,他甚至觉得,汲汲于功名的人类是可笑的。在他认为,隐居的道理应该为人生的通识,所以他感到惭愧。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紧接着陶公便以“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写出了第二首精彩诗句,详细叙述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
  
  这两首诗写田野的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也由此抒发他的缅怀之情。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耕种者的关心和对清平盛世的向往。这组诗中“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就成了诗中的精华,千古不衰的绝唱。这是作者弃绝雕饰,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也道出了他诗作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陶公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在他十多年的仕途中,始终持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心境,向往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虽然他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但他对那个黑暗污浊的社会彻底丧失了信心。挣扎,焦虑,始终困扰他的心,本想有所作为,现实却使他望而却步。失望之下,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甘愿“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故而,满怀愤懑地“自免去职”、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已的生活,归隐田园了。
  
  正是因为他有“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他的田园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才会成为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佳句。而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也充分体现了自己“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归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中明争暗斗的厌恶,对隐居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情怀。
  
  鸟催农事日纷纷,最是一年春好时。于我而言,虽没有经历过农民伯伯春耕的真实体验,却体会过春来及时播种的乐趣。
  
  那还是在上班时间,公司将厂区的绿化带都分配给了各车间部门自已管理,我所在的行政办除了分得厂门口那几块树田外,还在办公楼后分得一处小花园。不记得是哪一年春天,我们将花园里种了辣椒,茄子,西红柿,在树田里还套种了一点韭菜。活不多,春耕岂能袖手旁观?每周五下午大家停了手头的工作,在花园里翻土,除草,施肥,浇水,干得是挥汗如雨。经过春风吹,雨水淋,那些秧苗一天天挺直了腰杆,也长出了精神,当枝蔓上挂满果实的时候,我们也笑开了花,今天这个去割点韭菜,明天那位再去摘两个青椒,偶尔还与其他科室交换他们种的白菜、莴笋来吃。从春天的花开到秋后的霜落,那块不大的园子,供给了我们不少的绿色蔬菜,大家尽情地享受着这田园生活的乐趣。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愚拙的心性自然是体会不出陶渊明站在天地之间对自然、功利乃至人生道德境界的思考,只能在忙碌之余,去感受大自然付于人类平平常常的景物,为生活增添一点情趣而已。想来,知足常乐才是生活的本真吧。
  
  春,是大自然的一种气息,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味道。冬去春来,小区内树田里的雪已化完,家中用来种植的那几个大木箱都露出了细碎的草尖,先生说今年要好好将木箱的土清理翻新一下,等天气暖和了,再买点秧苗种上。过不了多久,那几个盆盆罐罐就苗青,草盛,杯盘中绿色生香,津味充盈,自由自在地品尝那些劳动成果,让生活充满春天般美妙的气息,该是多么美妙之事。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8:1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来如空老师这里,还望老师多指点。问候!
3#
发表于 2020-3-13 08:40 | 只看该作者
春天,是大自然的一种气息。
云馨说得好,延伸一下,是好闻畅然的气息!
春天,是属于女性的,花枝招展。

点评

附议,佳评。  发表于 2020-3-15 08:4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09:08 | 只看该作者
云之飞扬 发表于 2020-3-13 08:40
春天,是大自然的一种气息。
云馨说得好,延伸一下,是好闻畅然的气息!
春天,是属于女性的,花枝招展。 ...

春天是美好的,她是大自然的福音。感谢老师雅评支持,春安
5#
发表于 2020-3-13 09:19 |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这一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
云馨好厉害哦,又来一篇。
6#
发表于 2020-3-13 09:24 | 只看该作者
长沮、桀溺不忧道,至多忧贫;陶渊明是这样认为的。再说谁不忧贫啊,总得能果腹吧。陶渊明不忧道,所以几次辞官归田园。或者他也不是不忧道,不满于当时腐败、政治无望的官场吧;所以他才说,即使先师有忧道不忧贫的遗训,他也难以做到。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这两句在我记忆里早有了。写这篇文时,也没细读原诗,或者说没有读。让我可喜的是,写出了前几节文字,我再读原诗看,竟让我写着的时候就读懂了。
7#
发表于 2020-3-13 09:44 | 只看该作者
像我们这些人(不是自夸),读诗不能单纯地去读诗了(比如单纯地去欣赏一首诗)。诗句已深入进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的生命。这些诗句于我们不只是有着它文本上的美学意义,还有着了我们的生命体验在里面。我认为这次征文应该从这个出发点写的。莹莹那篇我读着就较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0:12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0-3-13 09:19
最喜欢这一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
云馨好厉害哦,又来一篇。

写的粗浅,欢迎千千光临指点
9#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0:13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20-3-13 09:24
长沮、桀溺不忧道,至多忧贫;陶渊明是这样认为的。再说谁不忧贫啊,总得能果腹吧。陶渊明不忧道,所以几次 ...

梅大师博学,向你致敬!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0:16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20-3-13 09:44
像我们这些人(不是自夸),读诗不能单纯地去读诗了(比如单纯地去欣赏一首诗)。诗句已深入进我们的生活, ...

我才疏学浅,自然无法与他人相比,梅大师慧眼识珠了。
11#
发表于 2020-3-13 10:24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0-3-13 10:16
我才疏学浅,自然无法与他人相比,梅大师慧眼识珠了。

还没读你这篇呢,别高兴,我打印出来了,还要识玉。
12#
发表于 2020-3-13 10:26 | 只看该作者
看你不弃梅边,老跟着我转,我才给你多说说话,是报答你呢!不识好人心。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20-3-13 10:32 编辑
梅边 发表于 2020-3-13 10:24
还没读你这篇呢,别高兴,我打印出来了,还要识玉。

我哪里有高兴,在你那长篇大论下,只能是自渐形秽啊,还望老师多指点!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0:33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20-3-13 10:26
看你不弃梅边,老跟着我转,我才给你多说说话,是报答你呢!不识好人心。

这这这,哪跟哪啊,冤死我了~~~

点评

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20-3-21 15:09
15#
发表于 2020-3-13 10:36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0-3-13 10:30
我哪里有高兴,在你那长篇大论下,只能是自渐形秽啊,还望老师多指点!

我才不信呢老叫我梅大师讥诮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11:49 , Processed in 0.0556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